《盛世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大明-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多一夜未眠的人透过自家院门的缝隙看着这些兵马忽然退却,心里依旧充满了疑惑与不安,谁也不知道这一夜间,北京城里到底曾发生了什么。虽然他们也曾远远地听到了有阵阵的喊杀声从某处传来,可到底是哪里出了状况,却不是寻常之人所能知道了。
    只有个别家中有数层楼台的富贵人家,才能在昨夜出事时登高远眺,知道昨晚在皇宫里曾发生了一场变故。但到底结果如何,他们心里也是没底。
    于谦便曾于昨晚登高望见了宫里的变乱,看到有火光在宫中长驱而入,这让他感到一阵担心。当时,就曾想着不顾一切地带家人冲出府门,赶往皇宫一探究竟,营救援助天子。只是,他家的府门才一打开,就有数百名持枪端弓的兵卒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哪怕于谦好话歹话说了个遍,对方依然不为所动,到了最后更是直接动手,挥舞着兵器就把于谦连带着下人一起驱赶回去,并放出狠话,但有再敢试图逃离的,便视作图谋叛逆,格杀勿论。
    面对这些兵卒如此强硬的态度,于谦也有些束手无策了,毕竟有句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哪怕他远比秀才要尊贵,可遇到这些根本讲不通道理的丘八大头兵,也只能无奈接受。
    这一夜,于谦就在自己的府中煎熬地度过,真正领略到了度日如年的滋味儿。直到天色将明时,才有下人兴冲冲地赶来禀报,说外头围着自家府门的官军已然撤走。听到这话,于谦脸上却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兴奋的模样来,因为他猜想着,这说不定是因为某些人的奸计已然得逞了,所以才会将阻拦自己前往救援的兵马给撤了回去。
    但既然已经没有了阻拦之人,于谦当然不可能继续留在家中。赶紧换了朝服,让家中下人备好轿子,就急匆匆地出了门,直朝皇宫而去。
    这北京城里,还有许多官员做出了与他一样的选择,在东方突然升起的日头照耀下,一顶顶轿子,一辆辆马车就从各个府邸走出,沿着大街小巷汇拢一处,如百川归海般地朝着紫禁城的方向快速而去。除了时间上显得稍微有些迟了外,这一切看着就跟以往每次大朝会时,群臣赶去皇宫的模样差不太多。
    当然,一切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这些车轿边上的下人完全没有了以往的高兴和轻松,个个都神色紧张,步履匆忙,更不可能如以往那样沿路不断打着招呼,说笑几句了。
    于是,整个北京街头就呈现出了极其怪异的一幕,数百人马车轿沿着同一个方向不断向前,但除了脚步声和车轿偶尔发出的吱嘎声外,竟听不到半点别的动静。这让壮着胆子从自家门里走出来,看到这一切的普通百姓们也惊得一愣一愣的,全不知该如何反应才好了,让所有人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昨晚突然而生的京营兵马封锁街巷,围住各官员的府邸的行为,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兵变二字。而现在京营的统帅石亨又是曾经为众官员所忌,认为他有不臣之心,所以当此事一出,几乎所有官员都认定了,一定是他带兵作乱!如今他把外边的兵马撤走,是不是就意味着他的兵变已经成功了呢?
    这想法一生,许多人的心已跟着沉了下去,只想尽快赶到皇宫一探究竟。要是天子真遇到了什么不测,大明社稷真起什么变故,他们这些人是一定要为朝廷做些什么的。
    就在这些官员远远看到那肃穆的宫墙,从而心中反而生出几分怯意来时,一阵隆隆的马蹄声又突然从他们的身后传了过来。听到这动静,顿时就让这些也算见过不少风浪的朝臣们的身子陡然一震,随后才满心忐忑地掀开侧面的窗帘,朝着身后望去。
    这一望,他们便看到了上千官军正在不断靠近,这些人虽然一个个刀在鞘,弓未开弦,却依然让人感觉到一阵汹涌的杀气扑面而来,惊得不少官员的脸色都有些发白了。
    不过很快地,随着这群骑兵越发地靠近后,众人又看出些问题来了,在这数百骑兵当中,赫然还夹杂了一批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而且就这架势来看,锦衣卫在官军中分明就是众星捧月了,尤其是位于队伍中间的那人,更是看着就像是这支军队的统帅主将一般。
    “陆缜”大家又迅速认出了此人身份,心里也不禁再生疑虑,难道说这次的叛乱连锦衣卫都参与进来了么?可这怎么可能?陆缜一直以来都是天子跟前最得信重的臣子,他怎么可能生出叛逆之心来?
    “停轿!”于谦突然开口,喝停了自己所乘的轿子,然后在深吸了一口气后,方才端着身子从轿中弯腰钻出,转身就朝着那些已经很接近的骑兵迎去。
    而在看到他这一举动后,其他同行的车轿马匹也全都停了下来,许多官员虽未从车轿内走出来,却都已探出脸,全神贯注地望向了身后。
    同时停下的,还有身后那几百骑兵,随着陆缜一抬手,喊了声停,几百人马就完全静止,随后他更是直接翻身下马,也迎向了于谦。等到两人相距不远后,他又抱拳拱手,深深地施下一礼:“下官见过于部堂。”对于谦,陆缜还是很尊敬的。
    于谦忙也回了一礼,这才有些艰涩地开口道:“陆大人,你这是要入宫去么?这些兵马”有些话,他一时间竟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
    好在陆缜早已猜到了他的真实用意,便点头道:“下官确实是要去皇宫参见陛下。昨晚宫里宫外都出了些乱子,有人欲图谋反。好在陛下天纵圣明,又有祖宗庇佑,已经把这场叛乱给彻底平息,叛贼也已被全数拿下。下官刚从京营归来,那里也已全在掌握”
    “此话当真?”于谦听得这话,呼吸顿是一畅,脸上更是露出了惊喜之色来。而附近那些探头听到他二人对话的官员和下人们,也都现出了如释重负般的狂喜,差点就要欢呼出声了。
    陆缜毫不犹豫地就点下了头去:“下官可不敢在如此大事上撒谎欺骗于大人。我现在正赶着入宫,向陛下奏明一切呢。”说着又是一顿,“各位大人来得也正是时候,我想用不了多久,陛下就会召见群臣了,到时候,昨晚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各位自然就会知道。”后面几句话,他刻意提高了声音,好让在场车轿内的官员都能清楚听到。
    于谦很想问一问陆缜,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他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一听他还要入宫见天子,这到嘴边的问题也就只能暂时吞下去了,点头道:“好吧,看来这次我北京能不生出更大乱子来,是多亏了善思你了。”
    “于大人过誉了,下官不过是尽了我自己的本分而已。”陆缜谦虚了一句,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队伍前,一个利落的跃身,便重新上马,带了这几百骑兵继续往前。
    而在看到他们过来后,不知怎的,以往心高气傲,总想着压武将一头的这些文官们居然都下令挪开自己的车轿,先放了陆缜一行离开,这才继续往皇宫方向赶。而此时,这些官员忧心忡忡的模样已经好转了许多,至少有一点他们已经可以确信,那就是天子无恙,这场叛乱并未动摇大明社稷的根基。
    不一会儿,这一大群人终于抵达了紫禁城外。当这一众官员纷纷从车轿中钻出,汇聚到午门前,向守在那里的禁军亮明身份,表明自己要求见天子时,得到的答案却是天子尚有事情要处置,让群臣在宫外等候。
    大家心里都清楚,所谓要处置的事情,一定与陆缜入宫有关。要是换作以前,皇帝敢因为陆缜一人而将群臣拒于宫门外,这些官员势必会大生意见,说不准立刻就要在皇宫前吵闹起来了。
    但今日,这些官员却显得很是平和,既然天子是这么个意思,他们便退到了一旁,静静等候。现在的他们,只求朝廷不生变数即可,何况很明显陆缜这次又立下了极大的功劳,谁会在这个时候与他过不去呢?
    就这样,群臣在宫门前等了足有半个时辰,一阵悠扬的钟声才从宫中响起,随后一名太监就快步从倏然而开的皇宫角门里跑了出来,大声宣道:“陛下有旨,宣群臣入宫觐见,上朝!”
    随着这一声长喝,已经暂停了一个多月的早朝终于再度开启。只是今日这场朝会一定与以往大不相同

第834章 逆天改明(中)
    紫禁城,太和殿。天子升座,群臣参拜。
    在一片山呼万岁后,坐在御座上的朱祁钰才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听到这话,群臣才次第而起,站在前列的那些朝廷重臣下意识地抬眼望向前方的天子,随即心下便是一凛,今日皇帝的气色可着实太差,不但面色青白,嘴唇也不见半点血色,一双眼睛更是布满了血丝,就跟三天三夜都没有好好歇息过一般。
    见此,方才站定的内阁首辅陈循便又走了出来,恭声奏道:“臣启陛下,当以龙体为重,好生调养才成。虽太子夭折陛下伤心乃是人之常情,但陛下身系我大明江山,可万不能有所差池哪。”
    这话迅速就引来了其他臣子的一致共鸣,随即便又有不少朝臣站出来加以劝慰,希望天子能尽快将养龙体,不要因太子之死而自暴自弃云云。
    朱祁钰就这么静静地听着,脸上也没有太多的表情,直到群臣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声开口:“前段时日太子夭折,朕确实大感伤心,也因此荒废了朝政,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天下黎民。幸赖朕还有你们这些尽心尽力的臣子,才能让朝事平稳如常,这么看来,朕是越发感到羞愧难当了。”
    群臣赶忙连道不敢,虽然他们确实有想让天子改过,甚至是就之前之事发下罪己诏的心思,但当了皇帝之面,又是在朝会上头,自然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的,这可是以下犯上的大罪过。
    皇帝扫了众人一眼,这才继续道:“但今日朕所以如此憔悴,却并非因为太子一事,而是……想必你们也应该有所耳闻了吧,就在昨日夜间,宫里宫外突有逆贼谋反,竟起兵攻入朕所在的乾清宫中,欲图谋害朕……”
    纵然大家确实已经有所了解,可当从皇帝口中亲身听到这番言辞时,还是让群臣齐齐为之色变,随后更是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片刻后,才有人急声问道:“陛下可还无恙么?那胆敢叛逆谋反的大胆狂徒究竟是谁?”
    朱祁钰有些疲惫地一笑:“当时朕确实受了些惊吓。好在有宫里的诸多内宦忠心卫主,又有锦衣卫指挥使陆缜早有所准备,将士们全力救护,才没有被那些逆贼所伤。至于那些逆贼的身份嘛……”说着,他的脸上又现出了痛苦之色:“在宫里的,乃是御马监的曹吉祥及其下属,宫外的,则是以京营统帅石亨及一众为其蒙蔽的军中将士了。”
    许多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等内外勾结的变故,确实此时听来都叫人觉着一阵后怕。同时也有人在心里嘀咕起来,我早就说那石亨狼子野心不可信,更不可将京营如此要紧的兵权交到他手里了吧。可陛下你总是不听,现在出事了吧?
    不过这等话在此时大家自然是不敢明说的,众臣能做的,就是不断出言声讨这些叛逆之臣,直言不灭其三族不足以正国法,正人心。
    在看着群臣争论批判了好一阵后,皇帝才再次开口:“此番之事,真论起来朕的过失也自不小。朕居然就一直没能看出石亨有此狼子野心,更给予其绝对信任,这才导致了今番的一场大变。所幸,天佑我大明,才没有让此等逆贼的奸计得逞。朕决定了,此番一定要严惩那一干逆贼。不过在此之前,却需要诸位爱卿与朕好好商议一下,该如何赏赐此番救朕于危难之际的两名大功臣。
    “其一便是陆缜,要不是他冒险入宫,并早做准备,恐怕那叛乱的逆贼早就顺利攻入乾清宫中了。而且在叛军猛攻乾清宫时,也是他身先士卒,带着一干卫士与内宦与其殊死作战,这才确保了朕的安全。”说着,又简略地提了几句夜间陆缜带人与叛军作战时的英勇表现。
    众人一听,纷纷动容。即便是对陆缜再有意见之人,听说他在叛乱之时的种种表现后,也深感钦佩了。所以当皇帝提到要因此事厚赏陆缜时,殿内群臣几乎没有一个开口反对的,这等救驾的大功,可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功劳,和开国的功勋也相差不远了。
    可随后皇帝提到的第二个功臣,却让群臣有些无法接受了:“这第二个大功臣,便是京营中的指挥使石彪了……”
    “石彪?陛下,他可是那石亨的侄子,之前随其一道从大同赶来京城的那个么?”立刻就有兵部官员忍不住出言问道。
    朱祁钰点头后,一阵议论声便迅速传了起来,许多人都对此产生了看法,多是对石彪有所怀疑的,毕竟他和石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