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大明- 第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在这些身份不高的官员中,有两人的状态却明显有些不同,脸上隐隐透着患得患失的紧张感,连脚步看着都比平日要快上一些。这两人自然就是程兑与封思远了,今日正是让他们当众向天子提出废立一事的日子。
    虽然最终他们应下了这一事,但真事到临头时,心里的紧张依然是无法掩盖的。这事实在太大了,一旦说出口,谁也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那些朝臣会赞同还是反对,甚至对他们大加斥责,两人心里是完全没底的。
    在来到太和门广场站定后,两人又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到了忐忑与不安。但即便再犹豫,既然答应了陆侍郎,就不能躲。他们已然决定,当这次的朝会快要结束时,便站出来禀奏此事。
    看着前方乌压压跪倒一片跟自己行下大礼的群臣,高坐于御座之上的朱祁钰脸上也露出了几许兴奋之意。因为早在前两日,陆缜已给他送来了消息,让他知道今日便会有人当众奏请废立太子。这让皇帝在开口命群臣平身时,声音就略带了些激动下的颤意,目光也很是迫切地扫过了面前群臣,猜测着会是哪个臣子站出来说这事。
    在天子殷切盼望的目光里,程兑两人却并未有任何的反应,此时还不是他们站出来的时候。可就在一名太监宣声让群臣进奏后,位于臣班中间位置处便有一名官员突地迈步出来,跪下说道:“陛下,臣礼部员外郎徐有贞有要事启奏!”
    这话一出,群臣都露出了诧异之色,不少人都下意识地扭头望了过来,甚至都有忍不住窃窃私语议论的。因为这位的表现实在太过不合规矩,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就像以前提过的那样,这朝会更多只是个形式,走个过程罢了,所以在朝会上进奏的臣子也都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什么事重要得先奏,什么事次要可以放在后面,哪怕突然冒出了没有安排的要事,一般也会被放到最后禀奏。所以程兑他们才会决定在朝会结束前才站出来禀奏废立一事。
    另外,官员的身份高低也是奏禀天子的顺序所在。一般来说,像这样的大朝会,自当由内阁阁臣或是六部尚书一级的高官先把朝中待办的大事和皇帝言明后,才轮得到其他人开口。可今日倒好,这个叫徐有贞的礼部员外郎居然就敢抢在所有人的头里来这一出,这事情可就严重了。
    而这其中,就数陆缜脸上的惊讶之色最重。他倒不是因为对方这不按规矩的行为感到意外,而是因为对方所报出的姓名——徐有贞!
    虽然离他穿越到如今这个年代已有了十多年光景,他的言行习惯已几乎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没有什么区别,就连对穿越前的一些记忆都已然有些模糊,但他依然对徐有贞这个名字记忆深刻。
    因为这个家伙是他一直所担忧和警惕之人。是他,联同曹吉祥和石亨酿成了夺门之变,从而让被囚禁在南宫里的朱祁镇得以复辟;也是这个人,向朱祁镇进献谗言,最终害死了于谦。而此人却因此青云直上,直做到了内阁首辅的高位,最后还得以善终……对这样一个可能成为自己强敌的对手,陆缜自然是不敢有片刻或忘的。
    现在,这个叫徐有贞的家伙就突然跳到了自己面前,这如何能让陆缜在吃惊之余不生出警惕来呢?当他眯起眼睛,仔细观瞧这位跪伏在地的礼部员外郎时,心里甚至都动了一个念头,是不是该找机会办了他呢?
    杨善作为礼部尚书,见自己手下的官员竟坏了规矩地突然跳出来奏事,脸色便是一黑,下意识就欲出言呵斥,让其退下。可他话还没说出口,上头的皇帝却点头了:“徐卿有何要事,但说无妨。”得,皇帝这一开御口,身为臣子的杨善自然不敢再作反对了。
    朱祁钰所以会有此一问,是因为他想错了徐有贞的身份,只道这位便是陆缜所安排的将进奏废立一事的人选呢。对此,他是相当满意的,他要的就是这么个先声夺人的效果,陆缜果然就没让自己失望哪。
    徐有贞见皇帝批准,心下更是大定,忙抬起脸来,大声奏道:“陛下,臣今日要奏之事,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稳固。今有传言,说道太子虽年已八岁,却依然顽劣不堪,难当社稷重任,倒是郕王朱见济,虽年岁略小,却精明干练,虚心好学。臣以为,太子者,储君也,我大明将来之基,焉能让一贪玩顽劣之人窃居此等要紧位置。故臣斗胆,请奏陛下为我大明江山计,废太子,立郕王为储君!”言罢,便一个头磕了下去。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即便如今太子和郕王一优一劣的说法甚嚣尘上,大家也都隐隐猜到了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可所有人还是没能想到皇帝竟会如此性急,这么快就要换太子了!
    在其他人看来,这个徐有贞一定便是皇帝所安排的,为的就是把废立太子一事给彻底定下来。可太子毕竟是国本所在,岂能这么轻易说废就废呢?不少人立时就生出了要上前反对斥责的念头。
    而要说吃惊,当数陆缜为甚。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今日居然都有人截胡,居然抢先一步奏禀天子。这一切只是巧合,还是有预谋的?可知道自己有此打算的不过寥寥数人,真有人会把如此要紧的事情透露出去么?而且提出此事的还是徐有贞,这事就显得更加难办了。
    倒是天子,闻言却是大喜。陆卿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此人胆色也是足够,看来要达成废立太子的目标应该不远了!
    跪在那里的徐有贞时刻关注着天子的反应,见他面露喜色,心下也是一阵激动,自己这一把看来是赌对了!时隔六年,自己又一次鼓起勇气站出来赌一把,这一回,再不会像那时般黯然收场了。
    他一时恍惚,想到了六年前的那一幕。当自己怀着赌一把的信念在那危难关头站出来向皇帝提出迁都的主意时,换来的,是满朝官员的反对、嘲笑与奚落。这让他本来还算平顺的仕途瞬间就跌落谷底,他也立刻就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嘲笑对象。
    可徐有贞心里很清楚,其实那时候,绝大多数人是和自己一样想法的!只是他们没那个胆子说出来罢了,可当自己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又被于谦等人反驳后,他们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了无惧无畏的忠臣,似乎只有自己是那个想要逃离北京的胆小鼠辈一般。
    不错,这个徐有贞,就是六年前第一个提出迁都,但随后就被于谦陆缜等人彻底驳倒的,名叫徐珵的礼部官员。为此,他这几年里一蹶不振,还差点丢了官。
    但他靠着强大的内心,硬是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并用时间来让众人将自己遗忘。最后,还改了名字,成了眼下这个名叫徐有贞的礼部员外郎。
    可即便改了姓名,他赌徒般的投机心理却并未消失,在发现最近天子欲立郕王为太子的心思后,他终于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徐有贞很清楚,自己的这一奏请依然会惹来许多人的反对和非议,甚至是口诛笔伐。但他相信,这次之事要比六年前的迁都一事更容易成功,因为天子明显是希望这一事成真的。而只要讨好了皇帝,自己在朝中便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朱祁钰脸上的欢喜之色怎么都掩盖不住,他很快就看向了底下的群臣,用有些兴奋的语调问道:“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察言观色,乃是群臣能立身朝堂的必修课,大家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这让不少刚想跳出来批驳徐有贞的官员不禁有些犹豫了。
    自元旦大典让郕王代替太子祭祀祖先后的这段时日里,不断有太子不如郕王贤明的说法传出来,这无形中也让京中官员心里起了些变化,觉着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说不定郕王确实要比太子更合适继位呢。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太子朱见深那有些尴尬的身份,他可不是天子的亲子,其实天子欲另立郕王也在情理之中了。既然天子的心意已决,即便此时反对,恐怕将来还是会再提,直到最后换了郕王为太子为止。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与皇帝作对呢?
    而像杨善这样的重臣,则更已从陆缜那里知道了天子的决心,以及可能因此而做出来的某些不好的事情。既然如此,就更没必要固执己见了。
    于是,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在徐有贞奏禀此事,天子又问众人看法后,刚才还发出惊疑声音的臣班此刻竟没一个跳出来反对的。
    而这时候,程兑和封思远两人突然如梦方醒,也赶紧走了出来……
    本书来自

第703章 废立事成
    程兑两人在刚才徐有贞突然站出来向天子进言废立太子一事时的第一反应是诧异,怎么还有人抢在了自己头里了?
    随后,他们心里在有些失落之余,又不觉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虽然首倡者的功劳极大,非跟随进言者可比,但同样的,他所要面对的非议和压力也不是跟随者能比的。
    程封二人只是六七品的小官,委实没有这等胆量,只是受了陆缜的指使才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此事。现在既然有人打了头阵,他们身上的压力自然就骤然而轻。甚至于,他们和皇帝一样,都觉着这个叫徐有贞的官员应该也是陆缜安排下的人手。
    有此看法后,两人终于也下定了决心,不敢让徐有贞一人专美在前,便也大踏步地从臣班中走了出来,高举着早就藏在袖筒里的奏疏,大声冲上头的皇帝喊道:“陛下,臣也有本奏,郕王英明果敢,远胜太子,为将来计,当立郕王为嗣!”
    两人这一番举动,更是让群臣为之震惊。刚才只有徐有贞一人提及废立一事也就罢了,怎么又跑出来两人,难道皇帝真铁了心要在今日把此事给敲定下来了么?
    陆缜则暗暗地叹了口气,这两人的反应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么一来,却让徐有贞这个首倡之人得了大便宜了,恐怕事后皇帝印象最深的只会是他。
    果然,在听了二人的进言后,朱祁钰脸上更是兴奋地生出了两团红晕来,忍不住就道了个好字,随后才惊觉自己有些失态了,赶紧又把脸一板:“太子乃我大明国本,就算是朕也不敢轻言废立,更不是你们三人说了能算的。这还得让听听大家的意思。诸位爱卿,你们觉着徐卿他们所言可还在理么?”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尚需斟酌,毕竟事关重大哪。太子虽然暂时才干不显,但毕竟年幼,假以时日或许便会有所长进了,到那时再言此事也不迟哪。”杨善终于是忍不住了,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只是他反对的态度也远没有以往那么激烈,明显留了余地。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后面的官员也就少了许多顾虑。顿时间,又有好些个臣子站出来表示了自己不认同废立一事。不是与之前反对开海一事时的强硬相比,这些人在此事上可就要软弱得多了。
    另外,这些敢站出来反对的依然只是臣子中的少部分,更多的人虽然脸上也有些惊讶和不满,却没有急着站出来说话,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陆缜见了,心里便是一阵鄙夷。这些人明显是看出了天子在此事上的坚持,知道要是极力反对会招致皇帝的怒火,所以才会如此顾虑。另外,这应该也与太子与他们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的缘故,要是这里面有东宫官员,在面对此等情况后,他们势必会极力反对了。
    从这儿便可看出朱祁钰这几年里冷落太子,甚至不给他请师傅一事有多么的先见之明了。至少这么一来,就没有真正的死硬派为太子说话了。
    陆缜心下大定,可那边的徐有贞在看到不少人出来反对后,心里又有些慌了。他很清楚,这是六年后自己唯一出头的机会,要是再像当时那般被人给驳倒了,那自己可就彻底成为一个笑话了。
    一急之下,他也就顾不上那些人身份要比自己为高,甚至还有个顶头上司杨部堂了,当即就开口道:“各位大人,你们所言虽然在理,却依然大有问题。太子乃我大明国本不能轻言废立不假,但同时,也关系到大明将来民心安定,要是太子才德不足,势必会让人生出轻鄙我朝廷之心来。各位请想,就是寻常大户人家要挑继承家业的子侄也会选那聪敏能干,口碑甚佳的,而不只囿于某些既定的事实。朝廷立储君就更该选贤与能了。”
    这番话说的倒也相当有道理,竟让这一干官员一时竟拿不出合适的说辞来反驳了。
    徐有贞见了,精神更是一振,胆子更大:“还有,若依各位大人所言,暂观其后效,则也会给朝廷埋下祸根。太子与郕王现在年幼倒也罢了,可一旦他们长大成人,知道了这一切后,兄弟之间必起仇隙,到那时可就非我大明朝廷之幸了。”有些话他终究还是没胆子给说明白的。
    但光是这样,就够惊人,也够骇人了,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