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大明-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光是他,其他不少人也是满面惊讶,目光定在陆缜身上,等着他的回答。
    而陆缜则用力地点了点头:“不错,这才是我们能有如此斩获的前提所在。”
    顿了一下后,他又继续道:“虽然一旦离了城池的庇护,我大明边军在野外与蒙人骑兵确有差距,但两军交战胜负关键可不光在双方的战力对比,更在于策略的运用,以及对敌人行动的把握,也就是臣刚才所说的谋略了。”
    “哦?那朕倒很想听听陆卿你们到底是怎么安排的这一场交战。”天子已完全被他的这番话勾起了兴趣,下意识地就说了这么一句。虽然朱祁镇是长于皇宫之中,到现在也还没离过京城一步,但年轻气盛的他却一直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如自己的先祖般指挥大明军队杀入草原,将那百年之敌彻底歼灭。
    陆缜也没有让对方失望,很快就把自己之前的那一系列的手段和策略给道了出来。从设伏干掉对方的一支小队,到连环设计,先吞敌千骑,再以地雷为最后的杀招,彻底击溃蒙人……
    他的口才本就甚好,此事又是由他亲自布置并参与,此时说起来,自然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不光是天子被他的这番说话搞得热血沸腾,就连那些本来还对此次大捷抱有一定猜疑的朝臣们,此时也已有八成信了他的说话。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没有真实发生的一切,陆缜是说不了如此具体详细的。而这一认识,也让郭夕照的心猛地一沉,看来自己刚才跳出来质疑确实是有些鲁莽了。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就不该亲自出面,而只让一个下属官员出来便可。现在可就不好收场了!
    岂止是不好收场,郭御史可不知道陆缜心里还惦记着该怎么回击他呢。因为咱们的陆知州一贯以来的性格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击。哪怕是在这朝会之上,他也不会就这么罢手。
    在目光微微扫过郭夕照后,他又继续说道:“陛下,其实决定一场战斗胜败的还有许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其中。而此番蒙人大军犯我大明边境,天时和地利自然就在我边军这儿了。论天时,我军乃抗敌保国,自然是得道多助;论地利,大同一带都是我大明疆界,其中山川地理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总比那些初来我大明的鞑子要清楚得多,想要引他们入彀也非难事。但这两样还不是最关键的,真正决定这场大胜的,还在人心!正是因为我大明边军上下一心,不计个人得失生死,这才能击溃强敌,保我大同安宁!”
    说这番话时,陆缜并没有如之前般只是站在那里,而是缓步踱动,慢慢来到了那三名军卒身边。
    其实这等做法是很失礼的,从没有哪个臣子敢在和天子对答时如此随意走动。但因为众人都被陆缜所说的话吸引了去,居然就没一人去质疑他这一举动的。
    而在来到三人跟前后,陆缜便一弯腰,拉起了李大的右手来,口中说道:“陛下请看!”
    朱祁镇闻言顺势就把目光投了过去,不光是他,其他朝臣也都做了相同的反应。其实刚才,即便这三名军卒已站到这儿,众人也没有真个仔细打量过他们的模样,直到此刻,他们才把全部的注意力投了过去。
    这一看之下,便有人发出了一阵轻呼。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发现那李大的右手居然只有手掌而无手指,看着委实有些怪异与恐怖。
    天子也是脸色一变:“这却是怎么回事?”
    “李大,这是陛下在问你呢,由你自己来回答吧。”陆缜却在对方身边这么说道。
    本来有些懵的李大又是一阵嗫嚅,这才用有些颤抖的声音道:“小的……小的是当日为了挖出对付鞑子的陷坑时,觉着用兵器不是太顺手,所以便用上了手。结果手指被冰雪给彻底冻落了……”
    陆缜点了点头,这才又来到柳五身边,指着他用木棍取代的左脚问道:“你这伤又是从何而来?”
    “小人是在那场伏击里和鞑子交锋,结果被他们的快马踩断了大腿骨,结果只能把腿锯下……不过小人在倒下时,也把那伤我的鞑子给砍死当场,所以我也不亏!”柳五的胆子要比李大要壮一些,说话也更有条理。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回神,陆缜已来到最后那名封四跟前,一把就掀起了他的衣裳,然后又是一阵惊呼传来。因为在其胸背之上,赫然留着密密麻麻好几十道的伤疤创口。这里既有刀剑伤,也有被箭矢射中后留下的痕迹,看得不少人都头皮发麻,不知这位是怎么从这么多次的死亡边缘挺过来的。
    对封四身上的情况,陆缜都没有多作解释,只是在过了一阵后,就放下了他的衣襟,然后转身回到了原位,向天子深施一礼:“还请陛下恕臣无状,臣所以展现这些,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边军是靠的什么才能取得如此胜果。”。。
    天子此刻也终于从震撼中回过神来,连连点头:“陆卿你不必请罪,你做得不错。”
    “谢陛下体谅。”陆缜再次行礼,然后才转身看向那三名也有些激动的军卒:“李大,柳五,封四,你们告诉陛下和这些大人们,你们后悔有这样的结果。”
    “不后悔!”三人齐声应道。而在略一迟疑后,柳五又补充道:“小人们贱命一条,能杀死这么多鞑子,就算是死也是值得的。何况我们只是受了些损伤而已……”
    “说的好,我想其他那些伤亡的边关将士也应该是同样的想法。在我们看来,能杀敌保境安民,就算是战死沙场也是值得的事情,这便是我数十万边军将士之心,对陛下,对朝廷的一颗赤诚忠心!”陆缜高声说道。
    这话,再次让天子的脸色变得有些红润起来,要不是还知道自己身份,他都要拍手喝彩了。而那些官员,也都是频频点头,看向陆缜和这几名寻常兵卒的眼里也多了几分的欣赏与尊重。
    感觉已彻底调动起了大家的情绪,陆缜这才把矛头对准了郭夕照:“陛下,各位大人,我们边军将士为了大明安定,为了百姓不被鞑子骚扰伤害而拼尽一切,最后连自己的生死性命都不顾。可这换来的,却是某些人自以为是的轻视,以及毫无理由的诋毁与怀疑,这实在太让人感到寒心了。还望陛下为我们做主!”说完这话,他在深深望了郭夕照一眼后,便跪了下来。
    李大他们几个略一愣怔,便也跟着叫了句:“请陛下为我们做主!”也纷纷跪倒在地。
    这一下,郭御史的脸色是真个完全变得苍白了。这算什么?是想拿这点事来逼迫自己么?可要知道,别说自己之前的怀疑确实有所理据,而且朝中也有不少同样想法的官员,就算没什么道理,以言官的身份也是可以用一句言者无罪来开脱。
    但显然,这一次的情况与平时有所不同。不但许多官员都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就连朱祁镇也在看了他几眼后道:“郭卿,此事确实是你做错了,你快向这些边军将士们赔罪,不然如何服众?”
    郭夕照的脸色瞬间由红转青,又很快变作了白色,真是满心的纠结。因为一旦这么做了,自己必然会成为天下的笑柄,而原来几十年辛苦建立的威信也将荡然无存。
    可要是不这么做,又是抗旨不尊,这罪名也不小哪。直到这时,他才真正后悔自己之前的那个决定,这个陆缜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第427章 陛前献捷(终)
    言官,又被称作台谏官,早在唐朝时就已在朝廷中设立,是历代天子为了监察百官,同时提醒自己的清流官员。
    在此后的几百年历史里,言官在历朝政治舞台上都一直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出过许多的名人。可无论是唐还是宋,若论言官声望之隆,分量之重,却是怎么都比不过如今的大明朝。
    或许是苦出身而导致的对官员天然的不信任,太祖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就一直在想尽办法压制手下臣子的权力,让他们互相制衡,以此来达到天子集权的最终目的。为此,他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又设下了内阁;也为此,他给予了言官以更大的权限,以及风闻奏事,言过不咎的特权。
    如此一来,这些以挑人毛病为主要责任的言官可算是彻底撒了欢,他们再也没有任何的顾虑,只要是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和人,就敢直斥其非,甚至在一些没有问题的事情上,他们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地非要闹出些事情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乐之后的那些言官早已和原先的同僚不同,完全成了一群为了喷而喷的大喷子。而与后世网络上的那些键盘侠和喷子不同的是,他们的身份更尊贵,而且无论说什么话,无论说得对与不对,都不用负任何的责任。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太祖皇帝的那一句话——风闻奏事,言过不咎!既然是风闻,那就可以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我说你有罪,有问题,你要做的就是自证清白。至于让我找出实证来,抱歉,我们言官是没有这一责任的。
    有明一朝,无数官员深为言官所苦,直到后来某些高明的掌权人物开始将言官收到自己手下当成对政敌发起攻击的武器,情况也没有好转多少。与此同时,就连高高在上的天子,也成了言官们抨击和批判的对象。
    本来太祖皇帝在给予言官如此之大的权力时,只想要他们去制衡朝中高官,所以只给他们权力,却不给高位——言官一般都只有六七品而已。可他终究还是小瞧了这一存在的可怕,当他们的名头越来越大后,便不再满足于只针对朝臣,而开始把批判的目光对准了大明最高的统治者,以批龙鳞,犯龙颜作为自己最高的追求。
    这明显大大出乎了朱元璋原先的预料。或许他在时,认为这些位卑权大的言官不敢触怒自己,他们也确实没有胆大到敢和这位杀人不眨眼的开创之君作对。可是他的后人,明显就没有这样的魄力了,当面对言官的批驳时,这些朱姓子孙中的大多数都只能选择忍受。
    皇帝的忍让,更是助长了言官们的气焰,于是他们更加的肆无忌惮,在朝中几乎是逮谁骂谁。反正有太祖训示在上头顶着,谁敢不服?而且要是皇帝真敢问他们的罪,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会让他们的名声更大,即便这次被罢了官,很快地,就会有朝中同僚为自己说话,重新进入官场。
    虽然如今大明的言官还没有如中后期那样尾大不掉,但朝中不少官员对他们已抱有很大的成见。只是因为拿不出合适的理由来,才只能忍气吞声。
    可谁也没想到,今日,郭夕照这个作为言官首领的右都御史却在陆缜这么个小州官的身上触了霉头。不但之前那番言论被人迅速驳回,而且还被反过来将了一军,就连天子都让其向陆缜和边关将士赔罪。
    这,实在太过出人意料,也实在叫人感到解气。只要他郭御史一照此认错,则必然声望大落,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都察院的士气和名声呢。
    所有朝臣都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一幕,想看看这位郭大人在如此情况下还有没有办法保住颜面。
    郭夕照的脸色数变,心里是真的颇为后悔。自己就不该为了讨好王公公而赤膊上阵来和陆缜这么个小人物斗法的。因为这样即便胜了也不是太光彩,而像现在这样,就更是麻烦。这就是所谓的作茧自缚了!
    他唯一能拿出来的说法,就只有那句风闻奏事,言过不咎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今日的这番言行,甚至都算不得弹劾,只能说是表示质疑,所以若对方一口咬定了让自己赔罪,倒真不好搪塞了。
    陆缜的一双眼睛不断扫视着对方,看出他的犹豫和不甘后,便又加了一句:“怎么,在郭大人你的心里,我边关军心,以及大同的安危还比不得你那一点自尊么?还是到了如今,你依然不肯承认自己之前所言是错的?”
    这话他说的虽轻,但其咄咄逼人的气势还是相当足的,登时让郭夕照的身子又是一阵。最终,他都忍不住把目光往上望去,想找王振求助。
    可是此时的王公公却完全是一副魂游天外的模样,压根就没有和他的眼神有任何的接触,更别说帮他度过这一难关了。
    到了这一步,即便再是不愿,郭夕照也只能接受这么个现实了。在满脸的纠结和犹豫后,他终于低下头,冲陆缜拱手作揖:“是本官错怪了陆知州和边关将士,还望你们莫要记在心上。”说完这话,他整张脸都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上几耳光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他很清楚,自己这右都御史的位置怕是坐不久了。言官其实并无实权,有的只是那耿直的名声。现在自己的名声受损,今后自然再难服众。
    可陆缜却还不肯放过他,在面对其道歉后,只是迅速回了一礼:“郭大人言重了。其实你若是不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