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武顿了下,觉的也没什么好瞒人的,便说道:“家母病了,来城里的时候钱没带够,说起来也气,这城里看个病和抢钱似的。”
  甄武也深有同感,点了点头后,又关心的问道:“病情很重?怎么还需来城里。”
  “刚开始时有些吓人,我怕庄里的庸医误事,没多想就直接来城里了,看了大夫后,才晓得没什么大碍,吃几服药就好。”张武说道。
  听到此话,甄武放心的点了点头。
  两人边说边走,走到门口时,甄武突然想到一事道:“你怎么来的?回去时要不要借我马回去,让婶子骑着,你牵着走也省些力气。”
  张武摇了摇头,年轻人不差这点力气,何必省着用,不过下一刻,张武眼睛亮了亮,说道:“如此也好。”
  甄武:“???”
  张武笑了笑道:“明日我再来你家,给你送过来。”
  这……


第035章 …旨意
  最终。
  甄武还是让张武把马带走了。
  张武先去了医馆接了母亲,然后牵着马带着母亲一步一步的向着家里走去,他家也是住在小岭庄,一路有三十多里地,需走上一段时间。
  又赶上风雪大了几分,不一会儿两人一马便融入了皑皑雪白的世界里。
  他母亲心疼他,在马上俯下身子,提议道:“儿啊,要不你驾马载着我走吧,这样也能早些到家。”
  张武摇着头,闷声说道:“你还病着,怎能受得了马跑起来的颠簸,要不你再紧紧衣服,若觉得我慢,我便再快些走。”
  他母亲见张武这般,也只好由他,这年头出门大多都是双脚丈量着土地,也不觉的会多么的遭罪。
  可是,张武母亲却对借钱借马的甄武心生感激,忍不住唠叨着叮嘱张武。
  “儿啊,你的那个同在军中的好友,人家对咱真不错,你说你遇到难处了,便不讲二话的借你钱财和马匹,日后你需记得这般恩情,也要对人家好一些,这样两个人交情才能越来越深,娘知道你的性子,从小带着几分倔劲,总认为自己有大本事,傲的不行,可是人情世故,礼尚往来这些俗礼,偏就得放下傲气和脸面才行的。”
  张武低着头,愣愣道:“我晓得的,你都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和人相处,需让旁人舒服些,不要带着刺,可我和甄武关系好着呢,之前在营地里,就差钻一个被窝了,所以我俩直来直往,用不到那些道理。”
  张武的母亲姓刘。
  张刘氏叹了口气,她这个愣儿子哪里晓得,两个人相处过程中,若是一个人不用改变便觉的舒坦投缘的,不外乎另一个人更加成熟和包容。
  可是她却不晓得该怎么教给儿子,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妇道人家。
  “娘。”
  张武突然认真的喊了一声,他抬头瞧了瞧这漫天的风雪后,又低下头道:“甄武有个妹妹呢。”
  张刘氏愣了愣,随后才开口问道:“我听你说,他家在城里而且职位还要比你高?”
  “嗯。”
  张刘氏叹了口气,什么话也没有说。
  哪怕风再寒,也不如这股愁绪让人心堵。
  ……
  同样是初三这一天。
  南京城里的洪武皇帝,坐在高处冷眸且无情的看着这座江山。
  北方。
  他的目光转了过去。
  北元四分五裂,仍敢觊觎中原。
  哼。
  那就打,打到老实,打到服了,打到不敢张望一眼中原为止。
  傍晚,一到旨意从皇宫而出。
  ……
  朱元璋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再次对北元进攻作战。
  此次出征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督兵从征。
  敕定远侯王弼率山西兵听晋王节制,其余均听燕王朱棣节制。
  旨意一路快马急送,初五晚上就进了燕王府,落在了朱棣的手上。
  朱棣握着这个定他为帅的旨意,激动的双手难以自持,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把旨意认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再抬头双眼已经微微泛红。
  终于等到了。
  想当初,洪武十三年,他风华正茂,就藩北平,本以为他会大展身手,可自此十年里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跃马出击。
  这一年他二十一岁,羡慕沐英从陕西出发,急行军,围困俘虏脱火赤,举国欢庆,迎接凯旋而归的沐英,无人知他这一个默默无闻的皇子。
  洪武十四年,他二十二岁,又眼睁睁看着沐英从北平城出发,攻取高州,嵩州,全宁,度过胪朐河,连战连胜。
  二十五岁,目送冯胜二十万大军出征大败纳哈出,攻下辽东。
  二十九岁,眼看蓝玉率十五万大军远征捕鱼儿海,达成封狼居胥成就。
  这一幕幕,对于从小混迹在军武当中的朱棣,每次看着这种开疆拓土的成就没他的份,每一次都像普通人丢失了一百万一样让他难以接受。
  他羡慕。
  他也认为他同样可以做到。
  可偏偏朱元璋不给他机会。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次,他要打的漂亮,然后告诉他父皇,告诉天下人,告诉他大哥,二哥,三哥,这世界上有一个朱老四,可以跃马扬鞭,纵横漠北。
  朱棣努力的平复下心中的激动,然后再按捺不住,冲着门外道:“现在去庆寿寺请道衍大师过来。”
  门外之人,领命而去。
  庆寿寺,又叫做双塔寺,庆寿寺主持正是道衍,可道衍并非普通和尚,早年拜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又与儒道两家学术领袖关系不错,可以说精通三教,胸有乾坤的人物。
  可学成,天下已经安定,落了个空有一身才能却无处施展的下场。
  后来结识燕王朱棣,看出朱棣虽为皇子,却郁郁不甘,便主动随朱棣来到北平,他知道朱棣可能是他施展才能唯一的机会。
  这夜,他早知晓有快马进了燕王府,是以早早收拾妥当静等朱棣传唤。
  等到燕王府来人,道衍直接起身,未曾耽搁一刻,便随来人去往燕王府。
  很快。
  道衍就来到燕王府,随后跟随内侍直入朱棣书房。
  朱棣此刻在书房早等的心焦,见到道衍后,不等道衍坐稳,便直接把收到的旨意和道衍说了一遍。
  道衍静静听完后,并未直接给出出征意见,反而三角眼闪烁了两下,沉吟道:“晋王为西路军?”
  “有何不妥?”
  “本就军分两路,只怕晋王立功心切,不予配合。”道衍淡淡的说道。
  配合?
  早年这几个年长的王,谁曾服过谁?
  一个个甚至敢背着朱元璋,对太子朱标耍些小手段,更何况其他几个。
  道衍这时又淡淡的道:“这个暂且不说,贫僧以为,此番亦有皇上对二位殿下的考教之意,若是此次北征,晋王得胜而归,殿下一无所获,不知殿下又该如何自处。”
  本还淡然处之的朱棣,听到这话,双手猛地握紧了。
  眼看他人立功,他况且羡慕不已。
  若机会到了眼前,被晋王捞走,他宁愿死。


第036章 …野狗的叫声
  燕王府朱棣书房灯光明灭闪动。
  朱棣和道衍密语相商了些什么,无人知晓,可第二日,朱棣便招来自己的护卫武将相商出征事宜。
  这次北伐,朱元璋并未给太多的情报,一切都需朱棣这个主帅调配安排。
  众人商量了一会儿,发现也没什么好商量的。
  要去打别人,总要知道别人在什么地方,北元这些人,今天这里放羊,明天那里喂马,居无定所,确定不了他们大部所在,大军怎么动。
  朱棣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拿定主意道:“这样,先从军中挑选精锐组成斥候队,让他们深入漠北,务必探出咬住,乃儿不花等人的下落,其余的再议。”
  顿了一下,朱棣再次开口道:“还有此次挑选精锐,不必拘泥于中卫,左右护卫当中也挑选出来一些人,一起撒进草原里,这件事火真来负责,其他人配合火真。”
  说完,朱棣看向火真道:“你要确保每个斥候队里,都要有两三个熟悉漠北情况的人。”
  火真原名火里火真,蒙古人,早年归顺大明,在燕王中护卫当中任千户职位,主要带领的便是中护卫当中的骑兵。
  他的骑兵当中,不少都是蒙古人。
  火真抱拳领命。
  之后,众人很快就散了。
  朱棣站在后殿前,向着晋王封地方向看去,眼中闪烁着固执不服输的光芒,良久,自言自语喃喃道:“不知你现下在做什么安排。”
  他知道晋王虽有些残暴传言,可万万不是蠢人,而且又与太子相交深厚,他想要压晋王一头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想到这里,朱棣有些心乱,不由的想和王妃说说话。
  意动则身动。
  很快,朱棣便来到了寝殿,可寝殿竟然没有人,朱棣询问了一下,才晓得自己二儿子差人囚了一匹狼回来,正在后苑关着。
  王妃和几个儿女都过去凑热闹了。
  朱棣顿时也来了几分兴趣,笑了笑,转步向着后苑而去。
  后苑。
  十几位皮甲将士警惕的围着一个铁笼,铁笼里一只呲牙咧嘴的灰毛野狼,残暴的瞪着众人。
  徐妙云并不是第一次见到狼,往日随燕王围猎时遇到过,可是像今日这般,可以转着看的情况并不多,此刻也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颇有她年少英气的风采。
  她走进转了两圈,野狼可能觉得这娘们不够尊重它,冲着徐妙云就扑了过去,哪怕被铁笼阻挡,依旧呲牙不止,凶性毕露。
  徐妙云吓了一跳。
  一旁的朱高煦忍不住的笑了两声。
  徐妙云脸上挂不住,转身扭住了朱高煦的耳朵,训斥道:“你个小兔崽子,你才多大年纪,就敢抓狼回来,再等你大两岁还不反了天了,今天说什么也要好好教训教训你。”
  朱高炽,朱高燧几人都面露期待。
  朱高煦连忙求饶:“娘,轻点,轻点,我叫人抓狼回来,是为了我大姐。”
  嗯?
  徐妙云手上松了松劲。
  朱高煦急忙道:“我大姐不是怕狼吗,我是想让我大姐练胆的。”
  徐妙云手上的力道又松了几分。
  朱高煦猴精猴精的,立马趁热打铁:“娘你想想,你巾帼不让须眉,女儿却是一个弱女子也不像话呀,再说狼这种东西,也没什么好怕的,多见两遭就没事了,我大姐在这方面忒没出息些。”
  徐妙云一寻思也有道理,转头一看,问朱高炽几人:“玉英呢?”
  小胖子朱高炽无语的指了指远处。
  朱玉英远远的拉着一个侍女不肯上前。
  徐妙云招了招手。
  朱玉英摇着头,依旧不肯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
  野狼看着没人搭理它了,大概有点不太适应这个氛围,仰头一声长啸从嗓子传了出去,久久不息,回荡出很远。
  远处的朱玉英一愣,下一刻仿佛又回到那个大雪染就月宫的夜里,那晚夜里的那声长啸,如现在近乎一模一样。
  这……
  这不是野狗吗?
  ……
  当天下午。
  甄武收到命令,明日报到,他将要编入斥候队,深入漠北,探查北元踪迹。
  张玉清本以为甄武还要在家里多待几日,没想到这么早就又要离去,看着甄武半天,想了想,最终什么也没说。
  反而,转身把挂在窗户外面的冻肉,取了下来解冻去了,随后又拿了银钱出门,琢磨着买些什么好菜。
  二贤也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老三,老四,老五没资格说什么。
  至于小六,小七,还啥也不懂,甚至还为晚间莫名其妙丰盛的饭菜乐呵不止。
  晚上,甄武躺在床上想着心事。
  他记的历史没错的话,这次算是燕王的战场首秀,自此之后朱元璋也是越来越重视燕王,尤其是在太子,秦王,晋王死后,燕王逐步成为诸王之首,节制越来越多的兵权。
  这一切仿佛就像是历史大势一般,滚滚的把燕王推上风口浪尖。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也为燕王日后靖难胜利,积累下越来越多的底蕴。
  多的不说,等到靖难时,北平周围多燕王旧部,打一路,降一路,在这种将无战意的情况下,好像谁挂帅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
  不过历史这东西谁又能说清楚。
  如果的事情,又怎能定言。
  第二天,甄武早早便起来了,他本打算就这么悄悄离去,可是没想到张玉清不知道何时已经起床等他了。
  瞧着像是一夜未眠。
  张玉清把昨天准备的行李和一些干粮递给甄武,轻轻的道:“我儿切记安然而归。”
  甄武深吸了一口气,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