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完衣服的甄武,静静的思索了一会儿。
最终还是决定去找伯娘好好了解一下事情经过,这有助于他接下来的判断。
于是,甄武起身再次返回张玉清她们所在的堂屋。
伯娘两人并没有心思梳洗,见到重新回来的甄武,都是眼前一亮,张玉清也是看向甄武; 眼神中带着一些茫然无助。
“老大,你要不要帮帮你大伯,你爹若是知道你大伯死于非命,定然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张玉清已经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事情,她虽然也与亲族并无多少接触,但是她能感同身受她丈夫的情感。
反而,甄武这些孩子们,会更加现实理性一些。
甄武点了点头。
“伯娘,可否把大伯的事情详细说说?我在北平城有几分面子,兴许报官有用。”
伯娘激动的连连点头。
随后,伯娘把大伯的事情开始详细的叙述起来。
大伯名叫甄星程,本在西安府做官,自朱元璋有意迁都西安,让朱标西巡后,整个陕西地界都有些动荡。
谁都知道,都城向来都是贤才经济云集之所,势必会迎来大发展,所以西安的人都是乐见其成,但是西安城里,有一个人肯定是不乐意的。
那就是封地在西安的秦王。
他在西安多年,也经营了多年; 若真是迁都西安,他势必要被改封,而现下细数天下,还有比西安更好的地方吗?
没有,即便有,那些地方也不可能封给他。
所以,秦王千方百计试图阻止朱标西巡,可是没想到走漏了风声,他被朱元璋召往京城时,下了一個命令,让人把告密者找出来,格杀勿论。
而甄星程,以及伯娘身边那个女孩的父亲都在其中,至于是不是被误杀,并不清楚,但是伯娘知晓,一共近百人被强行抓进了一个宅子里。
其内哀嚎之声,三日未绝。
说到这里的时候,那个女孩眼中透着浓稠的恨意,冷冷道:“我父亲从未参与过这种事情,这一切都是赵讳在搞鬼,他之前曾想让我当他小妾,被我父亲言辞拒绝便怀恨在心,而且据我所知,当天好多与赵讳有仇的人,都被抓紧了那座宅子,几日后那座宅子变作了一间死宅,没有一个人从里面出来。”
“赵讳是谁?”
女孩清冷的眉毛跳动着仇恨:“秦王府外管事,这些年仗着秦王,在西安城里作威作福,无恶不作。”
甄武点了点头,抬了抬眼,再次问道:“你们说之前报过官?”
伯娘开口道:“我们并未报过,可是我知晓那些其他死去之人的家属状告过,甚至还告到了太子身边,但是那些人后来全不见了。”
女孩这时再次不客气的开口道:“这件事涉及秦王,那些官怎么肯管,即便是太子,他又岂会因为我们这些人,严逞他的亲兄弟。”
甄武没有说话,陷入了沉思。
他记忆中朱标是仁义之人,与朱元璋的残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候他也这么认为,认为朱元璋嗜杀,屠戮功臣,治贪株连,为了稳固他的政权,不择手段。
而在这些行为当中,朱标数次为了这些人,请求朱元璋放下屠刀,同时关爱弟弟们,是一个很好的哥哥,仁义的储君。
这样的储君,好像能让所有人称赞,而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却只会惹的旁人恐惧。
可是到现在,甄武才明白,事情都是相对的,朱元璋嗜杀的背后,带着对吏治的严苛,而朱标的仁慈,却带着对特权阶层的宽容。
不过这天下终归需要特权阶层,没有特权阶层,皇帝的位子怎么会做的稳?
朱元璋也知道。
他为了他朱家的天下,也在妥协。
这时候,张玉清看向甄武,弱弱的问道:“儿啊,你看需不需要求燕王呢,燕王那么看重你,要不然咱们报给燕王,让燕王主持公道?”
甄武直接摇了摇头。
这件事朱标做的不能说错,中华国度本就仁孝至上,替弟弟遮掩不失仁义,可若是要大义灭亲,事不关己的书生们,不晓得会怎么抨击。
所以这件事燕王肯定不能牵扯其中。
他若牵扯其中,不说别人,朱元璋也饶不了他,朱元璋可以自己收拾儿子,但是谁要煽风点火,朱元璋的刀可就转向了。
甄武直接了当的对伯娘她们说道:“秦王的事情,我没有办法,我最多可以保你们安危。”
伯娘这时候摇了摇头:“我们岂会贪心惩治秦王,我们只求能够杀掉赵讳这个恶贼就可以,为此我和小瑶,一路追到北平,就是为了能够手刃此贼。”
说到这里,伯娘顿了一下:“伯娘也不会让你难做,绝不耽误你的前程,你若助我杀了此贼,为你大伯报仇雪恨后,我愿去衙门自首,一命换一命。”
小瑶突然直接走到甄武面前,噗通跪了下来,她直接磕了三个头,清脆恨决的声音响起:“事后我亦愿去衙门自首,只要父仇得报,加我一命换此贼一命,在所不惜,求甄大哥施以援手,哪怕看在与甄夫人是亲族面上,小瑶在此拜求甄大哥。”
在场之人见状,无不动容,老三还有几分诧异,这小姑娘面对自家大哥,倒没了之前那副横眉冷眼的模样。
也晓得需要低下头的。
甄武内心也有所波动,两命换一个帮凶的命,首恶想都不敢想,这便是这个世界。
……
第187章 …杀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句话不管是在哪个朝代,都只是一句笑话,一句给予庶民心理安慰的鸡汤。
这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
哪怕是在后世,有人报官也要求爷爷告奶奶一般祈求模样,而有些人却可以想方设法旳钻着法律的漏洞。
更何况大明朝?!
伯娘和小瑶看着甄武。
这个年轻的将军在换了便服后,好像少了一些锋锐,可是军营中历练出来的硬朗气质,仍旧给人一种淡淡的压力。
他静静思索着。
良久,在几人的目光下,他抬起头。
“这件事,我会仔细考虑的,这几日你们便在家中好好安顿…”
甄武话音未落,小瑶砰砰又是磕了三个响头,甄武不悦的皱起眉头,然后看向二贤。
二贤知意,连忙上前把小瑶拉起来,坐到一边。
甄武这才看向伯娘,他开口道:“我不是推脱,此事牵扯秦王,颇为复杂,而且有句话也需提前和伯娘说到,即便要杀赵讳,也是我要杀赵讳,与赵讳在西安城所作所为毫无关系,更与秦王毫无关系,至于伯父被冤死这件事,我也不希望伯娘再次提及,至少这十年内不要提及,若不然,就请伯娘恕侄儿无能,此事我不会再管。”
顿了一下,甄武接着说道:“我不会把伯父之死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不得不顾及皇家颜面,要不然燕王如何容我,皇上如何容我,所以为了给大伯报仇,我不可能赌上我的前程,以及我一家人的性命,这一点还望伯娘理解。”
“那如何杀赵讳?”伯娘有点懵呼呼道。
甄武嗤鼻一笑:“杀一个人很简单,一刀的事情,只是需要仔细想个理由。”
单单杀一个秦王府的外管事,甄武还真的一点不惧,他连现在权势滔天的蓝玉义子都敢砍,更何况秦王的一个下人。
说起来,他还是燕王护卫军千户,对上秦王府的外管事,压力不大。
只要甄武不把秦王的丑事在北平城爆发出来,让燕王陷入两难之境,燕王自不会为了秦王的一个下人,和甄武过多计较。
伯娘和小瑶对视一眼,皆如释负重的一笑,伯娘看着甄武,神色带着感激道:“不管怎样,只要能杀得了那个恶贼,伯娘就心满意足,伯娘在这里也替你大伯谢谢你。”
“伯娘不必如此,我父亲毕竟…”说到这里,甄武突然止住了话,苦笑一声没有接着往下说,反而看了一眼伯娘和小瑶,话锋一转道:“听三勇说,你们昨夜也遭了罪,还是梳洗一番,好好休息一下吧,我就不多陪了,下去安排些事情。”
伯娘连连点头。
甄武又和张玉清,二贤说了两句,便退出了堂屋。
三勇跟着走了出来,甄武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昨日值了一晚,早些去睡觉吧,晚上还需当值呢。”
“哥,我也想帮忙。”
甄武笑了笑,饶有兴趣的看向三勇。
这小子到底是大了,想要插手家里的事情了。
不过这件事,三勇插手没有什么利处,所以甄武还是摇了摇头道:“行了,这点小事不需要你,你在巡防营好好当差,总有帮到家里的一日。”
“哦。”
三勇有点不太乐意,但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和甄武告辞后,去往他的院中。
甄武仰头看向天空,秦王府一个小小的管事竟敢在北平城放火,真是好大的胆子,不知道朱棣若是知道是秦王的人放火,会不会发愁怎么处理才不会惹得朱元璋,朱标以及秦王的多想。
甄武叹了口气,莫名其妙的竟然把此事接了过来。
秦王,赵讳,近百人冤魂。
这世界上需要一些伸张正义的人,他虽然自认做不到那么纯粹,可是遇到这种事情也愿意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
更何况还是亲戚。
两个弱女子千里寻仇,多少有些冲击甄武的良心。
甄武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问题,他在前院等到曹小满等人过来后,让两人快马去往西安城,简单调查一下赵讳此人是不是真的该杀,是不是真的作恶多端,他不是矫情,只是不想受到欺骗,又让其他人这些日子严加提防,然后还让马仁检查一下各院的水瓮,缺水的记得填满,防止有人在家里放火。
简单安排好后,甄武动身去往按察司,他想要了解了解,昨日的大火,按察司是不是有了头绪。
明朝地方上是三司制度,布政司,按察司以及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之权,三司互不统属,各对中央负责。
按察司就是负责司法,刑狱的。
就在甄武出门找熟人打听的时候,伯娘和小瑶两人已经开始准备洗漱。
甄家自此上次改建后,便建了浴室,浴室分里间和外间,外间建有灶台,可以直接生火烧水,方便往水桶里加水,里间有着洗浴的各种配置,像屏风,木桶之类的,还有各种洗浴用品。
而里间的地面也是陶瓷铺成的,留有地漏,地漏直通外面的一个小花圃,只是可惜现在时节花已经败了。
小瑶和伯娘两人都泡在木桶里,水汽盈盈下有着春光无限。
伯娘叹了口气。
小瑶开口问道:“夫人为何还要叹气,他们不是答应帮助咱们吗。”
“世间多薄情,到头来还是靠着亲族,可你哪里晓得我们家的情况。”伯娘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若说我小叔子还在,此事我倒也可心安理得,但是我妯娌与她的儿女,从未吃过我甄家的一粒米,如今却要让他们帮忙,多少有些羞愧。”
“可到底是亲戚,亲戚割不断。”小瑶闷呼呼道。
伯娘听了一笑:“这倒也是,老爷子只有两个儿子,而莪与你甄叔叔也没有子女,以后啊,甄家正统,以及老家的一切,还是需要甄家老大来继承的。”
说到这里,伯娘饶有兴趣的看向小瑶。
年纪轻轻却波涛汹涌,更兼生着一个弱柳之腰,端的是好身段。
伯娘笑着问道:“若是我侄儿帮咱们报了仇,你要如何报答?你可不是我家亲戚哦。”
小瑶耷拉着脑袋,一双雪白的手臂搭在木桶边缘,眼中流露出一抹伤感:“我与我父亲相依为命多年,以往常受甄爷的资助,并无财务,若…若真报了仇,我亦未死,大不了给他为奴为婢,伺候他一辈子,我陈瑶也是读过书的,晓得有恩必报的道理。”
……
第188章 …江湖人的江湖
匆匆一个月转瞬即逝。
十月的北平,更加冷了几分,北平城上次的大火,最后什么也没查出来,只得不了了之,朱棣在忙完选婿旳事情后,不知道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带着五千兵马,巡视边关去了。
仿佛和甄武有着一种无言的默契。
也可能真的查出了什么,怕甄武没头没脑的找上门,让他为甄武大伯做主。
这个主别人做得,他朱棣做不得。
他可以阴恻恻的在朱元璋面前给蓝玉上眼药,但是不能拿这个事情,给他亲兄弟上眼药,他晓得他的分量,比不上太子朱标,不敢在这件事上胡乱插手。
巡视边关,就成了他很好的一个选择。
而北平城因为朱棣的离去,仿佛开始热闹了起来。
城南的一座庙里,聚集着二十多江湖中人,各个有着响亮的匪号,什么‘血菩萨’‘霸天虎’‘血手人屠’之类的。
听着挺唬人。
此刻,这些江湖人一个个相互提防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