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进攻的关键在三个梯队投入后,骑兵和车兵开始投入战斗,从秦军的两翼斜***,将秦军阵型冲乱。”
“一伺骑兵开始出动,我军的后续梯队变方阵成雁形阵,将秦军进行两翼包抄,中间突破,直捣秦中军。”
“明日之战,各将官应下沉指挥,万人将下到千人将的锋线部队,千人将下到百夫长的前锋部队,以此类推,人人争先,个个奋勇,务必全歼对面秦军。”
“喏。”众将官齐声应和。
次日,天晓。
项燕挥军猛攻,李信军拼力抵抗。
看看渐进中午,项燕令旗一挥,骑兵、车兵出动,楚军的方形阵,开始变阵,两翼像大雁展开,向秦军包抄过来。
楚军的战斗力,此刻可见一斑。
如果单从单兵来讲,能与秦锐士一拼的,当下也只有楚兵了。
在楚军的猛攻下,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李信的左右两军的大营,均被击破,十名都尉,七名战死,整个秦军瞬时失去了秩序。
李信虽不情愿,也不得不在亲兵的保护下,突围而出。
楚军随后紧追不舍,李信率领的十多万秦兵,损失大半。
终于,在蒙恬军的接应下,李信的几十人才算是安全。
这是战国时期,秦军的最后一次大败。也几乎可以算是整个战国时期,楚军第二次大败秦军。
第一四八章 王翦重出
若不是蒙恬军稳住阵脚,杀退楚军追兵,李信几乎被擒。
蒙恬见大军已败,只得一边亲自引军断后,一边收拢残兵败将,徐徐往秦境深处退去。
能将就是这样,既要擅于进攻,又能在失利时全身而退。
蒙恬事后清点残兵,李信军十亭去了六亭,近乎惨败,而蒙恬军竟无大损失,也算是一个亮点。
李信兵败的消息传回咸阳,秦王政大为震怒。满朝文武,亦是面面相觑。
秦国自秦王亲政以来,鲜有败绩,而此次,李信败得尤其惨,“李信李信,尽失威信,”一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御史大夫冯劫奏请,由廷尉议李信失军之罪。
秦王政闻奏,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此战,前期李信攻城拔寨,进展顺利,若不是郢陈昌平君熊启反叛,不至于失机,姑且让他面壁思过可矣。”
众臣见秦王如此宽宏,也不再说。
廷尉李斯上前奏道:“李信失军,陛下宽宥,李信之辈自当肝脑涂地,奋勇报国。”
“现我军新败,宜稍略休整。但灭楚一事,仍需进行,只是需遣一能将领军方可。”
“嗯?”秦王政抬眼看向李斯。
李斯继续说道:“臣以为,楚国虽胜,但其血统承续问题,却没从根本上解决。楚幽王之后,楚哀王在位仅一年,现在的楚王负刍,王位得来不正,朝野上下,内患不已,正可为我所用。”
“楚国的一些王室和贵族,对现在的楚王疑虑重重,,对于王室频繁征其私卒,定会阳奉阴违。其心不齐,其志不坚,是其患也。”
“当其时,我宜尽快选一良将,重整军旅,再行灭楚。”
李斯一向善于揣摩秦王的心思,这倒是很多臣子的基本能力。对于李斯来说,更关键的,是他能审时度势,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旨,适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这也是为什么秦王器重和信任李斯的原因之一。
李斯奏得如此透彻,似秦王这样的雄主如何能不了然。
秦王沉吟了片刻,说道:“也罢,看来是寡人错了,还得需请此人出山。”
丞相王绾自然心领神会,忙上前道:“陛下,臣愿意走一遭。”
秦王摇了摇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事,你们谁都办不了,寡人需亲自前往才行。”
此次项燕大败李信军,使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
而对付楚国的名将项燕,还得必须老成持重的将军。
秦王决定复起用老将王翦出山。
为表诚意,同时也为了在臣属面前,间接承认自己的选将失误,秦王嬴政决定做给臣属们看,亲自赴频阳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
做为一代帝王,嬴政襟怀之坦荡,心胸之博大,智略之深远,远非常人可比,当然,其御臣之术也相当娴熟。
而上次在朝堂上,秦王嘲弄了王翦的保守和老迈,现在看来是自己太轻率了。
最令人敬佩的是,秦王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一个高高在上,习惯了颐指气使的君王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同时,秦王也明白,任何嘉奖、表彰,或者惩戒、处罚,很大程度上,是做给其他人看。
做给人看,是为君者最简单的驭人之术。当属下都知道,为君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奖励什么,处罚什么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身体力行,勉力而为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提倡什么就奖励什么,发对什么就惩罚什么。通俗一些就是,奖励可以使事情做得更好,惩罚可以使事情更有序。
话说当日,秦王嬴政乘辇车驰往频阳,来到王翦家,一见到王翦,便施了一“揖礼”(注1)道:
“寡人因为不听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战败,使秦军受辱。现在听说楚军每天都在向秦境侵略,将军虽然染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推辞道:“老臣我头昏眼花、身体疲乏,才能也耗尽了,为了大秦考虑,希望陛下还是另请名将。”
秦王嬴政再次道歉说:“此话就到此,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王翦见秦王诚意已至,忙敛容正色道:
“陛下如果一定不得已而用我,伐楚没有六十万人是不行的。”
秦王嬴政道:“这些都听你的,一切依靠将军的谋划。”
于是王翦不再推辞,再次出山。
秦王政二十三年,即公元前224年,春。
又到了征战的季节。
秦王将举国征调而来的六十万大军,尽付王翦。
在选择副将时,同样听取了王翦的意见,将其推荐的蒙武任命为副将。
其实,王翦知道,在秦王心中对蒙武将军信任有加,而王翦与蒙武也多次合作,两人相得益彰,正好也可间接替秦王监军,于是,整军选将后,择一吉日,誓师出发。
出征这日,秦王嬴政亲率文武百官,到灞上送行。这在秦国的历史上也不多见,可见,秦王对此举国之战的重视。
王翦岂能不自知,所以,临行前,王翦请求秦王赏赐大批田宅。
秦王嬴政道:“将军即将率大军出征,为什么还要担忧家里的生活问题呢?”
王翦道:“臣身为大王的将军,立下汗马功劳,却始终无法封侯,所以趁大王委派臣重任时,正好讨价还价,请大王赏赐田宅,做为子孙日后生活的依凭。”
秦王嬴政听罢不由得放声大笑,心内了然,此次将举国之军,尽托付给王翦,王翦这是一种自保策略。
王翦率军抵达关口后,又先后五次,派使者回去向秦王要求封赏。
王翦身边的人劝他说:“将军多次要求封赏的举动,似乎有些过分了。”
王翦说:“你有所不知。大王疑心病重,用人不专,现在将秦国所有的兵力都委交给我,我如果不用为子孙求日后生活保障为借口,多次向大王请赐田宅,难道要大王坐在宫中对我生疑吗?”
“一个不求财、不爱利的统国大将军,打胜仗后的目的是什么呢?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拥兵自立的疑惧。”
身边的人这才恍然明白,一个不爱财不谋利的人,其志那就可能是谋国了。
秦王倒是宽宏,一一恩准,王翦略略心安,率大军向楚境挺进。
注1:揖礼:先秦时,君王有向令人尊敬的士大夫行礼的习俗,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
第一四九章 秦王的疑惑
王翦、蒙武统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楚国而来。
在进入楚境之前,王翦没有忘记那个造成李信军兵败的昌平君熊启和郢陈,派蒙武亲率五万军前驱,先行拔取。
熊启也不是吃素的,早已探得王翦六十万大军出了咸阳,尽望楚境杀来。
虽然他也很想保住这楚都故郡,但无奈,实力不允许啊!
城内守军,加上项燕派来的正卒,上下三万人马,怎抵得住六十万虎狼之师的肆虐。
不得已,熊启带着手下人马和部分楚郡故民,弃城而走,逃回寿春去了(看来还得吃素)。
于是,兵不血刃,郢陈重新归秦。
王翦大军遂望楚境攻击前进。
此次攻楚路线,王翦仍沿用李信进军方向,但在顺利攻取了平舆后,王翦下令大军就地安营扎寨,做屯军的准备。
楚王得知王翦此次举倾国之兵而来,紧急调动国内正卒和各封国私卒,竭尽全国军队,汇集了四十五万兵马,再次令项燕统军,来抗拒秦兵。
不一日,楚军大军抵达,在平舆之南扎下营寨,摆开一副决战的架势。
一时间,偌大的一个平舆,弹丸之地,竟汇集了双方百万人马。从空中俯瞰,只见营连营,寨结寨,绵延数十里。
有道是:百万军营列戍屯,三边卫卒接云根;龙盘虎踞惊飞鸟,兵扼东南楚地门。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平舆方圆不足百里的上空。
楚军抵达后,等了三日,见秦军无甚动静,四下侦察哨探,也无其他分兵举动,项燕遂放下心来。
项燕对王翦的老谋深算,深有研究。
他知道,王翦以稳健与智将著称,一生打仗,从不弄险,擅于出奇兵,喜欢大兵团作战。
王翦曾以反间计打败赵国名将李牧,攻灭赵国,灭掉燕国,征战无数。
但令项燕钦佩的是王翦的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今崇尚杀戮的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虽然钦佩,但项燕心中也不忿,心想,那些碌碌之辈,败在王翦手下,有情可原。但这里是楚国,你目前的是我项燕,我倒要看看你王翦的成色有几分。
因此,安下营寨后,连着数日不见秦军举动,项燕先向王翦下了战书,约期会战。
奇怪的是,王翦接书后,礼貌地款待和送回了使者,但对约战一事,一个字都不回,玩起了沉默。
“这算哪门子事。”
项燕心中越发不忿,再次派使者下书,要求会战。
王翦依旧热情款待使者,礼貌送回。
至于回书,对不起,王翦大将军说,没有回书。
几次三番后,项燕按捺不住了,既然你王翦不回书,我项燕也算做到了先礼后兵,那没说的,挑战吧。
于是,项燕拔营至秦军营前,派军挑战。
令项燕和楚军气愤的是,任凭楚军怎样挑战,甚至有好事的楚军兵卒,都脱光了身子,在秦营前骂了秦王的八辈子祖宗,可秦营里,依旧弓弩尽张,营门紧闭,只是无军出营接战。
如此这般,三个月过去了,两军依旧一仗未打,一战未接。
王翦这边,只是吩咐众将,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没有大将军令,不得出兵交战,违者者,斩!
所以,任凭楚军项燕这边,每天派军挑战,秦军始终坚守不出。
眼看到了夏季,天气酷热难耐,王翦干脆让将士们研究怎么保证能让士卒洗上澡,吩咐后勤保证大军的供应,保证供给上等饭食抚慰士卒,还亲自下营与士卒同饮同食。
这天,王翦在军中巡视,猛听见一营中喧哗声阵阵,忙派人前去查看。
不一会,回来禀报,是营中士卒一时无聊,在集体玩游戏。
王翦一听来了兴致,“噢,玩的什么游戏,走,带我去看看。”
王翦携着众将,来到此营前。
只见,营中众多士卒聚在一侧,在比试举石、投石和跳远游戏。
举石一组,在比试看谁举起的石最重,还有举着石头行走比赛。
投石一组,在比试看谁投的远,还有比试谁投的更准的。
跳远一组,则是立定跳远(估计这是立定跳远的鼻祖)。
王翦一见,大喜道:“此游戏可以普及。来啊,传我将令,即日起,各军都要开始玩此游戏,日日不辍。”
每日里,王翦大军闭营不战,只玩游戏,还要好吃好喝的供应不断,自然有一些流言蜚语,传到咸阳宫来。
秦王听闻,心内也有些踌躇,宣来李斯计议。
秦王嬴政看着李斯道:“据闻,王翦屯兵边境不动,每日里只是游戏士卒,意欲何为呢?”
李斯沉吟了一下,方道:“陛下即已许军与王老将军,当予以信任。所谓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至于如何与楚军交战,此为带军之将的决策范围。”
见秦王脸色不悦,李斯不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