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人,本来绷着就很难受,这下可好,受其影响,身边的人也开始抖动着肩膀,边震动边笑,最后,索性大家一起舍弃震动模式,放声大笑起来。
  王贲也大笑起来,一时间,大帐内外,一片哄然的笑声。
  笑声过罢,王贲方道:“诸位将军,紧急召大家来,是有个新的任务安排给大家。”
  众人赶紧敛容,凝神细听,以为即将布置新的攻城计划,没料到,王贲转而说道:
  “明天开始,三军各部,只留三成人马围城,其余七成去干水利工程。”
  众将一时不明所以,“水利工程?”
  “对,水利工程。”
  说着,王贲站起身来,走到帐后挂着的那副大梁地区舆图面前,指着上面的水系说道:
  “大梁北面有两条河流,黄河和济水,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开挖一条河渠,将两条河的水,引向大梁。”
  “西面五里处是魏国开挖的鸿沟,我们再从这里引一条河渠到大梁。”
  蒙恬率先明白了:“将军的意思是,‘水漫大梁’。”
  章邯和辛胜也已了然,使劲一击掌道:“太好了,之前怎么没想到。”
  王贲笑着看着大家,继续说道:
  “要不是这场雨提醒我,我都快忘记半月前派出的偏将了。”
  “上次挖地洞攻城前,我就考虑过利用大梁的水系,但当时对周围的水系和汛期情况不了解,于是派出几支队伍,沿河道向上游调查。”
  “刚才,偏将回来了,带回来详细的水文调查情况。”
  “大梁四周,水系发达,河网密布。黄河和济水这两大水系,常年水量丰沛,正可以为我军所用。”
  “关键问题是,这两个水系,水位较低,大梁城高于水面,这样,即使有水,也难以淹到大梁。”
  说到这儿,王贲看了看大家,示意大家发言。
  蒙恬道:“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水坝,把水憋起来。”
  辛胜也道:“对,在这两条水系旁边修建两个水库,利用这雨季,水位上涨后,引水入库,囤积足够的水量,然后再引渠,直灌大梁。”
  章邯接口道:“那样的话,大梁城就会泡在水里,城墙都是泥土夯砌,耐不住水泡,时间一久,也就塌了。”
  蒙恬道:“怪不得左将军刚才在那淋雨,将军是希望这雨下得大一些,最好连着下上一个月,那时,我们水坝的水量憋得足足的,泄洪的时候,水势也会更猛,冲击城墙就更容易了。”
  辛胜接着道:“就是,那时,下游的水也涨满,附近河湖都吃饱了水,城里的水也不易泄去,那时大梁就会一直泡在水里。”
  王贲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出言建议,心里一阵久违的舒坦。


第一四零章 水漫大梁
  王贲就是这样,明明自己早已计划好,但他更愿意引导大家往他的思路上靠拢,如此,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那份成就感,就仿佛这最后决策是每个人做出的一样。
  自信的领导往往善于集思广益,集合众智为我所用;狭隘的将领处处显摆自己,刚愎自用武断独尊。
  王贲接着话题继续说道:
  “据偏将回来报告的信息,大梁地区,每年的秋季都是汛期,看样子,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汛期。如果连着下上几天的雨,河道和水库里的水,都会暴涨,所以,我们必须抓住下雨的机会,尽快开挖河渠。”
  “大梁里面有三条内河,这三条内河都是自西向东,其中一条还是护城河的引水渠。”
  “我们将三条外河的水,囤积在三座大型的水坝里,然后一起将水引向大梁城。预先,将内河水系的出口垒起一排土山,堵住内河的出口,这样,内河里的水就会满城泛滥,那时的大梁城,就成了一座水城,加上原来挖到城墙下的地道,也会注满水,用不了多久,城墙的地基就会侵蚀倒塌。”
  “到那时,各军只需要准备一些舟船,训练一些水军,进城受降就是了。”
  众将一听,又都相视而笑。
  王贲见议得差不多了,方回到帅位端坐。
  众将一见,赶紧敛容正色,身体挺拔,恭候将令。
  王贲抽出一支令牌:“蒙恬将军听令。”
  蒙恬向前一步,叉手,中气十足地道:“在。”
  王贲:“命你带你部五万人马,即刻开往黄河边,十日内开挖出一条直通大梁的水坝,坝高要超过大梁城平面十尺。囤积水量,等候本帅命令。不得有误。”
  蒙恬:“末将遵命。”领令转身,冒雨带军去了。
  王贲再抽出一支令牌:“章邯将军听令。”
  章邯向前一步,叉手道:“在。”
  王贲:“命你带本部五万人马,即刻开往济水边,十日内开挖出一条直通大梁的水坝,坝高要超过大梁城平面十尺。囤积水量,等候本帅命令。不得有误。”
  章邯:“末将遵命。”领令转身,冒雨带军去了。
  王贲又抽出一支令牌:“辛胜将军听令。”
  辛胜向前一步,叉手道:“在。”
  王贲:“命你带本部五万人马,即刻开往城西鸿沟岸边,十日内开挖出一条直通大梁的水坝,坝高要超过大梁城平面十尺。囤积足够水量,等候本帅命令。不得有误。”
  辛胜:“末将遵命。”领令转身,也冒雨带军去了
  王贲:“众将听令。”
  众将齐道:“在。”
  王贲:“即日起,全城封锁,将四门团团围住,不得有一人出城。沿城一里外,修筑土山,将大梁城远远包围起来。在此期间,各部严加防范,小心敌军偷营,若被敌军得手,本将军严惩不怠。”
  众将齐声道:“喏。”
  大梁的雨,似乎也听从了王贲的指挥,连日来,时阴时雨,连绵不停。
  王贲亲自赴军,检查督导各军挖河渠的进展。
  三军的将士们,看到王贲身披蓑衣,头戴箬笠,亲自持镐锄,与诸位将军们一起挖土运泥,一时间,工地上欢呼声四起,将士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
  此期间,王贲与各部将士们一道,吃住在工地上,俨然后世的旗手和模范。
  这在当时人分三六九等,阶级等级森严,讲究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里,对士卒心里的感召,是可以想象的。
  王贲深知,此刻的时间胜过一切。他要借着老天爷赐给的连绵阴雨,尽快将河渠修好。
  十五万士卒,冒着连绵的阴雨,三道河渠终于在十天内按期完工。
  说是河渠,实际上,就是垂直于三条水系修建的,直通大梁宽达数里的水坝。
  水坝高数米,用开挖河道的泥土堆积而成,面临大梁一处,用砂石袋堆积起来,需要时,提起这些袋子即可造成决堤。
  待水坝修好,前方才将河堤掘开。
  连绵十日的雨,已经使所有河水上涨,很快,堤坝内蓄满了浑浊的河水。
  王贲命除了留部分守坝士卒外,其余士卒悉数归营。
  这时的军营,已经转移到四周筑好的土山上,以确保水坝决堤后,不会倒灌军中。
  这一天,雨下得出奇的大,平地里腾起阵阵雨雾。
  也许是老天作怪,合该大梁城破,这雨无论绵延的天数,还是降雨量都是空前的。
  本来大梁城修建在纵横的水系之间,是为了利用水网为城市服务,甚至在城困时,也有充足的水源,并利用水网对攻城的敌军制造困难。
  但是,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
  当大梁周边地区的城池尽落秦国之手后,大梁就成了孤城,那些护卫大梁的水网,已经全部掌握在了秦军的手中,怎样利用它们,就不以魏国的意志为转移了。
  当大梁城上的守将,将城外秦军开挖河渠水库和垒筑土山的消息,报告给公孙敖和魏王假的时候,大家也只能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
  因为,如果外城还有军队的话,魏军还可以随时攻击破坏秦军的开挖,而现在,城内的守军,断然不敢出城。
  秦军四面围定,恐怕出去的魏军,不仅难以接近水坝,恐怕连顺利返回城内的希望,都微乎其微。
  所以,此时的公孙敖,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却无能为力。
  而手下的兵将们,有的已经在做城破后的打算了。
  这一天,王贲冒着大雨,再次巡视了一遍河坝。
  看着河坝里储备了足够多的河水,进口处涌进水坝的水势依旧浩大,王贲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决定,次日水淹大梁。
  次日,雨势渐小,王贲升帐点兵,命令三条水坝同时开闸放水。
  霎时间,汹涌的黄河、济水、鸿沟里的水,奔腾而出,从北、东北、西三面,漫天遍野向大梁宣泄下来。而城的其他各面,秦军早已堆起来数十座土山,遮住了水的去路,顿时,滔天大水将大梁团团围住。
  那水高足有一丈,排山倒海,望城头直灌下来。
  城墙上的守卒,刚刚点起水警的狼烟,不到一袋烟的功夫,水就涌上了城头,漫过城墙,向城里灌了进来。


第一四一章 大梁泽国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是指水火这东西,平时可以给你带来无尽的好处,但肆虐时也会在瞬间要了你的命,而且转变起来常常只在一瞬间。
  就像这水,人每天都离不开,而缺水就会致命。
  又比如平时海水可以浮着你,任你畅游。
  而一旦变成海啸,任你是游泳冠军,也难逃一劫。
  当三个堤坝决开口子时,那汹涌而出的洪水,就像是海啸一般,三道水墙直立着向大梁扑了过来。
  浪头在冲击了城墙后,犹不肯罢休,在后续浊浪的奔涌下,一波又一波地向城墙冲击着。
  大梁城内的三条内河,连日来的雨水,早已将河床灌满,此时,城外的水又涌进来,顺着河道肆虐。加上四门紧闭,不到一个时辰,城里的水已经齐腰,漫过低矮的屋顶,灌进每家每户。
  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城里早已遍传秦军在城外挖渠引水的消息,一些有准备的人家,纷纷逃到高处,拿起门板,坐进木盆,甚至逃到屋顶、树上,躲避着洪水。
  城墙是此时城里的最高处,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看到城墙上狼烟升起,洪水迫近,公孙敖遵照魏王之命,将城墙破例对百姓开放。四城的城墙上,连带城楼里,都挤满了避难的市民。
  这水足足在城里肆虐了数日,随着天气转晴,水位才慢慢退下去一些。
  水位虽然降低,但三条河里的水,依旧不停地向城墙涌来,虽然没有了决堤时的气势,仍然使城内的水齐腰过膝,使整个大梁都泡在了水里。
  放眼望去,现在的大梁城,一片狼藉。
  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首,满眼都是漂浮的家具,满街满巷水面上各种泡沫不时泛起。
  全城罕见炊烟,满市毫无生机,简直一幅人间地狱的景象。
  见水位降低,魏王假命军队出动,全城军民齐动员,整理房屋,排除积水,垒土隔水。
  同时命府司拿出府库,启动官府赈灾,积极恢复生活。
  魏王假真算得上一位能主,面对大军压境,洪水灌城,竟临危不惧。
  如果不是遇到秦王这样的宏图大略之主,加快统一步伐,假以时日,魏国在这个年轻的魏王手里,会渐有起色;搞得好,或许能重现一些魏文侯当年的景象,重新获得强大的竞争力,也未可知。
  但,魏王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更准确的说,是前面几代国君,错失了崛起的时机,等到了假继位的时候,时间就是个很奢侈的东西了。
  不管怎样,即使目前面临如此的困难,魏王假对坚守大梁城的决心,仍像城墙一般坚固。
  得益于高十五米,墙基十二米,厚七米的城墙,一般的攻城器具,无法对其造成毁灭性损害。
  城内囤积了足够三年的粮草,也使全城军民坚守之心笃定。
  公孙敖带着城上的军兵,每次都能有惊无险地打退凶猛的秦军,也在某种程度上,坚强着魏王的信心。
  魏王假心里暗道:“任凭你秦军施百般计,火烧、挖洞、灌水,不过是大梁城几百年来,增加了一次被围的经历而已。早晚秦军必熬不过而退兵,到那时,再重整军队,收拾山河。”
  于是,在城内降低水位的第二日,魏王假携文武官员登上城头,看望将士,抚恤百姓。
  一时间,大梁城内,欢声雷动。
  将士们,同仇敌忾,满血复活。
  就连仍然泡在水里的百姓们,脸上也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人就是这样,尤其是在困境中或正在遭受磨难的时刻,更需要精神的支撑。
  古人常说,人活着就是一股气。现在看,所谓的气,就是指人的精气神。
  现在的大梁,最需要这股气,这股气就是信心,是拯救绝望的良药,也是唤起斗志的强心剂。
  在魏王假的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