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一听,知道王贲心中已有了计策,立时神情严肃起来。
王贲道:“我今天特意看了一下,大梁四周的地势,都是冲积的泥土层,地下石头较少,土工作业起来,很容易开挖。”
“明日各军派人去城外筛选位置,寻找那些不易被城内察觉,同时方便处理挖出来土方的地形地势,如果没有合适的地势,就将营寨前移,或者在开挖处,虚立营寨,以做掩护。”
“每城方向,设计三到五条地道,三面城同时开挖,这样就是十多条地道,给他来个防不胜防,遍地开花。这样,即使有地道被魏军发现堵住,我们还有其他地道,可以进攻。
说到这儿,王贲又建议道:“现在大家讨论下,如何能使挖地道变得隐蔽,不被守军发觉。”
章邯道:“这样大规模的土方作业,隐蔽工作要做好,关键是洞口处出入的人和土方,这是隐蔽的重点。”
蒙恬接口道:“处理进出洞口的人和土方,我有个办法。”
大家一起看着蒙恬。
蒙恬走到舆图前,在上面比划着道:“为了迷惑城内,转移守军的注意力,我们明天开始,派出兵力还是三面围城。”
“然后,在我们弩箭的射程范围内,运土垒城,尽量大张旗鼓地搞动作,让魏军以为我们在垒土山。”
没等蒙恬说完,辛胜受到启发,也接口道:“蒙将军这个办法好,我们可以把挖出来的土,运到土山下,这样就能迷惑魏军,让他们以为我们要垒山攻城。”
王贲补充道:“垒土山,可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前期可以起虚张声势、干扰敌军的作用,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情况下,可以连夜突击,迅速垒起几座山来。”
“每座土山要比城墙高五尺,上面建造箭楼,每个箭楼上,布置百余弓弩手,进攻时配合步卒,实施弩箭密集压制。”
蒙恬迫不及待地接着说道:“对,在总攻前,垒土山肯定要遭到城内弩箭的袭击,我们每天也要组织强弩,轮番往城上放箭,增加守军的压力,疲惫敌军,同时,掩护掘进土方坑道的进展。”
章邯接着道:“还有就是要覆盖住掘洞的声音,我们可以每日擂战鼓,制造声响,掩护地下掘土作业。魏军一定会在城内,埋设大缸,监听我军的土方作业,这样,上面射箭,擂鼓,下面在接近护城河时,弃用镐锄等敲击的器具,改用铁锹挖土,减少声音,使魏军很难监听到我们掘进的方向和位置。”
辛胜道:“还有一点,就是大梁的护城河很深,我们掘进到接近护城河的位置时,要向下挖,再平行掘进,避免河水倒灌,功亏一篑。”
王贲看着眼前纷纷发表意见的众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这是他从其父王翦那里学到的带兵技巧。
与其他军事将领不同,王翦、王贲父子,之所以成为秦国的名将,为秦国统一立下不朽战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超的统兵技巧。
其中之一,就是决策时实行广泛的民主集中制。
让下属参加策略的讨论,使其参与到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能启发下属的思维,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智将。而一个拥有智慧又善动脑筋的将领的军队,打起仗来是不好战胜的。
同时,在讨论中,为帅者,既能很好地主导讨论的方向,又能将自己的战略战术意图,透彻地讲明白,使每个人都深入领会其精髓,这样的战略战术,一旦执行起来,就更彻底。
这样的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无形中又可以丰富主帅的思维,补充或堵塞细节上的漏洞。
经过充分讨论后,主帅再根据自己的意图,实行高度的集中,下达战役决定。
这样的军队统治力是可怕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也是惊人的。
【作者题外话】:为大家推一本好书,一曲江湖的《一剑长歌》,书号是833607
个人感觉这是一本传统玄幻的小说,可是与传统玄幻又有些不同,虽说打斗与爽点不缺,但个人感觉,这更像一本修心的小说。
这本书中目前看来,我就看到了命运,希望,善恶等等,而且正能量慢慢,三观很正,可总感觉藏了很多伏笔,总有一些意外让我觉得出乎意料。
而且小曲儿的文笔真的优秀,对人物的刻画拳拳到肉。
第一零七章 双击计划
见众将讨论的差不多了,王贲归纳了一下说道:
“诸位将军的意见都很好,我看这样,自明日起,各军开始进行发起总攻的准备,我们称为‘双击计划’。”
“双击计划。”诸将凝神细听,这是王贲的决策方式之一。
他的会议,从来不是泛泛讨论,议而不决;而是将一些共识性的东西,形成决定,在讨论过程中确定下来,然后执行。
这一办法,实在是值得后世那些频频开会,而又毫无结果的“会精们”,学习借鉴。
王贲继续说道:“地面上,距城墙二百步左右,垒土造山,上面设置箭屋,争取形成多个制高点和魏军对峙,从三面对大梁进行远程控制,不让魏军肆无忌惮地发射弩箭,为下一步发起总攻,做好准备。此为第一击。”
“第二击来自于地下。即日起,各军的重点,要放在秘密挖掘地道上。每个攻击面不得少于三条地道,多则可以五至六条,宽和高都要能容四人通过,保证地下的士卒能迅速出击,同时注意用坑木架顶进行保护。”
“如此多的地道一旦完成,就能在进攻时,给我们的士卒提供最大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告诉士卒们,宁可在挖地道时多吃点苦,也不要在进攻时饱受箭弩伤害。”
“各将领回去后,尽快寻找开挖地点,准备工具,组织有经验的士卒,分班次,轮流挖掘,昼夜不停。
“对于挖掘地道的工期,初步给大家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内,我们会利用土山,适当发起几次佯攻,吸引和麻痹魏军,为地道挖掘争取时间。”
“当各军地道掘进到城墙根附近时,我们再下达掘进到城内的时间,统一协调进度。”
最后,王贲加重语气道:“一个月后,对大梁发起总攻,地上地下一起出动,一举拿下大梁城。”
众将闻听皆肃然,齐道:“将军高明,若如此,大梁城何愁不破?”
正议论间,帐外守卫进来报,魏军派使者到了营前,
王贲狐疑道:“魏军的使者?”
守卫:“是的将军,魏军使者声称,今后允许我们到城前收尸体和救治伤兵。”
“噢?”王贲抬起头来,与众将交换了一下眼神。
片刻,王贲吩咐:“带他进来。”
不一会儿,魏军使者昂然入内,将公孙敖手书,呈给了王贲。
王贲挥挥手,让人带走使者,去别处等候。
王贲看着手书,将内容简略说了一下,问诸将道:“诸位以为,魏军这是何意?”
大家互相看看,一时无人搭话。
在秦军的字典里,敌军的人头可是最值钱的东西,而魏军竟然不割头,还允许收尸,救治伤员,这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
王贲思考了片刻,看了看大家道:“这明显是个阴谋。”
大家齐声问:“阴谋?”
王贲点了点头,说道:“魏军里面,是什么人在为其谋划?出此策者,实为不凡。”
蒙恬道:“将军,愿闻其详。”
王贲继续刚才的问题:“各位,你们认为魏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章邯似乎意识到了一些,说道:“他们是担心尸体在外,暴露时间长了,发臭腐烂,造成瘟疫和疾病。”
王贲点了点头:“此其一也。其二,魏军想借此,占据道德制高点,起到收买人心的作用。让我们在众士卒面前,没有拒绝的余地,形成战略主动。”
“其三,魏军利用伤员,增加我们转运的难度,给我军后勤造成压力。”
章邯道:“即使如此,又怎样,总比让我锐士的尸体,整天暴露在野地里强。”
辛胜也道:“看似这对我们也没什么坏处。只是这交换条件。。。。。。”
王贲看了一眼辛胜道:“至于交换条件,每天午时开东门,允许百名百姓出城,我看可以答应他们。即使魏军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外传递什么信息也无妨。同样,我们城内的眼线,也有机会出来和我们报告城里的情况了。”
讨论到此,王贲吩咐,让魏军的使者进来。
王贲对使者道:“前日,我军派出的信使,被你们魏王毫无道理的斩杀,违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惯例,实在令人愤慨。本来,此次也该把你斩首,回应魏王。”
说道这儿,王贲停顿了一下,给那魏军使者实施了一下心理战。
但仅仅是短暂的一瞬而已,王贲可没心思对一个使者,浪费太多的时间。他接着说道:
“但本将军决定放你回去,告诉魏王和城里守将,本将军答应你们的条件,每次战后派出士卒救助伤员和收尸。你们每日中午可以开城,放百名百姓出城,我军保证不难为百姓。”
使者领了回信,连忙回来向公孙敖汇报。
双方达成一致,魏军四城各派一队弓弩手,监视秦军,前来收尸。
秦军则派出着白衣的士卒,将战场上秦军的尸首,运回营后进行掩埋,遇尚有余息的伤员,紧急送往后军救治。
双方在此问题上,达成默契。这也算古代战争史上,率先实现人道主义措施的先例。
待秦军收尸完毕,魏军出城收拾兵器打扫战场,尽捡标枪、箭矢等兵器,以备补充。
一时间,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宁静,双方互相监视,各自歇息。
暗地里,秦军却在摩拳擦掌,做着准备。
两日后,公孙敖接到报告,城外秦军有了动静。
公孙敖连忙带着陈平等将,登城察看。
不远处,秦军开始运土堆山。
公孙敖问田迹:“目测这些土山据城有多远?”
田迹回道:“禀大将军,距城不足二百步,劲弩可以射到。”
公孙敖又问随从:“其他各城的情况呢?”
随从道:“回大将军,南城和北城外,秦军也在堆土山。”
公孙敖看了良久,回头问陈平:
“陈司马,对此,你怎么看?”
陈平道:“显然,秦军上次强攻,吃了我们弩箭的亏,这次是想利用这些土山,再次进攻时,从高处对我们箭弩实行压制。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公孙敖点头道:“本将军当然不能坐视秦军在眼皮底下筑土山。传我的将令,各城组织强弩队,加上斩将弩,一起攻击筑山秦军,决不能让秦军将土山筑成。”
“夜间,再组织突击队,消灭土山守兵,掩护民工,出城把那土山都给我毁掉。他们白天筑,我们就晚上出去毁。”
“喏。”传令兵转身去了。
就这样,秦兵白天冒着箭雨垒土山,晚上魏军突击队出城毁,秦军的土山一直难以垒起来。
魏军的劲弩,每天也射出数千,尤其是斩将弩,对垒土的士卒,造成巨大杀伤,使垒土的秦将,一筹莫展。
表面上,双方在土山上斗智斗勇,你来我往,僵持不下。
暗地里,秦军的地道,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城下延伸着。
【作者题外话】:推荐一本好书,《奋斗在苏俄》书号:798082。
一个穿越而来的灵魂,游荡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苏联,一袭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制服下,蕴含着多少故事。。。。。。
第一零八章 褚布的骑兵
话分两头,再说褚布。
自那日在中军大帐请令后,公孙敖将调动外城郡县骑兵的虎符,授给了褚布。
又等了两天,待工匠坊将打造的环首弯刀,配备齐全之后,褚布才整顿好五百骑兵,来向大将军和陈平辞行。
公孙敖照例是一番叮嘱,强调一些具体调兵、练兵事宜。
随后,拿出一份魏王的手书,交给褚布。告诉他,游击骑兵可将大本营放在安陵,那是公子魏咎的领地,正处要道,又离大梁仅半日骑程,方便往来。
去年以来,魏咎一直在此练兵备战,基础条件好,有三百骑兵,可以合二为一。
为此,魏王特意写了手书,信中叮嘱魏咎,将骑兵队伍交给大将军派去的游击校尉指挥,并特意将陈平的一系列对策,在手书中略述。
褚布去后,可以安陵为根据地,积极展开练兵和袭扰秦军的计划。
褚布一一记取,慨然受命。
随后,褚布来向陈平辞行。
出了府前,褚布命部从牵着战马前行,自己与陈平缓步而行。
陈平开口道:“褚兄,此一别,后会虽有期,但战局纷乱,自领一军,凡事需要小心。”
褚布道:“陈兄放心,战场对我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了,骑兵是我的老本行,这次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