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良的计策起了作用,或者说是汉王的封赏起了作用,两个月后,韩信、彭越果然派兵来援。汉王命其两军向南部楚境攻击。
  随后,陈平又向汉王建议,派出陆贾,前去说服周殷投降,同时,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从侧翼袭击项王的背后。
  刘贾军很快抵达,并攻下了寿春。
  此时,早已被陈平的离间计,搞得对项王心灰意冷的楚大司马周殷,也在刘贾的劝说下,同意起兵叛变楚王,帮助刘贾攻下了九江,随后,两军也淮南王英布的军队会合,且断了项王向南逃的后路。
  经过固陵的这一仗,汉王知道了项王骑兵的厉害,又想起彭城之战失败后,韩信在京索之战中,利用骑兵对项王的反击,汉王决定,调回灌婴和靳歙的郎中骑,参加对项王的会战。
  汉王问随军参军道:“现在的灌婴、靳歙的位置在哪?”
  答道:“正在攻打彭城。”
  汉王道:“立即用八百里急传,命二人火速带郎中骑赶来固陵参战。”
  “喏。”传令官急忙去了。
  当项王得知汉王的军队与灌婴、靳歙率领郎中骑组成的骑兵军团,在固陵东边的颐乡会合后,项王担心自己被包围,于是,令钟离昧固守固陵,自己带领其余部队,往南退守至陈县。
  灌婴、靳歙率领精锐骑兵的到来,使汉王有了底气。眼见项王撤退,随即发动对固陵的反攻。
  樊哙依旧打头阵,进攻钟离昧的正面,周勃带军攻击钟离昧的左翼,靳强率军攻击钟离昧的右翼。
  三路汉军六万人,围攻钟离昧策两万楚军。
  钟离昧率军与汉军苦战不下,正在焦灼时,灌婴和靳歙的率五千郎中骑从后面杀了过来。
  这一下,钟离昧支撑不住了,楚军大败,四散奔逃。
  汉军顺利占领固陵。
  大将钟离眜带领参军,南逃到陈县,与项王汇合。汉王大军,紧随其后赶到。
  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刘邦与灌婴、靳歙,兵分两路,对陈县的楚军形成东西夹击合围之势。
  项羽至此时,手中尚有十万军队,汉王的军队也在十万左右。
  项**中乏粮,战心不定,在陈县与汉王对峙了数天,只得继续东撤,陈县县令立即降汉。
  此时刘贾已攻占了寿春,项羽无心攻打寿春,立即调转马头,越过城父,继续向东逃跑。
  刘贾、周殷与英布一同北上,堵住了项王往江南和会稽逃跑的路线,在城父垓下一线对项王进行战略合围。
  身在齐国的韩信,带领二十万大军离开齐国,来到城父与汉王会合。
  灌婴、靳歙占领陈县后,追击项王至垓下。
  彭越看到项羽大势已去,也前往垓下与刘邦会合。
  至此,汉王的五路大军,一齐汇合到了垓下,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一场决定性的大会战,即将拉开帷幕。


第402章 垓下之战之十面埋伏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
  汉王的五路人马,追击项王到了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
  此时的汉王汇合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灌婴的各路联军共有三十余万,项王楚军共有十万,两军南北相距十里,各自扎住营垒对阵。
  现在的局面,与当时的彭城之战,何其相似,这令汉王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经过三年多的征战,终于再次有机会将楚军逼到了绝境。
  忐忑的是,这次又像上次彭城一役那样,在军队上,联军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且,又是诸侯的联合作战,部队之间的相互配合,统一指挥,后勤补给等等,又像上次一样,是汉王最头疼的问题。
  如果这次,不能聚歼项王,或者在某个环节再出乱子,导致失败的话,那自己还有没有下一次的机会,真的很难预料了。
  在彭城,汉王放着自手下征惯战的大将军不用,亲自操刀,结果落得匹马逃遁的狼狈结果,这次,绝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手下既然有这样出色的战将,怎能闲置不用,再说,只要能歼灭了最大的死对头项王,即使将功劳归于手下,又何尝不是汉王的收获呢。
  想清楚了这一点,汉王决定吸取彭城失败的教训,放手使用韩信。
  听说韩信率二十万大军到了,汉王连忙亲自出迎。
  汉王执着韩信的手,将其亲自迎入自己的帐内。
  韩信下拜,行过君臣之礼。
  汉王道:“大将军一路辛苦。自广武一别,一晃一年有余。这一年来,大将军拿下了齐国,征服了齐地,可谓奇功一件。”
  韩信道:“征伐齐国,实赖大王及时发兵相助,方得侥幸成功。”
  汉王道:“此番灭楚,还有赖大将军亲自运筹,统一指挥,方能济其功。”
  韩信一愣道:“大王您的意思是,由我来统一指挥?”
  汉王笑道:“正是,只有大将军统一调度,方能步调一致,建立奇功。”
  韩信:“这。。。。。。这不合适吧,大王在此,应该由您来指挥才是”
  汉王大手一挥道:“哎,大将军就不要推辞了,灭楚在此一举,希望大将军仔细运筹,三军用命,众将一心,共建大业。”
  韩信见如此说,遂慨然道:“承蒙大王信任,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随即,汉王将调军虎符和印授,一并交给韩信。
  既如此,韩信立即升帐点兵。
  众将闻听中军鼓声,一起来到中军大帐。
  彭越、英布、曹参、周勃、樊哙、灌婴、夏侯婴、刘贾、卢绾、靳歙、柴武以及韩信军中的部将孔将军、费将军等,悉数到齐。
  韩信点过将后,在帅位端坐。
  环顾一周,军帐内,名将云集,冠盖生辉,韩信禁不住豪气盈胸。
  此时,不仅是楚汉相争的最后决战,也是汉王一举消灭项王有生力量的决定性机会,更是韩信军事生涯的顶点高峰。
  项王自起兵之日起,一路所向披靡,终于要在此刻,遭遇一生中最强劲的对手。
  韩信正色道:“诸位将军,本大将军奉汉王之命,指挥这场战役,当行大将军事。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号令既出,即当奉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违令者力斩。”
  众将齐道:“惟命是听。”
  韩信站起,走到舆图面前说道:
  “现在项王的楚军,在沱河北岸,成南北走势,扎下了五个大营。”
  “如果硬攻,虽然我们有三十万之众,但项王的十万大军,身经百战,强弓硬弩无数,还有数万铁骑,必将给我军造成巨大杀伤,那样的战局,是很难把握的。”
  “本大将军准备给项王先来个‘引蛇出洞’,再来个‘十面埋伏’,利用我军的兵力优势,对项王的有生力量,给予最大的杀伤,然后再在其溃逃中,追歼敌军。”
  讲解完战役意图,韩信重新回到帅案前坐下,抽出两支令箭道:
  “曹参、周勃听令。”
  二人上前:“末将在。”
  韩信:“命你二人,明日各带两万人马,在距离楚营正面三里处,分左右列阵,待前军诱敌到此处,立即从两翼出击,截住楚军厮杀,冲击楚军。”
  曹参、周勃齐道:“喏。”
  韩信又抽出两支令箭道:“樊哙、刘贾听令。”
  二人上前:“末将在。”
  韩信:“命你二人,明日各带两万人马,在曹参、周勃军后一里处,左右列阵,待前军退到此处,立即从两翼出击,截住楚军厮杀,攻击楚军,不得有误。”
  樊哙、刘贾齐道:“喏。”
  韩信又抽出两支令箭道:“卢绾、靳歙听令。”
  二人上前:“末将在。”
  韩信:“命你二人,明日各带两万人马,在樊哙、刘贾军后一里处,左右列阵,待前军退到此处,立即从两翼出击,截住楚军厮杀,冲击楚军,不得有误。”
  卢绾、靳歙齐道:“喏。”
  韩信又抽出两支令箭道:“灌婴、夏侯婴听令。”
  二人上前:“末将在。”
  韩信:“命你二人,明日各带两万人马,在卢绾、靳歙军后一里处,左右列阵,待前军退到此处,立即从两翼出击,截住楚军厮杀,攻击楚军,不得有误。”
  灌婴、夏侯婴齐道:“喏。”
  韩信又抽出两支令箭道:“彭越、英布听令。”
  二人上前:“在。”
  韩信:“命你二人,明日各带本部人马,在灌婴、夏侯婴军后一里处,左右列阵,待前军退到此处,立即向楚军正面出击,配合前军反攻楚军,不得有误。”
  彭越、英布齐声道:“遵令。”
  韩信接着说道:“以上前八路兵马,在楚军攻来时,远程用弩箭,近处组织戈戟阵,最大限度杀伤楚军,在向楚军进攻时,出击要猛,声势要大,短兵相接后,可以边打边向后军撤退。”
  “但,最后两道防线是撤退的极限,到此后,须合兵一处,翻身向前,全力攻击楚军,直至追击到楚军大营。”
  韩信又拿出两支令箭道:“孔将军、费将军听令。”
  孔将军、费将军上前道:“末将在。”
  韩信道:“明日一早,带三万步军,随本大将军,前去楚营挑战诱敌,看本大将军号令,边打边撤,要有秩序地后退,不得冲动后军,违令者力斩。”
  孔将军、费将军道:“遵令。”
  最后,韩信拿起最后一支令箭道:“柴武将军听令。”
  柴武上前道:“末将在。”
  “命你带后军五万,做战役预备队,保卫汉王,护卫大营。”
  柴武叉手道:“遵令。”
  当下,韩信调拨已毕,各军自去准备。
  汉王在一旁见韩信调动井井有条,军容严整,与彭城之役时,自是不同,心内自是欢喜。
  欢喜过后,一丝不安,隐隐浮上汉王的心头。


第403章 垓下之战之项王战败
  项王率领楚军,一路向东退却,连续接到探报,南向退路和东面回彭城的路,都被汉军截断,不得不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法,依次退到了垓下。
  项王命大军扎下大营,听得前后远远鼓声、马声、呐喊声,漫天震响。
  项王骑马登高四处察看,望见漫山遍野的汉兵踊跃追来,像蚂蚁一般密密麻麻,不禁仰天叹道:
  “这才几年时间,养成如此多的汉兵。悔不该,不听亚父所言,鸿门放走了刘邦,让他成了今天的气候。”
  “既如此,那就在此,决一死战吧。”
  项王打马回营,令军中扎住营垒,多备弩箭刀枪,准备次日厮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韩信军中,已经布置停当。
  韩信自带三万军,离开大营,前往楚军营前挑战。
  项王自持武力无敌,全不把韩信军放在眼里。
  汉军刚刚来到楚营前,项王立即挥军,策马突出,迎敌汉军。
  数万楚兵一齐出寨,跟着项王,奋勇向前。
  双方的弩箭在空中飞舞,戈戟相互碰撞,马嘶人喊声一片。
  楚军的攻击力,实在是强悍,再加上韩信本来就是诱敌,若不是提前有且战且退的军令,恐怕早就变成溃散了。
  楚军步步紧逼,韩信且战且走。
  三万汉军,退到第一道埋伏处,损失过万。
  楚军中,也有军将过来提醒项王,言说韩信诡计多端,习惯于诱敌之术,小心有埋伏。
  项王看了看一马平川的前方,回顾左右道:“这样的平川之地,汉军纵有埋伏又能如何?”
  于是,项王催军,在韩信后面追击掩杀。
  正在这时,楚军左右喊杀声起。
  左有曹参,右有周勃,各率两万汉军,从两翼冲杀过来。
  先是密集的弩箭,齐齐射向楚军,盾阵后是长矛、戈戟,拦住楚军,两军混战在一起。
  项王舒了一口气,回顾左右道:“这就是汉军的伏兵么,给我杀过去。”
  楚军鼓起勇气,一阵砍杀,顿时止住了汉军的冲击。
  后续的楚军,涌了上来,曹参、周勃抵挡不住,随在韩信军后,且战且退。
  楚军继续追击。
  到了第二道防线处,猛听得左右呐喊声再起。
  左有樊哙,右有刘贾,各率两万军,又从楚军的两侧冲杀过来。
  依旧是弩箭当先,戈戟长矛在后。
  项王急忙分兵,抵住汉军的冲击。
  双方又是一番混战,虽然楚军将汉军杀退,但攻击力,明显比前次弱很多,双方厮杀的时间也更长。
  终于,汉军又是且战且退,楚军再次追击汉军。
  楚汉两军还没脱离接触,没想到,第三道防线的两侧,又杀出两支队伍来,这次左有靳歙,右有卢绾,又是各两万军。
  项王毫不退怯,分出两支军,抵挡两翼的汉军,双方鏖战多时,楚军冲破汉军,继续追击。
  没追出多远,无奈汉军的伏兵又起。
  项王杀开一重,又复一重,杀到第四道防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