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先想办法消磨汉军的锐气。”
陈余看着李左车问:“怎么消磨?”
第369章 井陉的背水之战
李左车指着井陉关外的崎岖山岭道:
“汉军离开本国远征,虽然其锋芒不可阻挡,但现在存在很大的弱点。”
“主要表现是,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据斥候探马报,汉军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经常吃不饱,士兵们面带饥色。”
“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
“所以,末将的建议是,由末将带领三万奇兵从小道出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您只需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
“只要坚持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汉军粮尽,军心必乱。”
“那时,代王您再挥军攻击,末将在汉军的退路上埋伏截击,这样的话,韩信和张耳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您的帐下。”
“而如果我们与汉军对攻,末将担心韩信的诡计,那时,赵军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
深谙儒学的陈余,耐着性子听完了李左车的建议,随即答复道:
“广武君的建议虽好,但却不足取,正所谓的‘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汉王欺诈赵国,汉军侵略赵境,实属不义之兵;而我们是正义的防守方,以不义伐正义,焉有不败之理。”
“韩信实际上兵不过三万,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兵疲且少,对抗我们二十万有备之师,岂不是自寻死路。”
“如果像广武君说得这样回避不出击,诸侯们会认为我们胆小,不堪一战,将来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
“所以,我们就这样堂堂正正地打败韩信,让诸侯看看,我们赵军,依旧是曾经强大的能战之军。”
说罢,命令各军整军,准备迎战汉军。
陈余的盲目自信和所谓“道义”的教条主义,限制了赵军战术发挥。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陈余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接到报告,韩信大喜,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妙计。
这天傍晚,韩信升坐中军帐,两旁站立着几名不知名的将尉,他即将指挥这样一直新兵弱将,打一场古今中外军事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的“井陉之战。”
韩信先抽出一支令箭:“骑都尉靳歙听令。”
靳歙出列:“末将在。”
韩信:“命你带两千名轻骑,天黑后出发,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在明日清晨之前,抵达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侧潜伏,沿途不得暴露行踪。”
“明日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坚守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不得有误。”
靳歙:“末将遵令。”
韩信又拿起两支令箭道:“常山太守张苍、左骑将傅宽听令。”
两人出列齐道:“末将在。”
韩信:“令你二人带军一万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渡过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前出,清晨时抵近赵军大营,布列阵势。”
张苍、傅宽两人以为听错了,背水列阵,实在是兵家大忌,两人满脸狐疑互相望了望,又不敢申明。
韩信不做理会,接着命道:“明天一早,本大将军和张耳将军将亲自带领你部,前去攻击赵军大营。”
两人听罢,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背水列阵,主帅和主将,都要亲临第一线,这样的打法,还从来没听说过。
韩信见两人发呆,随即问道:“二位有什么问题吗?”
“末将遵令。”两个人反应过来,大声回答。
韩信:“准备去吧。”
“喏。”两人转身去了。
韩信随即令大军随后开拔,连夜都渡过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列阵。
韩信又叫过主管后勤伙食的裨将,如此这般地耳语了一番,裨将转身去了。
汉军待至夜半,拔寨起行,等大军到了抵达井陉口,正好东方天际晨曦微露。
决战的一天悄然来临了。
此时,汉军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埋锅灶饭,裨将令军需官分发干粮,叫全军暂时果腹,而且传谕大众道:
“大将军说了,今日正是破赵的好时机,等打垮了赵军再正式会餐。”
汉军将士啃着冰冷的干粮,心里苦笑,没有几个人相信,但也不敢细问,只好齐声应令。
天色渐渐大亮,赵军将领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笑。
一赵将回顾左右,说道:“人道韩信用兵如神,我看不过一草包而已。兵法云: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而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这仗还没等打,他已经输了一半了。”
赵军上下,遂有轻敌之意。但未得军令,也没贸然出击。
这边的汉军将士,心中也充满了疑惑。
好在韩信平时军令森严,平日又多运用兵谋,往往令人不测,所以都严格遵照军令,张弛有序。
韩信见赵军迟疑不出,就笑着对张耳道:
“赵军依据险要的地势立营,本就占据主动,之所以不出击,是担心我们用计。”
“此外,赵军未见到你我大将的旗鼓,所以坚持不动。如果我们一同出现在赵营前沿,亲自去督导进攻,必然会鼓舞我军士气,那时赵军自然退去了。”
张耳看了看韩信,心里直打鼓。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前进了,何况对面就是自己的仇敌陈余。
随即,韩信携张耳,两人骑着战马,命军士升起大将军的旗帜示众,吹起号角,擂起中军的战鼓助威,大模大样的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
【作者题外话】:PS:推荐一本玄幻小说《849000+苟道》,修仙还是苟下去,看看本书就知道了。PS:推荐一本武侠仙侠小说《819013+天道令》,天道大陆之下的玄武大陆,一位叫做陆凡的少年,一步步成为不平凡的天道之力,且看他如何成仙;
第370章 成功的井陉军事冒…
早有赵营军卒报给陈余。
陈余听说韩信和张耳亲自来攻,心内大喜,暗道:你韩信张耳敢凭三万军攻击我二十万大军,真是自不量力。
当即命令大开营门,倾营而出,麾兵出战。
汉军见赵军汹涌而出,也不惊慌,先是弩箭齐射,挡住赵军的势头,随后长矛、戈戟齐举,在盾阵后突刺。
两军戈矛相交,好一顿厮杀。
井陉关口,地势狭窄,万余汉军正堵在山谷地带,赵军倾营而出,仗着势众,一拥上前,围攻汉军,要捉韩信、张耳。
毕竟赵军人多势众,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让部下胡乱扔掉帅旗、金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且战且退,准备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营的部队会合。
陈余见汉军被击败,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赵军掠取汉军帅旗、军鼓,扬扬得意,欢声如雷。
在冷兵器时代,夺得地方帅旗军鼓,无异于斩了敌将一般,可以鼓舞己方士气,打击对手的斗志。
留守在营内的赵王歇一见,赵军不出预料的获胜,也抑制不住兴奋,带军冲出营寨,来助陈余一臂之力。
汉军的一万前锋,损失上千,终于退到绵蔓水岸边。
陈余率赵军随后追杀,铺天盖地而来。
事先列在岸边的汉军,早有准备,打开营门纳入韩信、张耳,立刻用弩箭攒射,挡住了陈余的赵军。
韩信事先命令汉军沿河岸营中布好长矛戈戟盾阵,后面是上万名弩箭手。
早已等候多时的汉军弩箭实在太密集了,顿时,追在前面的赵军,齐齐倒下一大片,几乎铺满了汉军的阵地前沿。
赵军稍稍退却后,陈余命令组织好阵型,再行进攻。
韩信在军中颁下了死命令:“全军决一死战,退后立斩。”
随即吩咐退入营中的张苍、傅宽两员战将,调动骑兵,准备反击。
正所谓“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即使没有号令,也只能死斗求生。
当下汉军人人死战,个个拚命,前赴后继,勇猛顽强。两军自辰牌斗至午牌时分,两军交接处,遍横着双方的将士尸体,但一时间,赵军就是攻不破汉军营垒。
这时,早已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山后的靳歙,见赵军全军出击,率二千汉军轻骑,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
他们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营中的赵军,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一张张迎风招展,好似红霞散彩,灿烂异常。
赵军久攻背水阵不下,时已到了中午,赵军将士肚子早已空空,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想要退回营垒,午饭后再战。
不料到了半途,赵军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
赵军上下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不由的魂驰魄丧,色沮心惊,军队大乱。
占据赵军大营的靳歙,见赵军溃乱,当即带领汉军轻骑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
正在慌张的时候,汉军左营中突出一支骑军,正是汉左骑将傅宽,引骑兵冲杀出来。
陈余急忙组织兵力对敌,且战且走。
正战间,汉军右营又冲出一队骑兵,为首统将,是汉常山太守张苍。
此时的陈余赵军,早已不知所措,纷纷逃散。靳歙、张苍、傅宽,三路骑兵冲杀赵军。
后面韩信又指挥河岸大军,掩杀过来。
陈余喝止部众,命令死战。
但此时的部众已无斗志,不肯听令,只管狂奔。
陈余不觉怒起,命部将连杀数人。
可此时,杀几个人已经无法阻止溃逃,反而越杀越逃,越逃越乱,正可谓是兵败如山倒,无法遏制。
陈余见大势已去,也只好跟着乱军往后便跑。
正在慌张逃跑之际,一队汉骑兵追上来,先是砍翻了几名陈余身边的护卫,随后将陈余围住,一顿乱刀,将其杀死。
汉兵前后夹击,赵军漫山遍野地奔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汉军直杀到傍晚时分,俘虏了大批人马,追击到泜水(河北省魏河)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大获全胜。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庆功宴上趁机问韩信道:
“大将军,今天这仗打得真漂亮,可我们实在想不明白,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
“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当时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
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的,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
诸将齐道:“愿闻其详。”
韩信道:“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况且现在咱们手里的这些兵,很多都是新招入伍,平日没来得及训练的,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
“在这种形势下,只能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非得死战不可。”
“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将领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说道:
“还真是这样,事先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将军的谋略实在是高远,不是一般人能赶得上的!”
自此,诸将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也更加遵守韩信的军令了。
纵观井陉之战,韩信率领弱将新兵,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地掌握士卒的心理状态,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从而一举全歼赵军,成为历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谱写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精彩篇章。
赵军的失败,则在于主帅陈余迂腐而又傲慢,并拒绝采纳李左车正确的作战方案,昧于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终于使赵军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在处处被动中遭到全歼。
井陉之战的结局,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韩信击败了赵国主力,将赵王活捉,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汉王又开拓了一片土地,使得其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