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赵高大步走上殿去,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以及平日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准备宣布登基。
但赵高发现,事情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当听到二世的死讯后,文武百官皆低头不语,大殿上下,一片死寂。
众文武们,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赵高的皇帝梦。
赵高心下终于明白,往昔大臣们逆来顺受,完全是基于那个皇位上的威严和正统的嫡派传承所致。以他宦官的身份,大臣们是不会接受他登位的。
而他,没有大臣们的认同和支持,登基,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赵高顿觉天旋地转,这才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达到了“天弗与,群臣弗与”的程度。
赵高知道自己的阴谋无法得逞,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皇室成员子婴。
但赵高也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
赵高说:“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现在六国各自独立,秦国地方缩减了很多,不能以空名称帝,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
所以,按照赵高的说法,子婴不该再称“皇帝”,只适合当“秦王”,并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
赵高称子婴为“秦王”,其实是为了日后自己继续篡位做准备。
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此次被赵高推上王位,知道赵高不过是把自己当一个傀儡而已。
子婴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画。
斋戒五天后,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计议道:
“赵高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
“听说赵高竟与楚将刘邦暗中相约,准备灭掉秦的宗族后在关中称王。如今赵高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
“我看这样,到时候我装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韩谈带人事先埋伏好,等他一来,就出来杀掉他。”
当下计议已定,韩谈等人暗做准备。
子婴斋戒五日后,没出现在登基现场。大臣们翘首以望,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
子婴假托生病,不肯前往。赵高数次派人来请,子婴就是不去。
赵高不明所以,果然亲自前往子婴所在的斋宫,见到子婴就口气不满地说道:
“朝见宗庙事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
话音未落,从屏风后面转出宦官韩谈,手捧利刃高叫道:“奉旨杀贼。”
赵高见势不妙,想转身逃跑,无奈身后的门早已关上。
韩谈眼疾手快,一刀砍在赵高的脖子上。
赵高当场倒地,手捂着伤口,在地上挣扎。韩谈赶上去,又连补数刀,直到赵高眼瞪腿直,死在了当场。
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将尸首在咸阳城内示众,随即下令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咸阳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关外的刘邦却不知情。
在此之前,赵高弑杀了秦二世后,令使者回报刘邦,想要和刘邦约定平分关中。
刘邦认为赵高在使诈,他根本就不会相信赵高这种人,于是听从张良的计策,让郦食其、陆贾劝降了武关的秦将,趁机袭取了武关。
之后,刘邦一面率军西进,一面令郦商等将领带兵,攻取秦的汉中、巴、蜀等地,这块富饶之地,后来成了刘邦的后方根据地。
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峣'yáo'关(今陕西商州西北)。
峣关是南阳与关中的交通要隘,控制着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道,也是拱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通过此关后,就是一马平川的三秦大地。
秦派有重兵扼守此关,易守难攻。
刘邦率军赶到,见只剩这一关了,准备指挥各军强行攻取。
张良劝谏道:
“目前秦守关的兵力还很强大,此关地势险要,军队施展不开,盲目攻打,恐怕事倍功半,不可轻举妄动。”
刘邦惟恐项羽大军先入关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张良问计。
张良向刘邦献了一个智取的妙计。他说道:
“据内线送来的情报,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市侩家庭出来的人,只要用点财币就可以打动他的心。”
“咱们先给他来个疑兵策略。派先遣部队,预备五万人的粮饷,并在四周山间,大量增设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多备金鼓,日夜鸣响,作为疑兵。”
“然后,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此计一旦成功,省却很多兵马之劳。。”
刘邦依计而行。
当峣关守将看见郦食其带给他的一大箱金银珍宝,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心想:这些财宝,老爸杀几辈子猪,也赚不到啊!
当即向郦食其表示,可以献关投降,并愿意和刘邦联合进攻咸阳。
刘邦大喜,准备接受对方的条件。
张良拦住了刘邦。
刘邦不解,问道:“子房,这不是你要实现的结果么?”
张良摇了摇头,冷静地分析道:
“峣关上的守卒都是老秦卒,家眷土地都在他们身后,现在,不过是峣关的守将想叛秦,他部下的士卒未必服从。”
“如果士卒不从,一旦中途生变,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借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
刘邦觉得有道理,于是,借着秦将引兵交接之际,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
秦军毫无准备,无法抵挡,弃关退守至秦都咸阳附近的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
刘邦乘胜追击,带军直逼蓝田。
第320章 帝国的夕阳
当义军攻到蓝田时,秦王子婴已经杀掉了赵高,于是,组织了最后的力量与刘邦军大战于蓝田。
但此时的秦军,精锐尽失,士气低落,早已没有往日大秦锐士的风采。
刘邦命周勃在前,曹参在后,夏侯婴带车骑军在两翼,樊哙率突击队直插秦中军大营。
战斗从清晨直杀到晌午过后,刘邦军三军用命,越战越勇,秦军兵将纷纷战死。
樊哙一马当先,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率突击队俘获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秦军彻底崩溃,刘邦军大破秦军。
自此,秦朝失去了所有的有效抵抗力量。
刘邦大军继续西进,于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抵达霸上(今西安市东25里)。
咸阳城内,一日数惊,三街六市乱做一团,城市已经成了无防状态。
刘邦扎下大营,按照他的一贯作风,先礼后兵,派人劝子婴投降。
此时,秦廷的群臣百官相继背叛,陆续寻找后路,投降刘邦。
眼看大势已去,子婴知道,自己纵有通天本事,已无力挽狂澜于既倒。
子婴需要的是时间,可历史不能重写,现在,他恰恰没有更多的时间了。
子婴思虑再三,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着的车,身着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色装束,并携带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等物,从轵道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
自此,秦朝灭亡。子婴共在位仅四十六天。
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刘邦认为秦王既然已经投降,杀了他会背负骂名,也与自己的宽仁形象不符,就将其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
可叹的是秦王子婴,临危受命,正是诸侯并起,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反秦之时。
秦帝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被联军瓦解,子婴即位时内外交困,秦帝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大一统的帝国。“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谋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虽然子婴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和魄力,诛杀了赵高,以图重振秦廷,但大势已去,秦帝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大秦帝国统一之初,一代雄主嬴政自称始皇帝,是想将祖先和自己开创的帝国伟业,千代万代传承下去。如果始皇死后有知,见胡亥这个不肖子孙如此昏庸,赵高这个所谓精通刑名的阉竖如此祸国殃民,真恨不得掀开棺材板跳出来,手刃了这两个混蛋。
但,历史没有如果。纵观秦始皇后的秦帝国,之所以落得如此境地,他对此脱不了干系。
首先,始皇在生年没有及时立储,是他最大的一个失误。
在始皇的心中,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就应该长生不老,到了晚年,更是求仙梦想长生,很忌讳别人提到“死”这个字,更不得议论他的身后事。
始皇对自己过早的离世,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组织上的准备,所以,迟迟没有立储,太子之位,一直空缺。
按道理,如果长子扶苏能被立为太子的话,即使始皇在沙丘突然病故,因为太子在法理上是当然的继承人,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胡亥篡权,更不可能任用他不喜欢的赵高这样的奸臣。
史载:扶苏素有贤名,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因直言劝谏父皇,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另一方面,扶苏师从齐国的大儒、始皇的太仆淳于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按照始皇的安排,是希望发挥儒家在教人育人这方面的特长,将扶苏培养成为一个仁义之君的。
始皇当时也意识到,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儒家那一套在守成方面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显然扶苏没有让他失望,也确实学有所成。但可惜的是,秦始皇的突然去世打断了所有的部署。一个秦始皇培养出来的完美继承人,还没有一展所长,就在胡亥和赵高的阴谋中,黯然消亡了。
其次,苛政虐民,扼杀民智是始皇政绩的又一大败笔。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像,即十二金人。以为收了兵器,天下就太平了。实际上忽略了民众的力量,更忽视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在始皇的统治下,在李斯名儒家实法家的严刑酷法的统治下,好多黔首的不屈和蠢蠢欲动,都被强力镇压,六国余脉的不甘,也被表面的风平浪静掩盖了。
其实,即使始皇时期的秦帝国,一味地依靠强力统治,禁锢思想,压制民声,繁重的劳役,已经是深藏在火山之中的岩浆,只等一个爆发的出口。
而法家的强权治理,视黔首如草芥,强调一言堂,禁锢人们的思想,更是始皇统治时期的弊端之一。
以上这些,都在始皇死后,在秦二世昏庸残暴的统治下,随着大泽乡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变成汹涌澎湃的反抗浪潮,铺天盖地而来。
假如,当时的统治者是扶苏,能及时减轻徭役负担,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在解除了百姓征伐之苦后,再缓解民间的劳役压力,即使六国贵族们有再多的不甘,但只要百姓们安居乐业,他们又能掀起什么浪呢?
但历史没有如果,恰恰是秦始皇过于伟大,所以,二世的昏庸才显得如此荒唐,最终导致了始皇开创的帝国伟业,仅仅传了二世就灭亡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从另一个角度看,秦始皇何尝不是为了后面的帝王做了一个示范和榜样呢。
比如,现在进入咸阳的刘邦。
第321章 皇宫是个好地方
子婴即降,刘邦令大军整肃军容,带领一班武将文臣,排着齐整的行列,迈着铿锵的步伐,旌旗蔽天;戈鋋耀日;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咸阳城。
从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西进,到进入关中,迫使子婴投降,历时仅一年。
与项羽的猛打硬冲不同,由于刘邦采纳了郦食其、陈恢、张良等人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终于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
这些起义军的将士们,大都第一次进咸阳城。见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顿时忘乎所以。队伍一解散,纷纷四处掳掠,乘机抢掠金银财物。
惟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而是早有预谋,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
然后,萧何令手下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