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翳说道:“既然朝廷催逼甚紧,当务之急,还是要重启谈判。”
  司马欣也道:“是啊,应该尽快重启谈判,抓紧时间达成协议,以防夜长梦多。”
  章邯摊了一下手道:“我们是想尽快展开谈判,可这对面的项羽,实在搞不清他到底在想什么,打又打不赢,谈又不好好谈,难道就是一心想替他叔父项梁报仇?”
  司马欣沉思了许久,终于下了决心,对章邯道:“将军若信得过我,实在不行,我亲自去楚营走一遭。”
  章邯惊讶道:“长史大人说哪里话,虽然你我是上下级的关系,但这一年多的出生入死,我们已是患难的交情,怎么说信得过信不过这样外道的话呢?”
  “何况,我们三人在同一条船上,怎么能不信任呢?只是,作为军中主要将领,冒险去对方营中谈判,我为你的安全担心呢。”
  司马欣笑道:“安危问题倒没关系,那项羽断不至于加害我,何况我还救过他叔父出狱呢?”
  “嗯?”不仅是章邯,董翳也将吃惊的眼睛看向司马欣。
  司马欣早已料到,坦然而笑道:
  “本来这都是陈年往事了,但考虑到两军相争,这么敏感的话题我就一直埋在心里没说。”
  “当今情况危急,我们三人的出路在此一举,也顾不得许多了,我豁出去走上一遭,或许项羽能看在当年救他叔父的面上,使谈判顺利进行下去。”
  于是,司马欣就将当年为狱掾的时候,救过项梁出狱一事,向两人道明。随后说道:
  “这件事,本就是朋友之间的托情之事,没想到后来项梁起兵,而我又在咸阳做官,这其中的干系,一旦说出来,就非同小可。”
  “加上后来,我又随将军出关,带兵打仗,与项梁又是两军阵前,这件事就更说不得了,所以,一直瞒到今日。现如今,倒不成想派上了用场,只是不知那项羽,认这个人情不?”
  章邯听司马欣如此说,才明白过来,忙道:
  “长史大人若与那项家有这样一层过节,想必与其对话,方便很多。现在的问题就在项羽那,他一直对我们杀了他叔父耿耿于怀,只要这个结解开,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如此,就请长史大人亲自走一遭,与那项羽好生讲一下会盟的厉害关系,促使他早日与我们达成会盟协议,至于具体条款,就按咱们商量好的谈就行。”
  于是,司马欣前往项羽营中,会见项羽。
  在司马欣讲了当年如何在栎阳曾充过狱掾,如何救免项梁,如何进咸阳做官的过程后,项羽想起当年叔父曾经说过的这个司马欣,如今一见,自然回忆起往事,不觉离席下座,再拜司马欣,相谢当年救叔父之恩。
  司马欣还礼道:“些许陈年小事,何足挂齿,不说此事,无以面见上将军,仅此而已。”
  随后,项羽请来亚父范增与陈平,一同与司马欣相见会谈。
  几个人见过礼后,相继入座。
  司马欣开门见山道:“欣此次前来,实在是为两军休战,上将军与章邯会盟之事而来。”
  “现今,二世昏庸,奸臣当道,朝廷已不再是往日的朝廷,章邯将军及我等,也有意与诸侯合纵连盟,约共攻秦,分王其地,以图大业。”
  “虽然前期,为朝廷驱使,迫不得已与诸侯交战,但此一时彼一时也,还望上将军以国事为重,不念旧怨,尽早达成会盟协议,共同向西入关。”
  早在司马欣来到之前,亚父范增已经找过项羽,言说军中粮草供应不足,应答应章邯的条件,尽快接受其投降。
  同时提醒项羽,与其在这里久困,执拗于报仇,不如尽早解决巨鹿问题,西进关中。
  不要忘了,怀王曾经有约,谁先进了关中谁就可称王,而且还可以录得灭秦的首功。
  经过这样一权衡,项羽终于回过味来:是啊,在巨鹿这儿,瞎耽误什么功夫,我的目标是入关称王啊。
  所以,正值司马欣来此,再次谈及和谈一事,项羽心中就有了打算。
  项羽道:“长史大人既然如此说,本上将军就看在长史大人的份上,同意和谈。不过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司马欣问。
  项羽道:“双方会盟后,所有秦军应全部归降楚军,听从本上将军的调遣。”
  司马欣道:“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接受,但这秦军的统领,需由我们三人之中一人出任。”
  项羽转身与亚父范增耳语了一番,回过头来道:“长史大人所提条件,可以应允。”
  司马欣随后回营,将会谈结果回报章邯。
  章邯与董翳都无异议,于是,双方息兵止战,达成协议。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
  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带领二十余万秦军,在约定好的日子,来到洹水南岸的殷墟(今河南安阳西),正式向项羽军投降。
  订完了盟约,章邯来到项羽面前,见过礼后,说道:
  “邯本为秦臣,本思效忠秦室,无奈赵高用事,二世信谗,秦亡只在旦夕。今仰上将军神威,此去除暴安良,入关称王,舍将军外,尚有何人。邯本早欲择主而事,不过前时奋不顾私,触犯将军,自知负罪,未敢遽投。现蒙将军宽宥,恩同再造,誓当竭力图效,借报深恩。”
  项羽抚慰道:“将军不必多心,此次去逆效顺,我更不会因私废公;若得乘此灭秦,富贵与共,决不食言。”
  章邯拜谢,秦将一起上前行礼,两军合作一处。
  于是,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在项羽军中担任副帅,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二十余万充作前驱,西向攻秦。
  巨鹿之战结束。
  自此,项羽引着楚军,及各国将士,约得四十万人,向西而来,关中大震。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16章 彭越和郦食其
  从秦二世二年九月至秦二世三年七月,历时十个月的巨鹿之战,终于以项羽的全面获胜而告终。
  怀王派遣的北路军,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胜果。
  与此同时,另一路以砀郡长刘邦为主帅的西路军,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虽然楚怀王与众将约定了“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但当时由于楚军新败,秦军兵势正盛,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何况,可供西征的军队,也只有区区几万人。
  另外的问题,来自于领军之将的选择上。
  在对待谁领军西征的人选上,怀王身边的老臣们认为刘邦向来宽厚,是有德行的长者,适合“扶义而西”,减少西进阻力,能更好地不动用暴力让秦国父老归顺,于是,怀王任命刘邦为西征军统帅。
  这一任命,使刘邦从一个地方郡守,一跃而成为方面军的统帅,进而成为一方诸侯。这对刘邦后来攫取天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关键处,需要紧走几步,机会来临了,就要抓得住。
  刘邦就是这样一个擅于抓机会者。
  自砀郡出发后,刘邦率军往西攻城略地,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到达成阳县时,队伍已达两万余人。
  除了收集散卒,刘邦更注重笼络人才,这不,刚刚在杠里大破秦军,引兵西进到昌邑时,就遇到了后来对其取得天下有很大帮助,被称为汉初三大名将,擅于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彭越。
  彭越,字仲,砀郡昌邑人。
  彭越年轻时,常在巨野湖泽中打鱼,时常伙同一帮人,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正值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不久项梁也在吴中起兵,同伙里有人就劝彭越说道:
  “很多豪杰都争相拉起队伍、树起旗号,背叛朝廷,你也应该站出来带领大家,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
  彭越说:“现在是两条龙刚刚搏斗,现在不是最好的时候。”
  “俗话说: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就是先烈了,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湖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都慕名追随彭越,大家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吧,带着我们造反。”
  彭越拒绝道:“你们都散漫惯了不守规矩,难以成事,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
  众人道:“只要你领头,我们愿意听你的,从今往后大家都遵守纪律。”
  彭越见大家执意请求,就答应道:
  “如果大家坚持让我带头,那从现在开始,就得听我的。”
  众人一起道:“悉听遵命。”
  彭越就说道:“那好,明天太阳出来时,大家都在这里集合,迟到的人杀头。”
  当天众人散去。
  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有十多人都迟到了,最后一个人直到日上三竿,才姗姗来到。
  彭越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大家,直到最后一个人到了,才对大家说道:
  “真的很抱歉,我都说过我不适合做你们的首领,你们不听,执意要我做。”
  “现在,既然我做了这个首领,那就要做首领的事情。昨天定好的时间,今天有这么多人迟到,也不能都杀头,只好杀最后来的这个人,以示警戒。”
  于是,彭越命令事先选定的执法人杀掉他。
  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
  彭越勃然而怒,上前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一刀把他杀了。
  随即,彭越登上事先设置的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
  众人都大为震惊,立时整齐肃然,没有人敢抬头看他。
  随后,彭越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周围的乡镇,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很快达到一千多人。
  当刘邦率军到达昌邑时,昌邑的秦军守将据城顽抗,刘邦听当地人说起彭越这支武装,立即派人去请。
  彭越很快带兵赶到,两人就在军前相见。
  刘邦见彭越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内心很是喜欢。
  于是,两军合力攻昌邑,三日未下。刘邦决定舍弃昌邑不打,率军西行。
  彭越不想随军西进,收编魏国逃散的士兵,留在当地发展武装,很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
  刘邦继续率军西行,很快到了砀郡的高阳,一路上边打仗,边访求贤士。
  刘邦之所以成事,与项羽巨大的差别,就在于笼络人和使用人方面,更胜一筹。
  一路行来,刘邦是仗打到哪里,人才访求就到哪里,很快,不断有贤士归属到他旗下。
  在高阳,刘邦就遇到了一个贤士,此人就是汉初著名的说客郦食其(lìyìjī)。
  郦食其,魏国陈留高阳人,早年好读书,孤傲不驯,关注天下局势。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国攻灭魏国,食其家贫落魄,沦为陈留看大门的把守。
  刘邦军中有一骑士家在高阳,当军队抵达高阳时,正好回家探亲。
  郦食其在城门处,看到这位骑士,因两人是同乡,就在门旁攀谈起来。
  郦食其早就听说了刘邦的大名,也知道沛公的很多事迹,于是就请骑士代为向刘邦引荐自己。
  郦食其对骑士说:
  “你现在跟着武安侯(怀王对刘邦的封侯),我听说他这个人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很有理想,谋略也很高远,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
  骑士只好说道:“我在武安侯身边当骑士,但武安侯这个人礼贤下士,我可以帮你引荐一下。”
  郦食其正想如此,连忙致谢,随后说道:
  “你见到武安侯,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儒生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并不承认是狂生。”
  骑士说:“武安侯可一贯不喜欢儒生,你听说过他对待儒生的事吗?”
  郦食其问道:“什么事?”
  骑士说道:“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见他。”
  郦食其微微一笑,对骑士说道:“你只管按我教你的,去和他说就行。”
  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刘邦。


第317章 西进西进
  刘邦听了骑士的推荐后,派人去城门处召郦食其前来拜见。
  郦食其来到刘邦住的旅舍,先递进自己的名刺。
  此时,刘邦正踞坐在床边,伸着两只大脚丫子,让两个女人在给他做足疗。见名刺上是个看城门人的身份,就顺手把它丢在一边,吩咐人叫郦食其来见。
  郦食其进了房间,见刘邦正在被伺候着洗脚,脸上顿时浮起一丝笑意,暗道:人道刘邦谩而诲人,果不其然。
  于是,郦食其只是作个长揖,也没有像臣下见上司那样倾身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