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秦始皇时期的匈奴,更早完成了部落统一。他们常常入境中原抢劫生活物品、人口、财物,更主要的是,他们骑在马上来无影、去无踪,与之接近的地区是不胜其扰,成了帝国的心腹之患。
  对于这样的袭扰,一代雄主秦始皇,自然不甘承受,在六国统一后,一直做着必要的战争准备。
  在就位皇帝的当年,始皇就下令在全国修筑驰道。
  第一条就是通往北地(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和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而其称帝后的第一次出巡,就是去北地和陇西,视察北方的防务工作。
  随后,始皇帝又增设黄(今山东黄县东)、陲(今山东福山)、琅邪(今山东胶南)三大粮仓,这三大粮仓内的粮食,平时不得动用,专为北伐提供后勤保障。
  秦始皇的第二次东巡,也就是博浪沙遇险的这次,他从胶东向北,特别视察了北方的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上郡等地。自东向西,兜了一大圈。
  视察工作结束后,回到咸阳,始皇即刻令蒙恬统军,下达了发兵三十万,北征匈奴的命令。
  蒙恬领旨后,为北伐做了详细周密的作战计画。
  根据始皇的命令,蒙恬第一步作战目的如下:
  将侵入陇西河套地区及原赵国边境的匈奴军队击破,并驱逐其至贺兰山脉及狼山山脉以西,以及原赵国所建长城以北,为把诸国长城连接做准备。
  蒙恬把此次战役的目标定为收复河南地,恢复当初赵武灵王所开辟的边界,是比较明智和务实的。
  匈奴的主力大部在阴山地区和贺兰山地区,南下河南地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为此,蒙恬将三十万大军分为两路。
  北路军为主力,发兵二十万,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进入河套北部,进攻一切可见之敌,消灭黄河以内“几”字弯附近的匈奴。
  西路军为辅助,从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市)出萧关,进入河套南部地区,配合北路军,扫荡河套地区的匈奴军队。
  第二步作战计画,则是待扫清河套地区之敌后,再分兵两支,主力军由河套西北渡黄河,进攻高阙(今内蒙古五原县)与阴山山脉。另一部由河套西南渡黄河,攻占贺兰山脉高地,以侧应主力军。
  秦始皇三十二年夏秋之季,按原定的作战计划,蒙恬亲率主力军,自上郡出发,经榆林进入河套北部;另派一将杨翁子率西路军,由义渠萧关之道进入河套南部。
  此时,河套内侧的匈奴部落,处于散落状态,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蒙恬将重装步兵突前,精锐骑兵和车骑兵布在两翼,采用平行推进的战法,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清剿扫荡匈奴聚集地。
  在蒙恬大军的推土机式的进攻面前,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马、步、车联合大军,在河南地的匈奴兵又多为分散的部落,除了一些不自量力的部落首领,组织起数千骑兵,挥舞着马刀,冲向秦军的铁桶阵,填喂一下大秦锐士饥饿的刀口外,起不到任何像样的抵抗作用。
  秦国作了多年战争准备,攻击非常猛烈。两军所至,如秋风扫落叶般,攻击四散而逃的匈奴部落。
  到了初冬,蒙恬已将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全部扫荡肃清。于是秦赵原被匈奴侵占之地全部恢复。
  匈奴残部震于秦之兵威,向西北方向渡河而逃。
  蒙恬于是将两军推至黄河南岸,度过冬季,以待来年春季的战斗。
  始皇三十三年春,蒙恬率主力渡河,杀入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在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贺兰山口),阳山(今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今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等地寻找匈奴主力,与其决战。
  而此时的匈奴领袖头曼单于,也正集结起兵力,准备南下。
  头曼是匈奴国家的创立者,被匈奴人称之为“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头曼统治时,原来散乱的匈奴各部落,已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
  此时,匈奴人口约百万,其中各部落能聚集起来的骑兵,不到二十万。
  双方在贺兰山麓和阴山山麓,大战两场。
  这两场战役,秦军在士卒、数量、兵种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蒙恬的部队连战连捷,歼匈奴骑兵数万,匈奴精锐遭受巨大的打击。
  头曼单于被迫退出了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退到阴山以北的漠南一带游牧。
  秦始皇三十四年,为巩固河套地区,置九原郡(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设三十四县,北迁三万户,开发河南地。
  自此,河套地区彻底纳入秦帝国的版图,使这里成为富庶之地,也成为今后抗击匈奴重要的后方基地。
  匈奴失去了河南地之后,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失去了与中原进行交换产品的机会,文明进展大受影响。
  为防匈奴南下,蒙恬奉命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至此,蒙恬对匈奴用兵,轻松取得完胜。
  随后,奉始皇之命,蒙恬的三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北边,威慑匈奴。


第194章 那些怪事
  转眼又是五年过去了,时间已经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
  这一年来,史料记载,神州大地陆续发生了一些怪事,令百姓惶恐,也使始皇心惊。
  这从现在“胡记酒舍”几个人的对话里,就可以听出一些端倪来。
  正像此时秦帝国的许多酒舍一样,这里是很多好友知己,谈天论地,切磋酒量的地方。
  当然,非议时政,是禁止的,如果妄议朝政,轻则施以剃去胡须的髡刑(注1),重则发配到边关劳役。
  所以,要不是这些事,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早已传得邪乎,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地步,酒舍里的几个人,也不至于议论得如此热火朝天。
  石斗道:“听说,那年在离咱们不远的博浪沙,那个投掷铁锥的大力士,就在咱们这一带,可官府查了一个多月,楞是没找到,还‘大索天下十日’,也没什么好办法。”
  陈平和褚布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上翘,都没说话。
  魏无知忙打岔道:“这还不算什么,听说始皇回到咸阳没多久,又闲不住,只带了几个贴身卫士微服私访。结果,在咸阳宫的兰池旁,遭遇刺客,幸亏随行卫士拔刀护卫,才击退刺客,返回宫中。”
  “第二天一早,就传下旨令,要求关中地区,大索盗贼。折腾了两个月,才消停。”
  陈平问:“那盗贼抓到了吗?”
  魏无知看着大家道:
  “说来也怪,这关中刺客,也是来无影去无踪,事后毫无音讯。官府只抓了几个嫌疑人,在狱中打得半死,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估计是毫不知情,最后被屈打致死。”
  陈平接着话说道:“要我说,这些人,大都是六国余脉,不满六国被灭,寻机报仇。事后,又为国中百姓所护,犹如鱼归大海,秦的官吏,自然无处搜寻。”
  魏无知点头道:“即使是搜捕的官吏,也大多是六国人士,自然不甘拼力卖命,得过且过,自然无法缉捕盗贼了。”
  褚布举起酒斛,对着三人道:“这些人,都是不甘受暴秦肆虐,挺身而出,也是为百姓请命。来,咱们为此干上一斛。”
  “对,来,干上一斛。”
  四人齐齐举杯,一饮而尽。
  石斗擦了擦嘴边的酒沫,说道:
  “更可气的是始皇信神拜鬼,到处求仙弄药。前年,一个术士徐福,说东方海上有仙山,需三千童男童女才能到,于是,竟在民间搜罗到此数,派徐福以船载入,东向大海,至今杳无音信。”
  魏无知点头道:“要说始皇这个人,虽说宏图大略,但在这件事上,却是刻忌的了不得。对一些谣谶预言,深信不疑。”
  “前几年北伐匈奴,就是为卢生所献书上的“亡秦者胡”这几个字,促使其征伐匈奴,北筑长城。”
  陈平接话道:“还有就是去年的‘荧惑守心’星象,有流星坠于东郡,化成一石,石上留有字迹,上面是‘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
  石斗接着道:“这事我也听说了,结果,始皇怀疑是人为刻字,严令东郡官吏审问石旁居民,居民都说是天空下坠,无人刻字。结果,将怪石毁去不说,还将石旁居民,全体诛戮,着实可恨。”
  陈平又接着说道:“那你们知道‘华阴献璧’么?”
  众人摇了摇头。
  陈平说道:“这是去年秋天的事。当时,宫廷的使者从关东回来,经过华阴,刚出平舒道,忽然,路旁有一人阻拦,呈上一精美的玉璧,而且告诉使者说:‘替我赠滈池君,今年祖龙当死。’说完,就不见了。”
  “使者惊得在原地呆呆站了很久,不知该如何是好。低头看手中,那玉璧实实在在地在那里。使者不敢怠慢,回到咸阳,立即上报。”
  “始皇把玉璧拿在手里,仔细看了半天,那玉璧玲珑剔透,倒是很温润,只是看不出有什么怪异。”
  “始皇好久才启口道:‘汝在华阴相遇,定是华山脚下的山鬼,山鬼有何智识。就使稍有知觉,也不过晓得眼前情事,至多不出一年,何足凭信。’”
  “使臣不敢多言,默然自退。始皇又问大臣道:‘祖龙两字,寓何意义?’”
  “诸大臣皆不能解,于是始皇道:‘人非祖宗,身从何来?是祖字应该作始字解,龙为君象,莫非果应在我身不成?’
  “继又自解道:‘祖龙是说我先人,我祖亦曾为王,早已死去,这等荒诞无稽的说话,睬他甚么?’”
  “当下将璧交与御府处理。御府中的官吏,接到手里,却大吃一惊。原来这块玉璧是御府收藏的宝物,当即奏明始皇,诉说九年前,始皇南巡时渡江,遇大风浪,舟船险些倾覆,曾将此璧投水祀神,水面才平息。今不知如何出现,赶紧奏明。始皇听后,惊讶了半晌。”
  “你们说,这分明不是神灵在提醒他吗?如果上面说的‘祖龙’就是他,那岂不是就在今年么?”
  褚布大手一挥道:“果真如此,倒是好事。”
  魏无知道:“还有件更稀奇的事呢?”
  “哦,什么事,说来听听。”众人一致道。
  魏无知卖了个关子,而是举起酒斛道:“来来来,光顾着闲话,先干了这斛酒再说。”
  “好好,干了这斛酒。”
  众人喝罢,看着魏无知。
  魏无知道:“始皇偏信方士之言,说若想成仙,需要模仿上天仙苑,建造宫室,居住的地方不使外人得知,然后仙人可致,不死药方可得。”
  “于是,就令人在咸阳附近二百里内,建成宫观二百余所,取名阿房宫,前后左右造复道甬道,相互联接,左右遮蔽,免得为人所见,瞧破行踪。并令各处都设帷帐,都置钟鼓,都住妃嫱,其余一切御用物件,无不具备。”
  “你们说,这不是劳民伤财,疲弱国民么?”
  众人听罢,无不嗟叹不已,当夜,各自醉归不提。
  注1:髡(kūn)刑:将人头发胡须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的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所以剃光了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注2:徐福东渡:徐福,古文中也有称为徐市的,骗得始皇三千童男童女及金银财宝无数,东渡扶桑,自立为国,成了日本人的祖宗。


第195章 大泽乡风雨
  就在“胡记酒舍”议论之后不几日,一则消息,震动天下:
  “始皇在沙丘驾崩了。”
  沙丘,这是个神秘的地方。
  想当年,倡导“胡服骑射”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就是困死在沙丘。
  如今,千古一帝,秦帝国的始皇帝嬴政,也在这里驾崩了。
  在赵高的主使下,李斯这个满腹经纶的智慧人物,竟然为自身利益驱使,同意扶持胡亥即皇帝位,史称秦二世,随后,矫诏赐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彻底将大秦帝国的命运,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一个阉竖,竟将一个帝国,顷刻间毁于一旦,可见,小人当道的危害有多么巨大。
  随后的事情,史料上都有记载,这里就不做叙述。
  时间到了第二年,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七月。
  这一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
  不知为什么,今年的雨水特别的多。尤其进入七月,更是阴雨连绵,已经连续下了十天之久了。
  透过漫天的雨雾,镜头从遥远的天空,不断向下,最终定格在了一块路牌上。
  大泽乡。
  古宿州一块本宁静的土地上,此刻,在大泽乡靠近驰道的一处驿站,九百多人正拥挤在这里,望着窗外的雨帘愁眉苦脸,不停地唉声叹气。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