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管是齐王还是三皇子来投,对于孟觉晓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一个来投就有借口。倒是妻儿老小才是孟觉晓最重视的部分,在家人没有脱离危险之前,孟觉晓即便是有心发兵也没那个勇气。
孟觉晓奇怪的是,自家的妻儿老小,怎么和雨妃吴猛他们搞到一起去了?在城楼上听到探马来报这个消息时,孟觉晓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再三确定之后,孟觉晓出关五里时遭遇了这一行人马。见面之后依照礼节先拜见的雨妃娘娘和三皇子,然后才是老母妻儿。
马车上的雨妃看见孟觉晓时整个人都软了,这一路神经紧绷的日子总算是到了头。说起来要感谢吴猛出的主意,京城兵乱之夜,提前得到消息的吴猛当机立断,派人把孟觉晓的家小请进皇宫,然后顺着一条密道逃出京城。
这一路往西北来,沿途打的正是孟家的旗号各地官府才没有丝毫的刁难,不但没有刁难,当地官员还都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礼送出境。
说穿了还是倚仗着孟大人的威名,这一路才如此顺当。当官的都不傻,谁也不会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为难一个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妻儿老母,不然后果会很严重。抛开孟觉晓的的权势和重兵不说,单单孟经略张无不胜的名头,就够沿途的官员掂量掂量。
“微臣见过太后,陛下,恭请太后、陛下圣安。”孟觉晓依足了礼数,上来这么一称呼,雨妃算是看见了盼头,抱着儿子隔着帘子在车里头一阵嚎哭。
随行的吴猛和马三听到孟觉晓的称呼,也都放心了。不管面前这个经略大人打的什么算盘,总之大家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
………………………………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把小皇子和雨妃送到准备好的宅子里休息,孟觉晓告退出来时吴猛追了出来。
“孟大人!留步!”
孟觉晓停下脚步,一直还算平和的脸色垮了下来,吴猛见状不禁暗暗叫苦,倒是猜出孟觉晓为何冷淡,上前拱手道:“方便借一步说话否?”
孟觉晓久久的看着吴猛,好一会才点点头道:“出去吧,边走边说。”
两人出了门来,吴猛没有手下跟上,孟觉晓十几个亲卫远远的缀着。
“当日得到作乱的消息,在下立刻使人往告林尚书,可惜林家被围,在下手中又无兵权。无奈之下,只好请老夫人入宫,做逃出京城的准备。说起来,还是因为大人威名之故。一路西来,无一处为难刁难者不说,更有甚者还恭敬的护送处境。陛下年幼,娘娘对此事……。”
孟觉晓听着眉头一皱,摆手打断道:“掩耳盗铃尔。看在事出无奈的缘故,一家老小也安全抵达,本官也不不计较了。本官回去梳洗一番,回头再叙。”
说完孟觉晓拂袖而去,吴猛站在原地发呆,连马三跟上来都不知道。
“吴大人在想什么?”
“看来我把他得罪了,唉!在下一身安危倒是小事,负了陛下的厚恩便万死难辞其咎也。”
“吴大人,咱家以为,孟大人不会往心里去的。依着咱家的看法,孟大人是个厚道的谦谦君子。”
孟觉晓临时居住的宅子前院内,庄小六识趣的跪在院子里等着孟觉晓的归来,谁劝都不起来。看见孟觉晓进来,庄小六狠狠的磕头道:“少爷,小的该死。”
孟觉晓哼了一声道:“起来吧,京城那个地方,你能护着老妇人和少奶奶平安到西北已经很不容易了。”
庄小六这才爬起来,低声凑近了道:“少爷,红玉夫人松的两个丫鬟,……。”
孟觉晓这才想起这茬来,不由一阵苦笑,冲额头磕青的庄小六道:“去曹将军处领二十军棍,打完了记得上点药。”不表示一下,孟觉晓料定庄小六心里反而不安,不如稍稍惩罚一下。恩威并济才是御下之道。
“谢少爷!”实诚人庄小六满心欢喜的爬起来,打二十棍子是小意思,少爷一点表示都没有,心里却因此心存芥蒂日后疏远了那才难接受。一溜烟庄小六出了门,去军营挨揍还笑呵呵的。
孟尤氏在正堂坐着,丫鬟过来附耳说了几句,听罢孟尤氏只是微微一笑。待孟觉晓进来跪拜见礼,孟尤氏上前扶起时眼泪就下来了道:“我儿,为娘还以为见不着你了。”
双儿珠儿抱着孩子在边上陪着哭,一家人抱着流了一会眼泪才算平静下来。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孟觉晓见时候不早,便梳洗更衣,家人一路辛苦先休息,自己往雨妃住的地方过来。
远远的便看见曹剑在对一队士卒训话,孟觉晓过来时曹剑当即上前见礼道:“大人,一切安排妥当。”
孟觉晓笑道:“辛苦了。”说着让军兵进去传话,求见雨妃娘娘。
一路风尘,雨妃梳洗一番换了衣裳正稍作休息时,身边宫女来报孟大人求见。得知孟觉晓没有直接进来,而是依着规矩在外面等候,心里又是一阵轻松。
“马三,看来孟大人是个忠臣,没有欺负孤儿寡母的心思。”
“娘娘说的是,孟大人是个厚道君子,读圣贤书长大的。”马三笑着奉承一句,雨妃心情不错,便道:“哀家是不是出去迎一迎?”
“娘娘,这似乎不合规矩,在堂前相迎便可。”马三这话倒是实在话,身为娘娘出门迎接臣子,这可不合礼数。雨妃也不是不知道,只是这一路仓皇,乱了分寸。
马三亲自出来,领着孟觉晓进去。看见雨妃在堂前,孟觉晓拜倒称:“臣孟觉晓见过太后。”雨妃虚抬手臂道:“孟大人快快请起,先帝尸骨未寒,乱臣便欺我孤儿寡母夺我基业。”说着雨妃嘤嘤的哭将起来。
孟觉晓低声劝道:“太后,微臣本该起兵进京勤王,奈何不知陛下及太后身处何地。故而不敢妄动。”
雨妃擦了擦眼泪,叹息一声道:“爱卿是忠臣,哀家是知道的。不知爱卿下一步作何打算?说来哀家如今丧家之人,已是乱了方寸。”
雨妃这么说话还是很谨慎的,说起来京城之乱已经有日子了,孟觉晓在西北按兵不动,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这当口,雨妃心里怎么怀疑都不过分。她倒是希望孟觉晓解释的更清楚一点。
孟觉晓道:“臣领川陕经略不过年余,陛下在的时候兵马粮秣器械充足,臣大可放手整军。如今陛下不在,乱臣贼子窃国,打仗打的便是后勤,臣不得不谨慎从事。”
雨妃心里一凉,暗道这厮难道不肯发兵?略微寻思一番,雨妃又试探道:“以爱卿之见,当下该如何是好?”
孟觉晓见她不逼自己出兵,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孟觉晓没有什么争夺天下的野心,更不想留下一个千古骂名。
“以臣之见,当务之急有三件事。第一便是以陛下之名发诏天下,揭穿李、茅二贼篡权的真相,此为正名。第二,联络河北边军,许下***厚禄以安军心。第三,太后陛下前往长安后,举行陛下的登基大典,如此名正言顺方可发兵讨贼。”
雨妃听着不动声色道:“就这三条么?爱卿节制二省,不知军备如何?西北边军十万,难道没有一点动作么?”
这话说的有点难听了,不过还算婉转。孟觉晓明白雨妃的意思,解释道:“西北边军整军成日浅,臣尚需要时日训练士卒。另外臣要先安定四川,确保三军粮草。环庆军统制种师道已经率军入川,待川中局面稳定,可使人说服襄樊水师,一旦游说成功,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沿江而下进取襄樊进而占据两湖。另一路则直取山西,进而北上。这是臣的一点浅见,太后有别的想法,可以跟臣直说。”
………………………………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孟觉晓的态度出奇的好,出于弱势的雨妃丝毫感觉不到这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张扬。在皇宫里跟别的女人没少斗争的雨妃,并不完全相信孟觉晓是一个没有丝毫要求的忠臣。
“要不,把吴指挥使和马公公叫进来,一起商议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雨妃还是壮着胆子试探了一下,其实孟觉晓这个态度雨妃已经很满意了。这一路西来,沿途各州府的官员不是全都没看出来雨妃和小皇子在车队中,但是他们一个都没有站出来表示对小皇子的忠心。几乎每一个官员都像送瘟神一样,把车队礼送出境。这些官员心里所想雨妃很清楚,不就是两边都不得罪么?可以说如果不是孟觉晓“书生战神”的威名在那摆着,搞不好有人就要做点不利的动作了。
雨妃心里想的是如果孟觉晓拒绝了建议,那说明这厮的野心更大。
“娘娘太客气了,微臣岂有不允之理?”孟觉晓一口答应下来,雨妃这一下真的被感动了,这位经略大人是大大的忠臣啊。
雨妃吩咐下去叫人,问了孟觉晓一些关于西北边军的情况后,吴猛和马三进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见礼之后雨妃提起刚才谈话的内容,让两人说说想法。
马三先道:“老奴是内侍,伺候人还凑合,政务兵事都不在行。”说完马三还有意识的看了孟觉晓一眼,想看看他的反应。马三心里想的是,孟觉晓在自己的地盘上这么好说话,这未必是好事。以前皇帝在的时候朝局稳定,马三在孟觉晓面前还有说话的余地,现在是丧家之犬一般的,万一孟觉晓玩的是引蛇出洞的伎俩,表面上是兼听则明,实际上是想看看谁敢存在不同意见也未必。
吴猛和马三一样,也是琢磨人的高手。马三心里想到的吴猛也想到了,不过马三终究是手里有牌的人,遍布天下的监理司机构无疑增加了他的分量。孟觉晓就算想学曹***,对于马三手里的监理司也不会无视。
“孟大人,在下有点想法,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吴猛犹豫了一下道,孟觉晓笑答:“但说无妨,一人计短,在下也有想不到的地方。”
吴猛道:“孟大人的想法固然稳妥,以在下看来只能作为中策。上策还是尽快发兵,在京城乱贼没有反应过来前,兵分两路提前出击呢?以在下看来,西北边军固然没有准备好,难道金陵城里的乱贼就准备好了么?金陵之乱事起突然,不然在下护着娘娘一路西来也不会那么容易。逆贼李文有茅调元的支持,要知道茅贼可是门生遍布天下的。”
孟觉晓听了面露沉思状,心里想着吴猛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之前谨慎,无非是担心党项人趁机进犯,加之边军成军不就,战斗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吴大人说的有理,本官原来所想固然稳妥,但是稳妥也意味着失去一些机会。”说着孟觉晓朝雨妃拱手道:“娘娘,臣决定按照吴大人的意思来办。明日娘娘和陛下前往长安,立刻举行登基仪式,宣告天下。臣立刻手书一封使人送往四川,令种师道拿下城府之后立刻挥军东进,另外臣赶回延安府率军立刻北上。这两路人马,东进大军重在抢占武昌战略要地,臣北上如能联合河北边军固然可喜,不能则彻底击溃之然后南下两淮威逼金陵。”说完孟觉晓朝吴猛拱手道:“在下出征在外,娘娘和陛下就得仰仗大人照顾了。另外还请吴大人通知各地监理司机构配合讨逆大军行动。”
吴猛没想到孟觉晓居然从善如流,心里也是暗暗的惭愧,暗道自己心里阴暗。
商定之后,孟觉晓告辞回去准备。门口侍卫来报,谢肯亲自从长安押送粮草来到,得知雨妃和小皇子来到潼关,谢肯没有先过去而是直接来见孟觉晓。
孟觉晓在正堂见的谢肯,一番寒暄之后谢肯单刀直入道:“大人,下官也不废话,请问大人如何面对当前局势。”
“谢大人以为该如何应对?”孟觉晓反问一句,心里琢磨着这家伙打的啥算盘,按说他要是倾向于雨妃和三皇子,应该先去拜见才是,怎么先来见自己?
谢肯笑道:“当前局势不明,陛下去世前是否真的下诏立小皇子为帝尚不得而知。下官心里就一个计较,只要大人不想自立,下官一切唯大人之命是从。”
谢肯是充满诚意的,孟觉晓经略西北一年多,对于布政司非常宽容,不但不抢班夺权,还打量的放权,谢肯甚至还兼着巡抚的权利。这份信任,可不是以前任何上官能做到的。所以只要孟觉晓不想当皇帝,不管他支持谁,谢肯都跟着干。要是孟觉晓有想法,那谢肯不会跟着干,但也不会捣乱。
孟觉晓微微一笑道:“多谢谢大人的支持,谢大人是忠臣,本官也不会做曹***。”接着把之前与雨妃等人商议的办法一一道来。
谢肯听罢不禁冷笑道:“大人忠心耿耿,有的人倒是防着大人,试探来试探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