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之首。
当朝宰相赵文璟眼眸低沉,久未出言,神色看不出端倪,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太傅姜太渊挺身而立,眼中浮现震动和怒色!
就连这两位都对此事反应特别,其余官员自不用多说,只感到一种莫大的压力蔓延,好像就要见到当朝亲王就此获罪,无形的斗争已然在朝堂中展开!
几乎一面倒的局势,令诸位皇子极为谨慎,不敢出言表态,长久静立不语。
整个大玄朝堂,都充斥着一种文官极为不满的情绪,风头即将就此而行,交头接耳的热议不绝。
四皇子秦震神色平静而立,心跳怦然,虽说不敢抬头窥视,嘴角已然不自觉地微微上翘。
前一刻还肃穆庄重的朝堂,此刻已经被撼动!
似乎被文官们的热议惊动,有几分倦意的皇帝陛下终于抬起眼眸,扫过各异的百官神色,目光落在了国子监祭酒孔逾宣的身上。
“孔祭酒,你身为儒家之首,又是国子监祭酒,以为此事如何?”
陛下终于出言,朝堂瞬间噤声。
无论气愤还是震怒,百官都收敛了神色和言语,齐齐望向了大名鼎鼎的孔圣之后,文官们的眼里满是敬畏和期待。
面对陛下问询和百余目光关注,孔逾宣也不免心情激动,义正言辞地出列做礼。
“启禀陛下,微臣愚钝,窃以为北亲王贱卖书册之举,有为民之小义,却失了文道之大礼,实不可取,也不可放任如是。”
“若世人皆效仿之,以私财散恩于百姓,长此以往,文道公义不存,书册卖价各异,实为文道大害,还望陛下明鉴!”
这番话说得大义凛然,顷刻就得到了各色文臣的出言附和!
“启禀陛下,孔祭酒所言甚是啊!”
“陛下,孔祭酒之言,实乃天下文人所望,还望陛下顾念文道不易,以天下文人为重啊!”
“陛下,绝不可放任北亲王妄为啊!”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孔祭酒所言甚是!北亲王贱卖书册以私财惠民,看似小义实则失了文道大义,百害而一利,还望陛下明鉴啊!”
“陛下!”
经由孔逾宣出面进言,奏禀众臣更为激动,已然有不少人满目激动言辞俱厉,大有以死谏的架势!
不过数息,数十人出列做礼规劝,朝堂震响!
四皇子克制着澎湃的心潮,耐心静立前列,眼里平和了许多,他深知安居幕后才是上策。
皇帝陛下静坐龙椅,眼眸没有丝毫波澜,静看着殿中臣子急切发声,不论是世家出身的官员,还是背后有人指点的谏臣,甚至是他的几个儿子目露各异神色,都被看得真切无比。
淡漠轻笑,陛下的语气很是感慨。
“好好啊。”
“尔等,俱是我大玄的忠良之臣!”
只此一言,胜过万千嘉奖,以孔逾宣为首的文臣齐齐做礼,惶恐和荣耀满意面容。
“陛下过奖,臣等惶恐!”
眼见局势不妙,姜太渊有种当日大皇子的悲剧将要重演的预感,不愿北亲王再落重罪,连忙抬头就欲做礼进言。
谁知,皇帝陛下却是猛然面容一冷,根本不在意文官们的激动,冷眼望向了龙案一侧静候的常礼。
“将那卑劣书册拿出来,让诸位臣公都亲眼看看!”
淡漠的言语里充斥着无限的冷意,一下子就让所有做礼谢恩的文官身子僵直,当朝的近百文武官员也心里一纠!
各异的目光缓缓注视而去。
只见掌印大监常礼双手高举书册,摊开在百官视线之中前行,纸张纯白如玉,字迹清晰工整,比起藏书也强过了数倍!
常礼走下九龙台,在百官面前缓缓走过,一股淡淡的清雅书卷香味逸散大殿,依次走过诸位官员,惊疑的神色在众人眼里蔓延。
细腻纯白,字迹工整,还有淡淡雅香,这真是卑劣书册?
孔逾宣惊了。
甚至,连赵文璟和姜太渊,都惊得目露震动!
四皇子秦震也呆立原地,复杂的神色里凝现难以置信的震动,莫名的慌乱在心头蔓延,不断凝重的惊疑,自身后众臣的面容里蔓延开来。
整个天枢殿,突然静得落针可闻!
直到,皇帝陛下的冷声反问缓缓响起。
“这,就是诸位爱卿所言的卑劣书册?”
这一语问出,如惊雷轰传天玄殿,骇人的怒意惊得谢恩文官齐齐做礼,再度出言却是谢罪高呼,惶恐和震动肉眼可见!
第337章 怒斥群臣
“臣有罪!”
出言众臣齐齐俯首告罪,脸色颇为难堪。
附身做礼的一干人,根本不敢抬头,各自的猜疑神色都在眼中浮现,全然没了之前的激动和义正言辞,只有惶恐和尴尬。
然而。
皇帝陛下端坐龙椅,只是冷眼望着一干臣子的表演。
无论出列言官还是进言文臣,都多多少少有着“苏赵陈洛、宋王李周”的影子,还有几位官员和四皇子有着极深的干系,皇帝陛下都一清二楚。
此刻望着几十人迫于威势告罪,目露惶恐地谨慎表演,皇帝陛下心头的怒火愈发升腾,朝中栋梁居然成为世家附庸,实在让人震怒!
冷眸注视之下,无人敢于再度出言。
寂静无比的天玄殿里,一干进言文臣俯首静候,浑身都开始发僵,却是不敢再擅自出言,心跳伴随着常礼的脚步声越来越快。
就在这种无比压抑的时刻,皇帝陛下的声音再度响起,冷意十足!
“孔祭酒,你以为这竹书如何?!”
孔逾宣身子一僵,缓缓抬头侧望。
看着立于身旁的常礼双手托书静立,那白净细腻的纸张和工整清晰的字迹,极为真切地落于眼前,瞬间就让孔逾宣脸皮发烫!
他是孔家之后,府中藏书过万,普天之下罕有人能比,也没几人敢自认比他还要懂书,此刻望着这竹书,却是挑不出半点毛病。
无论纸质还是刊印之术,都从未听闻,也远胜寻常书册!
一看之下,连他都对这书心生喜爱。
瞳孔微颤,孔逾宣照实应答脸色发红,方才的荣耀瞬间被羞愧掩埋了大半!
“启禀陛下,此书此书实在难得,微臣从未见闻”
望着孔祭酒羞愧低头,皇帝陛下眼中的失望一闪而逝,缓缓闭目脸色阴沉了数倍,再度睁开眼眸,唯有怒火乍现!
“既然孔祭酒以为此书难得,又为何称之为卑劣书册?!”
“天下百姓穷苦,能读书识字者十不足一,如此书册低价卖出,实为百姓福音,诸位爱卿口口声声直言,此为惠民小义”
“朕要请教一番,何为天下大义?!”
震呵声突然炸响,骇人的威势比起先前更甚,莫说满场文臣神色大变,就连一干武将都惊得不敢抬头,齐齐躬身告罪!
“臣有罪”
帝王一怒,那便意味着天降神罚,无人敢于直面!
俯首做礼的满场臣子唯有惊恐,无论文武重臣还是当朝皇子,都被莫大的压力和惊疑占据了心神,彻底震撼于皇帝罕见的怒火中。
就连先前言之凿凿的一干人,此刻也感到了后怕,心中的算盘突然卡壳,为首的孔逾宣都湮没其中,彻底乱了心神。
陛下是如何得到这竹书的,难不成有人私下奏禀?
这等竹书,居然只要五十文?
四皇子莫非是在利用他人,以达到争权的目的?
海量的惊疑,就在瞬间充斥满了孔逾宣的心神,让这位一心想要重现儒家辉煌的大儒,在此刻举棋不定,再也不敢言语。
死一般的沉寂里,连心跳声都变得那般清晰。
皇帝陛下望着这副场景,眼里的怒火仍然没有平息的预兆,反而变得愈发浓烈,望着一位俯身前列欲言又止的文官,再度冷眼发问!
“刘司谏,你可有异议?”
身居司谏之职的刘炳辰神色凝重,做礼应声有些挣扎。
“启禀陛下,此等书册此等书册实为宝物,也惠于百姓,却是不符大义,若是任由北亲王如此下去,恐会扰乱天下文道”
“微臣斗胆,还望还望陛下”
吞吞吐吐的话未说完,皇帝陛下的声音冷若寒霜!
“噢?”
“不符大义?”
“恩及百姓之事,在爱卿眼里竟不符大义,这所谓的大义,究竟是谁的大义,是你刘炳辰的大义,还是某些家族的大义?!”
唰!
斥问声响起的瞬间,摄人的寒意在大殿中蔓延!
所有官员都被这话彻底震惊,无论是沉浸于精美竹书的寻常官员,还是有一己私欲进言的诸多文官,都在此刻惊得全身一僵!
某些家族
陛下,这是在朝堂中直言世家之过啊!
升腾的怒火如浓雾般席卷朝堂,宰相赵文璟都被深深震动,做礼的身子更低了一分,全然没了任何声音!
先前还有些犹豫的刘炳辰,此刻直接吓得脸色大变,俯拜于大殿玉砖叩首!
“陛下息怒,臣有罪,臣有罪!”
那份急切的声音,牵动着其中几十人的心神,齐齐进言的诸多文官和孔逾宣,几乎都要石化在原地。
惊闻陛下之言,如遭当头棒喝!
为国为民不是天下大义,那什么才是天下大义?!
猛然惊醒的孔逾宣满眼愧疚,从为美名声望的欲望中抽离出来,再度告罪满目汗颜,同时也真挚无比地为此事发声。
“陛下,臣有罪!”
“北亲王所为,确是为了百姓的大义,臣一时失察,还请陛下降罪!”
面对陛下罕见的震怒,主心骨突然俯首认错,其余人就算心有不甘,也知大势已去,不愿再做第二个刘炳辰,只能附和认罪,不论是否真心。
“臣有罪”
眨眼的功夫,一场多达数十文官的弹劾,就已然分崩离析,被皇帝陛下的怒火烧得七零八落,瓦解得没了踪影!
大玄陛下的威势,无人能比。
直到此刻,四皇子秦震才认识到了自己的稚嫩,惊得全程没有言语,只有未出声的明智让他感到庆幸,占据了心头。
面对这般如常执掌风云的局势,皇帝陛下却是没有任何喜色,眼中的失望有些明显,扫了一眼群臣,就此打消了众人一切进言的念头。
“此事,无需再议。”
“北亲王于封地推行书坊,尔等无权干预,此乃亲王之权,望诸位爱卿今后好自为之!”
淡漠的话语传开,众人瞳孔震颤。
陛下,这是要对世家执掌的文道动手啊!
或者,北亲王就是依照陛下的旨意而为?
齐齐附身做礼,震动浮现于面容,不同以往的态度令所有官员心中波澜动荡,孔逾宣等人如蒙大赦,愧疚之下连连谢恩。
诸位做礼的皇子中,秦震心头满是失落,眼中却是露出了庆幸,悄声舒了一口气随同做礼。
然而就在他放松心神的时候,皇帝陛下毫无预兆地淡然下令。
“震儿,你近来功绩卓著,又有治军之才,就代朕前往幽州探察边防,不可疏忽。”
幽州?
那不是远在北方数千里外,自此远离京都了?
如此边远之地,极难有所建树,常年驻重兵布防,哪里需要探察,数月才能回到京都,实在是大为不利啊!
秦震惊慌抬头,目光恰好迎上他父皇淡漠的眼眸,一下子好似被看穿了所有,心中猛然一纠!
瞬间,四皇子秦震动弹不得,只能乖乖做礼,眼里的落寞极为明显。
“儿臣遵命”
这一幕,震动不亚于先前陛下之怒!
百官看得真切,几位重臣和皇子也心有猜测,退朝离散之际谨言慎行,彻底被陛下的怒火镇住,朝堂之事注定引起轩然大波。
唯有竹书之名,在皇帝陛下的怒斥中,震响在了所有人的心神,北亲王也好像得到了格外的加持,立于无人敢忽视的地位。
翌日,四皇子落寞离京,朝堂形势大变,诸多世家也为之惊骇,几乎整个大玄的目光,都集聚于数千里外的凉州。
第338章 火光之灾
深夜。
北王府一片宁静,秦风正沉浸在梦乡之中。
突然一阵喧闹依稀响起,让他猛然睁开双眼,常年早起习武的作息,让这具身体习惯了四更天的清冷,头脑也是清醒无比。
起身坐于软塌之上,秦风只听见城中阵阵叫嚷,哪怕声音细微,也听得真切无比。
邺城民风淳朴,如今又有千余驻军值守,还有数道烽台示警,绝不可能有什么乱事突然发生,一定是有异端!
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在心头浮现。
秦风即刻穿上衣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