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航空-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是18吨,所以他们就设计了这种容量的副油箱,到了后期的型号,增加了挂载能力,他们甚至使用了更大的2000升的副油箱。
    当看到这个副油箱的时候,给大家的视觉冲击力是相当强的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副油箱
    在战斗机的设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机内载油系数。在机身内部油箱加满油的情况下,所加油的重量与机身全重的比值。
    机身全重,也是看去干什么任务,空战和对地对舰攻击,绝对不同,一枚空对舰导弹,说不定就好几吨。
    所以,这个全重,一般都约定俗称是典型的空战挂载,这样数据最好看,一般的战机,这个系数是25左右,比如幻影2000就是这样。
    而f16当初设计时考虑与f15搭配,所以航程比较优先考虑,这个指标是28。
    要说这个系数最大的王者,绝对是苏…27莫属,只要看战机的各种出动画面,欧洲的战斗机,经常是挂着三个超级大的副油箱的。而苏…27,从未有过,几乎就没见过它带副油箱,因为这种战机,机内载油系数达到可怕的百分之四十!
    在苏27和米格29出来以前,几乎所有的战斗机发动机都是在机体内部,这样发动机就占去了很大的空间,在加上管线设备布置,导致其内油系数都比较小。
    这里,最有趣的就是f15战机了,其两台发动机塞在机身里面,飞行员座舱后面几乎就没有多少地方布置油箱,把所有内油算在内f15早期型号的作战半径也只有八百公里左右,副油箱和保型油箱也是f15战机作战时期的标配。
    这样,也才让f15战机实现了在正常空战中的推重比超过1的指标,他们的设计师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减轻了飞机的自重来实现的,也算是取巧的方式。
    而苏27不一样,苏27的两台发动机以吊舱的形式几乎就是挂在飞机上的,并不是装在机体内部,进气道在飞机机腹,和机身互不干扰。而且两台发动机之间的距离比较宽所以机身也比一般三代机要宽很多。
    如果看俯视图就知道了,苏27的中段比f15战机宽了很多。在加上其翼身融合机身,机内空间非常巨大,空间大载油就特别多,加上翼盒油箱其内油总共能达到九吨多!
    没错,如果是米格…21这样的战机的话,起飞总重都没有达到九吨,苏27的机内载油量就有可怕的九吨,相比之下,f15内油只有六吨出头。
    这样,苏…27战机不携带副油箱的航程可以达到四千公里,相当强悍,可以说,它根本就没必要带副油箱。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的幻影2000,算是一种中型战斗机,是没有办法和f…15这样的双发重型制空战斗机相比的,而它的53发动机,又被称作涡扇发动机中的涡喷,耗油率也不低,这种情况下,它的航程就很短了。
    为了增加它的航程,当然也就要采用副油箱了。
    这也是常见的增加航程的方式了,只不过,这么巨大的副油箱,还是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的。
    这种副油箱的外形是流线型的,看起来,和炸弹差不多。(就连华东之雄,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副油箱是战机挂载的超级大炸弹呢。)
    副油箱必须是流线型的,这可以大大地减少空气阻力,当在空中抛弃时,副油箱也可以尽可能顺畅的按照抛物线轨迹脱离飞机,而不会因为发生大幅度翻滚撞到飞机上,甚至某些副油箱还装有尾翼来保证这一点。
    这样,副油箱的设计思路和大部分低阻炸弹就有相同点了,看起来外形还有些像。
    其实,副油箱在某些时候,还是可以
    客串一下炸弹的角色,反正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大号油罐子。
    在进入战斗之前,副油箱都是被扔掉的,这就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而已,所以,在战斗中,一部分飞行员觉得,与其把这些易燃易爆品到处乱扔,还不如丢让敌人头上让他们烧。
    越战时期,美军在使用燃烧弹进行空袭后,一些挂载了副油箱的飞机在返航时就干脆把这些装着油的大铁坨扔到下面烧着了的地面武装人员头上,把下方彻底变成火海一片。
    现在,看着这副油箱,就极其富有视觉冲击力了,而这种沉甸甸的外挂挂上去之后,会不会对飞机的操控带来很大的影响?
    别的不说,至少,在飞起来之后,战机的滚转肯定会降低的,毕竟,战机的机翼上挂载了这么多的重物,转动惯量肯定会很大,这样的飞机,操纵起来相当的笨重吃力。
    如果昨天的试飞只挂载了一枚导弹,让这些人还没有意识到幻影2000的强大的,今天的全挂载的性能,肯定已经让这些人眼前惊讶不已了。
    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了。
    在场的达索公司的人员很得意,这几天来,布瓦洛一直都是跟随在整个考察团的旁边的,考察团稍稍有什么不满意,他就会想法让对方改变印象。
    今天的全挂载,果然让对方很惊讶了,要是对方的飞机的话,这种挂载,根本就不可能飞起来。
    没错,就拿歼…7战机来说,本身起飞速度就高,翼型决定了它的起降速度不会太低,所以,哪怕是它强化了挂架,也不能挂太多的东西,否则的话,在孱弱的发动机的推动下,它根本就飞不起来。
    在后世,一直到改变了机翼,采用了双三角翼的结构之后,降低了起降速度,才提高了最大挂载能力。
    在大家的眼里,就没有见过能够挂这么多还能飞得动的,更不可能飞得轻松。
    带着这样的疑问,秦风坐进了座舱里。
    和平时一样,打开加力起飞,果然,挂载了满满的重物,起飞需要的滑跑距离很长,几乎是在一千米的距离上,秦风才拉起来了操作杆,战机就在离开地面的那一瞬间,秦风再次感觉到了轻松。
    没错,发动机的动力问题,在全挂载下体现得很明显,因为推力不足,起飞是慢吞吞的,但是,这和操作没关系,他现在拉动操作杆,和正常起飞的拉杆量是一样的!
    刚刚在起飞前,自己将飞控系统的转换电门搬到“带外挂物”位置,肯定是改变了飞机飞控系统的控制律!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后一个试飞项目
    外挂物越多,飞行起来越吃力,这点是肯定的,但是,在操作杆上显示不出来,现在的操作杆依旧很轻巧。
    操作杆的力回馈是自己设计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力回馈都是一样的,而且,当飞起来之后,随着速度的增加,战机再次变得灵活起来。
    秦风推动操作杆,战机开始滚转了,这一个滚转,就让秦风楞了一下,几乎和不带外挂物时候一样!
    这都是电传操控带来的优势啊!秦风在心中暗暗地想到,本来这种布局就有滚转上的先天优势,现在,挂了这么多外挂,滚转依旧是很快的。
    而此时,在地面的观察系统上,大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飞机的各种数据,也都发出了惊呼,这滚转居然依旧达到了170米每秒,简直是太优秀了,让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了。
    看来,这种布局的机翼宽大,导致了翼载荷很低,也是很有优点的,再配合上鸭翼,那就更好了!
    几天下来的考察,让宋老对这款战机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新机有了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造出来比幻影2000还要强大的战机来的。
    秦风飞完了一个个的机动动作,之后,又将战机俯冲到海面上,在海面上来了一段惊险刺激的低空大表速飞行。
    在国内的时候,低空大表速的飞行测试就相当不容易,秦风克服了很多困难,才飞到了预定的速度,而现在,这种幻影2000战机,靠着电传操控的优势,轻松地实现了这个操作。
    不用压杆,直接拉油门,就是加速,至于飞起来的问题,电传系统早就控制舵面解决了。
    这个模拟很重要,当全挂载的情况下,必然是长途奔袭,对地轰炸,这种时候,可能战机要长时间进行超低空突防,如果战机的操作性能不够好,那就可能会摔机。
    在后世,飞豹的飞行失事让人诟病,甚至一些人会说是飞机设计的不好,这都是一些网络喷子的纸上谈兵,当年飞豹本来是海空军联合研制的,但是后来空军不要了,因为他们提出来的一个硬性指标就是并列双座,但是当时的技术达不到,只能搞串列的,所以就剩下海军,靠着微薄的资金投入把这个项目搞下来,当时搞的时候,那就是携带反舰导弹攻击敌人的军舰。
    在海平面上进行超低空飞行,飞豹是能做到的,但是,后来空军看着不错,也开始吃回头草了,要了一批,空军训练强度很大,而且经常是在陆地上钻山谷,这种情况下,飞豹的气动设计缺陷就出来了,因为它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这个作战环境,所以在特殊的情况下就出事了。
    总之,低空大表速突防,是衡量一款战机的性能的重要指标,现在的幻影2000,完成的很好,虽然在外面挂载了那么多的外挂物,飞起来还是相当轻松的,飞行状态也很容易保持住。
    这是秦风飞得最长的一次,因为任何的战机,最大起飞重量都是大于最大允许降落重量的,起飞的时候,可以满载起飞,但是降落的时候,是不能满载降落的,否则起落架因为承受不住强大的冲击力就断裂了。
    副油箱里面如此众多的燃料,足够秦风认真地体验各种各样的飞行了,等到了两个小时之后,秦风才带着两个空空的副油箱返航了。
    这一次,他已经深深地挨上了这款飞机,可以说,这是他飞的所有的战机里面,最好的一款了!
    他很珍惜这宝贵的飞行机会,但是,时间还是在不断地溜走,他的试飞,只剩下最后一个科目了。
    空战。
    “明天是最后一个科目了。”当总结完了今天的全挂载飞行之后,米多上校继续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幻影2000是多功能的战斗机,依旧是以战斗任务为主的,所以,我们把空战内容放在最后,就是等秦熟悉了战机之后再来飞这个科目,秦这几天飞得很棒,我感觉到我在后舱已经是多余的了。”
    秦风对飞行的确有一种不错的领悟力的,简直就是先天性的,几个起落下来,秦风已经能熟练地操作这款战机了。
    现在,在熟悉了战机之后,最后进行空战项目的。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空战时候用的主要的武器,就是魔术空空导弹。”米多上校继续介绍道。
    国内主要是使用机炮来空战的,导弹的使用率相当低,比如秦风,其实没有打过导弹,秦风只是知道这个瞄准过程而已。
    “我们的这款导弹,是最新研制的,已经具备了全向攻击和离轴发射能力,导引头在搜索状态可以以8度的锥角自动搜索,发现目标后自动截获、跟踪。”
    8度!当听到米多上校的介绍的时候,包括秦风在内,林将军和其他的专家,都睁大了眼睛。
    这个数据,真的很高。
    这个角度,指的是两架战机轴线的夹角。
    如果没有离轴发射的能力,那两架战机必须要完全在一条直线上,才能发射导弹,早期的导弹就是这样的。
    有了离轴发射能力之后,还得看这个角度有多大。
    己方红外线制导导弹搜索角度只有2度,要用 15度的瞄准光环套住目标才能使导弹引导头锁住目标机,在激烈的空战中,保持和对方在一个轴线上,是很困难的,需要飞行员高超的飞行技巧。
    这个角度为何不能大?这是由导引头的视场决定的,导引头只能看到正前方,或者正前方的一个小小的锥形,大了就看不到了。
    己方的导弹,只能追到对方的屁股后面才能开火,还必须要对准,而现在,人家的导弹,已经有8度的角度了!
    等等!这个时候,秦风和林将军几乎同时想到了什么,记得在贝卡谷地观战的时候,以色列空军的战机,那个发射导弹的时候,角度似乎更大的啊!看那样子,得有十几度吧?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后一次试飞
    如果没有上次在贝卡谷地的观战,那现在肯定是会被这些数据震惊到的,而现在,即使是有了这个观战的经历,听到这个数据,大家依旧是很震撼的,这当然是和己方的技术来比的。
    空战,已经不再是靠着勇气就能取胜的时候了,如果没有技术上的优势,那么,必然会付出重大的伤亡,贝卡谷地的空战,已经足能说明问题了,在以色列的先进的三代机的前面,叙利亚的二代机几乎就是被碾压的。
    “我们明天试飞的,主要是这种近距空空导弹,因为对我们来说,中距空空导弹,实在没有太多的体验价值,除非是实弹打靶。”米多上校继续说道。
    空战的电影,远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