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风云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人物风云谱-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的房子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都很快修整一新,生活重新开始。唯有瞽叟家的房子没有人理睬,象又其懒无比,连催他几遍也带答不理。最后还是瞽叟自己摸索着修整好的,这其间瞽叟摔了多少跤,费了多少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妻子和儿子象还经常说他没用,合伙欺负于他,在妻子和儿子象的双重压力下他渐渐的开始起怀念他的儿子舜来。但自知儿子已死,而且儿子还是他害死的,每每想起舜来,他都不禁又悔又恨。

    这次见舜平安归来他先之是怕,继之就是又羞又喜。从此,对舜的态度倒是改观了不少。对于自己被害之事,舜没有对村里任何人提起,有人问起来,就说是出了一趟远门搪塞了过去。由于舜温柔淳厚,友爱乡邻,很快村里人对他家的态度也渐渐友好起来。象和其母见舜已长成了一个高大强壮的男人,加之舜在村里人缘儿又好,威望也高,二人虽对舜带答不理,不大亲热,短时间里也不好再加害于他,一家人倒短时间实现了和睦相处。

    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妻之二女,成了驸马以及指定的继承人后,二人对舜的态度才开始大变,忽然变得殷勤起来,其中的世故,舜也只作不知,依旧是以礼相待。
………………………………

尧归天舜继帝王位

    尧归天舜继帝王位

    舜成功的通过了尧的资格考试,开始代尧摄政。(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摄政期间,舜做的第一件事是看了看星象,以及祭天等仪式。不要小瞧了这看星象,这不仅仅是一种迷信。古人帝王受命于天,他在凡间没有上级,至高无上,天,就是他的上级。有没有命当帝王,还要看星象。可见这时舜虽然被尧委任摄政,但还不是十分自信。看来,他看天象的结果不错,因为“七政”是齐的。

    看完了星象,第二件事就是到全国各地、市去视察了一番。到了泰山、祖弥庙等地。他的东、西、南、北巡守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立规,制定规章制度。统一了日历,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二、立威,告诉大家我做了帝,还含有通知的意味。(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修订了刑罚,并初步把刑法分为了象、流、鞭、扑、金五刑。并区分了故意和过失犯罪,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制裁措施,所谓“眚?过,赦;怙终贼,刑。”对过失犯罪的可以宽宥,对冥顽不化者则须重处。

    舜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向尧进言把荒淫无耻的共工和荐人不慎的?兜给流放了。并进一步把毁族负命的鲧给斩了。可见,舜并不仅仅是个善人。他也有狠的一面,只不过他的狠是对那些玩忽职守或品行不良的人而已。这一来,天下的人都服了他。

    舜摄政摄了二十八年,尧终于去世了。舜终于取得了转正的资格。换上一般人早就猴急猴急的黄袍加身了,但舜似乎并不急。一开始摄政时,他似乎还很急,又是看星象啊、又是祭天的折腾。到了真正能正儿八经的亲政时他似乎又不着急了。二十八年啊,如此长期的等待似乎把他折腾疲沓了――但,他可不是疲沓。

    他是用了千古帝王惯用的礼让之法,你越争人们越不服你,你越让,他们还越是愿意跟着你!他一开始是坚决的让位给丹朱,坚决不当这个帝,他说:“我德薄才疏,不堪重任,丹朱仁孝厚道,又是尧的亲生儿子,这个帝位该让他做才对。”人们被他的仁义感动的涕泪横流、长跪不起、扣头流血差点要上吊自杀了!人们争着抢着让他登上帝位,但他就是不点头。

    为了让丹朱登上帝位他还选择了出走,当然他不会傻到走的让任何人找不到他。最后人们还是跟到了他躲藏的地方,逼着他当帝。丹朱那儿,走的一个人也不剩了,最后连丹朱都来求他了,他只好勉为其难的坐上了帝王的交椅。“还没办法啊,为了你们,你们不是让我为难吗?难道是天命如此吗?”舜说。但心里暗喜。他真的不想登基,傻瓜才相信。尧之所以让他继承他的帝位就是因为他自知他的儿子不肖,这一点舜不可能不知道。再说,他当了二十八年的摄政王,早就在朝里安插满了他的亲信。丹朱虽是王子,连他的亲生父亲要都不相信他,无职无权,谁会跟他?从这里来看,舜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的观点有正义括地志为证:“故尧城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十五里。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根据它的陈述,舜不单单是想坐上帝位了,还把尧囚禁了起来。

    坐上了帝位的舜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诸侯,把丹朱分在了南河,以向天下表示他不忘恩负义。还把他的弟弟象也封了侯,以示其宽宏大量。还给各大臣分封了官职,后稷做了农业部长,皋陶做了法院院长,垂做了国家水利局局长,益做了国家环保局局长等等。让他们各负其责――原来的大臣是没有分工的,大家乱哄哄议事,乱哄哄的干活,谁都管谁都不管,好事抢着管,不好的事争着推。

    接着就是把有才能的高阳氏八子世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招进了宫。并把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浑沌、少?氏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不才子?杌、缙云氏不才子饕餮等四大恶人流放到边疆对付骚扰中国的蛮夷,以毒攻毒。于是百姓亲附,天下大治。

    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驾崩前因舜之制将帝位未传子而传给了禹。下面我们讲禹的故事。
………………………………

治洪水禹建千秋业

    治洪水禹建千秋业

    且说舜受命天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后,很快就陷入烦恼之中。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到处噩耗不断,令舜非常忧心。舜毕竟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帝王,无法对天下万民的安危置之不理,原来他还遇事可以交给尧,现在呢,他自己就是君王,他还能交给谁?

    这日早朝,他对众臣工说:“天下频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自鲧去后,无人续鲧之职,朕甚忧心。望各位臣工能为社稷着想选一能治水之人,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百官齐推禹继承父业,治理洪水。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舜对夏禹颇有了解,深知夏禹颇和其父不同,此人虽是**却无纨绔子弟的华而不实和玩世不恭,为人端方稳重,温厚仁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颇为百姓所敬重。舜思之再三,决定委以重任,于是派人召禹至殿前,据实以告。禹听后甚为感激,感极而泣曰:“禹父鲧治水无功,空负尧帝及天下之托。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今陛下不记父嫌,再次委臣以重任,臣心甚感激,敢不拼死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不成功永不回家!在接受此职之前,臣恳请陛下能答应臣一下请求。”

    舜说:“只要你能治理洪水,解朕忧心,莫说几件就是几百件朕也答应你,爱卿但说无妨。”

    禹说:“第一、要天下诸侯皆听臣之号令,为治水之事,征集粮食、人员及一切用度,诸侯不得有违,须竭力配合。第二、臣要益和后稷做臣的副手。其他臣自己可以解决。”

    舜说:“好,朕都答应你,你只要安心治水,一切都可以向朕汇报,你需要什么朕都会给你提供。”于是,封禹为司空,赐给夏禹上方宝剑一把,持此剑可以号令诸侯,上至诸侯下至百姓,谁敢不尊,可立斩之。

    这益和后稷可是两个人很了不起的人,益是当时的环境部长用史记的话就是“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环境部长一类的职务。(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后稷在当时专司播百谷之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擅长农业是个农业专家。

    做了司空的大禹首先做了几件似是和治水无关的事。首先、他号令天下诸侯调有余补不足,救济天下灾民,做好灾民的安置工作,使灾民做到了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于是天下一片感激之声。第二件事他带领益和后稷做了详尽的水土调查、研究,徒步走遍了从冀州开始一直到雍州的九大州。不但了解了当时水灾的灾情,还了解了当地的水土、物产及风土民情。他了解的很详细,每到一处他都详细的了解了当地的土地的颜色、适合种植的作物,当地出产的特产等等,并一一登记在册。

    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后,他带着益和后稷以及他的治水队伍和数十车植物种子出发了。他所带的那几个人当然无法完成治水工程。于是他发动灾区群众共同完成治水大业。由于救灾工作做的很到位,灾区群众对于夏禹感恩戴德,一呼而百应,每到一处就很快聚集起成千上万的治水大军,人多力量大,这些人劈山开道,筑堤修坝,清理河道很快就完成了引水入海的工程。由于吸引了其父鲧治水的教训,禹一改前人以堵为主的治水方略。他知道水虽无形无质,但聚多则力大,多筑堤坝虽能暂时把水堵住,但久而久之,水越聚越多,堤坝终会崩溃,为害更烈。原来的水害之所以为害天下,一则是因为天时,天经常下大雨。二则是因为人为治理不力。为此,他变堵为疏,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导水入海,很快水息灾消。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他还命后稷指导灾民根据当地的水土性质,因地制宜,种植了水稻、桑树、小麦等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及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很快灾区的生产得到了恢复。禹把这些功劳都推给了舜,于是全国皆感舜之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的聪明,他把功劳都让给了舜,舜焉能不喜?

    治水成功的禹顺便把天下分为冀州、?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大州。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并根据距离的远近,以王城为中心,成太阳辐射状,把天下分为“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二百里纳?,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为今后的行政区划的划分奠定了基本雏形。

    于是,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鉴于禹治水有功,天下咸感其德,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和舜一样有点假惺惺!

    禹去世前,照惯例把位传给了益,益威望不行,人们都不肯跟他益便把帝位传给了禹的儿子启。下面我们讲一下夏启的故事。
………………………………

卷 二、夏本纪篇 第一章 …

    争帝位启开继承制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同时启也是中国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变革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这个人可不能不提。

    禹在位十七年崩,在禹驾崩之前,此时中国已由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变革。国君的权力已较尧舜时大大加强。随着权利的增大,油水自然也大大的增加。禹经过十七年的努力已把整个夏朝治理的蒸蒸日上,国民服服帖帖。每每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将要传给外人,不免心有不甘。于是在这一天将其子夏启招致近前面授机宜。

    回去后,启借参与国事期间大肆收买人心,礼贤下士,谦恭待人,很得国人欢心。转眼间,又几年过去。禹自知去日无多又招几位大臣觐见。几位大臣到后禹半天不响,最后竟然落下泪来。大臣们连忙惊问何故。禹抽泣曰:“朕受舜帝践位以来,十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