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了。
有大臣上前道:“南郑郡守智开造反,臣等没有注意,请主公定夺!”
这南郑县附郭。周朝时为褒国的属地。周朝衰败时,郑桓公被犬戎所杀,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城南郑。南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地接蜀族,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蜀地地势险要,山多险峻,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属富饶之地。
这智开在秦厉共公在位时,因晋国内乱,为怕诛,带邑人逃到秦国。逃到秦国以后,厉共公封其为新政郡守,之所以调离其所带到秦国的智地,有防其叛乱的意思。智开对厉共公对他的防范耿耿于怀,因自己逃到秦国本有求秦国庇护之意,手中牌并不多,也无可奈何。
厉共公死后,躁公即位,躁公性格温和,不好征伐,智开认为是机会到了,便联合蜀族意图造反。
智开造反之事,很快传到秦国都城,躁公连忙派兵征讨。秦国大军一到智开开成迎敌,两军对阵,秦军主帅蹇与派先锋车前出战,车前横刀催马来到两军阵前,指名要智开前来受死。智开挺刀砍来,二人马打盘旋战在一处,战不多时,智开额角见汗,渐觉不敌,只好逃回城去,闭门不出。
秦军围南郑数月,智开本来和蜀族约好,一旦南郑和秦国接战,蜀族立即引兵来就,没成想,蜀族畏秦国之势,未敢前来,智开见蜀族毁约,救兵不来,城中粮草即尽,只好开城投降。蹇与把智开押解回秦国国都,听候秦躁公发落。躁公见了,亲解其缚,好言安慰,仍令其镇守南郑,南郑之乱就此了解。
………………………………
第九十回 报前仇义渠国伐秦
话说这义渠国自和秦厉共公交战失败后,国王被俘,损失兵将无数,实力大大受损,自此后偃旗息鼓,不敢东顾,经过十余年的调整恢复,义渠新王决定再次###秦国,报当年戎王被俘之仇。
义渠**队浩浩荡荡向秦国杀来,势头甚猛,秦国边防守备抵敌不住,纷纷败逃,被义渠国连下十于城,雁门、云中二郡已失守!
听得义渠国来势猛恶,秦躁公连忙召集诸大臣商议,经商议,仍派蹇与为帅,车前为先锋,带领五万精兵迎敌。蹇与带兵向西北义渠国的方向进发。
大军一路行来只见沿途百姓扶老携幼纷纷而来,更是有接二连三的秦国伤兵狼狈而来。蹇与见这些伤兵或缺胳膊缺腿,或脸有菜色士气不整,不禁心有如焚!心想:“看来这义渠国是有备而来,势必把我秦国灭掉,敌军如此强大这可如何是好?”
一行军马不敢稍停,急匆匆向前赶去。赶着赶着,只见前面一彪人马赶来,为首的确是上郡太守杜伊。那杜伊见秦国救兵来了,哭倒在地,对蹇与说道:“元帅大事不好!小将镇守不立,上郡失守了!”
蹇与听罢大惊!
这杜伊自其祖父杜回以来,三世镇守上郡,从无差池,今日竟然失守!显见敌人是有备而来,誓要灭我大秦!
蹇与见杜伊浑身是血,身挂数十道伤口,显见是经过了拼死力战才得逃脱。命他和受伤的士卒下去疗伤。在杜伊疗伤的同时杜伊不敢怠慢连忙向蹇与禀报道。
原来这大荔国对于此次伐秦,准备的相当充分,所到之处均适用速战速决的战法,主要是采取突袭、偷袭之术,智计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他镇守的上郡就是这样失守的。
那日,他听到大荔国入侵之事,正在城门上巡逻,令守城官兵,加紧防备,日夜执勤,不得有丝毫懈怠!正在这时,突然见到城下驶来一个银盔银甲的将军,这将军三十多岁,浑身是血,手中一杆烂银枪。来到城下,对着城头高喊:“我乃雁门郡副将刘毅飞,雁门被大荔国突袭,形势危急,特请你家郡守说话!”
杜伊答道:“我就是上郡太守杜伊,你可有你家太守的手令?”
来将答道:“有,这就是。”说着从背后的行囊里掏出一封书信,再从身后箭囊里取出一支箭,绑在箭上,把那书信射进城里。杜伊命人取来书信,定睛一看,果然是雁门抬手朱虎的亲笔手书,上面还盖有朱虎的太守大印!
信上写道:“大荔来伐,来势汹汹,雁门危急,请杜兄看在大秦江山和二人的情谊的份上速速派兵来就,来日定当重谢!”
这杜伊和朱虎素来交好,况赝门和上郡同为唇齿,唇亡齿寒,不就本身对上郡也是不利!遂信以为真,对那人道:“你且进城休息,本太守马上派兵去解救你郡的危机!”那人见杜伊答应,隧道:“小将回去向我家太守复命,就不上去了!”说罢,拨马扬鞭飞驰而去!
杜伊亲自带了一半人马去解救雁门之急,城中令副将狐疑带领一半人马镇守。
杜伊出城不久,还未到得雁门,突然一员战将像疯子似得从后面赶来,来将黑盔黑甲,面如锅底,额头冒汗,浑身是血,汗水混着鲜血滴滴答答往下只淌!杜伊一看认得此人,原来是郡尉方显到了。等不得杜伊提问,方显便结结巴巴地说道:“禀告太守,大事不好,上郡失守了!”
杜伊大吃一惊,说道:“方将军休要惊慌,快点细细讲来!”
方显这才讲出一段让杜伊大吃一惊的话来!
原来那个向杜伊传书的将军是大荔国的奸细。此人盗得雁门太守朱虎的手书亲笔信,模仿朱虎的笔迹和印章写了一封书信,诳杜伊出城,杜伊出城后不久,便带领大荔国大兵,趁城中空虚,大举进攻上郡!城中守军人少,陷入被动,副将狐疑力战而死!现在上郡已经被大荔国占领了!”
杜伊听罢恨得咬牙切齿,令大军速回上郡,到得上郡城池,见城上已插满了大荔国的旗帜。杜伊冲着城头叫阵,城头之上出现一人,正是那诓骗自己出城之人!那人对杜伊说道:“杜郡守可好,谢谢郡守将上郡留给本将军!你可认得我么?”接着那人向杜伊喊出一个让杜伊羞愧不已的故事。
………………………………
第九十一回 逞英豪霍封投大荔
此人姓霍名封是秦国人,虽籍籍无名但却自幼好学,熟读兵法及治世之书,很有才干。为慕求功名,曾经数次向秦躁公毛遂自荐,躁公见他年轻,又没有根基,未予理睬,连一个小官都没混上。此人有百里奚之才,也有百里奚之遇,但却比百里奚灵活,眼见在朝廷求官无望,灵机一动便报名到了军营,当上了兵,他想:“以自己的才能一旦当上了兵,打上几次胜仗立上几次功,还愁当不上官?”
他当兵的地方就在上郡,郡守就是杜伊,当年他虽然跟着杜伊当了几年兵,由于他官职太小,杜伊并不认识他。
他到得上郡军营后,的确受到了一个上司的赏识,但他的上司本人也因为出身不够高贵,当了几十年兵也仅仅混了个长史的官。此人姓李名央,为人宽厚,古道热肠,和霍封很谈得来,深知霍封之能,但恨自己官卑职小,不能提拔此人,常常在饮酒以后引以为恨。最后在李央的周旋下,霍封被提拔为百夫长,掌管一百余小军。
他本认为这是他走入仕途的一个开始――也许这个开始并不算十分理想,但毕竟他是一个小小的军官了,这使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和前进的希望。
但自此后,这个百夫长他竟然一连任了三年!原因是,由于他太过于自信,甚至是自负,他总是会不自觉的在开会讨论时露出自己的一点看法,而这种看法又往往和长官不同,他又不会逢迎,常常坚持己见,使长官坐定了一个看法――此人是一个自大狂妄、固执的家伙!
秦国的政策一直是奖励战功,但在每逢立功的时机一到,他就会被调到别的无关紧要的岗位上去,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被调到养马的岗位上,负责养马。(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养马是秦国的祖宗发家的看家本事,干着秦国祖先的差事,似乎也不算辱没了他,但他学的是兵法!这兵法和养马有何关系?
这令他十分气闷,气闷就少不了借酒浇愁,这日他和他的伯乐兼上级李央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忍不住吐出了自己的怨气。李央知他只能,但只恨自己官小职微,自己还不是这个样子?混了几十年也只混了个长史?眼看着许多不如自己的人靠了血统的高贵和溜须拍马爬到了自己之上,自己何尝又不气愤!二人边喝边骂,倒也骂得痛快!喝到最后李央醉倒,霍封给李央盖好被子,看他睡好,独自走了回去。
路上,冷风一吹,酒劲儿上头他忍不住又吐了一阵子。正在折腾时,他听到几声惨叫,定睛一看原来是几匹马驶来,马上几人狂呼乱喊,猖狂无比!马后一个小军,被绳子捆着,拖在马后,浑身是血,奄奄一息,十分可怜!
霍封见那小军可怜,张开手臂欲拦住几人,问个究竟。那几人并不停下,直接纵马向他直冲过去!眼看霍封就要被踏在马下!
好个霍封!只见他不慌不忙,将身一闪,闪过了马头,用手轻轻一带,那骑马之人翻身落马。他纵身一跃,跃到马背上,勒马停住!
另外几人也慌忙勒马停住,急忙下马把那人扶起,口中叫道:“你是谁管之下的小军官?胆敢冒犯我家公子!你知道他是谁么?告诉你,吓破你的胆子,他就是秦国丞相的侄子赢显!还不快快跪下赔礼?我们在教训我们的小卒干你何事?”
原来,秦**队里有许多贵族子弟,这些人经常欺负贫民百姓的子弟,闲来常拿百姓子弟出气玩乐。这种事情,大家已司空见惯,豪不为奇。此人是秦国相国的远房侄子,仗着叔父是相国,常年在军队里作威作福,没成想却半路上杀来个程咬金,把自己的好事给搅了,此人大为恼怒,见到霍封听到自己的名字竟然还不下跪,不由得勃然大怒!刚被扶起那人就拔出钢刀,抽刀向搂头向霍封剁去!
霍封这才定睛一看,原来那被自己拉得跌下马之人就叫赢显,这赢显年龄不过二十来岁,却目露凶光,满脸暴戾之气,十分凶恶!
见赢显持刀正向自己砍来!霍封不慌不忙,将身一闪,一刀落空。
见自己一刀没有砍到霍封,赢显更是恼怒,又是一刀拦腰砍来!霍封见老是躲闪也不是事,拔刀一到迎向赢显的钢刀撩去,本待把他的钢刀打出手去也就算了,没成想那赢显太不即事,两刀一碰赢显的钢刀就飞上天去,那刀从天上落下,恰恰就刺进赢显的脑袋!只听“噗哧”一声,那赢显翻身栽倒,显见是不活了!
那些扈从见赢显死了,高叫着:“不好了,相国的侄子被人杀死了!”“呼啦”一声散了开去。
霍封见闯了大祸,脑中顿时清醒,想一想,自己再回到军营也是死路一条,不如就此逃跑了算了。遂把那小军扶起,对他道:“你不要慌张,这个贼子是被我杀的,我不会连累你的!”说罢从怀里掏出几两银子,那银子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给了那个小军,对他说道“给你一些银子,你也不要回去了,快些回家种地去吧!”那小军跪下道谢,霍封道:“你我同是命运多桀之人,何必客气,你速速去吧,免得无辜受累!”
说罢,拿出钢刀,在旁边的树上留下几个大字:“赢显贼子是被我霍封所杀,和他人无关!落款人霍封。”写下字据,也不作停留随即,往西北大荔国的方向而去。
霍封来到大荔国,大荔国国君经和他一番交谈,发现此人确实有才,大喜过望,当即封他为一品带刀护卫,随驾护卫。待有机会,立下战功,再行封赏。
临行退下之时,霍封把自己绘制的上郡及其他几郡的地图献给大荔王,大荔王更是欢喜!
原来这霍封甚有心计,在当小官之时便为今后升迁预留了一手,把上郡及其他几郡的地势趁空闲之时考察了个清楚,并绘制了图纸,以待今后有机会大展身手。没成想,在秦国没用着,在大荔却是用着了。大荔王见他的地图绘制的非常详细,连羊肠小道都不放过。心想此人真是一个人才!不表。
果然那霍封到得大荔后不久就立下了一件大功,就是模仿雁门太守朱虎的的笔迹,写下书信一封,诳杜伊出城,诈取了上郡。
杜伊听罢又是羞愧,又是恼恨,急令秦军攻城,城上大荔**只是不出。当秦军攻到城池一半时,城上巨石滚木纷纷而下,杜伊原来准备好对付大荔国的防备武器全部被大荔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攻城的秦军死伤无数。杜伊看无法攻克城池,知道再攻下去势必全军覆没,只好先退下去再做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