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回 伍子胥私仇伐楚
第七十回
伍子胥私仇伐楚
我们再回到秦国,此时除了楚国发生了父子争妻导致楚国驻足国内以外,在秦国东面的晋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一年,晋国国君家族的权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晋卿,势力强大,想策动内战,晋国实力大大削弱。因此好长时间秦、晋两国没有打仗。
秦国这一和平就和平了二十多年。
秦哀公三十一年,楚国大夫申包胥来秦求救,从申包胥的口中,秦哀公这才知道,楚国出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这件事得从在楚国逃走的伍子胥说起。
这伍子胥,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就是那个直谏楚庄王一鸣惊人的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伍子胥助吴国强大以后,念念不忘父兄之仇,多次游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
阖闾四年(前511),阖闾用伍子胥之计,率领吴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qián,潜)地。阖闾五年,攻打越国,并战败了它。阖闾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领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子胥迎战,在豫章打败了楚国的军队,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阖闾九年(前506),吴王阖闾对子胥、孙武说:“当初你们说郢都不可攻入,现在的情形怎么样呢?”
子胥、孙武回答说:“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唐国和蔡国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规模地进攻楚国,必须先要得到唐国和蔡国的帮助才行。”
阖闾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出动了全部军队和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和楚**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带领着军队请求相随出征,吴王不答应,夫概就用自己属下五千人攻击楚将子常,子常战败逃跑,直奔宋国。于是,吴军乘胜挺进,经过五次战役,就打到了郢都。己卯日,楚昭王出逃。第二天,吴王进入郢都。
吴军占领国都,楚昭王出逃,进入云楚大泽;在途中,昭王遭到强盗的袭击,昭王又逃到郧地。
郧公的弟弟怀说:“平王杀死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杀死他的儿子,不也可以吗?”
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死昭王,就和昭王一块逃到随地。吴兵包围了随地,对随地人说:“在汉水流域的周朝子孙,被楚国全部消灭了。”随人要杀昭王,王子綦把他藏起来,自己冒充昭王来搪塞他们。随人算了一卦,卦象表明把昭王交给吴军,不吉利,就谢绝吴国,不交昭王。
申包胥见楚王危急,想到楚国和秦国最近,秦国又素来和楚国交好,便跑到秦国去报告危急情况,向秦国求救。
这就是申包胥来秦的目的。
秦哀公听得究竟,沉吟半晌,未发一言。
申包胥见哀公未允,以头扣地,砰砰有声,只至血出,血流不止。
哀公见了不忍,对申包胥道:“你且退下,不要在这里逼朕,待朕考虑一下!”
说罢,令人安排申包胥在驿馆里住下,哀公踟蹰半晌不能决定,遂找众大臣商议此事。
………………………………
第七十一回 申包胥泣血救主
第七十一回
申包胥泣血救主
且说那秦哀公召集诸位大臣商议助楚抗吴之事。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秦哀公说道:“楚国被吴所侵,刚才楚国大夫申包胥向我国求助援楚抗吴之事,寡人左思右想,援助不是,不援助也不是,援助则打破了寡人一向坚持的和平发展的国策。不援助则失去邻国的信任,再则,如果楚国一旦被吴所灭,势必我们要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以至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寡人实在拿不出主意,请各位爱卿给孤拿个主意!”
大臣们听得此言,大体分作两派,一派主张助楚伐吴,一派主张吴国势大,连楚国都不能敌,秦国何必给自己惹这个麻烦?不如先不救楚,坐山观虎斗,待时机到了再坐收渔翁之利的。两派势均力敌,谁也说服不了谁,议论纷纷,争执不休。这一争就是七日。
但在驿馆里的申包胥却等候不得,不吃不喝,日日在秦国朝堂外哭泣,由最初的嚎啕大哭,到渐渐嗓子哭哑,只至气噎失声,最后竟然哭得眼泪流干,从眼角里流出的都是鲜血。形状及其凄惨,令人不忍目睹!
最后值殿的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向秦哀公禀报:“主公要救楚国就速速给他答复,不救也要尽快回复,否则那申包胥可能就要哭死在这里了!”
秦哀公这两日也甚是烦恼,救吧,怕秦国实力不济,救不得楚国反给秦国带来战祸,不救于理不合,真是愁肠百转,烦恼不已!
今日听得值殿官员来报,心怕这申包胥真的哭死在秦国,岂不是给诸侯笑话!想罢,不敢怠慢连忙出来看望申包胥。
到的申包胥近前,秦哀公愣了!
他不敢想象,在这短短的几天一个人竟然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这申包胥来时是一个身材魁伟的大汉,身高九尺,膀大腰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壮汉!而现在,仅仅几日不见,此人竟然瘦成了骷髅!骨瘦如柴,憔悴不堪,似欲迎风而倒,但犹自哭泣不止,眼里流的哪里是泪?分明是鲜血!一滴滴鲜血砸在地上,也砸在秦哀公的心上!
哀公的心灵颤抖了,他小心的上前问道:“你就是楚国的大夫申包胥么?寡人怎么人不出来你了?近邻有事我秦国焉能不帮?申先生何苦如此?”
申包胥见得秦国哀公过来,听得秦哀公说话,一个长头跪在地上,颤巍巍道:“主公说话可是当真?”
哀公道:“当然当真,我秦国说话可曾有虚?”
申包胥听得此言,心中大喜,奈何他身体太弱,大喜之下竟然昏死过去!
秦哀公本是性情稳重,不露声色之人,今见楚国竟有如此忠臣,禁不住心潮澎湃,感动不已!心想:“假如我秦国也有这等人士,何愁我大秦不能统一天下!”
情动之下,他蹬蹬蹬几步走进大殿,对诸大臣宣布道:“寡人已下定决心,援助楚国,诸位不必再争!”
反对援楚的几位大臣心中暗暗纳闷:“主公这是怎么了?为何一出去就改变了主意?”
见哀公已经决定,其他人也不好再加以反对,于是决定次日出兵,派子蒲、子虎为帅,率领五百乘精兵,火速赶往楚国,援助楚国退吴!
秦军火速前进,风驰电掣,只消两日,到得楚地稷地,在稷地安营扎寨,稍事休息,然后发动进攻直捣吴军!吴军在攻克郢地时就采取的这种战略,火速进军,不宣而战,攻其不备。没成想秦国比他还快,还绝!猝不及防吴军被打得大败!
这时楚国的百姓也加入了抵抗侵略的行列,昭王长庶兄子西建树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组织抗战。其他各国也纷纷加入战争,越王允常见吴师主力久出不归,乘隙袭扰吴国。整个楚国大地纷纷扰扰,如火如荼,热闹非凡!
子蒲、子虎帅秦国大军,出武关,过申县,败夫概王于沂邑(今河南正阳县境)。与此同时,散而复聚的楚师败吴师于军祥(今湖北随州市西南)。秦师纵横于方城内外,楚师出没于汉水南北,楚人则支援秦师和楚师而阻扰吴师,吴师穷于应付。
是年秋,楚秦合兵击灭为虎作伥的唐国。夫概王不告而别,率所部回国,自立为王,阖闾见前方大势已去,后方大患日亟,当即命全军撤回吴国。
且不说吴国国君阖闾回国###夫概,把夫概赶到了楚国;楚国收留夫概,封之堂溪(在今河南西平县),号为堂溪氏。这夫概子孙在吴国者改姓夫余氏,为吴姓的一分支姓氏。夫余氏的部分成员辗转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开拓基业,人丁极为兴旺。以后发展成为朝鲜著名的豪族百济王室。此事后话,不提。
且说秦国大军元帅子蒲、子虎,见楚昭王归国,仍以郢地为都,楚国暂且无事,遂带兵回国。
秦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这哀公是个爱好和平,性情平和之人,他在位期间,秦国基本保持了长期的和平。
哀公去世后,太子夷公早死。夷公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惠公。
惠公即位后,秦国仍保持和平发展的国策。
惠公元年(前500),孔子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
秦惠公五年(前496),秦国近邻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欲知晋国发生了何等大事,请继续关注本书!
………………………………
第七十二回 六卿争权乱晋国
第七十二回
六卿争权乱晋国
欲说晋国之乱,必须从一人说起,此人就是赵简子。(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奠基人。
赵简子出生于世代为晋卿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先祖赵衰(赵成子),赵简子的祖父赵武(赵文子),便是晋景公初年“下宫之役”中,落难余生的“赵氏孤儿”。赵武**之后在晋卿韩厥的支持和帮助下,复卿爵,攻杀陷赵氏一族于灭顶之灾的景公宠臣屠岸贾,尽灭其族,报了多年血仇。终在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重踞晋国六卿之尊“正卿”的位置,复兴赵氏。
简子少年时代,适值赵氏再兴之际。家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影响,使他能深切地洞悉到晋国众卿争斗,互相倾轧的残酷。同时也陶冶和造就了他深沉不露,胆识过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称雄诸卿的气质和能力。大约就是在他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袭爵位于祖上,为晋国卿。
公元前519年,简子继袭卿爵不久,恰遇周王室发生王子朝叛乱。初登王位的周敬王姬?,被王子朝逼迫流寓于外,回不了成周(东周都城,今河南洛阳)。赵简子初临卿位,根基尚不牢固。他瞅准这个建功立业树立威望的时机,请命于晋顷公,率军迅速地平息了王子朝之乱,佐定周敬王于成周。
简子助周王平叛有功,受敬王“王室命卿”之许,这对晋国当时的霸主地位,无疑增添了光彩。同时,也达到他牢固根基,扩大威望的目的,为赵氏下一步加强与其他五卿角逐的实力,称雄晋国,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简子所处的时代,正是所谓“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诸侯挟天子,卿大夫挟诸侯的事件,时有发生。就是当时的晋国,也正处于晋侯大权旁落,六卿尾大不掉。公侯之尊,江河日下,风雨飘摇。
简子及时地把握这个时机,利用勤周敬王有功,敬王准他为王室命卿之隙,于晋顷公十三年(前513年)冬,征收生铁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铭铸于大铁鼎上,公布了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铸刑鼎”。他的这一壮举,不仅使其知名于天下,而且博得晋国绝大多数新兴势力的支持,成为他登上政治舞台,最有声色,引人注目和赢得喝彩的一次精湛表演。为迅速扩大赵氏势力和影响,争取晋国正卿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升任晋国正卿,执掌国政。
常言道,树大招风,地位高了不小心就会招惹什么人!
是年夏,简子令邯郸赵午归还卫国进贡的五百奴隶,拟将他们迁往晋阳。赵午虽然应诺,但在执行命令时,弗简子之意,没有把奴隶归还赵氏。赵午的抗命之举,使简子大为恼怒,为挽回影响,遂拘捕赵午,囚禁于晋阳,不久又将其杀掉。
消息传人邯郸,赵午的儿子赵稷便凭据邯郸叛乱,并窜通其舅氏中行寅(晋国六卿之一),以及中行寅的姻亲范吉射(亦为晋国六卿之一),合谋集兵攻击赵简子。
赵简子自以为行的端走得正,人正不怕影子斜,未把此事放在心上,疏于防备,采邑被三家联兵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