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侯- 第7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
  张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迥干的?自己可是派他去偷袭宋军的粮船,他竟然对自己的粮船下手,还杀死自己的上司,吴守志死了,那水军战船怎么办?
  “杨先生,这是怎么回事?简直匪夷所思啊!”
  杨石心知肚明,一定是西军开始行动了,这个时候他也开始表现自己的先知先觉,他沉思良久道:“确实很诡异,但这种诡异之事发生,必然有外部力量介入,我现在很担心战船的情况,吴嶙会不会杀个回马枪,又杀回镇江府?”
  “不可能吧!我安排了大量斥候监视晋陵,如果他的军队出城北上,我肯定会知道。”
  萧万秋小声道:“王迥是不是被朝廷收买了?许与他高官厚禄!”
  杨石摇摇头,“可能性不大,主要是朝廷根本就不知道王迥的存在,王迥率战船在太湖里潜伏,十分隐蔽,朝廷找不到他。”
  “难道是……西军?”张俊终于说出了最大的担心。
  杨石的脸色变得十分严峻,缓缓道:“如果真是西军,麻烦就大了,王爷,先撤退到镇江府,再观望形势!”
  张俊点点头,对萧万秋道:“立刻派人去通知张子琦,命令他们即刻撤回江南西路,大军收拾营帐北上!”
  “遵令!”
  萧万秋匆匆赶去安排了,张俊忧心忡忡道:“先生,如果陈庆翻脸,该如何是好?”
  杨石沉吟片刻道:“不管怎么说,实力才是说话的底气,王爷要尽量保存实力,就算没有机会攻打临安,也可以退回去割据江淮。”
  “先生说得对,实力才是王道,我攻打临安有点急于求成了,没有看透陈庆,这是我最大的决策失误,但愿还有弥补的机会!”
  杨石忽然有点可怜这位糊涂王爷,还想要弥补的机会呢!若陈庆翻脸。首先就是横扫江淮,恐怕现在张俊的老巢已经彻底完蛋了,所以才会有太湖之变。
  ……
  张俊大军北撤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宋军主将张浚的耳中,张浚当然也得到了张俊数百艘粮船起火的消息,而且他得到探子的消息,起火后不久,一支船队从无锡县南面的望虞河驶入了太湖内。
  张浚立刻猜到了端倪,应该是陈庆出手了,西军在太湖内埋伏了一支奇兵。
  张浚心中感叹,对都统制刘锜道:“关键还是陛下妥协,如果官家迟迟不肯妥协,这支太湖奇兵一定会偷袭我们的粮船,陈庆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了。”
  刘锜点点头,“宣抚使说得没错,其实陈庆早就布局好了,他一定屯兵荆襄和江南西路,要么是支持张俊攻克临安,要么就是横扫江淮和江南西路,现在淮西军北撤,卑职估计他们回不了江北了。”
  “应该是这样,在太湖内动手,那长江上剿灭船只之战一定先结束了。”
  这时,都统制王建和杨沂中快步走进大帐,躬身道:“参见宣抚使!”
  张浚缓缓对三人道:“我找你们三人过来,是想把一些原则性的事情说清楚,剿灭张浚不是我们的事情,是由西军负责,我们的责任是保土保民,同时保存兵力,你们明白吗?”
  三人面面相觑,他们摩拳擦掌就想和张俊叛军大战一场,不料主帅却不给他们机会。
  刘锜急道:“宣抚使,我们大军可以北上守住常州一线,如果淮西军被西军击败,南撤下来,是不是我们可以出击?”
  张浚淡淡道:“如果是那样的话,当然可以,但我相信西军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西军一定会逼迫淮西军向西撤退。”
  王建也道:“不管怎么说,我们先北上吧!和吴都统的军队汇合,再视局势而动。”
  “这也是我的意思,传令大军,收拾营寨北上,前往晋陵县。”
  ……
  张俊大军在刚进入镇江府时,便得到了镇江县守军传来的不幸消息,长江上的船只被西军席卷一空,连一艘小舢板都没有给他们留下。
  这个消息对张俊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他最害怕、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陈庆和朝廷达成了妥协,所以陈庆出兵了。
  不用说,偷袭自己军粮的船队一定是西军所为,极可能是王迥背叛了自己,引狼入室。
  张俊心急如焚,他最担心的是江淮,自己留在江淮的十万大军能不能挡住西军的横扫?他又想到了江南西路,长子率军从西南进攻临安府,江南西路空虚,陈庆会不会趁机派兵填补这个空虚?
  各种可能性都是对自己不利,一时间张俊陷入了巨大的绝望之中。
  杨石找到了李叶城,急问他道:“现在王爷对我不太信任了,我该如何是好?”
  李叶城缓缓道:“你最好能躲进镇江县城内,找个借口,比如清点粮食,留在外面太危险了。”
  杨石吃了一惊,“西军已经过江了吗?”
  李叶城缓缓点头,“我估计今天晚上就会有战事,所以你必须立刻进城!”
  “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清点粮食!”
  这时,帐外有亲兵道:“杨先生,王爷有请!”
  “我知道了,马上就来!”
  杨石随即求援的向李叶城望去,李叶城压低声音道:“你可以告诉他,立刻撤军去江南西道,和张子琦的军队汇合。”
  杨石点点头,这才匆匆向帅帐赶去。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牛山
  张俊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显得心烦意乱,他现在满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字:船,他要搞到船渡过长江,他要回庐州、回寿春。
  这时,杨石匆匆走进大帐,躬身行礼,“参见王爷!”
  张俊有些不满道:“这两天你在忙什么?怎么不见踪影?”
  “回禀王爷,卑职在镇江城内核对军粮,搜集大车!”
  张俊脸色和缓,又问道:“目前我们遇到了困境,先生说一说,我们该何去何从?”
  “王爷,卑职其实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其实现在我们选择性不大,向北过不了江,向东是茫茫大海,实际上我们只有向西和向南两个选择。”
  “向南还有机会吗?”
  “向南面对的是朝廷的十万大军,如果王爷有把握在两三天内彻底击溃他们,向南走倒是一条出路,当然,将士们可能不愿意。”
  “为何?”
  杨石叹口气道:“将士们的家眷都在寿春和江淮,向南离他们家人越来越远,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而且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将朝廷大军击溃,一旦陈庆骑兵从北面杀来,我们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严重局面,极可能会全军覆没。”
  张俊踌躇片刻,向南走他确实没有勇气了,他又问道:“如果向西呢?”
  “如果王爷撤退到江南西路,一个是腾挪转展的余地大了,另一个是和张子琦的八万军汇合,第三个好处就是江南西路河流众多,王爷在那边能搞到船,就算船只不大,但只要数量众多,用几天几夜时间也能将大军送过长江。”
  说到搞到船,张俊猛地想起了当涂县,西军在当涂县不就有船吗?自己怎么把这个关键之处忘记了。
  “那就向西撤离,先去当涂县!”
  ……
  杨石又借口准备军粮,躲去了镇江城。
  当天晚上,张俊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此时,陈庆的八万大军已经在建康府部署完毕,就等张俊的军队自投罗网。
  此时陈庆在江宁县南部的牛头山一带,这一带树林浓密,地势开阔,非常适合骑兵伏击追杀,牛头山就像瓶口一样,扼守着官道。
  关键是牛头山区是山谷地形,长数十里,是打伏击的最佳地形。
  此时陈庆已得到确切情报,张俊大军已出现在五十里外,正沿着官道急急向西行军。
  走在前面的必然是淮西军的探子和斥候,张俊也严防伏兵,陈庆的伏兵已经撤进密林近一里,敌军的探子再细心也发现不了他们。
  十万大军在官道上蜿蜒而行,延绵十几里,在后方是上千辆大车,满载着粮草,大车都是从镇江府各地收罗,官库内的所有粮食都被他们搬运一空。
  张俊骑马走在队伍前面,他打量着四周的环境,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对环境比较敏感,牛头山这一带显然是个伏击的好地方,两百都是山丘,树林延绵十几里,宽阔平坦的官道就从山丘中间穿过。
  这时,十几名斥候带来一名捡山的老者,所谓捡山就是上山寻找各种山货,像蘑菇、山果、山药、黄精之类,老者看起来有五六十岁了,身材瘦小,满脸皱纹,头发花白,衣服也很破旧,他背着一只竹篓,竹篓里有半篓成熟的柿果,还有几根山药和一把小锄头。
  老者战战兢兢上前跪下磕头,“小老儿叩见王爷!”
  “你起来,我问你话!”
  老者站起身,张俊问道:“你家在附近!”
  “在北面两里外的葛湾村,小老儿姓葛!”
  一听就是本地人,应该见过一些世面,老者口齿比较清晰。
  张俊点点头又问道:“这一带最近可有军队活动?”
  “两年前有驻军,已经快两年没有见到军队了。”
  两年前的驻军就是张俊的部下,他当然知道,张俊又问斥候道:“密林内进去探查过了吗?”
  “回禀王爷,去探查过了,深入密林三百步,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地上也没有大队人马的脚印和马蹄印。”
  张俊一颗心放下,吩咐亲兵道:“赏他几百文钱,让他去吧!”
  “多谢王爷!多谢王爷!”
  老者拿了几百文铜钱,千恩万谢走了。
  张俊见天色还早,随即下令,“全军加快速度,过牛头山后再休息!”
  十万大军加快速度,进入了方圆百里的牛头山区。
  ……
  十万大军分成三军,率先进入牛头山山区的是前军两万人,然后是中军五万人,后军还有三万人,三支军队之间都要相隔两里左右,这样的好处就是一军被伏击,另外两军能迅速集结撤退,从而避免全军覆没。
  但有利必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相隔太远,容易被各个击破。
  陈庆的目标是中军和后军,当前军和中军都进入了山区,渐渐的,后军也要进入山区,山林忽然响起了低沉的号角声,“呜——”
  张俊猛然回头,望着后方,心中暗叫一声,“糟了!”
  一支万人骑兵分成三路,从山谷前杀出,杀进了后军队伍中,三千骑兵在谷口率先切断了淮西军后军前军的道路,后面两支骑兵将后军切为三段。
  三万后军大乱,他们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士兵散乱不堪,只坚持片刻便崩溃了,三万士兵拼命向后奔逃,却被西军骑兵追杀,士兵跑不过骑兵,跪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五万中军也遭到了两万弓弩手袭击,两边密林内万箭齐发,如暴风骤雨般射向淮西军,尽管士兵们都纷纷举起盾牌,但还是抵挡不住箭矢的猛烈袭击,无数士兵惨叫着倒下。
  紧接着数百根大木头从山顶翻滚而下,砸进人群之中,随即几百桶火油跟着滚落,木桶破裂,黑漆漆的火油在官道上到处去流淌。
  “轰!”大火燃烧起来,士兵们都吓坏了,歇斯底里大喊大叫,“西军要烧山了!”
  对烈火烧山的极度恐惧,使数万士兵俨如山体崩塌一般,所有士兵都不顾一切的拼命奔逃,争先恐后,互相践踏,扔掉一切可以扔掉东西,战刀、盔甲,大喊大叫的奔逃。
  张俊也见势不妙,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拼命打马奔逃,很快便追上了前军。
  事实上,只要稍微想一想都就知道不可能防火烧山,还有那么多西军士兵在树林内,放火烧山他们就逃不掉。
  这只是一种心理战术,用烈火焚烧的方式制造恐慌,加上周围都是树林,士兵们都自行脑补,认定了西军要烈火烧山,想到那种凄惨无比的死状,更是吓得他们魂飞魄散,只想逃命。
  陈庆当然不会想烧死他们,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会屠杀自己土地上的青壮劳力,他已经是江淮之主,这些江淮士兵当然就是他的子民,十万士兵就意味着十万户人家,这对江淮经济的恢复至关重要。
  这时陈庆得到消息,张俊已经逃远,身边只有数十人,陈庆点点头,张俊已经穷途末路,不用管他,张子琦的军队也应该被收缴,实际上,张俊已是孤家寡人。
  陈庆更关心的是困在牛头山内的大军,他当即令道:“让李都统去劝降敌军,就说雍王承诺,只要放下兵器,可以全部释放回家。”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空城
  张俊和他的三百亲兵骑马狂奔,速度飞快,很快便超过了前军,一口气奔出三十余里,逃出了牛头山区,再向后张望,发现后面尘土滚滚,仔细看,竟然是一支三千余人的西军骑兵追来了,距离他们不到两百步,箭矢如雨点般飞射而来,后面的二十几名亲兵中箭落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