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侯- 第4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官员在宋军击败金兵,收复州县后,都普遍会进行一次自我评判,感觉自己名声不错,还想继续为父老乡亲出力的,他便留下来,更加卖力地做事。
  相反,作恶多端,恶贯满盈的官员会在第一时间内逃走,至于他们能不能逃过缉捕令,那是另一回事了。
  但这种官员自我评价后继续任职的情况却不适合太原这种中心大城,宋军在占领太原后,便免去了太原府所有官员,实施军管,新的知府和知县则由陈庆亲自任命。
  陈庆没有去金兵元帅府,而是直接来到了仓库,太原城和其他大城一样有两座仓库,一座是官府仓库,另一座是军仓,不过官仓已经空无一物,所有钱粮物资都转到了军仓,甚至包括很多民用物资,盐、糖、油、茶、酒曲、布匹等等,全部都被转移到军方仓库,实际上就是女真军控制一切。
  军仓是一座仓城,位于城池的西北角,在战马圈的旁边,为了修建军营、战马圈和仓城,城内三成百姓约数千户都被女真军强行迁徙到太原府各县,空出了大片土地。
  军营目前驻扎了两万宋军,战马圈内又重新养满了战马,所有的战马都被士兵从全城各处找回来,陈庆的马车从马圈旁驶过,直接驶入仓城。
  主管后勤的呼延云带着几名文职军官前来迎接。
  “带我去看放重甲的那座仓库!”
  呼延云点点头,“郡王请随我来!”
  仓库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陈庆兴趣都不大,但他听说军队仓库内三千套骑兵重甲,顿时让陈庆大喜,他急忙赶来查看。
  在西夏的仓库内,他搞到了几百套铁鹞子军重甲,陈庆就有了建一支重甲骑兵的想法,西夏的铁鹞子、完颜兀术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完颜粘罕的黑甲骑兵都是重甲,尤其当他亲眼看见黑甲骑兵的盔甲竟然能抵挡神臂弩的箭矢,他对打造重甲的意向就更加强烈了。
  他最终缴获了三千套黑甲骑兵的骑兵,但这种盔甲只限于士兵,不管战马,只能算半个重甲骑兵,这次太原仓库的却是全套。
  仓库大门轰隆隆拉开了,陈庆找众人的陪同下快步走进了仓库。


第七百八十二章 地气
  仓库外面看起来一般,但进去后却感觉空间很大,利用率也高,各种大型木架子快触碰到屋顶了。
  木架子上摆放着各种物资,这里是盔甲库,共存放了三万八千套盔甲,其中就包括陈庆心心念念的三千套重甲。
  “卑职听说这三千套重甲是从辽国那边得到的,和铁浮屠是一样的盔甲,完颜昌想在河东也建立一支铁浮屠骑兵,但不知为什么,迟迟没有着手组建。”
  这个原因比较靠谱,辽国的战略资源都是几个派系瓜分的,不可能全部给一个派系,完颜昌这边的派系捞到一部分重甲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为什么迟迟没有建立重甲骑兵,陈庆却知道原因,关键是战马,陈庆在西夏也俘获了部分拐子马,其中主马是铁浮屠,重甲战马载着一名重甲骑兵,这种战马要求相当雄骏,驮得起三百多斤的重量奔跑。
  从刚才马圈旁经过,陈庆倒是看到马圈里有一些战马不错,但量很少,黄头回鹘的曹长春答应支持陈庆两千匹能够担任重甲骑兵的战马。
  战马很快就有了,现在就差盔甲,陈庆还考虑怎么打造重甲,没想到最后得来全不废功夫。
  这时,仓库管事带着陈庆来到角落,这里密密麻麻堆满了长条形的大木箱子,足有几千只。
  “就是它们了。”
  管事指着大木箱道:“一口木箱就是一套重甲,包括士兵全套和战马的马甲,重达五六十斤。”
  重量陈庆知道的,他上前打开一口箱子,眼睛立刻眯了起来,果然是全铁甲,和他在西夏缴获的铁浮屠盔甲完全一样,甚至连颜色都没有变。
  陈庆当即令道:“立刻用船只把这三千套盔甲送到我大营去!”
  “卑职遵令!”呼延云匆匆去安排了。
  这时,一名士兵跑来对陈庆低声道:“郡王,他们都到了。”
  陈庆当即吩咐道:“去元帅府!”
  陈庆走到仓库大门前,又回头问道:“仓库有多少存粮和存盐?”
  管事连忙躬身道:“回禀郡王,粮食有四十万石,这里放不下,和草料黑豆一起,都转放到官仓去了,盐有十万石左右。”
  陈庆点点头,转身离去了。
  ……
  今天陈庆进太原城,除了要查看重甲外,还要会见两名重要人物,太原名门王氏家主王连庆,以及薛氏家主薛扬。
  不多时,陈庆来到了元帅府,这里原本是河东路宣抚使司官衙,被金兵改为元帅府。
  走进内堂,陈庆的幕僚裴向君和两名老者都站起身,三人一起躬身行礼,“参军郡王殿下!”
  陈庆笑着摆摆手,“让两位久等了。”
  一名身材很高大的老者上前道:“小民王连庆,久闻郡王赫赫威名,今天得见,小民三生有幸。”
  王家一直就是河东大族,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中,太原王氏就是其中之一,王家人才辈出,比如宰相王缙,诗人王维、权臣王珙等等,连李唐皇族都要与之联姻,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任王皇后就是出身太原王氏,就是被武则天干下去那位。
  不过现在的王家早已经不是隋唐时的五姓七望了,最多算是一个地方望族,在太原府还有点势力,很多太原府的官员都是出自王氏学堂,实际上就是王家培养出来。
  陈庆一来,就把太原府所有的官员都全免了,不是说好可以自我评价的呢?怎么都没了!王家怎么能不急得跺脚。
  陈庆见他恭敬得快要跪下去了,便笑道:“王员外不用客气,请坐,张员外也请!”
  张扬可不是一般的员外,他是上上任的太原府通判,金兵攻占太原后,他又出任知府,没两年就借口生病退仕了。
  陈庆其实猜到了王连庆的来意,自己把太原府所有的官员都罢免了,直接戳到了王家腰眼子上,他能不跳脚来找自己吗?
  这种地方官被豪族控制的局面比较多见,陕西路有,熙河路更多,陈庆虽然很不喜欢这种士族豪门控制地方的政局,但至少在目前阶段,他还是接受了,很简单,只要得到地方士族豪强的支持,那他就等于得到了地方官场的全力支持。
  在和朝廷的较量中,这一点非常重要,简单说,就是要接地气。
  整个太原府的官员有数十名,包括八个县和一个太原府,陈庆只任命最核心的太原府知府和阳曲县知县,阳曲县就是太原城,而他把太原府的官员全部罢免,就是要让王氏这种豪门来求自己,要他明确表态支持自己,这等于就是狠狠敲打一下王家,还有张家。
  陈庆淡淡道:“我很明白王员外的心情,因为河东路不是川陕,朝廷一定想介入,朝廷一定想通过任命官员的形式来控制河东路,当初四川路朝廷就是这样和我谈判的,而且朝廷的理由很充分,这些河东路的官员都是金国任命,背叛了大宋,是叛臣,所以必须罢免,然后由朝廷来任命官员,这等于就是侵犯了我的利益,我阵亡了数万将士,辛辛苦苦夺下河东路,朝廷一文钱不费就夺走了,王员外、张员外,你们觉得我能接受吗?”
  王连庆和张扬对望一眼,他们心中也恐惧起来,他们都支持过金兵钱粮,协从军士兵也有他们的动员,如果朝廷介入河东路,那就是他们的末日来了,不仅他们的势力全灭,他们自身的性命也难保。
  两人一起摇头道:“当然不能接受!”
  陈庆叹息道:“是啊!不接受才是人之常情,可是我手下能用的官员太少,本来有点储备,灭西夏后,都送去支援灵州府和夏州府,手中实在无人,所以我和五名阁僚商议后,决定采用双向评估的办法,首先让河东路官员自己评估,然后监察司和吏部司会派人来评估,两个评估都通过,就可以继续为官,只是改了效忠对象而已,我并不在意他们是否曾为金国效力,只要他们不助纣为虐,戕害百姓,这才是最重要的。”
  张扬竖起大拇指赞道:“所有人都在夸郡王包容,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了郡王的心胸!”
  “还有务实!”
  王连庆在旁边接口道:“大家都恨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投降金国,咒骂他们怎么不去死?事实上,官员们也有难处啊!他们有父母妻儿,他们死了,父母妻儿怎么办?当然,他们也可以带着父母妻儿逃去南方,可他们跑了,百姓怎么办?他们是百姓的父母官,哪有父母丢下子女自己逃生的?”
  陈庆冷冷道:“王员外此言诧矣!官员们不愿为金国效力,弃官而走是民族气节,投降金国应该被追究责任,但我不追究他们,只是我的心胸开阔而已,并不代表我支持他们。”
  王连庆老脸一红,呐呐道:“郡王说得对!是我视野狭隘。”
  陈庆又道道:“太原府的官员除了知府和曲阳知县外,其余各县官员和府官,我需要为官清廉,有能力的官员,我希望太原缙绅可以推荐一些好官,你们写联名信吧!我会再听听普通百姓对他们的看法,如果都没有问题,那就可以正式上任。”
  王连庆和张扬大喜,起身施礼道:“感谢郡王给我们这个机会!”
  陈庆又微微一笑,意味深长道;“在对抗朝廷干涉河东路之事,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两位,不是吗?”


第七百八十三章 内幕
  把两位地方豪门送走,陈庆又笑着问裴向君道:“裴知府这两天在忙什么?”
  裴向君目前只是临时出任太原知府,虽然郡王有点开玩笑的口吻,但他心中还是一热,他着实有点喜欢裴知府这个称呼。
  “卑职这两天主要是在清查物资,赈济饥民,配合军管恢复秩序。”
  “手下文吏都来了吗?”
  “回禀郡王,县衙的文吏和弓手基本上都来了,但府衙的文吏一个都没有来,府衙实际上还是一个空架子,卑职现在兼任知县。”
  “府衙为什么一个都没有来?”陈庆不觉问道。
  “其实郡王也看到了,关键就在刚才那两位,当然不只是他们,还有其他缙绅,他们二人是代表而已,郡王罢免太原府所有官员,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在变相抵制郡王。”
  “那县衙为什么他们不抵制?”
  裴向君叹口气道:“县衙全部到齐,府衙一个不来,这不就是在暗示郡王吗?他们愿意配合,但也可以全面抵制。”
  陈庆脸色阴沉下来,他冷冷哼了一声,竟然敢要挟自己,这些人活得不耐烦了。
  陈庆随即对裴向君道:“把府衙大门关了,贴上封条,你暂时兼代知县,十三种民生物资全部按照京兆价格出售,尤其是米价和盐价,必须按照统一定价来,违规者由军队去查,这件事今天就要落实。”
  “卑职遵令!”
  ……
  王连庆和张扬乘马车离开了元帅府,马车内,王连庆有些担忧道:“我们不准官吏回府衙,是不是有点过份了?”
  张扬哼了一声,“他自己也说了,大家都是为了利益,但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何不考虑我们的利益?”
  “但是……他是毕竟是军阀,咱们把他惹恼了,恐怕……”
  “贤弟,利益这东西,你不去争取,它不会自己到你碗里来,他如果在河东和太原全面实施定价制度,几天之内,我们的生意都得全部完蛋,王家的米,张家的盐,还其他几家的油茶布匹,生意怎么做?”
  “可是,我们怎么斗得过他?张兄,风险太大了。”
  张扬眯眼道:“他自己也说了,他的对手是朝廷,如果他一定要损害我们的利益,那也不能保证我们和朝廷合作。”
  “我们和金兵的关系,恐怕朝廷不会容忍。”
  张扬冷冷道:“那你就错了,如果能控制河东路,朝廷是绝不会在意我们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只会夸我们顾全大局。”
  停一下,张扬又得意道:“放心,我朝中有人,而且官居高位,我已经写信联系了。”
  王连庆没想到张扬居然已经暗中和朝廷联系了,他一时沉吟不语……
  陈庆返回了军营,立刻派人去把情报署在太原府的负责人找来。
  半个时辰后,三元酒楼大掌柜邹洪被士兵带进中军大帐。
  “卑职邹洪,情报署派驻太原府主事,参见郡王!”
  陈庆见这个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有些眼熟,便笑问道:“我见过邹主事吗?”
  “卑职曾负责京兆府的情报,曾向郡王汇报过京兆的情况。”
  陈庆有点印象了,他点点头笑道:“辛苦你了,一般人都看不到你的功绩,但我却很清楚,没有你们的贡献,西军将士的伤亡至少还要增加万人以上。”
  “这是卑职的职责。”
  陈庆很喜欢这个情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