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祯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逐鹿崇祯末年-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迎来了崇祯十六年的春天。李自成和张献忠在蛰伏了一冬天之后,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李自成,他现在足足有近二十万大军,在中原一带已经没有官军可以与之匹敌,因此李自成开始攻打河南的府县,不到一个月功夫,就再次攻陷洛阳,洛阳周围的大量府县也被李自成攻陷,身为总理大臣的孙传廷面对李自成也没有任何办法,只龟缩在开封城中消极防御。张献忠看到李自成开始行动,也按捺不住,开始攻击安徽的府县。
  孙传廷虽然很希望得到支援,但是附近除了左良玉的旧湖广镇大军外,就属山东镇的兵力最雄厚,当然还有王守仁新成立地湖广镇,不过孙传廷可不敢打左良玉和王守仁地主意,因为一旦提到他们两个,那么势必会让崇祯以为自己再割他的伤口,因此孙传廷含糊的给崇祯上疏,希望崇祯能够派军援助自己。
  孙传廷虽然说丢了洛阳还有豫西的很多府县,但是崇祯也知道孙传廷的实力不可能击败李自成,能够守卫住开封就不错了,因此接到孙传廷的信后,他不得不考虑起来让自己头疼了四五个月快半年的事情来。左良玉既然不奉命北上,那么就将他划归给孙传廷吧,让孙传廷来对付这个让人挠头的左良玉,至于王守仁的新军,不能让他们在呆在山东了,山东距离京师太近,现在田羽要是作乱的话,现在地形式恐怕还要比王守仁在关外强,因此崇祯将左良玉任命为右都督,节制湖广、安徽等省军务,崇祯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给了左良玉更大的一个官位,让他腾出湖广总兵的位置安排王守仁。
  左良玉升了官,又没有北上,因此也就心满意足的接受了崇祯地圣旨,王守仁则率军赶到襄阳,成为新一任总兵。在处理田羽的这件事情上,田羽受到了削弱,崇祯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唯一得到好处地便是左良玉。而崇祯再和左良玉博弈之上最后输给了左良玉,最后妥协的是皇帝,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湖广总兵,因此可以看到当时大明的境地了。
  李自成攻下洛阳后,将目光对准了开封,亲率三万精锐进军开封,准备攻下开封,将官军在河南的最后一个据点端掉,只好攻下开封,那么河南境内便再无官军势力,因此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极力鼓动李自成攻打开封。李自成在分析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之后,也打定主意攻打开封。
  孙传廷听说李自成朝着开封进军,一面上疏崇祯求救,一面飞檄左良玉,让左良玉率军进驻开封。左良玉连崇祯地圣旨都敢对
  况是孙传廷呢。孙传廷看到左良玉驻扎在信阳不动,怒骂左良玉,但除了骂以外,孙传廷还有什么办法,只好打起精神思考如何抵抗李自成。
  孙传廷虽然是数省总理,但现在他手上握着地军队只有一只,那就是由开封副将陈永盛率领的开封守军,陈永盛地军队到时不错,曾经数次和流寇交过手,战绩也比较好,但陈永盛打的多数都是比较弱小地流寇,根本就没有和李自成交过手,因此孙传廷非常担心,认为陈永盛的军队不会是李自成的对手。更何况李自成率领着三万精兵,而陈永盛只有六千多人。
  唯一让孙传廷比较开心的是周王。周王与其他爱财如命的藩王不同,他秉承的理念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因此在得知李自成率领大军朝着开封开进的时候,将府中的银子搬出来一部分,犒赏守城的部队,同时下令民间,有能出城斩贼一级者赏银五十两,能射杀一贼者赏银十两,射伤一贼或砖石击伤者赏十两。这样一来,开封城中大多数人都纷纷上城协助陈永盛军守城。
  李自成率领三万大军开始攻打开封,由于周王的赏赐,城上士兵的士气很高,而且开封也曾经做过前朝的都城,城池防御非常好,李自成率军攻击了多次,根本就无法攻破开封的防御。反倒损失了不少人,尤其是李自成更是瞎了一只眼睛。
  由于城上的守卫力量很强大,李自成决定亲自到城下观察形势,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攻城方法。不料行踪不密,被城上的官军射中左眼。李自成的受伤使得流寇的士气打击很大,而连续多日攻克不了开封,伤亡也比较多,又听说王守仁率领湖广镇从襄阳出发援助开封,李自成只好退回洛阳。这样李自成第一次攻击开封以失败告终。
  虽然守住了开封,孙传廷却对左良玉很不满,如果不是王守仁看在田羽的面子上,出动大军摆出一副援救开封的架势,恐怕李自成不会退去,因此孙传廷在战后第一时间上疏弹劾左良玉。崇祯看到孙传廷的奏疏后,只是叹了一声,就将奏疏留中。现在左良玉已经尾大不掉,根本就不将朝廷放在眼中,自己还殚精竭力的想着削弱田羽,没有想到最大的祸害不是田羽,而是这个左良玉。要知道田羽到目前为止,还很乖巧的听从崇祯的命令,而这个左良玉已经开始公然对抗朝廷了,现在真不知道这最大的威胁是田羽还是左良玉了。崇祯虽然对这样的现实很不满,但不得接受这个苦果,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把孙传廷的奏疏留中。
  李自成的大军虽然铩羽而归,但是崇祯知道在河南境内,官军的实力已经无法和流寇相比,因此不久之后,流寇就会卷土重来,左良玉已经不听调,光凭着孙传廷的那点军队,恐怕无法打败流寇,难道自己还得依靠田羽?不过崇祯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左良玉一个苦果已经够崇祯闹心的了。
  但是除了左良玉,中原的兵力已经空虚,这时候崇祯又想起了王守仁,王守仁不声不响的将军队扩编到了二万五千人,而且没有朝朝廷要一分钱,崇祯这时候不得不佩服田羽,不但军事出众,这敛财的手段也高人一等,要知道从崇祯打击田羽的那一刻起,崇祯再也没有拨给田羽一分钱,一车粮草。本来崇祯以为凭着这个手段可以极大的削弱田羽,甚至将田羽的军队饿跨,不过从东厂传来的消息,田羽的军队军饷照发不误,而且前段时间骑兵全部装备了火枪,当崇祯听说田羽一下子给一万六七千的骑兵装备了火枪,吓得有些不知所措,他还以为田羽装备完火枪之后恐怕就要对自己动手了,没有想到田羽让尽心尽力的守卫着关外,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田羽如果闹一闹,也许崇祯还会安心一点,田羽越沉稳,崇祯的心中越是惊,越是害怕。而心中对田羽采取的这些动作也越觉得没有错误。
  田羽没有行动,崇祯就将注意力放回了中原战场,指挥不动左良玉,孙传廷难堪大任,这一切都让崇祯有些气馁,现在崇祯已经无兵可用。最后崇祯不得不违心选择了使用王守仁,王守仁虽然不声不响的扩军,但那是他总兵的权利,湖广镇一共有编制二万五千人,王守仁招收了二万五千人,没有留给崇祯任何把柄。
  虽然使用王守仁,会使得王守仁的势力大增,但是现在崇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用王守仁,那么开封用不了多久就会易手,失去开封这个中原最后的堡垒,恐怕李自成的势力会大增,而且李自成很有可能趁势切断南北的联系,那样一来,恐怕大明就危险了,因此无奈的崇祯只好命王守仁部北上,协助孙传廷围剿流寇。
  流寇兵力近二十万,即便有王守仁的二万五千人,也根本无法挽回颓势,崇祯必须再想办法,尽快解决李自成的这个心腹大患。但是中原地区哪里还有兵可用,如果有兵可用,崇祯也不会使用王守仁了。
  最后崇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三边总督洪承畴。
  洪承畴那里还有三四万兵,虽然面对二十万流寇,三四万兵力也不够看,但是崇祯对洪承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过一想起洪承畴,崇祯不由又是黯然,现在洪承畴手中就得力的将领竟然是王六,王六的兵力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没有想到最后自己还得依靠田羽,要知道王六和王守仁都是从山东镇出来的。崇祯这时候别提多后悔了,自己原本着打算削弱田羽,没有想到现在形势逼迫自己不得不启用山东镇旧将,王六和王守仁越强大,田羽对自己的威胁也越大,可是现在的形势崇祯还有其他选择吗?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燎原之势 字数:5624
  祯最终下定决心,使用原山东系的王六和王守仁,阁臣、陈新甲还有户部尚书等人商议剿寇事宜,内阁阁臣们要比崇祯对形势更悲观,因此很多人提出凭着坚城固守,而非主动出击,可惜崇祯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样的意见,在他看来,优势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内阁和前方的孙传廷尽力,完全可以复制当年的南原战役,将李自成消灭掉,以便稳固大明的统治。
  内阁阁臣知道这个皇帝刚愎自用,好杀成性,大明的形势越来越危险,这位皇帝的性子也就越来越暴躁,已经进入了一种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这些人为了明哲保身,反对了几句,也就顺着崇祯的性子说话,最后,崇祯决定调洪承畴率大军出潼关和开封的孙传廷汇合,王守仁率部北上加上左良玉的大军共同围剿李自成。
  洪承畴接到崇祯的圣旨后,准备了一下,率军从大同出发前往潼关,不料王六却失足落马,受了伤。洪承畴的主力就是王六的一万五千人马,王六受伤,洪承畴只好停了下来,将情况汇报给崇祯,崇祯接到洪承畴的奏疏后,将王六恨得牙痒痒,王六怎么说都是久经战阵的武将了,而且可以说是山东镇第一猛将,他从马上掉下来摔伤,崇祯如何能信。不过崇祯这时候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下旨命令洪承畴前期出发,王六待伤势略微好转再出发。
  孙传廷虽然压制不住左良玉,但崇祯的圣旨还是有一丝威慑作用的,左良玉看到崇祯圣旨上的严厉之言,也不敢怠慢,率军北上,只不过速度很慢,简直和蜗牛差不多,要是用左良玉这种速度赶到开封,恐怕得个一年半载,但对于这样的情况,崇祯和孙传廷都是素手无策,谁让自己也有短处,没有粮饷呢,再说左良玉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让崇祯松了一口气,崇祯就怕左良玉会公然抗旨,如果抗旨的话,崇祯也没有其他办法,现在全力对付流寇,哪里有精力和实力来解决跋扈的左良玉。
  王守仁接到圣旨后,不由有些惆怅,因为田羽在他离开的时候,曾经和他深谈过,田羽知道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会在襄阳建立政权,虽然因为自己带来了一些蝴蝶效应,不知道历史还会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但是田羽回过头来看看,虽然自己带来了一些效应,但好多事情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了,如果真地按照历史的发展,那么王守仁在湖广的压力就很大了,因此田羽特意嘱咐王守仁,让他时刻注意李自成的动向,告诉他李自成一定会在十六年攻打襄阳。田羽当然不能告诉王守仁自己是穿越来的,只是说自己凭着中原的态势分析的,但王守仁却深信不,因为田羽在他心目中虽然说不上和神差不多,但至少田羽的预感和直觉还从来没有失败过,因此崇祯的圣旨让他左右为难,违抗圣旨恐怕不行,但自己率领湖广镇北上,一旦被李自成钻了空子攻陷襄阳,恐怕自己这个总兵难逃杀头之祸。
  虽然圣旨是崇祯下的,但一旦襄阳被攻破,崇祯一定不会认为是自己地战略问题,而将全部责任推卸给自己,更何况自己一个从山东镇出来的将领呢,恐怕崇祯会杀而后快,因此王守仁考虑再三,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虽然王守仁奏疏中打算留在湖广,但是他还是担心崇祯不会同意,因此也做好了北上的准备。
  十天后,王守仁地奏疏送到了京师,崇祯一直关注着中原战场,对来往的奏疏往往不过夜便批示,看到王守仁的奏疏,崇祯将其他奏疏都放在了旁边,拿起王守仁的奏疏看了起来。
  王守仁追随田羽之前是有功名在身,不但文采很好,也写了一手好字,他最拿手地便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崇祯可不知道,看到这封奏疏,还以为是王守仁派人捉刀写成的呢,心中赞扬了一下字,崇祯仔细的看了下去,王守仁在这封奏疏中写道:“……流寇集患十五年而现独大,非一朝可图也,现豫西众府县已陷十之七八,寇势减大,往往数万骑为一队,飘忽如**,非中原之兵可剿之……而欲急已溃之中原,失可之险要,蛇豕肆衅,恐其祸有不止于藩王者。此社稷之忧,而非小小成败之计也。”王守仁这封奏疏已经认识到了大明和流寇双方实力的对比,处于劣势的大明已经不能主动地寻求流寇主力作战,只能扼险据守,等待时机。同时王守仁还提出,一旦自己挥军北上,流寇南下湖广,襄阳自不能守,一旦襄阳失陷,中原震动,星星之火恐成燎原之势。
  王守仁地这封奏疏完全是从客观出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