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让我对那些匠人子弟的印象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个朱银和朱铜,原本自己在书院里是根本不愿搭理的,但是出了海之后,却是发现他们的学识居然如此的渊博。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的求知欲,让自己感到羞愧。
    听说船队过几天就能到达蒲罗中,尉迟家的三郎就在蒲罗中,我真是好想赶紧飞过去,好好的跟他交流交流。
    蒲罗中城。
    如今,总算是勉强可以称作为一座城了。
    “三郎,这段时间,码头那边每天都有船只进出,附近过路的船只,也都愿意来这里补给,看来,这蒲罗中的位置,还真是独一无二啊。”
    朱二福跟在尉迟环身后,巡视着这座新城。
    如今,东海渔业已经陆续安排了超过两千名人员停留在蒲罗中,再加上从各地海商手中购买的昆仑奴,整个蒲罗中的常住人口,已经快要突破一万人了。
    “这进出的海船多了,我们必须要有威慑他们的方法才行,要不然指望这些船只老老实实的按照我们的规矩办事,估计有点难。”
    这个年代,敢出海的人,基本上都是把脑袋绑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豁出去的。
    什么仁义道德,对于海上漂的船只来说,是没什么用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力量,让你信服,让你害怕的力量。
    “确实如此,看来,登州造船作坊的战船,需要多制作几艘了,这一次回到大唐之后,我会跟楚王殿下建议,在蒲罗中也设立市舶司,专门安排市舶水师带着几艘战船驻扎在这。”
    朱二福想到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商船在蒲罗中靠岸,这些人的习俗和大唐非常不一样,已经产生了好几次小冲突。
    长此以往,肯定是会出事的。
    “确实要加强蒲罗中的兵力建设,不仅需要战船,城里也需要护卫。”
    尉迟环现在是越来越见识到蒲罗中这座城池对东海渔业的意义,自然也是支持继续加大对于此地的投入。
    当然,他脑子想的东西少,没有考虑这么在海外搞出一座城池来,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连锁反应。
    洪州,豫章县。
    首批从云中都督府内迁到洪州的突厥人,已经在这里落脚差不多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唐同人可是忙坏了。
    作为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学员,唐同人虽然是唐俭的三子,但是他并没有依靠家族的关系,留在长安城。
    相反的,他主动请缨的跟随突厥内迁的队伍来到了洪州。
    作为江南道的一个下州,洪州的人口也好,税赋也好,还顶不上长安城的一个零头。
    “唐郎君,这菘菜都已经越长越大了,大家总算是看到了一些盼头啊。”
    阿史那勇是这批突厥人当中的小头领,当初也是阿史那家族的一个旁系子弟,这一次带着一千突厥人来到豫章县。
    队伍刚刚到达豫章县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搭建住宿之处。
    好在朝廷要求各个州县全力支持这些移民的落地工作,再加上户部也采办了不少农具分配给这些突厥人,这些人渡过了刚开始的不习惯,倒也很快就搭好了房子。
    然后唐同人几个就开始组织起这些突厥人开荒种地。
    大冬天的,水稻肯定是不适合种植的。
    但是菘菜的话,在豫章县还是可以种一种的。
    这些突厥人,虽然大部分都很穷,但是普遍家中都还是有一些牛羊马匹的,折算成农具、稻种之后,倒也不比一般的大唐百姓差。
    “嗯,开春之后就要开始播种了,趁着这个机会,我们把水渠给修建一下,把水从河里面引进来。”
    唐同人作为农学院的学员,之前是全程跟踪了楚王府南洋水稻的种植情况,对于农业的事情,倒是非常的熟悉。
    “还要再建水渠吗?”
    阿史那勇脸上变得郁闷了起来。
    这些马背上生活的突厥人,为了躲避薛延陀的威胁,倒是心甘情愿的内迁。
    不过,这段时间连续的干活,让很多人都有点不习惯。
    “当然,不趁着冬天修建水渠,这水稻怎么可能长的好?”
    唐同人看到阿史那勇不是很配合的表情,也是神情一冷。
    这帮胡人,还真以为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除非他们敢造反,要不然到了豫章县,可就不是他们想要怎么样就怎样的。
    王爷当时在观狮山书院可是跟大家说过了,对付这些内迁的突厥人。
    如果他们很配合,那我们就当他们是即将成为唐人的突厥人。
    如果他们挑三拣四,不配合干活,那就一点也别客气。
    这些突厥人,总共也就是几十万人,被零零星星的安置在山南道和江南道的各个州府,基本上,没有一个县的突厥人是超过一千人的。
    而这些人,还是被安置在县里面各个不同方向的地方开荒。
    不客气的说,刚开始的时候,除非有本地人带,否则这些突厥人想要找机会聚在一起见个面也没有。
    就像是这阿史那勇,带着将近一千人来到豫章县,这里安置一两百,那里安置一两百,最终阿史那勇每天都能见到的突厥人,居然不到两百人。
    其他的人,他甚至连安置在哪里也没有搞清楚。
    唐同人根本就不怕他闹事。
    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哪怕是农学院和经学院的人,也都是武兼备。
    这豫章县,跟着自己一起来的学员可是有四五个,几乎完全掌握了这些突厥人的各项事务。
    “可是,每天都在干活,下面的牧民们都有点意见呢。”
    阿史那勇发现,到了豫章之后,自己居然也要亲自干活了。
    原本以为只是搭房子,种菘菜,他也就忍了。
    没想到马上又有了修建水渠。
    “怎么,阿史那勇?这些水渠都是为了你们自己的田地里面灌溉使用的,他们能有什么意见?有意见的可以不去,不过,后果自负。”
    阿史那勇: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阿史那勇有点后悔自己为何当初居然主动的想要内迁了。
    李宽一行人,终究还是没有留在杭州府过年。
    “盼盼,我们这是往洪州方向而去,你们顾家在洪州不是没有产业吗?”
    看到顾盼盼居然一点也没有要回扬州的意思,武媚娘很是郁闷。
    “武郎君,洪州确实没有我们家的产业,但是正因为那里没有我们家的产业,我才更应该过去啊。我这也算是将产业发扬光大了呀。”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 r>;
    顾盼盼对回扬州一点兴趣都没有,觉得跟着武媚娘一行的日子才叫日子。
    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不说,还能经历许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顾管家,你们家小娘子如此胡闹,你就不管一管?”
    武媚娘看了看跟在顾盼盼身后的顾雷,一脸无语。
    “武姑娘,这事我要是管的动,我们现在就已经回到扬州城了。”
    顾雷也是一脸苦笑。
    他是看着顾盼盼长大的,对她的性格可谓是最熟悉不过。
    这个丫头,仗着自己聪明伶俐,又跟人学过一些功夫,从来都是无法无天贯了。
    她这身上的扬州城才女的称号,有一半估计是打出来的。
    “王爷”
    眼看着顾雷是指望不上了,武媚娘将目光转移到了李宽身上。
    “这些州府,正好需要一些新的商家入驻,顾家既然愿意在洪州投入,本王觉得也算是一个聪明的抉择。”
    这顾盼盼的性格,跟武媚娘、晴儿她们都不一样,可以说是一行人当中的活宝一枚。
    再加上每次都能看到武媚娘吃瘪的样子,李宽觉得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去洪州,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顾家作为江南首屈一指的望族,将商业触角伸到洪州,必然也会带动一些其他商家的进入。
    再说了,到时候这些州府出产了大量的水稻,也需要有商人去把它们运出来啊。
    单靠官府,效率太低了。
    “王爷,你就知道欺负我,回头我跟王妃娘娘告你状去。”
    武媚娘嘟囔着小嘴,自己先上了船,独自站在船头生闷气去了。
 第425章 这方法……不好解释啊
    杭州到洪州,虽然陆路的距离不是很远。
    但是考虑到中间好长一段路都是在黄山山脉地段,就以江南道如今的道路建设情况,肯定是一个行路难的局面。
    所以李宽一行人,还是走了水路,沿着长江而上,稍微绕了一下。
    江南的冬天,其实还是非常冷的。
    特别是长江沿岸,湿冷湿冷的,哪怕是到了后世,这一带的人们,碰到冬天也得挨冻。
    甚至,长江沿岸的城市,感觉冬天比北方还要冷。
    因为人家有暖气,你没有。
    “王爷,这长江的风浪,有时候也不比海上小啊。”
    王玄策和李宽站在船尾,说着楚王府里的一些规划。
    “冬天风大的时候,难免有些地方的风浪大一些,不过,这长江对于江南来说,终归还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可惜就是阻碍了南北的货物流通,什么东西到了江边,都得搬到船上才能过岸。”
    “正因为如此,长江和大运河交界的扬州,才变得益发繁华。我觉得东海渔业也可以在扬州设一个分号,考虑把货物贩卖到长江两岸的所有州县。”
    “可以啊,不仅是扬州,杭州、泉州、广州、蒲罗中,东海渔业可以在关键的州府都设置自己的分号,一方面将作坊生产的货物贩卖到各地,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及时收购各地的特产。”
    就在李宽和王玄策在说着话的时候,船尾响起了顾盼盼的尖叫声。
    “救命啊!”
    “救命啊!”
    没等李宽有什么动静,席君买却是猛地拔出了大刀,警惕的站在李宽面前。
    “王爷,是顾姑娘的声音!”
    “救命啊,武姑娘落水啦!”
    慌慌张张的顾盼盼,喊了好几声救命,才说到了重点。
    “嗖!”
    李宽快步穿过船舱,往船尾飞奔而去。
    李宽乘坐的这艘船只,是东海渔业造船作坊制作的最大的一艘河船了。
    平时,乘坐着这艘船,颠簸感要明显小很多。
    但是,到了此时此刻,李宽却是觉得十几丈的长度也太长了。
    “救命啊!”
    李宽跑到船尾的时候,顾盼盼还在那里尖叫着。
    “在哪?媚娘在哪?”
    “王爷,在那,在那呢。”
    跟着顾盼盼手指的方向,李宽看到了时而沉下去,时而浮出水面,双手无意识的在乱拍打的武媚娘,立马将身上的大衣一脱,跳下了船。
    长江上面,风浪可不小。
    别看武媚娘跟程静雯在长安城的时候,偶尔也会去到观狮山书院里温泉院子中的泳池里游泳,但是其实游水技术就那样。
    在水温舒适,毫无波澜的泳池里面,来几个狗刨是可以的。
    猛然掉到长江里面,风高浪急,又是大冬天,武媚娘的那点狗刨技术立马就不够用了。
    “噗通!”
    伴随着李宽跳进长江里面,席君买也立马紧随其后,将手中的刀往甲板一扔,直接跳进长江里面。
    这要是楚王殿下在这里出了什么事情,自己这个护卫可就太失职了。
    “快,快把缆绳扔下去!”
    王玄策本来就不会游泳,再说了,一堆人跳下去,也只会添乱。
    只要确保李宽在自己视线里面是安全的,王玄策就觉得一切都还在掌控之中。
    “呼!”
    李宽快速的往武媚娘游过去,眼看着武媚娘的小手拍打水面的动作越来越轻,再不救上来,那可就真的会出事了。
    至于她为什么会掉进水里,这就不是现在需要思考的了。
    “媚娘!”
    眼看着一个浪花过来,武媚娘消失在了水面上,李宽心中一慌。
    好在李宽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喜欢游泳。
    再加上武媚娘掉进水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离船尾不是特别远。
    李宽猛地往水里一钻,在靠近武媚娘刚刚消失的方向,看到了她的身影。
    很显然,在水面折腾了将近一两分钟,武媚娘明显是已经呛水过多,开始失去知觉了。
    “哗啦!”
    李宽一手抱着武媚娘的细腰,一手拍打着水花,重新露出了水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昏迷了比清醒,可能还要更好。
    一般落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