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克已经是废纸一张,因为秩序已经崩溃,任何国家的钞票都被连累。现在德国最值钱的东西不再是钱,而是香烟,早已经被破坏的德国,香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
一根香烟的可以保证一个人酒饱饭足的吃一天,而且当时国内大量的男性劳动力被抓走,德国的女人也相当的不值钱,两根烟就可以换一个女人。
时间不长,暂住地就迎来了一群客人,是英国各大报纸过来见证德国投降仪式前线记者,不少人也是不愿意错过历史性的一幕,专门从伦敦飞过来的。
有人一见到艾伦威尔逊本人,脸色就变得古怪起来,这不是被国内各大报纸转载的那个,巴黎大街上和法国女人皮肉交易的外交官么?不过照片上虽然不是全部,光着身子的法国女人有几个身材不错……
“绅士们,你们怎么了?”被异样目光盯的有些受不了,艾伦威尔逊绷着脸反问道。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英国最出名的公务员,有了广泛的国民度。
递钱给巴黎女人的照片,已经成了代表大英帝国公务员体系的经典形象。
“没事,没事。我们只是对艾伦先生感到好奇。”其中一名记者本想问,艾伦威尔逊是如何被巴黎街头买春的形象定格的,是不是真的要买春被拍下来了。可一想直接问又不符合绅士风度,决定以后找个机会私下问问。
不少记者询问外交部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流程,艾伦威尔逊表示自己同样等通知。
在问及到苏联对柏林的破坏时候,艾伦威尔逊脸色严肃的道,“目前苏联和我们是盟军,在这种胜利的场合,并不适合明面上起冲突。至于对柏林的破坏,我只说一件事,希特勒是通过民选出来的德国元首,是德国人支持希特勒带领他们发动战争的,雪山崩塌之时,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作为一个三观正确的外交官,艾伦威尔逊表明了鲜明的立场,他对任何人都可以做出伪善得到样子,但对德国人不行,这是原则问题。
“报复这种事情,我们英国对普通人不展开报复,这是我们英国人具有绅士风度,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如果有别的国家因为入侵要泄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艾伦威尔逊夸奖了一番自己的祖国,最后强调道,”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是,苏联不好惹,伸张正义是要本钱的。“
记者们都露出来了然的神色,纷纷同意出于同盟国之间团结的大局,不应该在此时找麻烦,职业操守不能让他们在如此盛大的胜利典礼上不识大局。
你说你早说我们惹不起苏联,大家不就都明白了么?非要说那些废话……
一片其乐融融当中,英国本土过来的记者们纷纷告辞,艾伦威尔逊也开始打开行李箱,还拿错了,把装满一箱子香烟的行李箱打开。像是做贼一样环顾四周,迅速把行李箱推了回去,把另外一只同样的箱子打开,这支箱子里面东西就很多了,除了半箱子香烟和一件换洗的衣服,就剩下还没来得及看的文件。
工作还是重要的,拿出一件从巴黎赶路没来得及看的文件一打开,艾伦威尔逊皱着眉头嘟哝道,“南斯拉夫祖国军,二战的边缘人。”
第43章 巴尔干拯救者
“哦,艾伦你在看文件啊,军方已经准备好了食物。”艾福尔推开进来,正好见到艾伦威尔逊正在看文件,凑近一看是巴尔干半岛的报告,感叹道,“你还真是什么时候这么有精神,英属印度的公务员都是这样的么?”
“那倒不是!”艾伦威尔逊呵呵一笑,翻阅着巴尔干报告微微摇头道,“本来应该在巴黎就看的,只是因为来到柏林耽误了。这可挺麻烦,这些武装到底要如何对待,送到伦敦有的外交部头疼,这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说话的时候,艾伦威尔逊一只手无意识的拨拉着文件袋,这支力量是战争的后遗症之一。
要说南斯拉夫祖国军的成分其实比较复杂,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倾向。在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之前,英法两国当然不是一味地绥靖,欧洲很多国家都存在着英法支持的势力和德国进行角逐。
英法两国身为既得利益者,同时又因为一战和德国血拼,战后虽然仍然能够压住美国一筹,心里却已经明白,两国都需要时间恢复。
可德国根本不给机会,英法两国在面对战争威胁的时候难免瞻前顾后,一方面构建对德国包围网,希望能够吓阻住德国人,不希望真像是一战那样刺刀见红。
在战场相见之前,英德之间的争斗在外交层面展开,战争爆发,执政的南斯拉夫保罗亲王害怕轴心国攻打南斯拉夫,于是签署三国公约,答应与德意合作。
结果,首都贝尔格莱德发生大规模示威。两天后国王彼得二世得到英国支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亲王政权。杜尚·西莫维奇将军成为首相。
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地位非常尴尬,实际上不再支持轴心国,但没有正式退出三国公约。新政府反对德国,但又怕如若遭到侵略,英国将不能相助,最终轴心国开始了入侵。
南斯拉夫祖国军主要由塞尔维亚人与黑山人组成,效忠于南斯拉夫皇室,多次反抗意大利在黑山的统治,但都被意军镇压,因此受到英国的支持,被视为是同盟国的部队。
南斯拉夫国王保罗二世,现在就流亡在伦敦,按理来说南斯拉夫祖国军,和战前的众多欧洲国家反德势力是一样,是亲英势力。
可事情又不是这样,除了南斯拉夫祖国军之外,南斯拉夫还有其他势力,因为南斯拉夫是一战之后因为战胜同盟国集团的战胜国,塞尔维亚人占领了其他民族的土地。
今天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也不过四成多一点,并不是一个优势民族。后世有人把南斯拉夫解体,归结于打压塞尔维亚主体民族的结果,实际上不是这样,塞尔维亚人从来都不是这个国家的多数人口。
克罗地亚人以及斯洛文尼亚人是亲德的,他们和南斯拉夫祖国军构成了铁托的反对派。现在云集着亲德派和亲英派的南斯拉夫祖国军,已经撤离出了南斯拉夫,前往盟军的占领区。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伦敦最终可能做出的决定,就是放弃他们。”艾福尔看着艾伦威尔逊一筹莫展,猜测着伦敦的最终决定,“可能决定不会这么快,毕竟现在主要是德国的投降仪式。”
“就像是我们通过交换希腊的安全,让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滚蛋,把波兰交给苏联一样么?”艾伦威尔逊噗嗤一笑,自嘲道,“雅尔塔会议,做出这种交换条件是可以理解的,首相已经尽量维持英国在欧洲的存在,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是强大的谈判对手。理智上我们保不住波兰,不如换取希腊的安全。”
“我敢断定,这支还在膨胀的保皇派力量,一旦落入铁托的手里。肯定会被全部被杀!”艾伦威尔逊心情有些沉重的看着艾福尔,给出了自己的断言,“按照苏联人的思想,这算是阶级敌人了,是一种很可怕的定义。”
最关键的是,艾伦威尔逊不想做出卖其他国家英国来做,利益被美国占据的事情。英国出卖波兰费尽心血保下了希腊,反对派仍然亲苏,政府也会变得亲美,根本就没英国什么事。
如果反过来,英国得到道义上的赞誉,让美国人来处理还差不多。
出卖波兰虽然是英国做的,但毕竟和艾伦威尔逊无关,而巴尔干的报告却就在手中,他知道自己要是当做没看见,直接反馈给伦敦,已经云集在盟军占领区的南斯拉夫祖国军,必然会被铁托清算,死亡数字以十万计算。
现在这些南斯拉夫保皇派,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命,就等于捏在艾伦威尔逊的手中。
“艾伦,其实我们也鞭长莫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意见,英国占领区是在德国的西北部,包括包括巴伐利亚州的德国南部,从法国边界一直到奥地利是美占区。附近有英国外交官,却没有英军驻扎。”艾福尔无奈的耸耸肩道,“这是事实。”
“占据了鲁尔区在内的德国西北部海岸线,算是外交领域的一次胜利,美国人不是一直都不满么。”艾伦威尔逊无所谓的笑笑,“不知道现在巴伐利亚的行政长官是谁。”
“这我倒知道,是一个叫巴顿的将军。”艾福尔轻松的开口,然后被吓了一跳,这个同事怎么一惊一乍的,什么时候跳起来的。
艾伦威尔逊脸色变得十分的精彩,心思急转,“哦,是巴顿将军!”
“艾伦,你怎么了?”艾福尔指着艾伦威尔逊手中的巴尔干报告问道,“其实也不用太过于急躁,现在最大的事情还是投降仪式。”
“没错,我同意。”艾伦威尔逊把文件一收同意道,这份巴尔干报告他先不交给伦敦,就这么定了。
解决这些二战被遗忘者问题的曙光,艾伦威尔逊已经看到了一点,虽然不敢保证成功。可是他觉得自己尽力了,总不会比历史更差,如果巴伐利亚的行政长官不是巴顿,这件事还真的难办,一点希望都没有。
第44章 德国投降
在目前的这个情况下,不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下,惹怒苏联的势力。南斯拉夫的铁托恰好就是两国眼中认为的苏联附属势力。
之前英国支持的南斯拉夫祖国军,被放弃绝对不是偶然。毕竟对于英国而言,这种事情早就不是第一次了,还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就已经被卖过一次,再卖南斯拉夫祖国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对艾伦威尔逊而言,这毕竟是几十万条生命,光是这些南斯拉夫祖国军被遣返之后,就有高达十几万人被清洗,对于这些二战的边缘群体,未来的命运未免太过于残忍。
直接原因还是大英帝国做事不地道,知道这些人的下场是什么,又因为是英国理亏,艾伦威尔逊心中确实在想办法,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救下这些人。
听到了巴伐利亚行政长官是巴顿,艾伦威尔逊一下觉得天无绝人之路。
四星上将巴顿,这个名字在后世也算是大名鼎鼎,对巴顿而言最好战争永远都不会结束,和丘吉尔一样,巴顿对苏联的敌视也十分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是丘吉尔偷着来,而巴顿甚至已经开始为和苏联开战进行了准备。
世界大战就此结束,意味着巴顿的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就此走向尽头,苏美战争如果爆发,那么继续指挥美军挥师东进,获得更高的荣誉,踏入从军生涯的巅峰,这一切都将顺理成章,与其说他是为了两个国家考虑,为两个民族考虑,为两种政治体制考虑,不如说是在为自己考虑。
如果有办法让南斯拉夫祖国军和目前掌管巴伐利亚的巴顿接上线,艾伦威尔逊认为,巴顿脑子一热很可能会同意这些铁托的反对者,暂时收留在巴伐利亚。因为以巴顿本人的纯军人思维是能做出来这种决策的。
所需要的就是,有人在中间安排南斯拉夫祖国军的领导人和巴顿将军见面。
临近傍晚,艾伦威尔逊这些外交官,换了一个平静的居住地,通宵达旦的为第二天的第二次投降仪式做准备,他们都已经接到了消息,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都会出席。
为正式投降准备文件材料的,大英外交官们,对苏联人事多的举动十分抱怨,“德国人不是投降一次了嘛,苏联人还要让他们投降第二次。”
“根据外交部所说,克里姆林宫方面对上一次的投降感到不满。”艾伦威尔逊翻阅着资料无奈道,“苏联人和德国人血战数年,在投降上被忽视了,提出抗议也是理所应当的。”
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已经举行过一次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当时德国政府派出约德尔上将为签字代表。
在苏联的抗议下,为了维护二战同盟国之间的团结,避免刚刚战胜德国就撕破脸的尴尬,而且还指望苏联红军帮助美国解决掉日本,英美盟军和苏联方面达成一致,决定于次日在柏林,由苏联主持再举行一次投降仪式。这次投降仪式确实要隆重许多,双方都派出几乎最高级别的官员出席。
“文件都已经准备完成了,等着明天投降仪式,估计肯定会很热闹的。苏联人肯定会把场面弄的很隆重。”艾伦威尔逊伸了一个懒腰,打着哈欠道。
“说的就好像你很了解苏联的。”艾福尔不屑一顾的笑笑,“应该让军情六局查查你。”
“这个玩笑可并不好笑。”艾伦威尔逊郑重的开口,现在英国内部确实有间谍,甚至军情六局里面就有。
第二天一早,艾伦威尔逊这些外交官起了一个大早,不是去柏林市面上寻找可以拯救的德国失足妇女,而是和空军上将泰德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