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卿也是一个聪明人,听到邓灏这么说,便知道这件事不简单,于是说道:“既然如此,殿下可以与韩国公商议啊,韩国公乃是我朝老臣,见多识广,定能对殿下有所帮助的。”
邓灏闻言,顿时眼前一亮,笑着说道:“真是当局者迷啊,多亏了爱妃,不然本宫可就钻牛角尖了,本宫就不陪爱妃,这就去找韩国公。”
“殿下的事情要紧,快去吧!”苏晴卿并不介意的说道。
很快,邓灏便将蒋琬请到了自己的书房,蒋琬虽然是太子太傅,但是邓灏已经年过而立,参与朝政也很多年了,说实话,蒋琬能教导邓灏的并不多,所以一般蒋琬都不来东宫的,况且当初邓昇将蒋琬请出来,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蒋琬能够镇住胡惟庸,以免胡惟庸越发的放肆。
“殿下,不知急召臣来所为何事呢?”蒋琬坐下之后,向邓灏问道。
邓灏说道:“韩国公,近日来本宫有一事思来想去,却悬而不决,故而请韩国公来为本宫参谋一二。”
“不知何事?殿下但说无妨!”蒋琬说道。
邓灏说道:“韩国公也知道,而今薛大将军和慕容大将军已经攻克了函谷关,不日便可与李大将军、二弟会师长安城下,数十万大军齐聚,长安城旦夕可破,关中之地已经是我大邓的囊中之物了,不过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存在,关中之地先是被故汉统治了两百多年,落入秦国手中也有二十载,所以治理起来甚是困难,更不用说日后待灭赵之后,还有赵国经营了数百年的河北之地,宛城距离两地甚远,恐不易掌控。”
“哦,那殿下以为该如何解决?”蒋琬一听,便明白了,这也是邓国目前面临的一大困难,先不说关中、河北了,就是中原之地,邓国拿到手也有好多年了,但是仍无法做到政令畅通,一来是因为中原百姓对邓国的认同感并不足,二来则是宛城地处南方,对于中原的掌控力度并不算强,所以导致中原迟迟未能恢复。
“本宫打算提议父皇迁都,将我大邓都城迁移至中原之地,自古统治天下的王朝,如夏商周秦,国都无一不是在北方,而且一统天下之后,我大邓的敌人就会变成北疆、西域的胡人,如果还以宛城为都得话,恐怕力有不逮。”邓灏想了想,还是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蒋琬闻言,顿时沉默了下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邓国建立至今已经快三百年了,而宛城也当了近三百年的都城了,无数世家贵族的根基都在宛城,一旦迁都,其中牵涉的利益太广了。
“殿下,迁都一事牵涉太多的利益了,恐怕不容易施行啊。”蒋琬叹了一口气说道,作为曾经主持朝政的尚书令,蒋琬的见识可不浅,他也知道一旦邓国一统天下,宛城就不再适合作为都城了,但是这其中牵涉的利益太广了,想要在平衡何方利益的情况下推行迁都,可不是那么容易啊。
“本宫也知道不容易,但是对于大邓而言,此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如果现在不计划迁都,日后恐怕就更难了。”邓灏想了想,说道。
蒋琬点了点头,说道:“殿下说得不错,不过臣以为此事,殿下应该先去禀告陛下,因为这件事牵涉甚广,如果一旦传出去,恐怕会引起群臣非议,再说了,如果想要顺利迁都,只有陛下才有这样的威望,殿下也说得对,此事宜早不宜迟,如果现在不解决掉,待日后殿下登基之后,恐怕就更加的难了。”
邓昇是邓国有史以来威望最隆的君主,如果不能在邓昇在的时候推行迁都,等到邓灏继位之后,邓灏可没有那么高的威望压得住各方势力。
邓灏点了点头,说道:“韩国公言之有理,本宫这就去见父皇,提议迁都。”
“殿下且慢!”蒋琬见邓灏如此急不可耐连忙说道:“殿下身为一国储君,做事应该有自己的章程,有条有理的,臣且问殿下,迁都,可有都城选址?迁往何处为好呢?这些都是殿下需要考虑的,总不能殿下见到陛下就单说迁都吧,总要有个目标,不然陛下问起,恐怕殿下就得哑口无言了。”
邓灏闻言,顿时醒悟过来,自己着实有些着急了,于是说道:“多亏了韩国公提醒,本宫还真没想到这一层,险些误事,不过本宫还真没有考虑过都城前往何处为好,不知韩国公可有心仪的地方?”
蒋琬想了想,说道:“殿下,夏商周秦四个王朝的都城选址,不是在中原,就是在关中,这两地都是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当为国都之首选,而迁都有两个选择,一是挑选一处大城作为新都城改造,二是选择一处适宜之地,新建城池。”
邓灏点了点头,这两个选择都很好理解,因为当初秦亡后,天下诸国建都得选择就是这两个选择的,就比如秦国的姑臧、汉国的长安还有南国的滇池就是新建的城池,不过不同的是,姑臧和滇池是秦国和南国从无到有建立的,而长安是从周朝故都镐京的遗址上建立的。
而楚国的彭城、邓国的宛城、赵国的晋阳、蜀国的成都、韩国的阳翟、吴国的吴城、越国的山阴等地都是挑选有一定规模的重镇改造而来的,还有像魏国濮阳、齐国临淄、燕国蓟城,这三地是战国时期魏国、齐国、燕国的都城,本就有一定的规模和宫城的存在,所以只需要稍加修整就可以直接当都城,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去改造。
。手机版网址:
;
第六百四十八章 迁都之议
第六百四十八章:迁都之议
在关中之战进行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身处宛城王宫中的邓国皇太子邓灏却为迁都一事苦恼,并且为此请来了前尚书令,太子太傅,韩国公蒋琬前来商议,蒋琬为邓灏迁都的计划提出了两个选择,一是选择一处重镇改造;二是选择一处适宜的地方建造新城。
邓灏将蒋琬的两个建议仔细思量后说道:“如果一旦迁都,可供朝廷选择的恐怕就只有中原一地了,河北还在赵国手中,就算日后我大邓灭赵之后,河北之地赵国经营百年,根深蒂固,倘若我大邓将都城置于河北;日后定会问题不少,不妥,关中亦然,关中之地,汉秦先后盘踞,而且关中经历数次大战,民生凋零,想要恢复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
“殿下所言甚是,关中、河北虽好,但是却不是大邓当前的都城之选,中原尽管也是久经战乱,但是大邓经营了多年,已有所恢复,而且中原毗邻荆襄、江东,南方各种资源可以供应都城。”蒋琬点了点头,说道。
关中虽然沃野千里,但是久经战乱;而且秦国入关后,对关中百姓进行过血腥镇压,导致关中民生凋零;而且关中虽然毗邻荆襄,但是倘若武关等地有变,便可以隔绝关中与荆襄的联系,虽然邓国都城迁离南方,但是南方的荆襄、江东仍是邓国的大本营。
反观中原就不一样了,中原历来都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中原,南可依靠南方资源,北、西两面可掌控关中、河北,又没有脱离南方的基本盘。
“至于韩国公所提到的新都选择,中原人口密集、城池分布多,实难选出一处合适的地方建造新城,故而本宫以为还是从中原诸城中挑选一处重镇作为大邓新都之选为好。”邓瀚想了想,说道。
蒋琬说道:“如果殿下真的如此考虑那臣倒是有几个地方可供殿下选择的。”
“何处?”邓灏问道。
蒋琬领着邓灏走到舆图前,邓灏作为邓国的皇太子,宫中自然也会有舆图,而且还不是邓国的舆图;而是天下舆图。
蒋琬指着舆图的几处地方说道:“倘若要在中原建都,这几处地方当为首选,一是颍川郡治所阳翟;颍川郡乃是天下有数的大郡,尽管地域不大,但是人口众多,另外颍川郡入我大邓多年,民心归附,而且毗邻南阳郡,南方资源尽可利用起来,阳翟又是前韩旧都,城池有一定的规模,另外有宫城存在,只需稍加改造,便可作为都城之选,不必大费周章。”
邓灏仔细分析了阳翟的地形,然后摇了摇头,说道:“阳翟虽好,但是太过于靠近南方,离宛城快马不过三五日,迁都阳翟和留在宛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蒋琬闻言,笑了笑,对于邓灏不选择阳翟,蒋琬明显是早有预料,于是手指往上指了指,说道:“陈留郡治所陈留,乃是中原重镇,向来富庶,而且陈留地处平原地带,无山川河流阻隔,朝廷政令可畅通无阻的通行天下。”
“陈留地势平坦,四周无险可守,现今我大邓军力强盛倒也无碍,然花无百日红,本宫虽然很希望大邓能够长盛不衰,但是这种事又岂是本宫能够说得准呢?迁都乃是千秋大业,马虎不得,陈留不合适。”邓灏仍然摇了摇头,否定了陈留。
陈留地处平原,如果国家强大的时候,有利于政令通行天下和军队镇压四方,但是倘若国力衰弱或者是外敌入侵的时候,无险可守的都城就会成为国家最大的隐患了。
陈留不合适,那蒋琬便将目光继续往上看,然后说道:“殿下,那这几个地方如何?”蒋琬先后在荥阳、濮阳、洛阳三地指了指。
邓灏随着蒋琬手指的方向仔细分析了三地,然后点了点头,说道:“相较于阳翟、陈留而言,这三地合适多了,先说荥阳吧,荥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重镇,而且地处河南郡富庶之地,北有黄河天险,但是荥阳城池规模不足以承载一国之都之重任,需要花费比较大的力气去改造。”
“而濮阳在先秦时代便是魏国故都,秦亡后,魏国在此建都,经营两百多年,各方面都很理想,而且北有黄河天险,就是四周河网密布,一旦黄河汛期来临,容易爆发洪灾,而且濮阳与陈留相似,都无险可守,与陈留相比,濮阳就多了一个黄河天险,差别不大。”
“至于洛阳,地利位置最为理想,四周群山环绕,八关拱卫,而且西临关中,北接河北,关中、河北一旦入我大邓版图,肯定会不少的秦赵遗民作乱,定都洛阳能够很好的镇压与安抚,况且周朝曾在此建都,虽然历经千年,但是城池规模仍在,唯一不足之处就是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去改造,不过相较于荥阳,改造起来难度低了不少,而且洛阳汉秦经营百年,当地百姓对大邓的认同感可能不会太深,不过相对于濮阳、荥阳而言,洛阳最为合适。”
邓灏仔细分析了荥阳、濮阳、洛阳三地的优劣处,这让蒋琬很意外,看来邓灏在迁都一事上是下了功夫的,不然不会有如此深的见解的。
蒋琬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所言甚是,其实臣也认为最为理想之地便是洛阳了,洛阳虽然久为秦汉两国经营,但是地利位置理想,而且一旦灭掉秦国之后,我大邓的目标便是盘踞河北的赵国,定都洛阳有利于调兵遣将,实为首选,不过最终能够决定的人是陛下。”
“韩国公所言甚是,既然有了选择的余地,那本宫便可以向父皇进言,迁都一事宜早不宜迟,如果等到天下安定了,再想迁都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邓灏说道。
在与蒋琬商议好迁都一事之后,邓灏便来到乾阳宫求见邓昇。
而此时的邓昇正在处理政务,内侍总管桂祥蹑步走进来,低声说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在宫外求见!”
邓昇闻言,放下了手中折子,抬起头道:“哦?太子来了?他不在尚理宫处理政务,来这里干什么?传!”
“喏!”桂祥应了一声,便出去传召邓灏。
很快,邓灏便在桂祥的引领之下走进了乾阳宫,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邓昇点了点头,说道:“起来吧,无需多礼!”
“谢父皇!”邓灏应了一声道。
“你不在尚理宫来乾阳宫可是有什么事?”邓昇问道。
“回父皇,儿臣今日前来是有一件关乎我大邓万世基业之大事要向父皇进言的。”邓灏神情严肃的说道。
“关乎我大邓的万世基业?细细说来听听!”邓昇有些奇怪了,于是让邓灏仔细说来听听。
邓灏随后递上一道折子,桂祥见状,连忙接过,呈到邓昇面前,邓昇接过折子,看完之后,神色严峻,沉声问道:“你所说的关乎大邓万世基业之要事就是迁都?”
邓灏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父皇,宛城虽然是大邓的龙兴之地,但是随着我大邓的壮大,疆域越发之广阔,宛城已不足以承载一国之都的重任了,另外自古以来,王朝都城选址都在北方,因此儿臣为了大邓千秋大业计,请父皇迁都!”
邓昇合上折子,然后闭着眼睛,长舒了一口气,说道:“你可知道,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