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之天下归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召唤之天下归一- 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将军放心,只要有仗打,

    末将就特别精神!”罗艺拍了拍胸口说道。

    “好了,闲话就不多说了,我们现在好好商讨一下我军接下来的行动吧!”李嗣业摆了摆手说道。

    “大将军,整个陇西郡最大的势力就是南部都尉府和羌族乃酆部,现在司马都尉已经归顺了我大邓,也就是整个陇西郡,能够对我军造成威胁的就只剩下一个乃酆部了!”李靖说道。

    李嗣业点了点头,然后对随军而来的乃溱部首领托佐说道:“托佐首领,你和乃酆部有交情,本将希望你能够去一趟乃酆部,劝说乃酆部归顺大邓,也好免去一场恶战。”

    托佐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放心,托佐定当说服乃酆部!”这本就是托佐随军而来的目的之一,除了当向导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其羌族人的身份,说服西凉八郡的各大羌族部落归顺邓国。

    “大将军,我们司马家也和乃酆部有交情,如果大将军不嫌弃的话,我司马家院子出面劝说额托!”这时,司马商说道。

    “哦?那就再好不过了!”李嗣业有些惊奇,不过回想过来,也觉得很正常,司马家的南部都尉府从设立那一天起,就是为了震慑武都郡、陇西郡、金城郡三郡的羌族部落的,司马家扎根陇西郡这么多年,和各大羌族部落之间肯定交情匪浅的。

    “属下的三叔和乃酆部额托之父是八拜之交,由三叔出面,定当事半功倍的!”司马商直接推荐司马琳,其实司马商也是有私心的,他既然已经归顺了邓国,自然是希望司马家能够在邓国平步青云的,而想要获得更多,就得做出贡献才行。

    如今有了李嗣业的许诺,司马家已经得到了一个伯爵的爵位了,但是并不够,这段时间,司马商已经大致了解过了邓国的情况,邓国爵位一共有十等,分别是亲王、郡王、勋王、国公、郡公、县公、君、侯、伯、子,其中亲王、郡王只有皇族才能够获得,勋王,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得到过,现在邓国非皇族爵位最高的就是国公了。

    而想要在邓国取得一席之地,最起码也得有侯爵,这是最基本的,至于上面的公爵就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了,所以司马商便打算在这一次西凉之战中,立下些许功勋,让自家的爵位能够往上提一提,不求公爵,最起码也得得到一个侯爵,如果能够得到君爵就更加好了。

    “好,那边由司马琳将军和托佐首领一同前往,另外,李思文、岳雷二人率领五百精锐随同护卫!”李嗣业点了点头,说道,不但同意了司马琳同去,还安排了岳雷、李思文二人率领五百精锐随同护卫,同时也有监视的作用。

    “喏!”众人应道。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马遵、马亭二人还有那五千羌族游骑该如何处置?”这时,李嗣业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也是邓军目前需要解决。

    临洮城一战很顺利,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可以说得上是兵不血刃,但是还带来了一个麻烦,那就是俘虏的马遵、马亭二人,还有五千羌族游骑,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六百二十七章 邓昇的忧虑

    

第六百二十七章:邓昇的忧虑

    天统四年,八月十五日,邓军利用南部都尉司马商,请君入瓮,于临洮城内围剿羌族游骑,主将马遵、副将马亭被生擒,整支羌族游骑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放下兵器投降; 而胜利过后,摆在邓军面前的则是五千羌族游骑以及其主将马遵、副将马亭的处置问题。

    “这有什么好讨论的,一群胡人蛮子,直接杀了不就好了吗?省得浪费粮食。”常茂说道,在他看来,这群俘虏就是一个累赘; 更何况,这些俘虏; 除了马遵和马亭之外; 都是羌族人,杀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不过常茂这话一说出来,托佐就十分不满了,羌族游骑的人是胡人蛮子,那自己又算什么呢?不过鉴于常茂的身份地位和家族背景都不是自己能够招惹的,为了不给族群招惹麻烦,托佐便只好忍着。

    “大将军不可!”这时,一直善于揣测人心的贾诩注意到了托佐的异样,于是开口说道:“马氏一族在西凉威望很高,马遵作为马氏一族的长子,在马家地位很高,而且马智手里还有五万秦军,如若我们杀了马遵,便于马智再无回旋的余地,相反,如果能够用马遵,说降马智就更好了; 如若不能,那也得让马智投鼠忌器,有所顾忌。”

    “同样的道理,羌族游骑尽数出自西凉各大羌族部落,而且皆是各大部落里面最精锐的精壮,而我大邓日后想要统御西凉诸郡,羌族人的支持是必不可少,如果我们屠戮了这五千人,就会和羌族人结下血海深仇,日后羌族人也不会信服我大邓的。”贾诩继续说道。

    贾诩的一番话,让李嗣业听得连连点头,说道:“军师所言甚是,如此一来,这马遵、马亭还有五千羌族游骑杀不得!”

    “不但杀不得,还得好生供养,方显得我大邓之胸怀!”贾诩颔首说道。

    “可是又该如何处置呢?马遵、马亭二人还好,我军中也不缺这两个人的饭食,但是羌族游骑足足有五千人,虽然并不会影响到我军的粮草的供应; 可是万一我军与秦军鏖战之际,哗变就悔之晚矣了!”李嗣业说道。

    “大将军; 我们可以将其分批送往武都郡和汉中郡,一处城池安置两三百人并无大碍的,至于马遵和马亭二人,我们大可以带着!”这时,无当卫军师苏云说道。

    带着这五千俘虏进军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找个地方单独安置,有不妥当,毕竟邓军的主力大军是要继续向西凉各郡进军的,后方顶多就只剩下一些地方守军,面对着五千名精锐的羌族精壮,很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思来想去,分开安置较为妥当。

    李嗣业想了想,点头说道:“苏军师所言颇为妥当,这样吧,本将这就修书一封快马送去南郑诸葛刺史处,让他准备好接收的工作,只要安顿好这五千名羌族游骑,那我们便继续进军!”

    “喏!”众人应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李嗣业等人在临洮城经过商议过后,终于决定如何安置那五千羌族游骑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宛城的邓昇也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天统四年,八月十七日,宛城,乾阳宫中,邓灏站着对邓昇说道:“父皇,今年科举考试京试已经结束了,学部从中挑选了最为优异的三百名学子于五日之后举行殿试,不知父皇还有没有什么交代的?”

    科举制自乾元二十三年起,便成为了邓国的主要选官制度,分为县试、道试、京试、殿试,三年一个轮回,今年正好是京试,而每一次京试都选出三百人,是为进士。

    “科举是国朝大事,不可轻忽,今年的殿试便由你在景阳殿主持,学部尚书王猛为辅,这三百进士,皆是我大邓的才俊,你一定要操持谦逊的姿态,万不可怠慢!”邓昇想了想,决定让邓灏去主持殿试,往年每一次殿试,都是邓昇亲自主持,但是如今的邓灏也已经是年过而立之人了,这一批进士出仕之后,大多都是到地方任职,没有十年八载肯定回不到中央,也就是说,这一批人日后都是邓灏治理天下的中坚力量,因此邓昇让邓灏去主持,也有让邓灏树立威望的意思。

    至于学部尚书,这个并不是固定人选的,每三年一个轮换,而这一次科举的学部尚书就是兵部尚书王猛。

    “喏!那不知今科殿试的考题是?”邓灏又问道,殿试不同于县试、道试、京试,都是由学部出题,唯独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的。

    这个还真不是邓灏能够做主的,因为只有皇帝亲自命题,方能提现国家的重视,邓昇想了想,说道:“今科殿试的考题就是,何以治天下?”

    “何以治天下?”邓灏有些愕然了,这题目,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邓国自邓昇登基以来,各种的制度已经是逐步完善,只要按部就班,基本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可是难就难在如何有所突破,可是这个考题,可是正因为如今邓国的各方面已经相对完善,所以才难,但是只要熟知朝廷各种的制度,又不是特别难,可是邓灏觉得,这个考题,很难看出差距,除非是惊世大才。

    “没错,就是何以治天下!”邓昇肯定的说道,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不过很多人恐怕会局限在邓国现有国土的范围,但是邓昇所说的天下,并不是指邓国现有的国土,而是整个天下,就目前的势头而言,只要不出大的意外,邓国一统天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所以邓昇想要的是如何治理秦地和赵地的良策,不过邓昇不会明言。

    “喏,儿臣这就去与王尚书商议具体的事宜!”既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邓灏便打算去找王猛商议,毕竟有了题目之后,还需要有一个评判的标准。

    “不急,朕还有事要问你!”就在邓灏打算离开的时候,邓昇把他给叫住了。

    “不知父皇还有何事?”邓灏不解的问道。

    邓昇对站在一旁的内侍桂祥说道:“桂祥,屏退左右,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乾阳宫!”

    “喏!”桂祥应了一声,然后让所有人退出去,自己也离开了,把宫门关上。

    此时的乾阳宫之内,就只剩下邓昇与邓灏父子二人了。

    “朕听说你与胡惟庸之间有些不愉快?”邓昇向邓灏问道。

    邓灏闻言,苦笑道:“父皇明见万里,其实儿臣与胡相也不算有什么矛盾,只不过是有些政见不合罢了,并无大碍,胡相也是为了朝廷着想。”不久之前,邓灏与胡惟庸之间,因为在一些事情上,邓灏与胡惟庸之间有些不同的意见,彼此之间产生了些许矛盾,邓灏其实也没当回事,谁知道会被邓昇知道了。

    “灏儿,你觉得胡惟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邓昇又问道。

    邓灏想了想,说道:“胡相乃是国之柱石,能力强,对儿臣也是多有启发!”邓灏说道。

    “朕不是问你这些,胡惟庸能力如何不用你说,朕比你清楚,朕是问你,你觉得胡惟庸为人如何?”邓昇对邓灏的回答有些不满,他当然知道胡惟庸能力强了,不然也不会将尚书省交给他,但是邓昇更想知道的是,邓灏对胡惟庸的看法。

    “父皇,胡相乃是儿臣的前辈,在背后议论有些不妥!”邓灏回道。

    “有何不妥?你是太子,储君亦是君,胡惟庸能力再强、资历再老、辈分再高,也是你的臣子,有什么不能说的?”邓昇说道。

    “既然父皇问到,那儿臣便直言,这也不过是儿臣的一些浅见,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请父皇指正!”既然邓昇执意要问,那邓灏也只好如实回答了。

    “说来听听!”邓昇正坐着说道。

    “胡相这个人,能力十分强,但是却是权欲过重,有时候私心比较重,自从出任尚书令之后,在各地都提拔了不少的门生故吏,不过儿臣也考察过了,这些人都是有能力的。”邓灏说道。

    “可是朕听说了,他在很多事情上对你颇有不敬?”邓昇板着脸说道。

    “也不是说不敬,胡相毕竟是三相之一,又是多年的老臣,看到儿臣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提点一二罢了!”邓灏说道。

    “提点一二是应该的,只不过他不应该当着众多官员的面驳你的面子,这可不是人臣之道啊!”邓昇说道。

    邓灏闻言,只好苦笑了,看来邓昇知道的还真是不少,这些事邓灏本来也没怎么当回事,没想到邓昇如此的计较!

    “朕还没有死,他就如此跋扈,如果日后你继位了,他会把你放在眼里吗?”邓昇眼神中露出了凶狠,这可把邓灏吓了一跳,多少年了都没有见过邓昇这样的眼神了,邓灏顿时感到大事不妙。

    “父皇,如今的朝廷离不开胡相啊!”邓灏以为邓昇要拿胡惟庸开刀,连忙劝说道,毕竟胡惟庸也是一国宰相,位高权重,又是多年的老臣,资历、功劳也是摆在眼前,邓灏可不想看到邓昇痛下狠手。

    “哼!我大邓人才辈出,一个胡惟庸并不会影响到朝廷的运转,不过你也说得对,如今

    的大邓正是多事之秋,伐秦一战尚未见分晓,胡惟庸还是有些用处的,只希望他日后能够有所收敛!”邓昇冷笑道。

    胡惟庸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在邓昇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过渡的宰相而已,如果不是蒋琬老迈,诸葛亮、荀彧、王猛等人又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尚书令的位置什么时候轮得到胡惟庸呢?本以为等到过几年,诸葛亮、荀彧、王猛等人成长起来,能够胜任宰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