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之天下归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召唤之天下归一-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在朝中,在地方上面的干将不多,这一次恐怕也没有什么机会,但是相比于一道刺史的位置落入蒋系手中,崔浩更加愿意张系得到,毕竟各大派系里面,就属张系最弱了,让张系拿到刺史的位置,对崔系而言并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也能通过这一次的示好,在接下来的太守的争夺里面,得到张宾的支持也很不错。

    想到这一层,崔浩连忙出列说道:“蒋相所言,本官可不敢苟同,虞允文虽然资历上略显不足,但是能力却是顶尖的,出任颍川太守以来,深受百姓爱戴,与颍川各大世家的相处也是相得益彰,出任一道刺史并无不可。”

    崔浩这一发话,各大派系的领头人也迅速加入,而其中以礼部尚书陈群最为激烈,当初为了让荀彧拿下一道刺史的位置,颍川世家付出了颍川太守一职,如果能够支持虞允文当上一道刺史,那颍川太守的位置就空了出来,颍川世家就有机会再一次把这个位置拿回来,况且自己支持虞允文,一旦成功,势必会使张系和崔系对自己产生好感,拿下颍川太守的位置也希望很大,所以陈群便开始不遗余力的支持张宾。

    很快,乾阳宫中的一众大臣便开始争吵起来了,搞得整个乾阳宫就好像菜市场一样。

    “好了,都别吵!”邓昇实在受不了了,大喝一声,说道:“都是国之重臣,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传出去,让天下人如何看待?”

    “陛下赎罪!”众人见邓昇发话,纷纷请罪道。

    邓昇说道:“一道刺史之位,关乎一地之稳定,关乎我大邓之根基,能够出任之人,必定是安邦定国之能臣,你等作为朝中重臣,就是为为国举荐良才,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朕不管你们是什么派系,有什么利益,如果触犯了国家的利益,朕都严惩不贷。”

    自从中原之战开打之后,邓昇便将朝中政务全部交给了太子邓灏,而没了邓昇的约束,朝中各大派系的争斗有些越发激烈,甚至邓灏也曾多次的向邓昇诉苦,不过碍于中原之战正打得如火如荼,邓昇也只好暂时压下去,现在终于腾出手了,邓昇觉得很有必要敲打一下这些所谓的派系,让他们有所收敛。

    待镇住这些重臣之后,邓昇便向一旁的邓灏问道:“太子,你是储君,而且这几年一直在监国,不知你对于虞允文此人如何看?其能否胜任一道刺史?”

    邓灏心里在权衡利弊,在监国这几年,他也见识过了各大派系的明争暗斗,虽然有些不喜,不过邓昇说过,良好的争斗有利于君王掌控朝堂,所以邓灏也只

    能听之任之,只要不出现太大的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现在邓昇问他虞允文如何,邓灏知道,这是邓昇在考验他,其实有资格出任一道刺史的人,大有人在,不过出于平衡各大派系,这个人选也不能随便定下来。

    邓灏想了想,说道:“回父皇,儿臣监国这几年,对于各郡太守也有一定的了解,虞允文此人虽然资历略显不足,但是能力也算上乘,担任一道刺史绰绰有余,不过其能够担任,还需父皇亲裁!”

    邓灏也有自己的想法,各大派系里面,张系实力最弱,不利于平衡,而且无论是张宾还是崔浩、蒋琬等人,也在退居二线的边缘了,如无意外的话,再过几年,他们就得在这个位置退下来了,如果张宾退下来之后,张系就真的没了一个顶梁柱,如果是其他派系的对手呢?所以这个时候扶持张系很有必要。

    “殿下,这……”蒋琬急了,邓灏是储君,而且这几年邓昇也渐渐放权给邓灏了,所以邓灏的话基本就是盖棺定论的了。

    “好了,不要再争!”邓昇不耐烦的说道:“既然太子如此看重虞允文,那就由虞允文出任山东道刺史,另外徐州道刺史,便由丹阳郡太守霍光出任吧,此事到此为止,至于颍川郡和丹阳郡的太守的位置,连同其他十二郡,由三省六部会同御史台拟定。”

    “喏!”邓昇此话一出,所有人便知道此事已经无可挽回了,所以也只好作罢,唯独张宾非常高兴,毕竟张系终于是拿下了一道刺史了,日后在地方也不至于势单力孤,对于派系的发展很有好处。



    第五百八十五章 邓瀚、邓裕掌军

    

第五百八十五章:邓瀚、邓裕掌军

    新设的山东道和徐州道的第一任刺史在邓昇的强势之下被定了下来,由颍川太守虞允文升任山东道刺史,丹阳太守霍光升任徐州道刺史。

    “诸卿,既然山东道和徐州道刺史之位已经定下来,那我们接下来就来讨论一下驻军的问题,如今我大邓边境已经推至黄河一线,天下十分,我大邓独得其六,二十卫的军队恐怕力有不逮,扩军已然是势在必行之事,但是具体扩军多少,不知诸卿有何看法?”邓昇说道。

    众人闻言,皆沉思起来,扩军可不是说说就行的,中间夹杂着许多的利益,一卫之中有一位大将军,四位上将军和一卫军师,邓国战将成千上万,就算位置再多也不可能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哪些人能够上,哪些人不能上,这其中也需要仔细斟酌。

    “岳卿,你是大将军都督府大将军,军中之事你最为清楚,不知你有何看法?”邓昇见所有人都不说话。直接就点了岳飞的名字,作为大将军都督府大将军,岳飞对于此事是责无旁贷的。

    岳飞出列道:“回陛下,如今我大邓之版图空前辽阔,此前的二十卫八十万精锐已然是不够的,臣以为,最少也扩充四卫二十万兵马,将我国兵马增至百万,方能对秦赵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日后与秦赵对垒之时,方不至于陷入无兵可用之尴尬地步。”

    邓国一直都是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除了邓昇登基之初,在面临魏、汉、吴、荆等国的威胁之下,才出现了十抽一的现象,不过后来崛起之后,邓国一直就控制住了国内军队的数量,一来是为了减少财政的负担,二来是新并入之地,百姓对于邓国的归属感并不强,强行征召恐对战事不利,所以便并没有大规模增兵。

    现今邓国已经占据了十分之六之天下,国内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千万之众,八十万的兵马已经不足够镇压天下了,增兵至百万也只是勉强够用罢了。

    不过增兵太多对于邓国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新兵太多,对于钱粮的负担也很大,邓国虽然打赢了中原之战,可是钱粮的消耗也是庞大的,而新得之地,想要转化为实力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增兵二十万是最为理想的。

    邓昇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增兵二十万,至于兵员,在中原之战开启之前,为了随时支援中原战事,朕命大将军都督府从各地征集了二十万精壮于宛城,由羽林卫负责训练,这些精壮比之普通百姓,最为合适,那就将这二十万人分为四卫,而四卫里面,我们需要从军中选拔出四位大将军、十六位上将军以及四位军师,而军中的中郎将、偏将军、裨将军、校尉的人选也需要好好的甄选,今日我等便先行定下这四位大将军,不知大将军都督府有何建议?”

    这一次大将军都督府前来乾阳宫议事的是三大巨头,大将军岳飞、骠骑大将军杨延昭、车骑大将军常遇春。

    三人都在仔细的考虑人选,良久,杨延昭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军中诸将皆是国之良将,有资历、有能力出任一卫大将军之人比比皆是,不过在这一次中原之战,臣也发现了两位良才,论能力,不属于军中任何一位的大将军,臣以为他们可胜任。”

    “哦?不知杨卿所举荐的是何人?”邓昇也很有兴趣,杨延昭向来明哲保身,很少会如此推崇他人的,能够令杨延昭主动举荐之人,定是有安邦定国之才。

    杨延昭说道:“回陛下,臣举荐的不是他人,正是晋王殿下和魏王殿下,在中原之战时,两位殿下表现得十分出色,深受军中将士的爱戴,沛郡一战中,独领偏师北上,进退有据,尽显大将之风,臣以为两位殿下出任一卫大将军绰绰有余,还请陛下明鉴!”

    杨延昭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都是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料到,杨延昭居然会举荐邓昇的两个儿子邓瀚和邓裕,确实,邓昇的几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无论是放在哪里都是个中翘楚,如果他们只是军中一名将领,有如此能力,出任一卫大将军当然是没有问题了,可是偏偏他们是邓昇的儿子,那就不一样了。

    如今邓国储位已定,邓灏的太子之位可以说是十分稳固的了,除非出现什么大的的变故,不然其他几位皇子是没有任何机会,可是如果一旦让邓瀚和邓裕掌握了兵权,那很容易会对邓灏的太子之位产生威胁的,而且邓国以武立国,重军功,倘若邓瀚和邓裕二人在日后对秦赵两国的战事重立下大功,军中的将士很难保证不会拥戴他们的,这对邓国的传承十分不利。

    想到这里,众人皆看向邓灏,果不其然,邓灏的脸色变得异常的难看,邓昇一生一共有五个儿子,在邓昇和后宫诸妃嫔的教导之下,几兄弟也是感情很好,作为兄长的邓灏对几个弟弟也是十分爱护,有什么事都主动承担,几个弟弟对他也是很敬重。

    但是这也仅限于这几个弟弟对自己的地位没有威胁的前提之下才行,以往邓瀚和邓裕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并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再加上母族没有什么大的势力,因此邓灏对于他们二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至于最为邓昇和蔡琰疼爱的邓尊,因为年纪不大,邓灏也暂时觉得威胁不大,而且邓灏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再加上这几年的监国,在朝中早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可是一旦邓瀚和邓裕二人成为了一卫大将军,手握重兵,难免他们不会生出其他想法的,或许现在不会出什么问题,毕竟邓昇还在,只要邓昇还在,邓瀚和邓裕二人就不敢有任何异动,可若是邓昇不在了,手握重兵的二人会做出什么,邓灏就不敢想象了,可是邓灏又不能出言反对,如果自己出言反对,岂不是告诉邓昇,自己忌惮邓瀚和邓裕?这肯定会引起邓昇的不快的,所以邓灏不敢,也不能反对。

    但是邓灏能想到这一层,那些大臣也肯定能够想到,邓瀚和邓裕一旦掌军,对于国家的稳定不利,并不是这些大臣能够看到的,而且邓瀚和邓裕出身军旅,如果日后登上大位,肯定会更加的倚重军中将领,这对文官集团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崔浩第一个出列反对说道:“陛下,万万不可,晋王殿下和魏王殿下年纪尚轻,军中威望不高,虽然在中原之战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也难以令军中之人信服,况且皇子掌军,亘古未有,还请陛下三思。”

    “还请陛下三思!”一众文臣皆附议道。

    而杨延昭见自己的提议遭到了文官集团的一致反对,顿时也有些慌了,杨延昭只是一个很纯粹的军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推荐邓瀚和邓裕也只是觉得这二人是可造之材,而能力不下于各卫大将军,并没有考虑那么多,现在见这么多人反对,连忙将目光投向了岳飞和常遇春,希望他们二人能够为自己说说话。

    岳飞和常遇春二人也是眉头紧锁的,文官和武将天然的存在矛盾的,这也是千百年来都存在的,虽然现在邓国一致对外,都在为一统天下而努力,但是并不是说就没有任何矛盾的,只不过还没有摆上台面而已,现在文官集团一致反对杨延昭,他们自然要帮衬一二的。

    “诸位,军中之事自有陛下和大将军都督府决断,你等乃是文臣,如此干涉军中之事,恐怕不妥吧?”岳飞还有所克制,但是常遇春就忍不住了,现在杨延昭只不过举荐一下,并没有定下来,就遭到文官集团的集体反对了,如果让他们轻易得逞,日后岂不是要死在他们这些将军脖子上?

    “常车骑此言差矣,无论是军事还是政事,都是我大邓之事,我等身为大邓之臣,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果有不妥之处,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我等也应当提出,又何必有文武之分呢?常车骑如此,莫不是认为军中之事与我等文官无关?”文臣方面也毫不示弱,只见张宾直接出列说道。

    “你……”常遇春没想到张宾如此上纲上线,如果是论起沙场征战,常遇春看不起张宾,可是论起打嘴炮,十个常遇春绑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张宾的对手。

    “张相言重了!”这时,作为军中第一人的岳飞出列说道:“杨骠骑和常车骑都是为了大邓着想,举荐两位殿下,也是因为两位殿下配得上一卫大将军之位,并无私心,诸位又何必咄咄逼人呢,至于两位殿下是否胜任,自有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