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之天下归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召唤之天下归一-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爷!”见蒋琬居然同意,胡惟庸更加急了,现在正是你死我活的时候,怎么蒋琬就率先妥协了呢?

    蒋琬对着胡惟庸摇了摇头,他也看得出来,现在崔系、张系已经联合起来,一旁的苏弘虽然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蒋琬可以猜想到,他应该也支持崔浩的,也就是现在的局面是崔系、张系、苏系硬刚蒋系,面对三大派系的联合,就算蒋系再强大也撑不住的,还不如主动妥协,也为之后的争夺留有余地。

    看到蒋琬妥协,崔浩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对着众人说道:“既然如此,那不知诸位对于杨士奇又有什么意见呢?”

    蒋琬都妥协了,蒋系也就歇火了,柳城本就是崔系的人,更加不会反对的,张宾和苏弘也是支持崔浩的,包拯属于无欲无求,更加不会有意见了,至于陈群,势单力薄,也改变不了什么。

    不过这一次陈群虽然没有反对崔浩提议的杨士奇,但是也不代表颍川世家无欲无求的,只见陈群开口说道:“杨士奇能力出众,我等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了,另外下官也想举荐一人,颍川太守荀彧,自下官入宛城出任礼部尚书之后,荀彧就一直担任颍川太守,政绩彪炳,深受百姓爱戴,下官以为荀彧可为一道刺史!”



    第四百三十四章 各方角力尚书省(中)

    

第四百三十四章:各方角力尚书省(中)

    尚书省中,各方势力为了两道刺史的位置明争暗斗,中书令崔浩率先提出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豫章太守杨士奇,杨士奇出身户部,在出任豫章太守之前是户部郎中,后来转投崔系门下,成为崔系在地方的重要力量,而这一个提议遭到了户部尚书胡惟庸的强烈反对,但是崔浩拉拢了张宾和苏弘,成功逼迫蒋琬妥协,杨士奇的事情也顺利的通过。

    定下了杨士奇之后,剩下的最后一个刺史位置就成了众矢之的了,这时,礼部尚书陈群在表示支持杨士奇的同时,也举荐了同为颍川世家出身的颍川太守荀彧。

    荀彧出仕之后,初任阳翟县令,在上任颍川太守陈群调入中央出任礼部尚书之后,便接任了颍川太守一职,任职期间兢兢业业,政绩彪炳,深受百姓爱戴,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是很合适的。

    不过说这些都是没用的,和荀彧拥有同等资历的,甚至比允许资历还深的大有人在,颍川世家的影响力仅限于颍川,在中央除了一个陈群之外,没有任何力量了,就算是陈群大力支持,也得四大巨头同意才行的。

    果然,听到陈群的举荐之后,崔浩、蒋琬、张宾、苏弘四人也是眉头紧皱的,颍川世家是邓国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在当年邓昇清洗了南阳世家之后,颍川世家就成了邓国实力最强的世家群体了,就算是荆南世家和江东世家也比不上他们,更别是其他人了,再加上邓昇一直以来都对世家十分忌惮,所以是否提拔荀彧,成了左右为难的事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荀彧能力真的很强,而且资历深厚,让他上位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他出身颍川世家啊,这就是他的一个不好的地方了,就算邓昇并不忌惮颍川世家,四大派系也不希望看到颍川世家冒头的,毕竟蛋糕就这么大,四大派系都不够分呢,又怎么会同意颍川世家加入呢。

    不过再三思量之后,四大派系的领导人居然是全都同意了,只见崔浩开口说道:“荀彧此人,本相也多有耳闻,每年的政绩评比都是排行前列,再加上其担任颍川太守多年了,资历也足够了,出任一道太守也很合适,不知蒋相、张相和苏尚书以为如何呢?”

    蒋琬等人也是点了点头,崔浩和张宾、之所以会同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拿不出其他合适的人选了,又不想让给蒋系,于是索性就让荀彧上了,这样一来既可以打压蒋系,又可以交好颍川世家,一举两得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至于蒋琬的想法就更加简单了,他算是明白了,今天崔浩、张宾、苏弘三人就是专门来给他添堵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蒋系拿下这两个刺史的位置,无论他提出谁,崔浩等人都会极力反对的,既然现在位置没有落到崔系、张系、苏系手中,那给颍川世家也也并无不可的。

    “崔相说得在理,荀彧此人可为一道刺史!”张宾、蒋琬等人纷纷附和说道。

    见所有人都同意了,陈群很高兴,心中也不免感到有些侥幸,如果今天不是四大派系相互争斗,崔系、张系、苏系合力狙击蒋系,颍川世家想要拿下这个位置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他笑了笑,说道:“下官代荀彧多谢诸位大人了!”

    “好了,既然两道刺史已定,那接下来就是空缺诸郡太守了,除了越嶲郡、牂牁郡、永昌郡、益州郡、桂林郡、交趾郡、苍梧郡和从交趾郡分出来合浦郡之外,还有杨士奇和荀彧升迁之后,空出来的颍川太守和豫章太守,一共十个太守位置,不知诸位又有什么意见呢?”先前在争夺两道刺史中失利的蒋琬,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十个太守位置了,这也是蒋系可以拿到最多的地方,毕竟论阵容,蒋系才是最强大的。

    “别的地方倒也好说,唯独颍川太守一职,颍川郡位于北境,虽然自从夺下了陈留郡、陈郡和梁郡之后,颍川郡已经不是我大邓的边境了,可是此地情况复杂,一直以来故韩的残余势力都在此起彼伏的,所以本相以为需要有一个手腕强硬的人出任才是,因此本将提议调上庸太守虞允文出任颍川太守一职!”张宾刚才这么卖力的支持自己,崔浩当然也要投桃报李的,原本崔浩打算杨士奇当上一道刺史之后,就将豫章郡给张系的,可是现在颍川太守空出来了,无论是为了制衡颍川世家,还是保住豫章郡这一块崔系的地盘,崔浩都需要这样做的。

    崔浩此话一出,本来还为颍川世家拿下一道刺史位置而高兴的陈群,脸色一下子就变了,颍川郡是颍川世家的禁脔,一直都不允许其他势力进驻的,两任太守都是出身颍川世家,可是现在崔浩却提议让张系的虞允文出任颍川太守,这可是直接触犯了颍川世家的利益了,可是偏偏陈群又没有理由反对,自己刚刚为趁着各大派系争斗的时候拿下了一道刺史的位置,各大派系都对颍川世家提起重视了,在让出一道刺史之后,直接就对颍川世家的大本营颍川郡动手了,这也是一个制衡之道,这其二就是,陈群真的想不出颍川世家有哪个人可以出来竞争的。

    颍川世家三大代表人物,陈群是礼部尚书,荀彧刚刚定下了一道刺史,至于剩下的荀攸,是军机处的人,是属于军方的,根据邓国的制度,军政分离,互不统属的原则,荀攸压根不可能出任颍川太守的,所以陈群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至于蒋琬、苏弘等人对于颍川太守的位置一点兴趣都没有,颍川郡虽然好,但是拿下了颍川太守之后,就意味着需要和颍川世家硬碰硬了,颍川世家能够屹立颍川郡数百年而不倒,实力肯定不简单的,和这样的实力碰撞,对派系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放弃了算了。

    至于张宾,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很快就想开了,虞允文本是上庸太守,如果想要离开上庸,除了更进一步之外,只剩下调任一途了,而虞允文又不可能去南边,所以只能从豫章郡和颍川郡之间挑选的,而豫章郡一直以来都是崔系的自留地,现在张系和崔系正处于蜜月期,没理由为了一个豫章郡和崔系发生冲突,至于颍川郡的困难,是挑战又何尝不是机遇呢?

    颍川世家一直都是邓昇和邓国的心中的的一根刺,虽然还没有到了必须拔除的地步,可是适当的压制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颍川郡一直被颍川世家把持,其他势力根本进不去的,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只要虞允文能够压住颍川世家,在颍川郡做出成绩来,那日后升迁就容易多了,有鉴于此,张宾也没有什么意见了,至于要和颍川世家掰手腕,张宾也毫不在意,毕竟这么多年来,邓昇一直希望能够有一方势力能够挺进颍川郡的,只不过各方势力都有着诸多的顾忌,以至于颍川世家一直把持住颍川郡而已,既然其他人不愿意出头,那就由张系来吧。

    邓昇忌惮颍川世家,并不是担心颍川世家会动摇邓国的根基,事实上,自从邓国灭了韩国,拿下颍川郡之后,颍川世家一直对邓国都是忠心耿耿的,但是帝王之道,贵在平衡,颍川世家在颍川郡一家独大,这个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哪怕其十分忠心,就好像现如今李家在军方势力庞大,邓国十六卫中,李秀成、李嗣业、李靖这三人都是李家成员,再加上李定国、李存孝、李思文、李平章、李德让这一大票上将军,李家已经成为了军中一大势力了,可是李家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的,杨家、常家、岳家、薛家还有宗室这些势力也不简单,所以军中一直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军方需要平衡,政坛也需要的,尽管邓昇不会对颍川世家动手,也不代表邓昇会允许他们继续把持颍川郡的,这个时候,张系毅然决定挺进颍川郡,定然会得到邓昇的另眼相看的,所以这波操作,张系并不亏,而且张宾也相信虞允文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颍川郡站稳脚跟的。



    第四百三十五章 包拯献策

    

第四百三十五章:包拯献策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最终,在趁着四大派系争斗的情况下,成功为颍川世家拿下了一道刺史位置之后,陈群无奈的接受了张系的虞允文入主颍川郡这个事实,在这一刻陈群算是看明白了,四大派系从来都没有小觑颍川世家的,自己之前打算趁着四大派系争斗,乘机为颍川世家拿下更多的利益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自己虽然为荀彧拿下了一道刺史,可是却失去颍川郡这个大本营的主导权,怎么算都不怎么划算,可是现在四大巨头都已经达成一致了,自己纵然再不甘也只能选择接受了。

    虞允文调任颍川郡太守,但是上庸太守却空了出来,十个太守位置一个都没有少,所以麻烦事还一大堆呢。

    “诸位,不知对于这十个太守位置可有什么想法没有?”苏弘对众人问道,这十个太守位置可是一块香饽饽,每个派系都希望能够上去咬一口的,可是现在谁也不开口,崔浩和张宾不说话了是因为这十个太守位置,他们派系顶多只能拿下一两个,剩下的估计很大可能都会落入了蒋系的手中,所以他们特别的谨慎,至于蒋琬,他知道只要他一开口,崔浩和张宾几个一定会狙击他的,所以他不敢随便开口的。

    几大巨头保持沉默,其他的小弟也不敢随便说话,顿时,气氛十分的沉寂,良久,还是无欲无求的包拯看不过眼了,灵机一动说道:“既然诸位都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那在下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

    “什么办法?包御史不妨直说!”崔浩听到包拯有办法,连忙问道,现在谁也不愿意说话,蒋琬是怕被怼,崔浩、张宾、苏弘三人也是不愿意亲自将蒋系的人捧上去,所以气氛一度十分尴尬,现在包拯说有主意,或许这就是打破僵局的良策。

    包拯笑了笑说道:“诸位,我大邓人杰地灵,人才不计其数,就算是我们在座的也不可能全部知晓,如果全然单凭印象就定下来的话,未免有些草率!”

    众人一听,也觉得包拯言之有理啊,邓国千万人口以上,其中堪称人杰的不计其数,就算是他们几人都是朝堂上的顶级大佬也不可能全部听说过的,于是皆点了点头,向包拯问道:“那不知包御史以为如何呢?”包拯既然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啦,那就说明包拯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了,于是众人便向包拯问道。

    包拯说道:“诸位可还记得当初大王初定卫军制时,曾面相全国挑选人才,天下比武大会,顿时我大邓顶尖强者如过江之鲫,也让我军获得不少的良才,在下以为,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当年大王挑选军中将领的做法,面相全国,选拔人才的,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呢?”

    众人一听,神情各异,面相全国选拔人才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此一来,他们派系的人或者是门下的子弟们就需要和全国各地的人才竞争了,一直以来,邓国虽然信奉唯才是举的政策,可是选拔官员大多都是从各家的优秀子弟中挑选了,现在突然面向全国,要知道官场上位置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多了人竞争,虽然一些能力出众的子弟仍然可以得到位置,可是一些能力不算突出的人,恐怕就会名落孙山了。

    “诸位觉得包御史的主意如何?”作为三相之首,崔浩经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