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卿!”邓昇直接打断崔浩的话,板着脸说道:“寡人是想一统天下,还是十分想,而且寡人也坚信,最后取得天下之人定是寡人,但是不是通过这种方式的,寡人取天下的方式,一定是堂堂正正,令天下人心服口服的,而不是在背后捅刀子,和胡人合作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是寡人的底线,而且还是不可触犯的底线,寡人心意已决,尔等都退下吧!”说罢便拂袖而去了!
“恭送大王!”张宾等人见邓昇离去,纷纷说道,而崔浩却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在崔浩的记忆中,邓昇从来都没有试过这样对待他的,让他一时之间无法适从。
第三百四十三章 钻牛角尖的崔浩
第三百四十三章:钻牛角尖的崔浩
邓昇离开之后,一众重臣才相继的又出了乾阳宫,张宾和岳飞等人一脸笑容的走在前头,而崔浩则是有些落寞的走在后面,由于刚才的争锋相对,崔浩暂时不想和张宾有过多的接触。
崔浩的落寞被后面跟上的苏弘看在眼里,苏弘走快一步来到崔浩身边,拍了拍崔浩的肩膀,笑着说道:“崔贤弟可是为刚才大王否决了你的进言而感到不高兴?”
崔浩黑着脸点了点头,说道:“苏兄,你是知道的,这一次是大邓千载难逢的良机,一旦错过了,恐怕永远也不会再来,大邓再想战胜赵国,也知道要死多少的儿郎了。”
听到崔浩的话,苏弘笑了笑,说道:“崔贤弟说的,为兄又何尝不知道呢?而且不但为兄知道,大王、张相、蒋相、岳飞大将军,甚至这满朝文武都知道,但是贤弟知道为什么他们都不同意在这个天赐良机出兵北上呢?”
“这个小弟当然知道,无非就是担心身后之名而已,但是为了大邓的千秋霸业,担些许骂名又如何?这群人真是的,小事逐利,大事惜身!”张宾等人在担心什么,崔浩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但是知道归知道,却不代表崔浩会认同他们的做法,在崔浩看来,只要邓国能够让天下重归统一,结束这个绵延了两百多年的乱世,一切都是知道,而且只要邓国日后能够让天下百姓过上好的生活,这些骂名没有人会在意的,相反还会传颂千年呢,当初秦始皇还不是人人喊打的暴君,可是到秦朝覆灭,天下战乱之后,谁不想念秦始皇呢?谁不希望再出一个秦始皇呢?
这个天下乱了太久了,整个天下的人都希望它能够早些一统,而这个机会就摆在邓国面前,让邓国有机会完成这个使命,可是却放弃了,这让崔浩不能接受。
苏弘听出崔浩话中的怨气,而且不单单是对张宾等人有怨气,甚至对邓昇也是有怨气的,不过苏弘知道,崔浩是邓昇的死忠,是绝对没有可能背叛邓昇的,所以笑了笑说道:“崔贤弟,你是大王的亲眷,又是朝中的重臣,长久以来,大王对你都是重用有加的,你应该很清楚大王想要什么,大王想要做的是盛世名君,一代圣王,他绝对不允许身上出现污点的,哪怕是百年、千年之后,大王要做的是一个和秦始皇一样,甚至越超秦始皇的帝王,所以纵然知道这是天赐良机,大王也不会选择去做的,你可明白?”
崔浩点了点头,虽然明白邓昇想要什么,但是崔浩还是觉得邓昇有些想当然了,世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呢?纵观历史上的盛世名君,哪怕是开创一代伟业的君王,都或多或少的有些让人诟病的污点,想要做一个完美的盛世名君谈何容易呢?而且放弃这一次机会,邓昇还有没有做盛世名君的机会都难说呢,不过崔浩心里是这么想,却不会说出来的,于是他和苏弘说了一声便快步离开了。
苏弘看着崔浩远去的背影,他知道崔浩有些钻牛角尖了,不过他相信以崔浩这样的聪明人很快就可以走出来的,如果走不出来,他就不配成为邓国首相。
“苏尚书,大王请你去乾阳宫!”这时,邓昇的内侍桂祥来到了苏弘身旁。
“还请桂内侍引路!”苏弘听到桂祥的话,点了点头,然后跟着桂祥走了。
乾阳宫中,在一众大臣离开之后,邓昇又回到这里,闭着眼瘫坐在王座上,他知道就在刚才,他错过了有史以来最可能一统天下的机会,但是做出决定之后的邓昇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有些事能做,有些事却碰也碰不得,虽然作为君王,或多或少都有着让人诟病的污点,但是和外族合作,这个已经不能称为污点了,这是遗臭万年的骂名,再说现在出兵也只不过是有很大的把握而已,并不是绝对能够成功的,一旦失败了,邓国再想一统天下就会变得千难万难,因为天下百姓都会因此而抵制邓国的。
“拜见大王!”苏弘走进乾阳宫,看到坐在王座上的邓昇,行礼道。
听到苏弘的话,邓昇睁开了眼睛,把身体坐正,看着苏弘说道:“苏卿安慰过崔卿了?”
苏弘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大王,臣刚才已经和崔相谈过了,相信崔相也能明白大王的意思,只不过暂时可能有些转不过来而已。”
邓昇看了一眼苏弘,虽然苏弘的话说得很好听,但是邓昇知道,崔浩还是没有理解自己的心思,苏弘这家伙这些年来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而且还充当起了和稀泥的角色,邓昇知道他在想什么,无非就是自己老了,用不了几年就要退下去,在朝堂留下一个好形象,好留下一份香火情而已。
“那苏卿以为寡人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邓昇向苏弘问道,刚才会议上,苏弘全程都是一言不发的,所以邓昇压根不清楚苏弘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
苏弘笑了笑,说道:“无论大王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臣都是永远支持大王的!”得了,苏弘又再一次在和稀泥了。
“寡人要知道你心里到底是什么想的?”听到苏弘这有的没的的回答,邓昇并不满意。
苏弘苦笑一下,说道:“大王,其实臣心里也是不赞同这个时候发兵的,诚然这是大邓一统天下的天赐良机,而且为了一统天下,担些骂名也是无妨的,但是问题是,这个时候出兵就真的能够有绝对的把握击垮赵国吗?如果失败了,那我大邓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了,不但赵国人会对大邓不满,就连我大邓的百姓也会因此而对朝廷有所想法的,所以这个险冒不得!”
“没想到到了最后还是苏卿最了解寡人!”听完苏弘的心里话之后,邓昇叹了一口气说道,虽然嘴上说苏弘了解自己,但是苏弘也只说对了一半而已,是事实,就算有百分之一百的机会能够拿下赵国,邓昇也不会选择去做的,这是邓昇做人的底线,你可以说他是迂腐,但是绝不能说他是错的。
听到邓昇的称赞,苏弘并没有兴高采烈的,而是低下了头,沉默不语,到了苏弘这样的年纪,需要的不是君王的赞赏,而是小心谨慎,平平稳稳的离开朝堂,这样日后才会过上舒心的日子。
虽然错过了一次天赐良机,但是邓国朝堂还是照常的运转,只不过是崔浩则是称病没有理事,对此邓昇也只是莞然一笑而已,他知道崔浩心中有怨气,不过邓昇并不在意,邓昇从来都没有想过唯我独尊,所以并不需要唯唯诺诺的臣子,而且邓昇相信,用不了多久崔浩就会再回到朝堂的。
这一次的事件,在邓昇的看来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不过除了没有出兵的意思,邓昇还严令北边各卫军,赵国不敌乌桓人,需要抽调中原驻军,导致中原空虚,他们也不能够越过边境一步,而且还派人去彭城警告了楚国一声,对赵国的所有动作,都需要等赵国击退了乌桓人再说,至于说赵国能不能击退乌桓人,邓昇表示并不担心,如果有着赵信的赵军还不是乌桓人的对手,那这一届乌桓人到底强到什么地步了?而且邓昇相信,这一次对阵乌桓人,纵然赵军胜了,自己也不会太过轻松的,说不定会出现很大的损失呢。
而与此同时,北疆赵军对阵乌桓人的大战也即将打响,这一次赵信做了很多布局,他要将乌桓人彻底打垮,免得他们总是在赵国最关键的时候来骚扰赵国,使得自己的盘算落空。
第三百四十四章 出现裂痕的乌桓联盟
第三百四十四章:出现裂痕的乌桓联盟
赵信来到马城之后,又将赵国国内的几员大将调到了北境,如李仁恭、司马泰、陈凭、陈凯、乐庭等人也是来到了马城准备和乌桓人大干一场!
这一次赵国用来对付胡人的兵马是史上之最的,倒不是乌桓人又多强大,而是因为从去年冬天开始,赵国被秦国、楚国突袭,丢了半个上党郡和一个沛郡,又被邓国威胁,虽然这样的确激起了赵国人的怒火,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对赵军的士气有很大的打击,特别是迟迟不能将失地拿回来,让很多人都在想,曾经那支战无不胜的赵军到底怎么了?去哪了?为什么被人欺负成这样的了?所以这一次赵信亲临北疆,除了要解决掉乌桓人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赵国人失去的信心拿回来了。
在赵信看来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但是没了信心的赵国才是最让人忧心的,只要赵国人重新树立信心,赵信相信,一时的失败并不算什么,因为日后赵国会百倍千倍的拿回来的。
“北疆啊,真是风光绚丽啊,大好河山,真是百看不厌!”赵信带着众将,站在马城城头眺望远处,发出了感慨,这不是赵信第一次来北疆,但是却是时隔多年再来的,上一次来,他还是一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可现在却已经垂垂老矣了,曾经的风华正茂,来日方长,变成了如今垂垂老矣,时不待我,人生过得真快。
“大将军,我军的细作传回来消息说近日来,乌桓大帐中,东西两部的人不停地在聚集,不知道在商议些什么,但是每次都不欢而散!”一旁的司马冲对赵信说道。
作为赵国北境的最大对手,赵国一直都在乌桓安插了大量的细作,只不过因为不是乌桓人,无法进入乌桓大帐,但是这些年也是给赵国送回来了许多有用的情报,可是这一次乌桓南下却一无所知,这让赵信很不满,如果不是赵国也不用如此的被动了。
听到司马冲的话,赵信想了想,道:“乌桓应该是在商议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还可能是决定乌桓未来的大事,不然不会有这么多高层聚集的,不过现在看来他们谈得并不怎么样,甚至很有可能此次之间出现了裂痕,这对我军很有利!”
尽管不知道乌桓人在商议什么,但是敏锐的赵信还是第一时间察觉到,一脸几日的不欢而散,乌桓内部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裂痕,这对之后的交战很有帮助。
“那大将军,我军何时对乌桓反攻呢?”司马冲又问道。
“怎么?司马将军着急了?”赵信笑着对司马冲说道。
听到赵信的话,司马冲有些尴尬道:“着急是一定的,大将军不知道,在你还没来之前,我们过得有多憋屈,每日看着乌桓人在城下耀武扬威的,心里很难受啊!”
“不急,再等等,现在乌桓人一定有大事商议,而且还是相互不能妥协的那种,就让他们多谈几日,这样他们之间的裂痕才会越来越大的,而且本将还要部署一下!”虽然司马冲很着急,但是赵信却一点都不急,就让乌桓人多谈几日,让他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正如赵信所言,东西两部乌桓就统一的问题一直互不妥协,甚至还多次出现了部众之间的对峙,彼此之间的裂痕也是越来越大。
东西两部乌桓的单于,东部的叫乌头单于,西部的叫檀布温单于,他们是一对亲兄弟,都是当年乌桓大单于的儿子,老单于死后,他们互不臣服,于是曾经强大的乌桓帝国就分裂成了两部,两人分得的势力都是对等的。唯一不同的是,匈奴人分到了西部,鲜卑人分到了东部。
这几年东西两部乌桓互相攻伐,也是势均力敌的,所以对于统一之后,谁来当大单于也是互不相让。
“我们乌头单于是老单于的大儿子,按照中原人的说法,乌头单于就是老单于的长子,理应当大单于的!”乌桓大帐中,东西两部乌桓的人还在扯皮,刚刚说话的人是东部乌桓的左贤王桑杰尔,他这话得到了东部乌桓的全体支持。
可是他这话一出,西部乌桓的人就就不同意了,只见西部乌桓的右贤王厥利出列说道:“照这样说,我们檀布温单于的母亲是我乌桓阙氏,地位相当于中原人的王后,按照中原人的说法,檀布温单于就是老单于的嫡子,当大单于名正言顺!”厥利此话一出,整个西部乌桓的人都支持他。
其实按照乌桓人的规矩,是谁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