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魏军,最起码魏军也拼了赵军十几万人,导致八十万的赵军只剩下不到六十万,而齐军呢?开战之前有三十万人,到现在只剩下十二三万了,损失近六成,而折在齐军手中的赵军才几万,虽然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是败了就是败了。
“何炯,你说大齐还有希望吗?”韩清叹了一口气对身边何炯道,这是韩清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以往纵然再艰难的时候,韩清都不会说出这样丧气的话的,这一次赵信和赵军给他的打击真的是太大了,现在魏国已经在倒计时了,根本不可能给予齐军任何帮助,再说了韩清也没有奢望魏国能够做些什么,毕竟没了庞廓、魏布等一众名将的魏国已经是完犊子了,又怎么可能指望得上呢。
何炯一脸茫然的看着韩清,他不明白韩清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可是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泄气,一定要让韩清重拾信心,如果连韩清都自认失败的话,那齐国就真的没有任何希望了,于是道:“有,只要有大将军在,就还有希望,赵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末将相信大将军!”
韩清挺厚没有回应,很明显,何炯并不是一个优秀的说客,但是韩清并没有继续说丧气话,而是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齐国南部的危局
第二百七十七章:齐国南部的危局
著县城内一片沮丧,虽然城池还未破,齐军还有希望,但是所有齐军将士都知道,现在的齐国只不过是在做困兽之斗而已,赵信率领近四十万大军围困著县,南边李如秉兵压齐郡,褚非出现奇迹,否则齐国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就在著县内的齐军对前途一片茫然的时候,南边的李如秉走进了临朐城,在李如秉带兵突入齐国南部的时候,齐国就抽调了三万人回防,其中有一万人进驻了临朐,可是在十万赵军的猛攻之下,齐军只受了不到十日便被攻破了。
李如秉带兵进入了临朐城休整,强攻临朐,赵军也是有不少的损失的,十万赵军只剩下八万余人,伤亡一万多人,不过由于临朐城内缺少优秀的大将镇守,所以这万余人真正战死的只有五千多人而已,其余的都是受伤,除了个别重伤之外,其余的养一养就可以继续作战。
李如秉进驻了临朐县衙,李仁恭走进来对李如秉道:“将军,所有将士已经进入了临朐城休整,城内的齐军都已经肃清了。”
李如秉点了点头,道:“很好,对了,受伤的兄弟安置好了没有?”受伤的士兵也是李如秉一个极为关心的存在,南下以来,虽然赵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但是损失也很大的,二十万赵国儿郎已经殒命中原了,李如秉实在不想再看到赵国的儿郎出现大的伤亡。
正是李如秉这一种爱兵如子的性格,让李仁恭、寇斐等一众赵国年青一代对他感到敬佩的,赵信、司马冲、张传等老一辈的名将虽然都很厉害,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在乎士卒的生死的,只要能够取得胜利,纵然再大的伤亡也是值得的,而李如秉的这种性格,再加上其取得的一连串不下于司马冲、张传这两个赵国老牌名将的战绩,让一众年轻将领都不由得唯李如秉马首是瞻。
李仁恭点了点头,道:“都已经安排好了,请将军放心,对了将军,如今我们已经攻破了临朐了,下一步该怎么做?”
李如秉想了想,道:“正所谓乘胜追击,我们强破临朐,定会让广县、般阳的齐军胆寒的,所以本将决定两日之后便攻打广县!”
“两日之后?可是将军,伤兵两日之内可养不好的,是否押后一些?”对于李如秉要攻打广县的决定李仁恭并没有什么意见,可是是不是等伤兵养好再说呢。
可是李如秉明显不愿意等了,只见他摇了摇头,道:“等伤兵养好快则需要十天,慢则需要一个月,我们哪里有这么多时间等啊,伤兵便留在临朐休养,同时镇守临朐!”开战一年多,赵国虽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国内的后勤已经十分的吃力了,所以速战速决才是正道。
“喏!”李仁恭见李如秉如此坚持,只好应喏了。
两日之后,李如秉率兵离开临朐向广县进发。
而此时的广县城却是一片风声鹤唳的,赵军攻破了临朐,傻子都知道赵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广县了,所以广县城的一万齐军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不过在齐军将士看来,这一切都感觉是那么的无力。
广县与般阳是临淄的两道大门,只要任何一处失守,赵军都可以直逼临淄的,广县城的守将名叫韩铳,他也是齐国宗室,和韩清是同一辈人,可是他没有韩清那样的统帅能力,之所以会来到广县统帅大军,完全是因为此时的齐国已经无人可用了,又因为他是宗室,对齐国忠心耿耿的。
乾元十八年九月十三日,李如秉兵临广县,此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中原的天气也开始慢慢变凉了,用不了多久就会进入寒冬,所以李如秉很急切,如果不能在寒冬来临之际攻破临淄,那赵军就只能等到明年了,这对赵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来到广县之后,李如秉并没有派人去劝降,因为在来之前,他已经将广县守将韩铳的情况摸清了,这是一个为齐国可以奉献一切的人,所以是不可能会投降的,所以李如秉也懒得去做。
在广县城下休整了一日之后,李如秉便在城下摆开阵势,而且这一次还是四门齐攻,李如秉在每一座城门都安排了两万人马,有涂郜、寇斐、庄鸿、李仁恭四人负责攻城,而他则是率领剩下的数千人马坐镇中军。
李如秉看着远处的广县城,抽出了腰间的宝剑,指向广县城头,大喊一声:“攻城!”
“咚!咚!咚!”李如秉一声令下,赵军的战鼓便敲了起来,得到命令的赵军将士,去潮涌一般向广县城头杀去。
城上的韩铳看着蜂拥而至的赵军,连忙指挥士兵迎击,可是这一切在赵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显得十分的无力,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了,而齐军在一连串的战败中,已经渐渐形成了恐赵症了,根本提不起士气和赵军血拼。
广县城的一万齐军被韩铳分成了四部分每一部两千五百人,分别驻守四门,可是近十倍的差距,让齐军根本抵挡不住,不到一日的时间里,赵军便攻破了韩铳把守的广县城,韩铳自刎殉国,一万齐军死的死,降的降。
攻破了广县之后,李如秉并没有像刚攻下临朐那样着急的去攻打临淄,因为他知道临淄的一万齐军精锐,比之他遇到过任何一支都要精锐,所以李如秉想要快速攻破临淄,就更加不能着急,而是需要汇聚所有的力量,争取一战功成。
而临淄的齐国朝堂,在得知赵军攻破了广县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将驻守般阳的一万兵马召回来,现在广县已经失守了,临淄门户洞开,再驻守般阳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齐国索性就放弃般阳,全力驻守临淄,同时,为了弥补兵力上的不足,齐国君臣也开始动员临淄城内的百姓加入守城的行列,决心全力死守临淄。
齐国在临淄的动作并没有瞒得过李如秉,但是李如秉还是没有任何动作,因为他还没有做好一举攻破临淄的准备,所以他还在等待,同时给齐国人形成一个心理上的压力。
广县县衙中,李仁恭再次找到李如秉,道:“将军,我军已经在广县停留了十日了,不知何时发兵攻打临淄呢?”进入广县之后,李仁恭原本以为李如秉会想在临朐一样,只休整一两日便发兵的,可是现在十日过去了,李如秉还是没有任何动作,这不禁让赵军将士感到困惑,所以李仁恭才会来询问的李如秉的。
李如秉并没有正面回答李仁恭的问题,而是问道:“广县城内伤兵恢复的情况如何了?临朐的兵马何时能够抵达广县?”
对于李如秉没有正面回应自己的问题,李仁恭虽然感到很奇怪,但是还是回道:“回将军,此次攻打广县受伤的将士都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了,而临朐的兵马也已经离开了临朐,相信还有两日便可抵达广县。”
李如秉点了点头,道:“那好,传令下去,大军继续留在广县休整,等待本将的命令。”
“不是,将军,该休整啊,那什么时候才出兵啊?”李仁恭见李如秉并没有出兵的意思,于是问道。
李如秉笑了笑,道:“李将军,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你可知道现在齐军已经放弃了般阳,打算死守临淄,临淄城内的一万齐军精锐,是齐国最精锐的部队,比之我们以往遇到的齐军都要强,再加上临淄城作为山东第一大城,没有那么容易攻破的,所以本将需要将手中的所有筹码都拿出来,你可明白?”
李仁恭想了想,恍然大悟道:“末将明白了,将军这是要等我军所有的兵马都聚集才出兵!”
李如秉笑了笑,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看着李仁恭。
第二百七十八章 李如秉兵临临淄
第二百七十八章:李如秉兵临临淄
乾元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李如秉率九万兵马抵达临淄,这是齐国的都城了,只要打下这一座城池,齐国就完了,所以李如秉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因为只要拿下眼前的这一座城池,那他李如秉就成为赵军南下的第二功臣了。
临淄城,齐王宫,泰安殿中,齐王召集群臣议事,现在齐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了,所以就算是年近花甲的齐王都身披盔甲,手持佩剑的模样,这是要和赵军决一死战的节奏。
可是齐国的大臣们似乎并没有一个觉悟,面对赵军,大部分朝臣都是惶恐不安的,就连齐国丞相荀匡也不再对齐国抱有任何的期望了。
齐王看着群臣的样子,一阵悲凉,什么时候,雄霸山东的齐国会沦落到如此田地了,文臣怕死,武将畏战的,
这时,齐国太子韩凛身披战甲,带着一众齐国宗室走进大殿,韩凛来到齐王跟前,道:“儿臣拜见父王!”
齐王对韩凛的行为很是不解,于是问道:“太子你这是干什么?”齐王对于韩凛身披战甲,手持兵器,带着一众宗室在这个时候来到的大殿的行为很不解,莫非是来逼宫的?这是齐王的第一个想法,可是很快齐王就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了,因为现在的齐国都快亡国,太子要这个王位又有什么用呢。
韩凛拱手道:“回父王,如今赵军兵临城下,大齐百年基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等身为韩氏之人,当为大齐死战,所以儿臣和一众宗室才会来到这里,欲在父王的麾下与赵军一决生死!”
齐王听后一阵感动,到了这个时候,齐王才发现,始终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啊,于是热泪盈眶道:“好,都是韩氏的好儿郎,大齐有你们,何其幸哉!”
说罢,齐王抽出佩剑,遥指城外,大声道:“我韩氏先祖乃是兵仙,一生用兵如神,未尝败绩,我等身为他的子孙,又怎么可以不战先怯呢,寡人决定了,就算是拼光了最后的一兵一卒,流干最后一滴血,也要与赵军死战到底!”
“死战到底!”
“死战到底!”
一众齐国宗室齐声喊道,而一旁的齐国群臣仿佛是在看傻子一样,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齐国无力回天,韩氏宗室这样的做法虽然很让人敬佩,但是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只会激起赵军的怒火,让赵军的攻势更加的凌厉,搞不好,韩氏会被赵军杀个一干二净的,这是要亡种了。
在一众大臣看来,韩氏这样的做法是十分的不明智的,城外的赵军有九万之众,可是临淄呢,虽然有五万人马,但是三万是百姓,根本没有任何战力,不说带着他们与赵军交战,就算是守城也够呛的,而剩下的两万人里,一万是被赵军吓破胆的存在,只有一万人才是齐国真正的精锐,怎么打啊?这个时候肯定是投降的。
可是他们也阻止不了齐王的决定,只能听之任之了,不过群臣的心里都有着一个想法,就是在开战之后,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免得赵军进城之后对他们进行清算,如果有机会,他们也不介意帮赵军一把,好捞些功劳,日后也好在赵国拿到好的位置。
齐王和韩凛带着一众宗室来到临淄城头,看着城下摆开阵势的赵军,道:“赵国人在当年只不过是先祖的手下败将,今日,这些人又来和我韩氏较劲了,寡人只能说,这是不自量力!”
这一次来城头,齐王并没有带任何大臣,只带了韩氏宗室,因为齐王很清楚,现在的齐国大臣已经被赵军吓破胆了,根本不敢抵抗,甚至还有不少人劝说自己开城投降呢,所以齐王对他们根本不抱任何的希望,在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