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邓昇已经得知吴国发生的一切了,于是将苏弘、崔浩、蒋琬三人召进宫商议。
乾阳宫中,邓昇将岳飞的奏报给三人看了一遍,然后邓昇道:“诸卿,不知有何了解呢?”
“大王,前线军队损失惨重,而吴国突然强征精壮,随时实力不可考,但是这人数上已经是占据优势了,所以臣建议增兵!”苏弘想了想道。
不过这个办法可遭到了蒋琬的强烈反对了,蒋琬出列道:“大王,臣反对增兵,现如今我大邓半数的精锐尽在江东,其余的兵马都要镇守地方和防备汉、魏,实在难以抽出兵力,更何况,如果继续增兵,钱粮一时之间也难以供应上,稍有不慎,国内就会出大乱子的。”
在接到岳飞的奏报的时候,邓昇第一时间就是想着增兵的,但是蒋琬的话再一次提醒了邓昇,现在的邓国虽然已经是兵强马壮,但是无奈和西面的汉国和北面的魏国也是有着深仇大恨的,现在魏国吞下了陈郡、沛郡,实力大增,如果邓国精锐尽出,难保魏国不会趁虚而入,所以很难再抽出兵马,除非像吴王那样,再征召精壮入伍呢,可是邓昇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呢,所以现在邓昇也是很苦恼。
而且说实话的,吴国新增的二十万兵马,是丹阳、吴郡的全部壮丁了,等日后邓军灭了吴国,这些人都会是邓国的兵源和劳动力,在战场上,死一个就没一个了,现在的邓昇已经可以说将吴国视为囊中之物了,又怎么舍得让这二十万壮丁就这么死在战场上呢。
这时,作为邓昇头号智囊的崔浩站出来,给邓昇来了一次当头棒喝。
崔浩道:“大王,臣以为,我们不需要增兵,甚至也不需要继续进攻!”
第222章骤然停战的邓国
第二百二十二章:骤然停战的邓国
崔浩这话一出,把邓昇也是整懵了,这是什么意思?不增兵,也不进攻,难不成要放弃灭吴?
邓昇不解的向崔浩问道:“崔卿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让寡人撤军?放弃灭吴的计划?”
崔浩摇了摇头,道:“非也,大王,灭吴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又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臣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这样对我军灭吴更加有利。”
崔浩这番话一出,就更加令邓昇几人懵逼了,也并不是说苏弘和蒋琬比起崔浩来差太远,只不过是几人所擅长的不一样,蒋琬对于政务很拿手,苏弘长于战术,而崔浩的大局观很强,长于战略的他往往比苏弘、蒋琬二人看得要多,看得要远。
见邓昇几人都一脸懵逼的样子,崔浩笑了笑,道:“大王是这样的,如今吴国将最后的精壮都拉到了战场,那么这样一来,定然会对吴国的民生有很大的冲击,甚至于彻底摧毁了吴国的民生,所以臣才会建议大王保持观望的姿态。”
“周凯和陆峰都是通晓兵事之人,定然知道这二十万人纵然拉上战场也不会是我军的对手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主动向我军发动进攻了,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急,相反只要我军保持进攻的状态,吴国就不敢轻易遣散这二十万人,这样一来,吴国国内的农田便会荒废,长久以往,就算我军不进攻,吴国内部也会出问题的,而且吴王这样说,也会失尽吴国民心的,他日江东入我大邓治下,民心也能很容易归附。”崔浩道。
崔浩这么一说,众人便恍然大悟了,这是一个阳谋啊,我不和你打,但是又不退兵,一直和你僵持住,邓国自然是没问题的,从陈城缴获的钱粮物资,足够这十几万人在江东耗个好几年但是吴国就不行了,这几年吴国战事频繁,钱粮消耗比较严重,再加上九江、庐江、豫章的丢失,更是令吴国损失一大批钱粮,再加上现在吴国国内为了支持战争已经开始不事生产了,仅凭丹阳、吴郡两地储存的钱粮,撑不了多久的,到时候,恐怕吴国国内就会出现大暴动,甚至于大批才行揭竿而起也说不定呢。
崔浩的主意让邓昇很满意,这样一来,既不用再继续增兵江东,又不用放弃灭吴的计划,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此计一出,吴国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邓昇笑了笑,道:“好,崔卿果然是国之干臣,如此妙计,一下子便扭转了我军之窘境。”
“大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崔浩谦逊道。
很快,一道旨意便被快马送往前线,岳飞在接到这份旨意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不明所以的,后来在朱升的解释下,岳飞才感到这个计策的厉害之处,作为历史上给明太祖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的大牛,朱升很清楚钱粮对于一支军队、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他很容易就解读了这道旨意的意思了。
既然宛城方面已经定下计策了,岳飞便只管执行便是,同时岳飞还派人传令庐江的常遇春,让灵蛇卫、虎翼卫也停止攻势,不过还是需要做出一副随时进攻的架势,让吴国不敢轻易遣散军队,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发动一些不痛不痒的进攻。
邓军的诡异行为,也让周凯感到很奇怪,不过作为天下一流名将,而且政治能力也不低,周凯在认真的想了想之后,也是知道邓军的真实用意了,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了,这是一个阳谋,以吴国目前的状况根本无法化解,毕竟人家就是针对你的要害打的,你自身的问题不解决,根本拿人家没办法,其实最后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但是周凯甚至自家的情况,就这些新兵蛋子上了战场,恐怕连怎么死都不知道呢。
邓军不进攻,也不撤退,而吴军也不敢主动出击,更加不敢将新征召起来的二十万农夫遣散,两军就这样耗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吴国这边也越来越无力了,为了撑下去,吴王甚至派人征集百姓家的储粮,弄得整个吴国都是怨声载道的,就连吴国丞相对此也是很绝望,索性不管了,躲在自己的府邸里,不理事了。
张潮的退让,吴国的大权瞬间就落到了黄洱和林渊这两个吴国有名的谗臣手中,全民皆兵这个竭泽而渔的计策本就出自他们二人之手,现在执行下去更加是不遗余力了。
虽然现在国内已经是一团糟了,但是前线再也没有什么坏消息传来,也是让吴王过了几日舒心的日子。
殊不知,这一切都在邓国的掌握之中,按照崔浩的计策,吴国国内为了支援前线,做得越过分,对于日后占据吴国之后收附民心就越有利,可谓是一举多得。
随着邓军停止攻势,江东的战事也得到了短暂的平静,不过关中的战事却仍在继续,不过也很快便沉寂下来了。
自从郿县一战后,汉军已经基本放弃了武功、美阳以西的城池了,后来又在秦军的强烈攻势之下,汉军节节败退,最后退出了右扶风地区,退守京兆。
不过到了此时,秦军已经开始出现无力的现象了,秦国毕竟只有西凉贫瘠之地,能够支撑三十万大军东征,已经将全国的钱粮物资集结起来,现在虽然秦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钱粮军资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白骐便不再对京兆的汉军主力猛攻,而是转向去攻取北地、安定、汉中等地。
乾元十六年八月十五日,秦军攻破汉中治所南郑,彻底占据了整个汉中郡,再加上之前攻占的北地、安定两郡,秦军已经将汉国势力压缩在了京兆、河东、弘农、左冯翊这个狭小的地带,进退不得。
长安,未央宫中,汉王刘勰已经卧病在床了,事实上,早就雍县的时候,汉王就已经受到了惊吓,身体也开始慢慢恶化,再加上前线大败,汉中、北地、安定的丢失,让汉王的身体更加的雪上加霜,俨然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
曹群、郦布等一众汉国重臣,还有汉国太子刘臻,站在汉王床前。
“咳!咳!”突然,沉睡中的汉王睁开了眼睛,刘臻等人连忙走上前扶起汉王,关心的问候汉王。
面对众人的关心,汉王便是并无大碍,然后想曹群问道:“曹相,不知前线情况如何了?”现在除了前线与秦军的战事,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让汉王记在心里的了,所以汉王醒来后,第一时间便是问前线之事。
曹群回道:“回大王,秦军在攻下汉中、北地、安定后便一直在槐里囤兵,并没有继续东进,而我军在曹将军的统帅下,已经在细柳、杜邮、沣、镐等地布置防御了,请大王放安心,前线一切安好。”
这已经是这段时间来,汉王收到的一堆坏消息里唯一一个算得上好消息的了,虽然有些滑稽,但是能够挡住就好了。
汉王笑着点了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对了,寡人近来身体不适,所以往后便由太子监国,由曹相和郦卿、夏侯老将军辅助,不过一切关于前线的战报还是需要给寡人过目的。”
“喏!”众人应道。
汉王深知自己的身体恐怕就要不行了,所以趁着还有时间,便打算给儿子铺一下路,好让儿子能够平稳的接过汉国的江山。
第223章厉兵秣马的赵国
第二百二十三章:厉兵秣马的赵国
关中,右扶风,武功城,这里已经成了秦军主力的驻地了,相比长安的愁云惨谈,秦军这边就显得轻松多了,接连几次大的战役,白骐指挥秦军先后阵斩、俘虏汉军超过二十万人,整个汉军主力几乎被白骐给打垮了。
不过秦军也不好受,三十万秦军,只剩下不到二十三万人,这个伤亡也是大大的超出了秦国的预料了,而且一下子出动三十万人,对秦国的后勤也是极大的挑战,打了一年,虽然秦军已经彻底占据了上风,但是同时也由于国内的钱粮军资跟不上而被迫暂停攻势。
武功秦军大营,这已经已经彻底是白骐做主的了,就在两个月前,蒙战便被秦王紧急调回了姑臧,西垂的羌族趁着秦军主力大举东进,再一次作乱,蒙战这是回去对付羌族去了。
白骐看着舆图,正在思量着下一步的动作呢,当初白骐当上秦军统帅的时候,秦军上下可是谁也不服的,如果不是有蒙战的力挺,白骐这统帅估计当得很艰难,不过这一年多来,白骐以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彻底的征服了秦军上下,现在的秦军里面,白骐已经建立了绝对的威望。
“姑臧的粮草现在到哪了?”白骐向秦军大将马晟问道。
马晟回道:“回将军,昨日探子回报,运粮的队伍已经抵达雍县,不过这批粮草并不多,估计不能支撑我军继续发动进攻。”
秦国现在是两线作战,每日消耗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这不打仗还好,一打起来,每日所需的粮食海了去了,以秦国贫瘠之地实在是难以支撑。
“唉……”白骐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现如今只能暂时休战,待明年开春再说吧,幸好马上就是秋收了,也能有一批新粮入库。”
粮食问题,一直制约着秦国的发展,论军队战斗力,秦国可以说不怂天下诸国,奈何每一次正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后方往往会出现缺粮,被迫退兵。
进入乾元十六年九月,整个天下的战事都已经慢慢的沉寂下来了,各国都忙于秋收,而此时的赵都晋阳却是一片紧张的气氛,自从去年攻破辽东四郡,彻底灭掉燕国之后,赵国就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南下中原。
在以往,赵国南下都是需要找盟友的,不过现在的赵国,论实力,纵然齐魏加起来也不一定是它的对手,而且这一次南下,赵国是打算将整个中原都纳入版图的,中原之内,已经没有任何值得结交的盟友了。
原本赵国是打算去拉拢一下邓国的,可是好巧不巧的,这个时候邓国居然跑去打吴国了,既然凑不到一起,赵国就索性独自出兵。
赵王宫中,赵国有名的统帅,如赵信、李如秉、张传、司马冲都齐聚一堂,对于这一次南下,赵王可是垒足了劲,打算一举拿下齐魏,到那时候,坐拥河北中原的赵国,独斗天下都不是问题。
“诸卿,如今邓吴决战江东,秦汉血战关中,我大赵的对手只剩下齐魏,寡人决意,明年开春,百万大军南下,一举问鼎中原,建立大赵万世不拔之基业。”赵王坐在王座上,意气风发的说道。
自登基以来,赵王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心,除了中原大战那一场稀里糊涂的败仗以外,赵国几乎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给了赵王很大的自信,他也相信,这一次南下,赵军也定会延续不败的神话,大破齐魏,一统中原,继而横扫诸国,结束这纷纷扰扰数百年的乱世。
“启禀大王,我大赵百万雄师,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