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火铳手与弓箭手并未停止进攻,经过数轮的攻击之后,河流中间,倒下的敌人至少有三千多人,而因为混乱互相踩踏,加上上游湍急水流冲刷到下游的人至少有一万多人。
而剩下的人也因为被突然袭击,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湍急水流,到处乱窜,有很大一部分人逃回了对岸,朝着远处逃去,而有一部分敌人则逃到了这一边,菲利普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大手一挥,数千刀盾手、长矛手飞速奔上去,将其砍杀在河岸边。
下午时分,菲利普得到了手下之人汇报,来敌被全部歼灭,死亡一万三千多人,失踪八千人,这些人应该是被冲到了下游,不知死活,而剩下的人则全部被俘虏了,这批人大概有一万七千多人,大部分都是青壮。
“将俘虏全部捆起来,押回金山港!”
“是!都督!”
。。。。。。。。。。。
很快时间就到了傍晚时分,菲利普率领一众士卒以及大批俘虏赶回了金山港城。
许阳在得到消息之后,也即刻命令城内的民夫前往城外协助士卒看守这些俘虏,为了安置他们,许阳还动用了不少粮食,毕竟这些可都是良好的劳动力,将来挖矿修路等大型工程可离不开他们。
不过,在此之前,许阳在与菲利普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将这群人分开关押看守,以免因为人多而闹事。
第四百六十四章出使大明!
汉华王国东阳城,随着最近一段时间国外战事停息,国内改革进行,李江的心情也变得晴朗了许多,然而却好景不长,这日一大早,李江就被一阵吵闹声给惊醒了,跑到外面一瞧,发现竟然是大统制府内的管家。
大统制府一共有着三名管家,李江记得这名管家乃是专门负责照看小世子,也就是李江儿子李东的负责人。
而之前,府内其实只有两名管家的,一个是对内,一个对外,而增加的这名管家就是因为李东生下来之后,许阳照看的人增多,而且小孩子容易生病,许阳有人专门负责此事,因此李江专门设立了第三名管家来管理这些事情。
如今看到他一大早到来,他心中不由暗自咯噔一声,暗道不好,果然那管家急切对着李江说道:“大统制!不好了!小世子。。。。小世子。。。。。高烧不退,刚刚夜里照看的奶妈找吾禀告,吾立马。。。。。。!“
“什么!生病了?那赶紧去叫大夫。。。。。。!”李江说着,立马走了出去,而这时候,他背后张娟的声音也传了过来“夫君。。。。。。可是孩子出了事情?”
“东儿。。。。。生病了!我的赶去看看!这些家伙。。。。。让他们小心照看。。。。。。居然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早知道就不让他们照看了!”李江大骂了一句,即刻带着张娟朝着右边院落快步走去。
。。。。。。。。。。
三个时辰之后,李江才松了口气,自己的儿子李东的烧退了,而且呼吸平稳,大夫说已经没多大事情了。
这时候,李江才掉过头来询问自己儿子为何会生病,当大夫说这次感染风寒并不是人为,而是最近大批风寒,就算是城内也出现了不少,这不禁让李江极为奇怪,因为在这热带区域,这样的风寒可是极少发生的,怎么会如此反常了。
虽然想不通,但李江也知道此事必须查清楚,万一并不是流行性风寒,而是某种疫病,那就糟糕了,因此他一边安排张娟亲自照顾孩子,一边则赶到了议事大会堂,召集了诸位大臣议事。
待到一众大臣落座之后,李江即刻扫视了众人一眼,开口说道:“诸位。。。。。有谁知道最近城内发生的大批量风寒事情?”
李江话落,在座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未曾注意到这等小事。
的确,大批量风寒对于他们这等级的官员而言,算不得什么大事,就算是他们中间也有几人感染了风寒,也没有注意过,何况是城内其他人感染风寒。
如今他们听到李江提及,不禁有些诧异,暗自沉思起来。
“咳咳。。。。。。启禀大统制。。。。。臣昨日也曾经听人说起过,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处,发现了至少三百多例类似风寒的病人。。。。。。但据臣所知,大部分人已经痊愈了!”这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大臣站了出来,对着李江回禀说道。
李江目光微缩,定睛一瞧,发现竟然是一个平时十分低调且少言的官员,此人乃是市舶司的副主事,名唤张怀普。
“哦!张主事。。。。。。你知晓此事。。。。。。可你为何不向我禀告。。。。。你可知晓,在吾等汉华王国,此等事件可不常见,而不常见者必定有其中原因,如此可见,这必定不是什么小事。。。。。!尔等为何不报!”李江说到这,不由得重重说道。
言及到此,李江扫视了一眼坐在左下方的尚阳与徐海东二人,见二人沉默不语低着头,看得出他们也在暗自沉思,见到李江目光扫视了过来,二人显得极为愧疚,但并未解释。
“哼!......下次都记住了......绝不可再犯.....尔等乃是我汉华王国高等级官员......若是连这等小事都不知道......那还要尔等有何用!”
李江骂完众人之后,心中的愤怒也释放了许多,但是他还是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最后对着尚阳与徐海东说道:“此事就交予你二人了,限你们二人三日之后给我一个结果!”
“是!大统制!”
“嗯.......张主事留下,其余人都退下!”李江一挥手,说道。
待到所有人离开之后,李江看着正襟危坐的张怀普道:“张主事......你能够注意到这件小事,甚是可嘉....这样......大明最近派出了一名使者常驻吾东阳城,而你便作为吾汉华王国的使臣前往琼州府临高县吧.....!”
“啊......!"张怀普顿时啊了一声,惊讶道。
对于李江的这个决定,他是十分震惊,因为此事按理说应该与他没任何关系的,毕竟他并不是外务司的。
然而他没想到李江居然点了他的将,这让他不禁暗自琢磨道:”莫非是因为此事吾没上报,继而被贬斥?”
就在张怀普心中暗自疑惑时,李江开口了:“你不要多想,这次并不是贬斥你,相反,我这是重用你,这次你作为使臣常驻在临高县,除了与大明朝廷打交道,还必须配合外务司,尽可能的促成贸易往来,当然还有移民司的移民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你必须小心谨慎行事!”
李江此话一出,张怀普也明白李江话中之意了,此事说起来还真如李江所言那般,的确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张怀普郑重的点了点头言道:“是!大统制!吾回去之后必定会深刻反省,思索反思!......!”
“停停停......这些就没必要了,你还是好好跟移民司与外务司好好合作......待会我便会宣布你为外务大臣....作为使臣前往临高县!”
..........
一日之后,这则消息就由政务堂对外公示了,而与此同时,远在大明京师,一封诏书也开始从京师出发朝着山西大同而去。
山西大同府。
巡视此地的于谦正在查看着文书,忽地他也不知道感应到了什么,忽地看向了南方,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直沉默着。
第四百六十五章左督御史于谦!
作为巡视官员,于谦自知责任重大,尤其是北疆军务繁忙,镇守的士卒军将较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营啸甚至是叛乱,因此于谦处理事情来觉得格外棘手,可他也知道此事关系到边疆安定,他必须谨慎处置。
然而近日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接到了朝廷的文书,文书之中明确让他即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返回京师听命。
对于朝廷内的情况,于谦自然也清楚,文官势力与武勋以及太后三方尽管看似安稳平静,但其实暗地里都在互相竞争,想要搞垮对方,可以说朝廷内暗流涌动,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
但同为文官势力的一员,于谦想了想之后,觉得他只能听命,因此他一边吩咐夫人以及手下之人,收拾一下,准备返回京师,一边则派了自己的心腹之人前往京师抢先打探情况,以免他到了京师还是一头雾水,仓促应对。
第二日,他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坐着马车带着夫人孩子以及几个下人急匆匆朝着京师而去。
七日之后,他总算到了京师,在此之前,他已经利用自己的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官员打探清楚了,自己这次回去并不是升官,也没有得到重用,而是被调到琼州府去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得罪了什么人,或者是因为三方博弈,自己无故遭殃,被贬斥到了那穷山恶水之地。
后来他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他所想象的那般,自己虽然是被调到琼州府担任南洋大臣这个新官职,但品级已经是从二品了,而且还拥有很大权利。
没错,他便是调任到汉华王国的大明使团真正的负责人!平时都坐镇在临高县,而他麾下还有数十名官员与副手,是专门负责与汉华王国接触合作的。
可以说,大明这次与汉华王国合作还是非常有诚意的,甚至比起先皇宣宗皇帝来,如今真正做主的三方势力都明白,汉华王国已经彻底崛起了,如果不重视,还是以老眼光去对待,恐怕要吃亏。
毕竟朝廷之中的三方势力尽管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但对于大明的利益看得还是很重的,这点比起后世东林党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
再说回此时,大明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琼州府临高县。
作为首个对外开放的特区县,其实临高县的地位并未得到提高,也就至多承担了原本市舶司的地位。
也是,虽然朝廷之中的那些掌权者认为设置特区,有利于与汉华王国的合作交流,但在心底里对特区这种四不像极为鄙视,甚至不屑。
因此,临高县还是那个临高县,而整个特区也没有因为特殊性而将其行政规划从琼州府乃至是广东划分出来,而是一切照旧。
哦!不准确的说!除了少许改变以外,一切照旧。
就于谦自己了解的,就仅仅只有这么三条,一是原有的临高县县令调往他处担任知府,算是升官了,而临高县县令一职撤销,由于谦他这位所谓的南洋大臣兼任,二则是经济独立,无论是朝廷拨款还是税收上缴都不会通过琼州府乃至是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而是直接上缴户部。
三则是他这位南洋大臣在管理临高特区时,有权调任整个琼州府的驻军包括水师在内的所有军事力量。
可以说,他的权利还是相当大的。
只不过,作为传统的文官,儒家子弟,他觉得自己此去,必定会经常跟那些大商人打交道,这让他在心底有些抵触,而且汉华王国可是大明的番属国,尽管这个番属国已经名存实亡了,但他还是不高兴。
“哎。。。。。。算了!先皇待吾不薄,吾于谦定当为国为民,在所不辞!这点委屈还是能够承受的!”于谦暗自嘀咕了一句,回头坐回了书案前,他拿起一旁的墨笔,开始写信。
信他是写给远在广东的一位知交好友的,他那位知交好友在布政司担任一名小官,虽然官职不大,但能够通过他了解到更多情况,他需要在离开京师前往南方前,尽可能的知晓此行的临高县一众情况。
尤其是,他想要知道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关商人的一些情况,比如有哪些大商人,做什么生意等等。
。。。。。。。。。
与此同时,张怀普也带着汉华王国李江的旨意来到了临高县,而远在东阳城的李江也第一时间收到了京师兰芳社送来的消息,言说大明左督御史,兵部侍郎将会调任到南方担任南洋大臣,全权处理特区一事。
“于谦。。。。。。没想到居然会是他!难道真是巧合不成?还是。。。。。。!”李江拿着兰芳社送来的文书,小声嘀咕道。
“算了!不管是巧合还是刻意。。。。。。于谦此人还算是不错了!起码他不会跟那些酸儒一般,不知变通!”李江微微摇头,并未深究下去。
的确,如果大明派来的人顽固不化,不仅会对双方合作造成不小的麻烦,还会让李江恶心郁闷,心情不畅,如今好了,于谦此人在正史之上还算不错,也不是一般酸儒能够比的,有胆有识,而且为国为民,人也知道变通。
唯独让李江有些担心的是,此人一心为大明,会不会为了大明而不顾一切与汉华王国作对。
。。。。。。。。。。
一晃时间便到了大明宣德七年十一月。
此时大明北方早就下雪了,而南方,尤其是广东以南,还是温暖如春。
此刻,琼州府临高县内,原本的知县调走之后,县丞、主簿等一众县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