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彪长时间与陆彦接触,他的思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受到了一些影响。
    那些尚未完全开化的民族,跟他们将仁义、道德、感恩之类的,完全就是浪费口舌浪费钱财,唯有强大的武力才是使他们心服口服的唯一手段。
    杨彪是太学院的院长,本身也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如今俨然更是文人士林领袖般的存在。
    他的一番话,虽然让某些迂腐的文人心中不太苟同,但这些人却不敢当着他的面儿提出异议。
    刘协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杨彪的话,“太常说的是,那些化外之民只有先征服了他们的肉体,才能慢慢改造他们的思想。”
    就在刘协、曹操、杨彪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侃大山的时候,陆彦、甘宁等人驾驶着三桅战舰缓缓回到了船坞之中。
    三桅战舰回来之时,大炮已经重新被遮盖了起来了,船身上的挡板也都全都放了下来,岸边的人群已经完全看不到大炮的模样了。保密措施还是要做好的。
    战船靠近后,众人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两步,看来刚刚三桅战舰火炮发威时的景象已经给他们心中投下了一道浓厚的阴影。
    陆彦领着意气风发的甘宁、苏飞二人来到了刘协、曹操面前。
    陆彦拱手说道:“禀陛下,曹公,水师战舰的初次军演已经顺利结束!”
    刘协上前两步,扶起了陆彦、甘宁和苏飞,道:“爱卿打造的战舰,朕和诸位大臣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想必只要成建制后,他们定能横扫大江南北!”
    陆彦莞尔一笑,回道:“陛下说的是。。。但在微臣想来,大汉的水师不仅要纵横于国内的大江大河,应该还要称霸整片大海!”
    “!”
    “好大的口气!也不怕说大话闪了舌头。。。”有些人心中忍不住腹诽起来。
    但更多的人却被陆彦慷慨豪迈的想法给感染、激励着。
    曹操这时候突然问道:“陆先生,不知水师成型需要多少时间?”
    听老曹这语气,好像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陆彦回头看向甘宁,说道:“这事儿还得问甘将军。”
    甘宁见陆彦把自己推向了前台,他毫不怯场的站出来,说道:“禀陛下、丞相,水师不同陆卒,训练需要的时间恐怕不会短。而且战船打造也需要时间,船队成型后相互之间的配合训练也要时间。。。。。。”
    曹操抬了抬下巴,打断道:“你直接说吧,大概需要几年?”
    甘宁稍作思索,而后斩钉截铁的说道:“三年!三年之后,末将定为大汉打造出一支无敌天下的水师舰队!”
    “三年?”曹操向甘宁确认道。
    “三年!”甘宁异常坚定的回答道。
    “很好!那我们便拭目以待了!”
    三桅战舰第一次的下水和军演圆满完成。
    刘协、曹操等一众大佬高兴之下,当即便给每个参与造船、造武器的工匠们加了不少赏赐,皆大欢喜。
    。。。。。。
    等到吃瓜群众都离开后,苏飞终于有机会开口了。
    他向甘宁问道:“兴霸兄,三年时间要想水师成型,会不会太过仓促了一些?”
    甘宁表情很是严肃,“确实有些仓促。”
    苏飞闻言惊讶道:“那你还敢夸下海口?要是水师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那我俩的脑袋恐怕就保不住了啊!”哥,我的哥!脑袋这东西可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啊!
    甘宁虽然感觉有些难度,但却并不觉得自己会失败。
    “放心吧,最不济我们顶多就是水师规模小一些,但水师是一定可以成型的。”
    苏飞想想也有道理,甘宁确实并没有说最终要训练多少水师出来。
    “呼。。。”苏飞长出了一口气,道:“还好你没有把后路全都堵死。。。”
    然而,就在苏飞暗自庆幸之时,陆彦突然走了过来说道:“你们既然已经与曹公定下了三年之约,那么便尽快训练出合格的十万水军吧。”
    “啊!”苏飞瞪大了双眼,结结巴巴的说道:“可。。。可是。。。陆骠骑,我们并没有。。。没有说是。。。十万水师。。。啊!”
    就连甘宁也无法蛋定了,他凑到陆彦身边,说道:“先生,三年时间训练十万人,会不会有些太过仓促了些。。。”
    “不是你说的三年吗?”
    “可末将没说十万人啊!”
    陆彦似笑非笑的盯着甘宁,问道:“你想耍滑头?”
    “末将不敢!”甘宁赫然道。
    “既然不敢,那就照我说的,十万人全都安排上!”陆彦的语气不容置疑。
    甘宁和苏飞无奈之下,只能苦笑着应道:“末将。。。尽力而为。”
    “水师训练刻不容缓,但在训练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对现有水师的编制来一次大的改革!”
    “改革?!”苏飞和甘宁惊讶的相视一眼,而后齐声问道:“如何改革,还请先生示下!”


第四百二十五章 重建洛阳城
    “水军如何改革,此间说来话长。。。”陆彦停顿片刻对甘宁苏飞说道:“从徐州抽调的人手应该很快就会来到陈留,加上现有的水军士卒,总共有五万人。你们现在可以先自行训练,等战船出来十艘已上后再轮番进行战船的操作和配合训练,到时候咱们再讨论水师改革的事情。”
    甘宁苏飞二人感觉心中被吊的七上八下的,但陆彦现在不肯多说,他们只能也强压下心中的好奇,抱拳道:“末将听令。”
    战船、火炮的打造是个长期的工作,水师的训练也是水磨工夫。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先把基础打好了大厦才能建的更高,水师也才能走的更远。
    三桅战舰的第一次亮相完美收官,但之后的诸葛亮、司马懿,却更加忙碌了。
    造船厂一直在不停的扩建着,船坞预想中要建十座;但在初演过后,曹操大手一挥大气的的追加投入,现在嘛,船坞又得再扩建十座。
    整整二十座船坞要同时动工,其所需要的工匠、杂役等又得多出许多的人。
    于是造船厂又开始进行扩招,中原、河北乃至于南方、关中再次掀起了一阵工匠迁移潮。
    诸葛亮为了这些琐碎的事情,天天忙得那叫一个脚不沾地。习惯了事必躬亲的他,人事要管,造船的事情要管,就连匠人们的食堂伙食和住宿他也要亲自去检验。。。
    再看水师方面。
    从徐州抽调来的,懂得一些水性的士卒也都陆续抵达了陈留水师驻地。司马懿负责水师五万人员的衣食住行,后勤保障等等,同样忙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只不过司马懿愿意放权下去,这倒是让他很快就聚拢了一批可用的人才,为自己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
    当年曹操刚刚吞并徐州时,徐州只有不到四十万户人口。曹军虽然没有屠城,但却用各种政策吸引了许多徐州百姓迁往兖州,导致徐州的人口流失非常严重。
    不过现在的徐州,在经过了数年安稳的发展后,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
    老百姓的生育,加上许多其它地方为寻求安稳而来的流民迁来了徐州,如今徐州的人口已经飙升到了六十余万户。
    作为被曹操最先控制的第二个大州,徐州的农业如今自然非常发达,商业也非常的繁盛。
    农业方面除了军屯民屯外,百姓家家种植土豆,再加上官府兴修水利,将改进后的科学种植方法教导给百姓,如今的徐州乃至于中原大地再无饥荒可言。
    商业方面,除了糜家糜竺掌控的官方徐州官方商会外,这里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民间自发组成的商会。
    徐州作为连接南北的要地,主官道上南北往来的商队,往往都是成群结队的。来往的商人多了,徐州的交易税、过路费等等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如今的徐州,每年的税收也相当可观,也就仅仅只比兖州稍逊了一筹而已。
    自从商税开始施行后,就连大司农赵俨也没再在曹操面前喊过穷了。
    有了庞大的财力作为支撑,曹操要向刘协兑现诺言重建洛阳的计划,赵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答应了。
    没办法,别的都不够,可咱就是钱多!
    对于曹操兑现重建洛阳城的诺言,刘协自然欣喜激动不已。
    这个皇帝虽然当得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国家总归是在一直变好啊。
    在这个皇帝即是国家的封建帝国时代,国家欣欣向荣,强大繁盛了,历史上能不为这个国家的皇帝留下一个好评么。傀儡怎么了?后世的东林党不就希望皇帝做个只会盖章的傀儡皇帝么。
    况且刘协至少现在还能在一些事情上出出主意,老曹现在心态也平稳的很,有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也就随着刘协去闹了。不过前不久火炮的这么一出,倒是让刘协把自己的位置摆的更正了。
    其实,洛阳城的重建准备从去年就开始了,只不过前段时间一直都在做着规划,真正开始动工还是在今年年初。
    首先,洛阳城外,那个埋葬了许多死去百姓的坟墓必须得先移走才行。否则一出城门就是一个大大的坟地,估计得把许多人给吓出心理毛病来。
    现在河南尹的人口虽然还远远比不上董卓入京之前的规模,但在司马朗的治理下,河南尹如今已经逐渐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近些年,有以往逃难的难民重新回到了家乡,加上司马朗也收留了一些其它各地避难而来的流民,河南尹的人口也恢复到了二十万户左右。
    重建洛阳的计划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朝中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尤其是以曹操麾下文武反对的声音最多。
    毕竟洛阳城可是被董卓的一把大火给完全烧毁了的,要想在原地重建新城,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是常人不可想象的。
    而现在的许昌经过数次扩建,不管是空间还是繁华程度,都已经超越了当初的洛阳,完全足够作为治所使用了,犯不着为了当初一句话就真的跑去干这吃力还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纵使有再多的反对之声,曹操还是独断专行的选择了重建洛阳。
    许昌再好,可洛阳所代表的意义,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被代替的。重建好了洛阳城,曹操便可以再次收拢一大批心向汉室人的人心。
    老曹现在权威比起过往许多朝代的皇帝都要来的大。他既然做出了决定,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反对,反正是掏老曹钱自己口袋里的钱,其他人只要按照他的命令执行就好。
    为了规划新的洛阳城,将作监的匠人,以耿良为首,大部分都被召集去了宫里。
    刘协准备亲自出马,从设计图开始,要与他们共同完成新洛阳城的构建。
    匠人竟然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大汉皇帝,这可是他们连做梦都未曾梦过的事情,现在有了机会,算是真正的光宗耀祖了。
    为了方便刘协画设计图,耿良还特意将将作监不传之秘之一的炭笔,介绍给了刘协。
    炭笔没出现之前,画图纸都是用毛笔画的。毛笔画图纸不但对画师的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还不能中途出错,一旦出错那整张图纸就完全废掉了。
    改用炭笔之后,不但画直线、圆之类的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而且即便画错了也可以随时擦掉,可以说是极大的提高了匠人们的工作效率。
    至于修建洛阳城的钱财,刘协是丝毫不用担心。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老曹富裕的掐一把都能淌出油来。


第四百二十六章 风起西凉,马韩反目!
    建安八年静悄悄的到来。
    整个建安七年,大汉天下难得的没有发生战乱,大汉百姓们得以喘上一口气。
    然而,这口气还没喘匀,战端便又再起。
    这一次的战事,没有发生在中原大地,而是起于西凉。
    无它,马腾和韩遂,反目了!
    这对表面看似亲密无间的异性兄弟,实际上早就各怀心思了。
    自打两人跟随钟繇、陆彦平定河东、并州之后,他们各自得到了汉廷非常厚重的封赏。无论是名望还是实力,已经是西凉当之无愧的霸主。
    以前两人力量都比较孱弱时,还不得不携手联合在一起。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韩遂和马腾这两只老虎,在逐渐的发育壮大的过程中,慢慢有了摩擦,直至心中相互戒备。
    韩遂相比马腾更加善于谋略,因此在会师西凉后,他的势力发展的要比马腾更加顺畅一些。
    马超被陆彦留在了中原,马腾失去了最强大的武力,加上计略方面又天生不足,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的小老弟爬到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可马腾心中不甘啊!他急于想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于是便想到了跟张鲁结亲,拉拢一个可靠的势力。
    但韩遂可不是傻子,相反被称为黄河九曲,且好不容易形成压制马腾之势的韩遂,又岂能让马腾如愿?
    看着影卫从西凉传回的消息,郭嘉喃喃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