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罢了,春秋也有好几个学派,可见并非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必须要怎么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么学岂非越来越狭隘?”刘韬解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蔡琰斟酌这两句,有点意思,却不知出处。
“出自荀子劝学篇,若有兴趣,不妨看看。”刘韬笑道,随即也不浪费时间,把公羊第二卷拿好,过去翻阅。
因为荀子是儒家异类,父亲不推崇,蔡琰自然也不喜欢,不喜欢,当然也没看。如今闻言却是一愣,看向刘韬,却多了几分疑惑。
卢植也算经学大师,对春秋的见解不比父亲差。不过严格来说,他却不治春秋,而是治尚书和礼记,主要作品便是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所以他的弟子,未必会治春秋,这个可以预料得到。只是居然推崇公羊和荀子,就有种歪门邪道的感觉
话虽如此,蔡琰的确是被刘韬挑起了一点点对荀子的兴趣。尤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意境真的很好。
下意识,居然来到荀子这边,找出劝学篇,翻看了起来。一字一句斟酌之间,仿佛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一般,一时间居然沉了进去不可自拔。
当她看完,放下手中劝学篇之后,刘韬已经看完第二卷公羊。把书放回来的时候,见状上前说道:“看来你很喜欢?”
“也就是看看,批判一下”蔡琰矢口否认。
“对,批判,必须要好好批判。”刘韬笑道,看来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一样,“多看看,最好全部看完,否则怎么有立场去批判它?”
“我我看就是了!”蔡琰感觉刘韬在嘲讽她,有些羞愤,直接顶了回去。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不粗鄙但能让人火冒三丈,说雅又一副痞子的样子。从出生到现在,她见过粗鄙的武夫,也见过雅的君子,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痞子。
对,他就是一个痞子士!
自己这算是撩妹子了么?刘韬看她那样子,不由得在心里暗道。本来只是推荐几本书让她看看,最多看看能不能传教成功,看来却在她心里留下浓厚的一笔。
当然,或许是负面的,不过伟大的恋爱大师桂马曾经说过:女性的情感,在特殊的条件下,是可以直接反转过来的。严重的憎恶,也会在一个契机下,成为浓厚的爱恋。
至少,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可话说回来,自己没有故意在撩她吧?
第167章 文字载体问题
“背下了?”晚上回到驻地的时候,卢琰不可思议的看向刘韬。
“不敢说绝对能够背下,但应该是记下的”刘韬回忆了一下,内容基本上都还在脑子里面存着。考虑到日记忆容量,以及高速记忆对大脑的影响,并没有记多少。
马马虎虎,也就是把公羊、荀子和尉缭子给背了下来。很巧,还有一刻钟要结束的时候,正好尉缭子空了出来,然后他用最后一刻钟的时间,背了下来。
饶是如此,三本著作的字量,也不少,大概有十几万字左右。不过当卢琰知道,刘韬一天就背诵十几万字,心里还是很受打击的。
“木椟买好了没有?”刘韬询问,价格最便宜的便是木椟,然后是竹简,之后是纸张。再上去,算了,就算买得起也不是那么糟蹋的。
“买了不少,但是三本书,估计要写很久。”卢琰头痛。不是说买的木椟不够,他很清楚,负责抄录的,估计还是他。
“放心,我不会让你受罪的。”刘韬知道他的意思,拍了拍他的肩膀,“宪和和其他几个参军,也会帮忙抄录的。”
“”卢琰默默看向简雍等人,难怪都在这里。
简雍等人也没有说话,只是回了一个今晚大家都是自己人的眼神。
“时间不多,差不多就开始抄吧!”刘韬可不管,关键他很清楚,真的抄出来,一个两个肯定都是两眼放光的。
果不其然,最初抄的时候还不情不愿,真的开始抄起来,抄得越多,抄书的那个不觉得,其他几个是两眼放光,仿佛看到肉的狼一样。
“话说,我们两个也要背”张飞和关羽表示抗议,一个两个都跑去大哥那边,他们两个的怎么办?
“三爷,四爷,难道不能自己想办法抄一下?”简雍有些为难的说道。兵法韬略他真没兴趣,还不如这经书更香。
“”关羽和张飞,突然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恶意。
“可为什么是公羊和荀子?”最早帮忙抄书的卢琰已经退了出来,正在看书。
“我比较推崇公羊派和荀子的理论”刘韬随口回道,“反正看看也没什么损失,对吧?反正平时,这类你们想看也看不到。”
“话虽如此”其他人还好,卢琰看得是真的很纠结。
当然也就是最开始是这样,看得越多,尤其是荀子那部分,越看越觉得有趣,慢慢居然也沉了进去,也不再粗略的去看,而是细细品味。
“那么有趣?”刘韬背着书,看他那么入迷,少不得问了句。
“主公背书的时候请稍微认真一些”简雍说完,更换了一片木牍。
时间从晚上六七点到凌晨一点前后,刘韬这边十多万字总算是在把手下七个官累死之前,顺利完工。但想到还有两天的内容,七人此刻只剩下对未来的彷徨
“其实,没必要那么急着抄也没什么”刘韬安慰,“毕竟你们也看到了,我背了那么多,时间也过去那么久,内容都还清楚地记在脑海里面。”
“但总是要抄下来的。”卢琰一脸纠结,“否则有好的作品没有能够欣赏,作为一个读书人,这个折磨比受累抄书还要难受。”
其他六人也是纷纷点了点头,免费看了三部著作,这感觉太爽了。可惜时间有限,看得还是有些不求甚解。
“话说回来,兄长的确是太强了”张飞和关羽则是一副怀疑人生的样子。
他们两个合力背一本六韬,然而仅仅是韬篇,都背得七错八漏的。两人合起来一看,结果发现前言不搭后语,感觉这一天是差不多白费了。
“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吧”刘韬也是顺便过去,把他们抄写的部分拿了过来,然后稍微帮忙改改错字。
今天到底是扫了几眼,能记住的还记住了不少,把看过的修改一下问题不大话说回来,这错得也太多了
“兄长不用法术的话,在战场上绝对不是你们的对手。冲锋陷阵,也几乎没有亲自去过”卢琰想了想说道。
“然而一个法术能够轻易将我们两个击倒不说,在兄长法术影响下的士卒我觉得不管对哪个将领来说,都绝对是一个噩梦。”关羽仔细评估了一下,然后客观地评价道。
“反之,正因为兄长在我们这边,我们打仗才能那么轻松”张飞附和了句。
尤其是刘韬设计出来的丈八蛇矛和青龙偃月刀,非常符合他们两人的性格和习惯。原本没有马镫可能还有些难用,可有了马镫和高桥马鞍之后,就非常的顺手。
说真的,关羽都有些迷上了,那种一刀斩杀敌人的感觉,次数多了会真爱上这感觉。
“时间差不多了,大家早点休息。”刘韬看了看时间,晚上看不到日晷,不过好歹有铜壶滴漏,大概能知道时间。关键还是有更夫,定期打更,好歹知道一个大概的时间。
“也是,忙活了半天木椟都堆积了不少,还不太够用了”卢琰看了看身边,木椟都堆成了一座柴山的感觉。
“关键木椟也只是临时的手段,以后还是要小心抄录进竹简里面才行。难道就没有一种,可以长期保存,而且价格比较便宜的东西么?”简雍抱怨道。
“纸张啊!改良一下,把柔韧性提升一些,然后用硫磺什么的漂白一下”刘韬想了想,“说起来,难得我们要在洛阳两年上下,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改良造纸术?”
“造纸术还能进一步改良?”卢琰立刻来了兴致,这个对人来说太重要了。
蔡伦改良的蔡侯纸,虽然书写方面和成本方面,比最初的已经好了不少,但还是略高,制造的工序略繁杂,关键是纸张的质地还是略脆,时间长了容易损坏,必须要放在避光通风的环境下,小心保存才行。
“改良问题还好”刘韬似乎想起来,以前的时候,书里提过一丢丢,“关键是成本,而且让甄氏过来洛阳这边投资,感觉也有一些不现实”
第168章 敢和汉帝谈生意
甄氏在中山,或者冀州那边还好,在司州这边还真不算什么,张氏和苏氏也差不多。
如果要和甄氏合作,那么就只能把造纸作坊放在冀州,只是这样太遥远,包括初期建设和技术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这显然不符合刘韬的利益。
别看大家有联姻关系,只要利益足够的话,舍弃一个女儿也没什么。他们当然不敢悔婚,快要沦落成纯粹商人的甄氏,没有毁约的资格,但快要把甄姜舍弃。
关键是,造纸作坊的利润,估计真的会让对方,做出这样的事情。
“作坊初期,必须要在我的监控下,同时最好能够确保技术的保密性”刘韬脑子里面有不少技术,问题是如何把技术转化为利润,这个非常重要。
“兄长的意思,莫非是懂得改良蔡侯纸的办法?”卢琰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简雍等人也差不多。甄氏家的那两个参军,更是双眼发亮的程度。
“原理大概知道,但是实操难说。”刘韬也不敢确定,在网上看到的资料行不行。隔行如隔山,没有真正接触过造纸业,谈论改良造纸术,就明显有口嗨的嫌疑。
就如同后世穿越,动不动就蒸馏酒发家,窖藏和调香说都不说。别看后世95°的白兰地都有,但好歹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别人好歹得先是白兰地,然后才是95°这点。
若是不好喝的话,那还不如直接喝医用酒精算了,一样是95°的。
“试试不就好了?”涉及化产业,卢琰不淡定了,“我们这边还有两千贯的储备,完全可以直接投入。”
“我们甄张氏也可以投入一些,具体投入多少,我们会和族长商量。”甄氏和张氏的两个参军也是立刻出面。
“甄氏和张氏愿意投资,我自然欢迎。不过作坊,必须是在洛阳这边,我要在这里开设一个造纸作坊,这样方便我把工艺摸索出来。”刘韬也开出他的条件。
“我们会和族长说明的。”两人闻言,略有迟疑,最后还是打算先应承下来。
“关键在洛阳开作坊的话,尤其是造纸作坊,若是成功,到时候估计觊觎的人不少。我们需要一个,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存在,帮忙维护这个产业”刘韬路作思量。
卢植要担任冀州牧,一个月内就会过去那边上任。在洛阳,算认识的,要么就是初步建立友谊的袁绍,要么就是
“慢着,有个人可以镇得住场子,就在和他谈生意,估计有些风险。”刘韬突然想起一个人,一个自己认识又很有分量的存在。
“主公所言,莫非是陛下?”简雍捋了捋刘韬认识的人,符合这个条件的,似乎也只有当今大汉皇帝而已。
“诶呀,你猜到了啊?”刘韬有些讶然。
“兄长,你当真?”卢琰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看向刘韬,和大汉皇帝谈生意,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我们的陛下,和别的皇帝不太一样。”刘韬笑了笑,“不说了,早点休息先!”
说完,自顾自的回去洗漱休息,留下这群已经目瞪口呆的家伙。而目送刘韬离开之后,众人大眼瞪小眼,最后也拿他没辙,只能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关羽和张飞留守,刘戈和上官煜过去兰台看书。刘韬没有过去,直接去北宫那边,出示腰牌,说明来意,过程还算顺利。
就是后续,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有黄门前来宣他进去觐见。算算时间,早上十点多,一般官员,五点就要到衙门这边点卯,然而大汉皇帝,却睡到十点才清醒过来的样子
听说肾虚的一个表现,就是嗜睡来着刘韬在过去的路上,在心里吐槽了一下。当然,这也是他随便看的,是否有科学依据,他也懒得管。
在这里吐槽,也仅仅是因为,某人害他等了足足一个时辰的关系
“给你三天假期,可不是让你叨扰朕休息的。”刘宏显然的确刚醒不久,整个人昏昏沉沉,同时坐着的时候用手捂着头,不是托举,而是头痛的表现。
结合他现在的精神面貌,估计是宿醉了据说和酒里面非乙醇的成分有关,有说法是甲醇的关系,具体刘韬也不太清楚。
“臣刚刚想到一门生意想找陛下入伙。”刘韬直言不讳,反正他拐弯抹角的话,估计最后得让刘宏,派人踢着他屁股赶出北宫。
“该说你大胆,还是太年轻”刘宏闻言,顿时也不困了,甚至有些想笑,“放眼天下,敢拉朕入伙做生意的,你是第一个。”
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