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粲山,打个商量……我读《论语》成不?”刘韬到底还是放下了《诗经》,学了一个时辰,他发现自己一点大诗人的天赋都没有,这《诗经》,他越看脑子越空。
    别说吟诗作对,他现在都有点迷茫: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读诗?
    “父亲让我教诗赋,我身为人子,岂能不遵?这诗赋,好歹学两天,实在读不下去,我再和父亲说。但学都不学就放弃,怕父亲会不高兴。”卢琰也有些看不下去,左右看了看,然后来到刘韬耳边,低声说道。
    得,好在自己这个兄弟,还是明白人。也幸好,不是卢植亲自过来教书……
    “读,那就读呗!”刘韬拿起书卷,在脸上扇了扇,这天气真要命,气温越来越高。又没有风扇和空调,也就是这竹简,突然发现当扇子还是挺不错的。
    “兄长,要不要我派人,去找点尾羽做一把羽毛扇?”卢琰见状,想了想提议道。
    这年头也有扇子,比较出名的大概就是羽毛扇,毕竟说起羽毛扇就会想到诸葛亮;除此之外,还有蒲扇,不过制作蒲扇的蒲葵来自亚热带和热带,河北可没有。
    最后一种就是草扇,用茅草之类编织而成的扇子。说起来,之前因为是冬春交替,所以刘备家没有编这个。到了夏天,他自己也会编一些出去卖。
    至少在这个世界,刘备还真不止织席贩履,他的业务范围,还包括草扇加工销售的。
    “有扇子也好,这天气真热,我们都热成这样,下面的士卒怎么办?”刘韬摇了摇头,尤其是那些,还要负责巡视,监督,包围广宗城的士卒,都不容易。
    “的确是比涿郡热了一些,以前这个时候,涿郡还不至于太热。”卢琰也有些不适应,从涿郡到巨鹿郡,也就六百里上下,但这天气,却已经有些明显的差别。
    “说起来,最近军中可有人中暑?”刘韬想了想。
    “暂时没有,毕竟有安排轮换,同时也让士卒喝点水。”卢琰摇了摇头,到底是靠近清河,取水容易。甚至在傍晚,还有不少士卒会到清河里面泅水纳凉。
    “要不要我们也去泅水?”刘韬想了想。
    “兄长,我们现在要学习。”卢琰郑重提醒道。
    “只是营帐里面,也有些闷热,这顶盖根本不隔热,被烈日暴晒一番更热了。”刘韬是真的热得不行,“对了,能给我弄点硝石过来不?”
    “兄长身体有恙?”卢琰闻言有些关心起来,毕竟这年头,硝石主要是药用。
    “我当然没事,硝石是有点别的用处,帮我收集一些过来,越多越好。”刘韬回道。
    卢琰闻言才稍微放心,然后出去吩咐士卒收集,少不得顺便买几把羽毛扇回来。如今在野外,想要弄到硝石肯定没辙。想要弄,只能去身后的曲周城看看情况。
    既然去都去了,那么顺便弄点羽毛扇回来,也算顺路。
    算下来五十里的路,快马一个时辰也差不多了,实际上却更快,前后两个时辰,士卒已经回来,带回两个包袱,外加把零钱交还回来。
    命人把一把扇子送去给卢植,然后卢琰就把扇子和硝石带给了刘韬。后者此刻双脚已经泡在木桶里面,里面装着水,效果一般,好歹可以降降温。
    “兄长,您要的硝石,已经拿回来了。只是时间紧迫,士卒也就找到半斤。”卢琰把包裹递给了刘韬。
    “半斤也凑合了……”刘韬闻言,当即放下手中书卷,朝着卢琰笑了笑,“再打一桶水过来,我给你表现一个,不是法术的法术!”
    “哦,兄长又学会新法术了?”卢琰很好奇。
    “法术……肯定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刘韬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现在要做的,却不是法术,而是科学!”
   

第142章 硝石制冰
    “科学,科学是什么意思?”卢琰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科学啊……”刘韬想了想,正统的解释他清楚,可是涉及到一些专用名词,比如说‘客观事物’这类,又需要进一步解释,想着干脆换个说法。
    于是仔细想了想之后,解释道:“就是建立在可检验基础上,去解释世间万物形成和运转规律的知识……粲山,《礼记·大学》里的格物致知,你应该知道吧?”
    “是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我辈读书人共同的目标。”卢琰点头。
    说是那么说,几百年后前面四个都忘记了,就剩下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四个……刘韬不由得吐槽。遇到解释不通的,不是丢给‘上天的惩罚’,就是‘敬鬼神而远之’。
    “科学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格物和致知的过程,其实在这方面,我挺推崇荀子的。”刘韬随口说道,“但不要对别人说。”
    “嗯,我明白。”卢琰也是一愣,随即点头表示明白。
    荀子的学说,在汉朝就不是主流。尤其儒家打算给君主脖子套上一层枷锁,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什么的,天上下雨都能是君主失德。
    这个时候和他们说唯物主义,那基本上,就是‘阶级敌人’。这不,荀子的后裔,颍川荀氏,关于他们先祖荀子的学说,估计都是偷偷摸摸的在族内传播,公开都不敢谈论。
    刘韬说他推崇荀子,私下可以,不能公开说,否则他就算完了。
    不多时,就有士卒把一桶水拿了过来。刘韬拿着硝石粉末,来到桶边,朝着卢琰笑了笑说道:“现在,让我们见证科学的奇迹时刻!”
    说完,把硝石粉末,倒入了水中,一整袋半斤的硝石粉末都倒了进去。然后还专门找来一根木棍,在里面搅动了一番,让硝石和水充分混合。
    如此,慢慢的,水桶出现了一些雾气,而且雾气越来越多,大概十分钟左右,刘韬低头敲了敲水桶,里面的水已经完全结冰。
    “按照这个标准,大概四两(汉两)左右,就差不多了,没必要那么多……”刘韬起身,看向卢琰,“或者说应该找到一个值,大概多少水加入多少硝石可以结冰。”
    “………………”卢琰此刻却是还没有反应过来,整个人是被眼前这一幕吓到了。
    刚刚还是一桶水,在这种大热天,居然变成了一桶冰,这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回魂了!”刘韬伸出手来,在他面前拍了拍,卢琰总算是回过神来。
    “哦?哦……兄长,刚刚你说什么来着?”卢琰有些尴尬的问道。
    “难得有冰,不享受享受?”刘韬指了指地面,“按说直接吃也没什么,不过为了安全着想,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好一些。不过那么凉快,在这周围读书什么的,也舒服。”
    “兄长的意思,这冰还能吃?”卢琰不敢置信。
    “按说吃了对身体没什么伤害,但加了半斤硝石进去,那味道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似乎也有说法会腹泻,很难说……不过吃那么多冰,一般人也得腹泻。”刘韬想了想说道。
    “那算了……”卢琰闻言,略作犹豫,最后还是没有敢尝试。不过话说回来,在这种大热天的,能靠在这桶冰旁边,的确非常享受。连带着周围的温度,都有少许下降。
    “说起来……”沉浸其中大概一阵子,卢琰才回过神来,“这硝石融入水中,为何会让水结冰?”
    “似乎两者混合后,会吸收水中的热量,水中的热量被吸收,于是就凝固了起来。其实你仔细看看就知道了,里面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全融入水中的硝石……”刘韬指了指木桶。
    卢琰仔细看了看,还真的发现,在木桶的冰面下,还有一些硝石的粉末。想起刘韬早些时候自言自语般的言论,点头:“难怪兄长说,只需要四两就足够了。”
    “反过来……”刘韬指了指木桶,“只要把这桶冰晒干,依然会得到差不多的硝石。虽然麻烦一些,但其实可以反复利用。”
    是否可以煮盐的手段取得很难说,毕竟若是铁器或者金属器皿的话,担心加热后会产生反应。说真的,刘韬的化学成绩,甚至物理成绩,其实真的不怎么样。
    “这就是兄长所谓的科学?”卢琰看向刘韬。
    “严格来说这还不算……”刘韬想了想,“毕竟我们要理解‘温度’的存在,然后还要了解硝石融入水后,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它能吸收水中的热量,使得水结冰。”
    顿了顿,郑重的说道:“探索并且求证,能够精确证明和经得住检验,而不是臆想或者揣测的方法去思考世间万物规律的学问,便是科学。”
    “《荀子》里面,似乎有过类似的理念。”卢琰想了想。
    “要说《荀子》的话,我最推崇的,其实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日月交替,春夏秋冬的转换,应该是自然现象,而且终究能解开其中的奥秘。”刘韬看向卢琰,“而不是‘君王失德,或者xx失德’这种概念。”
    “问题是这番话,可没办法拿出去公开说。”卢琰劝说道。
    “这个我当然清楚……”说道这个刘韬还真有些烦。
    儒家设定天人感应,是为了在道德和舆论上,有个机会可以攻佞天子,甚至是某个政敌。毕竟儒家最大的理想,就是‘天子垂拱而治’,把权力都交给他们就好。
    可问题一个两个来自家族,又提倡‘家国天下’,自己家族没有吃饱,怎么好照顾百姓?然后出了问题,民怨沸腾,立刻来个‘天人感应’,说‘君王失德’找皇帝背锅。
    至于皇帝没了,那没关系,换个人当皇帝,铁打的儒家流水的皇帝,换个人玩就是了。
    问题是在这样的规则下,刘韬的言论相当于和儒家,和大部分的世家大族为敌。科学理论玩不起来,哪怕逼得儒家哑口无言也没用,别人能用口水喷死他。
    这也是,他迫切希望改变规则,或者成为规则制定者的原因。他真的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主要是没这个耐心,陪各位世家大族,经学大师,儒家鸿儒慢慢玩妥协的艺术。
    “只是这冰……”刘韬指了指这水桶。
    “兄长,其实按照规则来,也没什么。”卢琰笑道,“兄长偶然发现这凝水成冰之法,解我军夏暑之扰,乃天道在我方……这样的说法,兄长以为如何?”
   

第143章 卢植决定攻城
    “虽然按照这个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一直这样下去,我们会对这种方法形成习惯和依赖”刘韬摇了摇头,这种方法的确很便利。
    只是这种便利的办法,是针对臣子而言。如果他只打算玩这招的话,那么乖乖当一个大汉忠臣就好,没必要重新制定规则。
    可以的话,他希望最大限度不要用这种手段,免得最后把自己给套进去。
    顿了顿,看向这桶冰,继续说道:“再说,这桶大小,大概就要消耗四两左右的硝石。制作出来的冰,最多也就够五人左右,使用一两刻钟的全军两万人,多少硝石都不够。”
    “这个也是”卢琰点头,的确没有考虑过成本问题。
    主要还是凝水成冰之法,实在让人太过于惊讶,这感觉就是夺天地造化之法。看到的瞬间他就在思考,若是利用得当,或许能狠狠给刘韬刷一波声望。
    关键是能帮助到父亲,左丰过来视察很蹊跷,毕竟皇甫嵩和朱儁那边没有黄门过去的样子。这次左丰被打发掉,很难说下一次,是否会有别人过来视察。
    只有把广宗打下来,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有个更好解决的办法”刘韬指了指这桶冰,“交给老师来判断不就好了?”
    “哈,我居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卢琰闻言也是恍然。
    正所谓一叶障目,卢琰在刘韬这边出发,却忽略了卢植的能力,以及他的身份。
    几分钟后,冰桶就送到卢植面前,后者看着这桶冰,不敢置信的看向两人。
    他看得出,这一桶冰,应该不是在外面装进去,然后带过来的,否则早融化了。关键他们此刻在包围广宗城,这周围都是荒郊野地的,哪来的冰块?
    “哪来的”卢植有些说话不出来,此刻他满脑子子不语怪力乱神和敬鬼神而远之这两句话。
    “在水里加了点硝石做出来的。”刘韬出面,“弟子以前偶然听一个方术士说过,最近天气太热,正好有空,就让粲山帮忙带了点硝石回来试试。”
    “在水里加硝石就可以让水凝成冰?”卢植一愣,不过到底是镇定了一些。匪夷所思无所谓,只要不是和神鬼扯上关系就好。
    “目测来看,四两,甚至三两硝石,差不多就能把这一桶水凝成冰。而且把水晒干,或者装入陶罐里面煮干,那么依然可以得到硝石,也就是说可以反复利用。”刘韬回道。
    “只是硝石到底用得比较少,我派去的士卒,在曲周县只找到半斤。”卢琰上前,“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