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绍可以荒唐,但田丰作为臣子,忠诚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他的性格。
    随即看向沮授,说道:“若公与侥幸不死,科举能参加就参加。你与田某不同,家大业大,不为自己,也要为族人考虑。”
    沮授还没有到四十,以他的能耐,通过科举之后,迅速向上爬其实还是很容易的。或许在七十岁以上,进入中书省还是有可能的。
    更别说他还有弟弟沮宗,儿子沮鹄,不管怎么样,都能重新站起来。
    许攸等人此刻也少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自己的年龄,是否还能参加科举。不能参加科举的话,那能怎么办?能不能逃离大汉,去投奔其他势力
    “主公,晋国的那些官员,怎么办?”杨射收到这边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找到刘韬。
    “武将愿意投降的,可以择优收编,不愿意的,丢去修桥铺路,五年后让他们解甲归田。他们愿意投奔其他人,就让他们投奔。”刘韬随口回道,“官愿意投降的,就安排一个地方,让他们准备一下后年的科举。不愿意投降的,跟着晋国的士卒,去修桥铺路五年,然后贬为庶民,自生自灭。”
    说好了要科举,那就真的要科举。其实还有别的路,就是进入军中当官。军中官其实也挺欠缺的,毕竟后续如果要扩军的话
    “汉升!”刘韬看向黄忠,“以后你就驻扎在冀州,代郡和常山郡归益德镇守,中山渤海两郡交给你来镇守。”
    “遵旨!”黄忠欣然受命,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去攻打幽州。这场仗,所有人显然都有些打得不过瘾。
    “前提是先把三郡给收复,接下来的战争以你为主,朕就不参与了。”刘韬交代,“从现在开始,朕会派人把消息传出去,十天后你们再出征。一路过去,投降的按照青州的情况处理,不投降的话,就别指望我还会用他们了!”
    “遵旨!”黄忠知道刘韬是什么意思。
    “奉孝,安排一下,我们回去了!”刘韬看向郭嘉。
    “遵旨!”郭嘉连忙领旨,出来那么个把月没想到那么快就可以班师回朝。这场仗想想还真是打得匪夷所思,前面打了半天,敌人的踪影都没有找到。
    结果一转眼,敌人在他们面前一点秘密都没有,直接就来到别人老巢这边。这也就是算了,两个卷轴下去,所有敌人都变得不堪一击,继续这样下去,天下之大,还有谁能是大汉的对手?
    这也是好事,至少大汉能够快点一统天下,也不知道其他势力,知道今天的事情之后,是否还敢与大汉为敌的。
    反正,这些暂时也轮不到他担心,只是觉得自己的才能,似乎没什么用武之地了。
    果然,我以后就是给荀彧打打下手的命了吗?郭嘉有些为自己感到难受
    刘韬可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是眼看事情告一段落,嘴角微微抬起,终于是能回去了。离家一月,浑身都不习惯。索性经验值到账,不打折扣的。
    十五万敌军,一百二十万经验值,顺带升了一级,舒服!

第586章 都消停了
    一个自由技能点和一个自由属性点,属性点没得说,直接加精神,30点精神,每天自动恢复30点魔法值,舒服!
    自由技能点也没什么犹豫,把火系专家区域给点开。
    不出所料,第一个魔法就是‘心灵之火’,可惜没有‘火系理解2’,无法覆盖全军,制作成卷轴也不行,还要再升一级才行。
    直接发动的话,可以单体+30点力量,同时+5主动性,和‘动感长袍’附加的那个‘心灵之火’完全没法比,别人至少能附加到一支队伍上。
    第二个魔法不是英雄无敌7的火墙,而是英雄无敌3的烈火神盾。专家级的效果,是被近战攻击时的情况下,反弹敌人25的伤害。
    而且,这个伤害主要以敌人的攻击力来计算,不是按照己军受到的实际伤害计算。否则己军用了天国护甲+石头皮肤,对方打到手软都未必能造成伤害,还怎么反弹?
    也就是升到大师级,也只能反弹30伤害,才只是专家级的魔法。如果能100反弹那,那别说是专家级,火系终极魔法都可以,尤其如果连远程攻击都算的话。
    不过说真的,这个魔法和‘惩戒之炎’相似度很高,刘韬不得不吐槽,这魔法塔估计是不舍得直接在专家级就给火墙魔法,所以拿这个烈火神盾来凑数……
    “报,平难将军,已经成功击败鲜卑贼人,俘虏步度根!”走到半路,结果张燕派来的信使过来传话。
    “就地杀了便是,懒得养着。”刘韬随口回了句。
    又不是三五千的,上万人的鲜卑,就算分散也不知道要调动多少人看守。如果三五千,那么还有压榨的利润空间,超过一万这利润无限缩小,超过两万直接就亏本。
    也不知道张燕到底抓了多少鲜卑俘虏,反正对于这种,胆敢随便进入汉地的,他贯彻的原则就是不惯着,全部灭了。
    就如同他以前玩游戏,主动出击俘虏的敌人,或许会挑挑拣拣,放一部分回去,省得下次没有经验拿。可主动打他的,那就看做是挑衅,全杀或者全抓,就不惯着!
    “遵旨!”信使也没想到,刘韬的杀性居然那么大,不过谁让人家的皇帝,话都说了,那么他这个小小的信使,也就只能把话带回去。
    “这样一来,鲜卑那边也就元气大伤,至少三五年不可能再南下找我们麻烦。”刘韬随口说道,“再过三五年,把燕汉灭了之后,就去找他们晦气!偷偷被弃盟约,还真以为我是好欺负的?”
    步度根的脑子也没有那么蠢吧?到底是谁让他变得弱智的?看看人家南匈奴,接受一国两制之后,未来的日子过得多好?哦,也是,他们从来只顾现在,不看未来的……
    只是现阶段没空找鲜卑麻烦,那就最大限度削弱对方。
    于是鲜卑俘虏的死活,他已经不再去管。随着袁绍被击败,鲜卑那边的经验其实已经算进去,所以后续张燕再去击败他们,根本不增加经验。
    或者说张燕没用卷轴就将对方击败了?这个可能性不高,真那么做的话,估计损失也不会少,回头找人看看,损失太高的话,怎么也要扣张燕的分。
    看看其他军队,全部加起来,损失还没有超过三百的,就你损失过千,不批评怎么行?
    “说起来也奇怪……”郭嘉感慨了句,“明明是史无前例的大胜,我方已三百人不到的伤亡,击败敌军十几万……为什么一点喜悦的感觉都没有?”
    “不对等的战斗都这样,完全没有战争的紧张感和成就感,纯粹欺负小朋友,怎么可能有趣?不过从长远来说,至少我们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就获得了胜利,这才是关键。
    战争这玩意,本身就不在乎它是否过瘾,是否尊重了敌人,而是到底取得怎么样的战果。更别说,战争本身只是政治的延续。如果赢了战争,却是谈判桌上输了,那也没有任何意义。”刘韬感慨。
    “只是继续这样下去,下面的将领估计就很难晋升。”郭嘉提醒道,其实真正提议的,便是这个,前面的只是铺垫。
    “于是就需要把这个也考虑进去,权衡利弊,这件事情政治上得不到什么利益,战争之后也没办法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那么不如把这场战争,当做是练兵。让将士们好好锻炼一番,顺便累积一些战功。”刘韬淡然回道,“但这次显然不是,毕竟已经打成灭国之战,朕就是要威慑一下其他几国,让他们有所顾虑!”
    原本青州还在,那可以稍微和袁绍慢慢打,打一两年都可以,大家斗智斗勇,慢慢把将领培养起来。
    现在青州天没亮就投降,晋国只剩下一个冀州,这样原本的讨伐战就成灭国战。性质不同,目的自然也不同,仅此而已。
    怪谁?最多就只能怪青州刺史和守将,你们投降那么快干什么?只是这样的话,显然也不可能说出来,所以将士们再不爽,也只能憋着,把这股火气,用在灭燕之战中。
    “说起来,袁术和张超,不可能不打过来的吧?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刘韬突然想起来,当时还让刘宠,留一支军队在黄河边上,提防袁绍南下来着。
    “可以发一道旨意过去,让他可以正面与张超和袁术交战?”郭嘉提议。
    “就这样吧!”刘韬点了点头,“先等今晚下榻之后,再慢慢写过去。到时候,记得稍微提醒朕一下。”
    “遵旨!”郭嘉回应,心中暗道:其实这封旨意送不送出去,已经没什么意思。
    随着袁绍军十五万大军,居然那么轻易就被击败的消息传出。周围的几个国家首先是觉得不可思议,然后是脊背发凉。
    刘韬就如同一座跨越不过去的高山,这样的情况下,以后还怎么打?怎么打得过?!
    袁术和张超巧妙的退兵回去,加强自己国家的防御;孙坚也在抓紧时间把江东打下来,什么挥军北上的想法已经没有,只想着划江而治。
    最头痛的还是刘备,晋国已经被灭,北汉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他!到时候,好几万几乎没有受损的北汉军杀过来,他应该拿什么来抵挡?!

第587章 191年末记事
    “恭喜陛下凯旋而归!”回到朝堂这边,刘韬自然迎来了文武官员的祝贺。
    “不小心就把晋国给灭了……”刘韬感慨,哪怕现在严格来说战争还在继续,不过谁都清楚,晋国被灭不过的时间问题,毕竟文武官员差不多都一锅端。
    渤海那边袁谭作为太守,姑且还算是在负隅顽抗,不过也就是那样了。
    顿了顿,看向户部那边:“物资还够吧?”
    “也多亏陛下找到了袁绍藏匿物资的地方,到底还算充足。”荀彧感慨,原本想说打两三个月,最多把冀州打下的战争,结果演变成了灭国之战。
    一开始袁绍坚壁清野,的确是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好在后续刘韬找到袁绍存放物资的地方,居然不在冀州北部,而是在乌巢那种地方。
    这不一个突袭,直接打下,然后把物资运输回来,分发给地方,好歹让地方百姓能够坚持到明年。当然,刘韬在这里还耍了个无聊,那些世家大族的粮食,根本没有还回去。
    只说是晋国借的,和大汉有什么关系?世家豪族固然痛恨刘韬蛮横,但更多是抱怨袁绍的不争气,居然那么容易就被灭了,原本的投资全都化为乌有。
    于是凭空多出一大堆的粮食,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甚至还略有盈余。打仗还能打到这个程度,荀彧都不得不服。
    现在比起户部,吏部那边才是真的要头痛,都灭国了,按照刘韬一开始的说法,那偌大的晋国,估计没几个官员。
    小吏可以保留,择优录取,主要还是打散了录取。只希望中山,赵郡和清河郡的太守和县令,知道袁绍已经完蛋后,能立刻主动投降,否则的话真的不知道怎么安排人过去。
    “没事就好,快入冬了,大家辛苦归辛苦,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刘韬点头,也没在意人手不足的问题,反正凑合一两年,以前人手更加不足,都这样撑过来的。
    以前能做到,现在却做不到,果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个头了!三省六部的官员知道刘韬这个想法的话,估计会直接怼回去。
    以前才一个州,当然可以艰苦一些,事情毕竟没多少。现在已经六个州,下面的事情足足是以前的六倍,要不怎么需要那么多的官员去处理?人手不足,很多的事情哪怕按照荀彧那种处理方法,也依然忙不过来,加班几乎成了惯例。
    什么升官发财放一边,大家第一次闲聊要聊休沐和放假的事情。
    “安排一下,等到晋国灭了,立刻安排考试,选拔一批人手。”刘韬看向吏部那边,“另外,这次立下功劳的,也得要论功行赏。”
    陛下,这次功劳最大的可不就是您么?卢植很想吐槽,毕竟这次的战报已经传回来了,刘韬找到的敌人老巢所在,然后两个卷轴就让对方失去战力,轻松就没了十万大军。
    别人都只是顺带去捡便宜,能算到战功里面?这样的战功,有些胜之不武!
    “别这样看朕啊……”刘韬也没辙,别人还好,吏部尚书是直接的老师,面子还是要给的,“他们到底是出人出力了,就算有很大概率是朕的原因,但他们没功劳也有苦劳……这样,按照正常情况的一半来计算功劳,这样没问题了吧?”
    “这样的话……倒还可以!”卢植闻言,也没有在继续纠结。其实按照他的意思,折三成来计算,才比较合理。
    现在的大汉有两个人不好惹,一个是就是吏部尚书,这厮还是帝师,就算是刘韬,也必须‘尊师重道’,毕竟这是华夏传统美德,他不能带坏头。
    另外一个就是宗正,外加太上皇刘元起。这位平时不理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