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筛选完毕之后,官吏们将流民打散,不让同乡的流民聚在一起,至少不能大量聚在一起。之后进行分组,并且给他们选拔什长和保长的权力。
    流民也没想到,自己刚来,居然已经有当官的资格。尤其官老爷们可是承诺,表现出色的保长,或许会选拔到地方官府,担任掾吏。
    男的女的被分开管理,组建起来的纪律负责监督。当然晚上会有一到两个时辰的自由活动时间,夫妻想要聚一聚什么的,总不能拦着。
    儿女却是全部留在晋阳,专门放在孤儿院里面照顾,同时派人给他们启蒙。
    做到这一步,让那些流民看到,朝廷这边的确是兑现承诺的,这才让他们前去工作。
    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些流民也没有了顾虑,纷纷按照官吏的安排前进。
    “是以目前一切都已经顺利铺开,按照三十万青壮的投入,预计一到两年内,可以完成从云中到晋阳的铁路。”荀彧汇报道。
    “铁路的测绘,以及土地的征用怎么样?”刘韬少不得追问,毕竟后世这是阻碍铁路建设主要的问题。
    “已经避开了主要山脉,征地的问题上存在少许问题,但并不严重。地方百姓都很配合,最大的问题,反而是担心官吏会私下多征土地。”荀彧回道。
    刘韬闻言也是恍然,现在有不是那个皿煮制度世界,封建时代,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不接受征地是什么结果,有点脑子的都清楚。
    比起征地问题,地方官员借口修造铁路,过多征收土地,这才是首要的问题。
    并州其实也多山,目前归化的铁路,从云中出发,走定襄郡到马邑,经楼烦县进入广武县附近,之后一路南下,经定襄县抵达晋阳。
    最大限度避开了山脉比较高耸,地形比较复杂的环境,长度保守估计在七百多里。
    同时我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云中向南,抵达长城附近的时候,要怎么穿过来。若是凿开长城,那么就会留出一个缺口,给胡人入侵带来便利。
    更别说若是胡人南下,占据了铁路,那么通过铁路还能迅速把士卒运输到晋阳。
    是以最初官员们,设计的铁路,只是晋阳到广武县代县一带;云中那边再设置一段铁路,仅仅到骆县一带;最后从雁门郡,也就是长城内的武州县到楼烦县,设置一段。
    三地的铁路,最后通过驰道和马匹进行辅助运输,这样就不需要拆除长城。
    甚至有些官员不明白,为什么非要修一条通往云中的铁路,晋阳到平阳,或者到上党的铁路难道不香吗?!
    少数人倒是知道,刘韬馋白云铁矿很久,修造这条铁路,就是为了开打之后,能够通过铁路,源源不断把士卒和补给输送过去。
    同时,打下白云铁矿之后,可以在云中那边粗加工,加工之后的铁锭会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运输到晋阳。
    在长期战略的角度,这条铁路非常有价值。而且,只要条件允许,通往平阳,上党甚至是河内的铁路,肯定也是要修的。
    这次修铁路,主要是累积经验。哪怕刘韬把铁道建设的基本要素,注意要点都给说了出来,但对于工匠和官员来说,铁路这玩意,太陌生。
    或许先秦时期,有工匠会知道,但大汉四百年,这铁路就没有铺设过,原本的铁路也被百姓拆回去自用,更没有什么工匠,知道铁路具体是怎么铺设的了。
    可以说,哪怕是铁路用的防腐漆,到底是怎么调配的,都需要摸索。现在调配出来的防腐漆,到底能用到什么时候,同时能多久不会被车轮给磨掉,这都是需要测试的。
    按说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去测试,实验完毕才能开始铺设。
    奈何刘韬不相等,那么就只能早早施工,一边铺设一边研究
    “长城的问题,有决断没有?”刘韬追问,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已经有一个方案!”苏双出列,毕竟作为工部郎中,这件事情归他管,“工部几十个工匠最后拟定,在铁路通过的地方,设置几个关口,专门用于通铁路。
    同时这关口两侧的铁路,可以制作成吊桥一样,可以升起的类型。只要发现预警,那么立刻升起两侧铁路,然后关闭关门,直至解除预警,然后再打开关门,放下铁路。”
    这样很麻烦,没有直接拆掉方便,但长城的确给不少人一种安全的感觉,哪怕雁门,定襄,云中和五原,甚至朔方按说都是大汉的地盘。
    大家不是害怕胡人,非要有长城保护才安心。大汉就没有害怕胡人的,但是总要防着,胡人突然从长城穿插进来,攻入腹地。
    这里没有太多守军,等士卒过去,胡人已经扬长而去,这就不划算了。
    “朕很想说,我们的大汉的国土,注定要随着我们的铁蹄和强弩不断扩张。暖炕你们也看到了,同时煤炭也开始逐渐投入使用,冬天已经不再不可战胜。冬小麦证明了,就算到了更寒冷的地方,我们依然可以种植庄稼,依然可以生存。
    阴山以北的荒凉,已经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刘韬起身,看向众人。
    是的,这是刘韬登基,或者说之前就推广的政策。事实证明,现在云中的百姓,日子过得很不错,尤其是那些太行山过去的流民,并没有什么不适。
    继续向北,就算阴山以北的大草原,也没办法停住他们扩张的步伐。只要他们愿意,可以推进到冬小麦都种不了的地方。
    其实如果有土豆的话,那么甚至可以继续向北,如果有玻璃的话,甚至可以制作成专门的暖房进行栽培。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可以战胜更残酷的环境!
    “四夷注定要在我们的刀锋下瑟瑟发抖,我们悍不畏死的士卒,以及充足的后勤补给,才是大汉真正的长城!”刘韬说道,“会移动的,而且不断想外扩充的长城!”
    “大汉万岁!”刘元起带头高呼,刘韬的话让他热血沸腾。
    “大汉万岁!陛下万岁!”更多的臣子喊了出来,有些人,甚至看到炎汉三兴的希望。
    “当大汉屹立在世界之巅”刘韬看向众人,“那将是朕,和诸位共同的成就!”

第529章 这天下乱了
    如此过了几天,眼看已经到十月中旬,秋收也陆续结束。
    户部,主要是掌管常平仓的衙门,此刻却是最忙碌的时候。经历过皮氏县的事情之后,这次的清查工作,显然就非常重要。
    当然,主力是御史台那边,然后是锦衣卫。但户部针对舞弊的问题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是否能落实到位,也需要实际检查一下。
    铁路施工队已经在各地就位,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道工序。在薪水翻倍的鼓励,以及保长们的督促下,工作在顺利进行。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整个朝廷依然是全速运转。官吏们只要上衙,仿佛就会有做不完的工作,是以每次休沐日,官吏们都会有种发自内心的解脱感。
    这天,刘韬如同往常一样批改奏折。不多时,就看到一份锦衣卫的奏报。
    他打开看了看,眉头微微皱起:“袁术居然称帝了?”
    按照情报显示,袁绍在退往汝南郡之后,却迅速朝着九江郡发动袭击,攻入寿春,俘虏了刘邈,占据了九江郡。
    这还不算完,这位占据九江郡之后,估计是真的坐不住了,于是搞了个简陋的登基仪式,加冕为皇。
    这年头称帝的也不止他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汉室宗亲。袁术以汉臣的身份称帝,显然是坏了规矩,同样是带了个坏头。
    从后续的情报来看,那些野心勃勃的人,随着袁术称帝也开始疯狂冒头出来。
    比如徐州下邳人阙宣,聚众数千人,在下邳郡自立为天子,建立郯国;泰山臧霸,原本归附徐汉,驻扎在琅邪郡,几乎也是听调不听宣的主,闻讯也以琅邪郡尉基础,登基称帝,建立莒国。
    吴郡豪帅严白虎,联合另外一个豪帅祖郎,攻入会稽郡,赶走会稽太守王朗,建立越国,大量吸收山越进入军中。
    同时派人与武夷山彭氏取得联系,帮助其登基建立彭国,两家互为同盟。
    在荆南的孙坚,倒是打算让刘表禅让,可刘表借助荆襄世家,长江天险硬生生扛住了孙坚的试探。
    是以孙坚放弃北上,向东占据豫章郡,并且对丹阳郡虎视眈眈。为了名正言顺,自立为罗王,毕竟长沙郡原本就是罗国的所在地。
    大的势力是那么多,但小的势力同样一大堆。以一县一里,一个坞堡就称帝的大有人在。似乎都想要体验一把当皇帝的瘾,哪怕因此可能会族灭都在所不惜。
    唯一安分的就是交州,士燮似乎没有称帝的意思。只是交州刺史朱符的名声,却一直不好,是不是给士燮背锅的很难说,只知道目前只有交州,名义上还是大汉治下。
    “一个两个都不打算忍下去了,就这样直接摊牌了?”刘韬哂笑,“不过刘繇那家伙,倒的确是人才!不不,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原本刘繇只是被裹挟当了皇帝,谁知道盛宪突然患病,身体越来越差。刘繇此刻已经征辟太史慈为将,同时私下也拉拢了许贡,以及丹阳太守吴景。
    再加上陆康的支持勉强坐稳了皇位,成为了一个实权皇帝,哪怕麾下派系林立。
    从傀儡成为实权皇帝,刘繇这运气和能力也的确厉害。眼看刘岱已经臣服自己,也不知道刘繇是否也能收服刘韬比较在意的,便是这个问题。
    和江南,以及徐州比起来,兖州和豫州的情况比较稳定,韩王和魏王之下,虽然偶尔也有一两个想不开的,几乎刚冒头就被强势镇压,根本翻不起风浪。
    “河北那边,估计也快了吧?”刘韬翻了翻,没有看到河北那边的情报。
    考虑到袁绍都已经称王,赵汉灭亡感觉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刘韬更担心的是,还是燕国那边。刘虞一直没有称帝,也没有上书表示归附朝廷。这种暧昧的态度,让刘韬很不满。
    估计是袁术称帝的消息,还没有能传递过去。或者说传递过去,那边也还没来得及反应。考虑到信息延迟的问题,哪怕现在那边已经称帝,自己都要天的才能知道。
    显然这个天下,又开始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不同的是,大家称帝称得那是理所当然的,只要否定刘韬的正统性,就能直接称帝,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舆论也没有历史那么严重,毕竟太多人称王称帝,再换个异姓称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那些汉室宗亲看不过眼,派人去征讨便是。
    百姓其实没什么归属感,只要能好好活着,能吃饱穿暖就好,谁让皇帝其实无所谓。
    士族们却是纷纷押注,运气好以后就能一飞冲天,运气不好身败名裂。
    或者说对自己的才学有自信,觉得自己投效过去,就算是个阿猫阿狗,都能横扫宇内,一统天下。到时候自己封候拜将,封王拜相的,岂不美哉?
    荀氏押注最多,袁绍那边有荀谌,袁术那边也有荀正。自己这边属于重点押注,荀彧、荀攸、荀悦、荀棐和荀錶都在自己麾下。
    这还是比较出名的,不出名的,也陆续在刘焉、刘表、刘繇、刘岱和刘宠等人麾下出仕。关键他们不是第一家,杨氏和太原王氏,其实也没有落下。
    比如说,自己麾下,上一次科举,就有三个杨氏子弟上榜,然后出仕为官的。
    王氏的王宏和王允,另外年轻一辈的王凌也已经进入军中。不过也有不少族中子弟,过去其他势力出仕为官的。
    果不其然,随着十月刚过,十一月份刚刚到来,袁绍在渤海接受赵王禅位,建立晋国。同样是称帝,他的吃相至少比袁术稍微了一些,也仅仅是好了一些。
    “司马老贼的晋朝没了!”刘韬收到消息后,也就稍微调侃了句。
    随即翻了翻后续的情报,公孙瓒倒是打算趁着过去觐见燕王的时候,暴动将其赶下来,自己上位。却不想刘备提前反水,以至于公孙瓒狼狈逃回右北平。
    刘和亲自率军追击,却不想被公孙越埋伏,死在战场上。刘虞年纪已经很大,听到这个噩耗立刻卧床不起,临终前,把幽州托付给了刘备。
    公孙瓒退回右北平,知道刘备当了燕王,当即自立为辽王,与其对峙

番外:疑似曲阿小将原型的存在
    泾县豪帅祖郎,演义里面刚出面,便是孙策在袁术的派遣下,前去讨伐,并将其击败。
    说到底就是个弱鸡角色,给孙策送经验包的存在。
    不过考虑到罗贯中就是个非专业写的,他懂什么三国,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三段,光明正大就说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对,大汉有秀才和茂才但不第是什么意思?
    总不能说,是被选为秀才却没办法出仕?这样的解释,会不会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