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调离当地。六年内,不允许升迁!”
    “陛下仁慈!”出现这样的事情,刘韬能给出这样优待,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卢植暗暗点头,然后上前领旨。
    “户部,做好粮仓的管理制度,从粮食的运输和仓储方面下手,朕不希望因为这些方面的缺失,出现粮食的浪费和损耗,能避免多少就避免多少。”刘韬随即看向户部。
    “遵旨!”王允作为户部尚书,自然要出面背书。
    “天下粮仓,关乎的是天下的安定。你们应该知道,如果常平仓一直都有设立,那么最近十年里面,百姓就不会因为缺粮流离失所,也不会因为没有饭吃被张角鼓动作乱……”刘韬看向众人,“这样的气候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粮食储备是重中之重,诸位爱卿应重视!”
    也不怪刘韬那么生气,粮食浪费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国家很关注的问题。
    不过比起提倡光盘,点名吃播节省的那么三千多吨粮食。各地仓储,运输和人员管理等方面浪费的粮食,就高达数亿吨粮食。
    老大哥怎么解体的,不是农业和轻工业跟不上,而是仓储运输出了问题。大量食物在运输过程,要么运输不了,要么在路上坏了。
    生产一百多吨面粉,只有不到十吨运输到城里,做成面包可不得排着队才能买了?
    运输和仓储问题姑且不说,这些受限于技术问题,刘韬也就认了。可人员管理方面造成的问题,却不能忍。
    平阳那边,阴兵借粮,偷梁换柱,火龙烧仓都出来了,以后各地还有什么不敢的?
    刘韬都要怀疑,这阴阳仓是不是也要出来。就是那种,一个大粮仓,实际中间是空的,或者用别的东西填充,上面加一层,专门在上面放粮食。
    这样的阴阳仓,一个粮仓实际只有20到30的粮食,检查的人看到粮仓里的粮食,都快满出来了,却看不出这粮仓的肚子里居然是空的。
    粮食储运,说到底这块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急。应急的概念就是除非急了,或者需要用了,否则可能一两年都会这样存着。
    长时间储存,而且有部分可能三五年更换一次,没什么意外十几年都未必检查一次。自然就给了下面的人一个侥幸心理。
    反正上面不查,按说五年替换一次粮食,那就不替换了,等到十年再替换,但上报替换了一次。这样这笔钱,自然也就进入了官吏们的口袋里。
    于是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什么时候检查一次比较好,谁来检查比较好。
    户部检查户部,那肯定不行,上下级之间存在利益链,甚至下面某个贪污的官员,就是上面某个侍郎,甚至是尚书提拔起来的。
    “陛下,若是要监管官吏的话,增加御史台的人手不就好了吗?”郭嘉上前提议。
    本身已经有锦衣卫,只是锦衣卫主要是监视政治犯。至于官吏作风、渎职、贪污和擅权的行为,一般都是御史负责。尤其是风闻奏事这个权力,御史直接成为狗仔队。
    甚至只要有嫌疑就要参你,甚至为了党派利益,往死里黑某个官员,最后惹急了皇帝拉出去打屁股,居然还因此为荣,认为这是‘直言敢谏’的表现。
    所以皇帝打他们屁股,那是皇帝自己昏庸的问题,和他们是不是做错了无关。
    总之,听到郭嘉那么建议的时候,刘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然后觉得有些恶心。
    问题是这玩意真的是御史的工作,就算另外设置一个机构出来,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只能从办事方式方法和制度上变更。
    “这样,御史台那边出一个方案,什么时候检查一次粮仓,怎么检查,内部出一个条例出来;户部针对仓储,运输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也做一下整改;平阳县的事情,朕不希望再出现了!”刘韬权衡了一番,最后有了决断。
    “遵旨!”户部和御史台的人闻言,自然纷纷出列领旨。

第523章 缺劳工怎么整
    户部那边也松了口气,平阳县出现的这个问题,刘韬没有迁怒于户部,已经算很不错。
    刘韬何尝不想迁怒,只是没办法迁怒。户部搭设完毕也就是今年的事情,去年虽然已经组建过类似的机构,不过并不正规。
    常平仓的事情,与其说是户部关注力度不大导致出了问题,还不如说是缺乏人手去监管,且地方官吏都是投降过来的旧官僚,作风有问题才是正常操作。
    不应该让无辜,至少没有直接责任的人,承担不该承受的怒火,刘韬还是知道的。
    但也不意味着他什么都不会做,户部改善管理制度,御史台负责监管,同时锦衣卫会监管御史台。
    利用权力勒索地方官员,或者蓄意诬陷,甚至官员和御史勾结的,刘韬不介意让他们体会一下,什么叫做锦衣卫诏狱。
    “今天怎么回事,回来之后就闷闷不乐的?”晚上吃饭的时候,却是被蔡琰看了出来,上前询问。
    “什么闷闷不乐?没,没有!”刘韬强颜欢笑道,按说自己回来后,都是面带微笑啊?
    “你这笑容,很硬。”蔡琰笑了笑,“有什么烦心的,说出来,我们虽然帮不了什么,至少能帮陛下想想办法。”
    其他几女姑且不说,蔡琰的脑子的确是很好。刘韬也觉得不是什么私密的事情,于是就把今天早朝的事情说了出来。
    “那些地方官真该死!”听了事情的经过后,任红昌第一个跳出来,用来调节地方粮价,同时关键时刻用来救灾的粮食,居然都敢打主意。
    “当初为了效率,所以接受地方官员的投效,同时免除他们以前的罪行。只希望他们以后在我这里,能够安分守己,好好治理地方”刘韬感慨。
    顿了顿,继续说道:“知道我最生气的地方是什么吗?你们应该知道,大部分的官吏,这些官吏,大多都是举孝廉出来的。不少也是士族子弟,家里有足够的钱支持他们的生活。”
    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不断升迁,然后给其他族人便利即可,根本不需要他们贪污。
    这样的存在也开始捞钱了,也就意味着他们对自己这个政权不信任,或者觉得自己随时可能会被清理,所以索性在离开之前,先捞一笔。
    这种存在,比那些直接挂印而去的,还要恶劣得多!而且是要不事发,他们就会一直危害一方的百姓。更可恨的是,往往等地方问题压不住,他们会第一时间跑路!
    黄巾作乱那阵子,就有不少地方官员,知道黄巾贼要来,立刻带着捞到的钱财,趁夜跑路的。这也是黄巾贼能够迅速席卷,几乎没什么阻力的原因。
    偏偏这种人不好甄别,除非事发否则很难揪出来,这才是他最不爽的地方。
    “不是有锦衣卫吗?”蔡琰听得一愣一愣,还有这样的官员,那可真该死。
    尤其作为士族的女儿,她知道得更多。这些官员一边贪污受贿,还一边谩骂朝廷不公,陛下昏庸,仿佛自己会贪污,都是皇帝逼他的。
    以前无所谓,骂的是皇帝,和她有什么关系。问题现在皇帝是她夫君,那问题就大了!
    “锦衣卫组建时间太短,军队扩招,第一个扩招的就是锦衣卫。今年为止,也只能做各州州治,以及各郡郡治安排一个锦衣卫衙门,人手尚未充实。
    至于锦衣卫暗卫,这个需要训练,需要发展,也只是到郡这块,县还没有到。同时因为财政问题没有扩招。要不然平阳当地县的事情,怎么可能等现在才知道”刘韬感慨。
    真要算其实还真有他的责任,如果只是把凉州打下来,占据的只是河东和河内,那么不管是人手,还是官吏肯定都能到位。
    一下子暴涨那么多的地盘,果然是扯到蛋了。
    “要不,把地方官员来一次大调动?”蔡琰想了想,“把三个州的官吏都互相调动一番,让他们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不敢说他们就不会出问题,但在熟悉地方情况之前,可以为陛下争取到,那么两三年的时间。”
    八大军区大调动政治版?刘韬想了想,觉得可以考虑,也不需要一口气全部来,一个郡一个郡慢慢来就好。
    “不愧是朕的皇后,你立大功了!”刘韬一把搂住她,“你说,朕要怎么赏你?”
    “哪里哪里,为陛下分忧,也是臣妾的本分”蔡琰顿时扭捏了起来,没办法,暖房里面可还要其他几女在,被看着很羞人。
    “不行,有功则赏,要不”刘韬来到她耳边,“赏你再给朕生一个?”
    “哪有这样赏的”蔡琰闻言顿时羞红了脸颊,只是似乎没有拒绝的意思。
    第二天少不得直接找到吏部那边,和卢植讨论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后者知道刘韬,因为平阳郡皮氏县的事情,对地方官员开始不信任,觉得这样也是个办法。
    “臣可以与同僚商量一下,给出一个名单,让两郡官员逐步更替。可能不能在明年,恩科之后才进行?”卢植询问。
    毕竟给翻了地,那交接的时候,说不定就能发现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蟊虫。到时候少不得要革职查办,可人数多了也是问题。
    卢植的意思,是人手足够了,再慢慢来,否则地方居然连一套官吏都凑不齐,那也就太惨了一些。
    “不不,这个刻不容缓。如果地方没有官吏,那么就暂时进入军管,直至科举之后,再安排官吏过去。”刘韬否定了这个提议。
    “这样啊那臣立刻去安排。”卢植也无语,可以感觉得到,刘韬是真的动了真火。
    到了下午的时候,户部也开始给出的整改方案。人员管理,以及仓储方面,甄氏出身的官员,给出了不少的建议。他们就是做粮食生意的,所以对仓储问题很了解。
    只是运输损耗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刘韬或许是有些余火,就把铁路的抛了出来。
    “陛下,这个先秦铁路有没有用姑且不说”荀彧果然犯难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劳力去打造铁轨,以及铺设铁路啊”
    “劳力?我们不是每年都会从鲜卑那边,买一批奴隶吗?”刘韬想了想反问道。

第524章 那就去挖人呗
    “最初接收的那些俘虏,都已经在云中安顿下来,这几年也有不少考核之后,获得汉籍,并且在云中发展”荀彧闻言,连忙解释,“后续加入的,也差不多是这样。”
    作为一个化人,荀彧可说不出从鲜卑那边购买的奴隶这样的话来。
    按照最初的安排,这些胡人会从事几年高强度活动,然后通过考核获得汉籍。
    这几年,陆续有买过来的鲜卑俘虏获得汉籍,然后在云中郡生活。
    本身云中最近几年,不断开发,到处都需要人,各个矿场都需要矿工,可以说到处都缺人。自己用人都不够,怎么能支援国家建设?
    “那云长从兖州那边带回来的百姓呢?”刘韬想了想,最后想起还有这一批人。
    “司州雍州和凉州都需要重建,臣已经安排这些难民,优先前往三州进行重建工作,后续会安排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荀彧回道。
    这个还多亏董卓,为了压榨战争潜力不断的征兵,然后劫掠地方。一下子把司州和凉州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压榨到了极限。
    也正好是这样,才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安置三四十万百姓定居。
    “一州十万人?”刘韬有些不敢置信。
    “按照一个州有四五个郡,俘虏人数四十万计算,那么三州每个郡,可以接收约三万人。每个郡有五到八个县,按照六个县计算,每个县接收约五千人,并不算多。”荀彧连忙解释。
    还要把州治郡治,人口本身比较多的因素考虑进去。就说长安和洛阳,随便安排个一两万人口进去不成问题。
    尤其洛阳,被火烧过,至少要安排三万人进来,才能尽快完成修复工作。
    现在很多臣子,都觉得晋阳的皇宫到底规格太小,只是洛阳不重建,也不好迁都回去。是以刘韬不着急,下面的臣子却是偷偷加大对洛阳的重建力度。
    “鼓励移民你看怎么样?”刘韬想了想,“反正荒地那么多,而且新的灌溉手段,新的农耕方式也在陆续推广,我们不缺土地,但缺人口!”
    “移民主要针对那些人?”荀彧倒是第一次听说这个。
    “首先是鲜卑,匈奴或者羌人。然后是针对我们周边的百姓,甚至可以设置一个奖励,帮助多少人移民到这里,就奖励多少资金什么的”刘韬想了想,“再不然就找魏王和韩王要人咯!”
    两人明面上已经向他臣服,所以理论上已经算是他的臣子。向他们要人,问题不大。
    “陛下,这不是就是花钱买人了吗?”荀彧有些无语,“再说我们可以买,别人当然也可以买啊!”
    “主次的区别而已,首先我们要宣传大汉这边的政策。过来的百姓,有田可以分,同时这里有免费的扫盲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