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却忘记,之前三榜和二榜都没有他名字的时候,自己的底线其实也在不断下调,结果一转眼看到自己是榜眼,立刻又傲气起来了。
“法正,此何人也?”马达看向第一那边,见名字生疏得很,想来不是什么世家豪门子弟,多少有些不满。
“不才,扶风郿县法正,阁下是?”旁边的士人似乎听到他的抱怨,当即上前自我介绍,正好就是这次科考的状元法正。
其实法家也不算默默无名,法正的祖父法真便是大汉名士,号玄德先生。很巧,和刘备的表字一毛一样。先祖更厉害,乃是齐襄王。
法正的父亲在朝廷担任过司徒掾,廷尉左监等职位,在法家这一块,算是家学渊博。
自然而然的,法正凭借对律法的了解,以及本身就非常出众的才华,考中会试第一,这个非常合理。硬要说不合理的,就是马达的经典试,被刘元起扣了太多分,太倒霉了。
所以都到这里了,难道不关注一下第三名是谁?名单往下,法正第一,马达第二,第三好巧不巧就是孙匡
“居然只是第三”孙匡此刻看着榜单上自己的名字,不知道应该感慨天下良才实在多,还是抱怨刘韬每天强迫他运动,导致他看书的时间减少?
对于一个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年轻人来说,运动什么的,哪有读书快乐?
好巧不巧,那个马达和法正,似乎就在自己身边,自己要不要过去打一下招呼?只是第三名向第一第二名打招呼,是否有些故意讨好的意味?诶呀,有点烦啊
榜单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彻底展现出来。
最终进士及第的,只有六人;进士出身的,有二十人;同进士出身的,有二十二人。剩下七十二人,仅仅是举人的身份。
“进士及第的六个考生,明天这里集合,你们还有一场殿试要考。”小吏来到人群面前,朗声宣布道。
“还有考试?”进士及第的六人闻言,不由一愣,不是说只到会试而已吗?
“殿试的结果,不影响各位的进士及第身份,只是排一下先后。前三名者,分别是本次会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同时,参加过殿试,由陛下亲自考校,各位也就算天子门生了。”小吏略带羡慕的说道。
“哇!”其他士人闻言,纷纷朝着这六人,投去羡慕的眼神。
天子门生,那可是真的了不起,同时也懊悔,自己怎么不努力一些,说不定,这荣耀,也有自己一份了。只是事到如今,懊悔也没什么意义了。
“明日卯时过来这边集合,然后会有专门的马车,送各位前往皇宫。殿试会在辰时开始,之前会有一顿早饭。”小吏最后叮嘱了句,“希望各位不要迟到,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最后一句看起来有些多余,不过该叮嘱还是要叮嘱。否则这六人迟到,自己也有责任。
还有一个潜意思,根据现在的国情,刘韬等人也考虑过,有人故意考上进士及第,然后挥袖而去,故意打朝廷的脸。
对于这种人,当然是直接列入黑名单之中,永不录用的。小吏那个把握机会,便是暗示他们六个,这次科考的成绩非常珍贵,希望他们好好把握,不要自误。
都是考上进士的,那自然不傻,能听出小吏的潜台词。结果六人里面,居然有三人,神情有些古怪。不用说,这三人都是有问题的。
“兄长”眼看放榜结束,已经没什么事情,马达的弟弟上前。
“莫要劝说,我知道自己要怎么选。”马达摇了摇头,弟弟的意思,是希望他留下来。
只是兄长一个人在长沙撑着,实在太辛苦。父亲今年开始身体就不好,已经逐渐没办法处理政务,自己还是要回去帮忙才行。
随即看向自己的三弟,说道:“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我们家,说不定以后就看你光耀门楣了。另外,四公子那边,也多照顾点,你们以后都算同僚,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
“是”马达的弟弟回了句,神情有些黯然。
另外一边,两个考中进士的士人,也在私下谈论,显然两人都是互相认识的。
“元叹,你要留下来?”其中询问,两人是吴王派来的,他是打算离开的,只是眼前这个同僚,却打算留下来。
“我恩师在这里,而且,我觉得这里会更好一些。”表字元叹的士人回答道。
“既然元叹要留在这里,那我们说不得,就要变成敌对关系了”元叹的同伴感慨。
“身处乱世,哪有永远的朋友,又哪有永远的敌人?只是刘韬这边的确霸道,现在挥袖而去,以后想要再出仕,可没那么容易了。”元叹提醒道。
“若有一天,秦汉将大汉消灭,未必会收编大汉的官员,且到时候,估计我也过了科举的年龄。。”同伴笑了笑,“只是刘韬能不能打过长江,还要看他本事!”
“吴汉最需要担心的,应该是孙坚,而不是刘韬!”元叹神色凝重。
“当今天下乱成这样,谁能笑到最后,谁知道呢?”同伴摇了摇头。
他其实没能告诉这个同伴,自己其实就是孙坚派过去刘繇那边的。换言之,自己一开始,其实已经是孙坚这边的间谍。
吴国的确会灭亡,被孙坚吞并,到时候孙坚至少会割据江南。有那么多的人才襄助,不说北伐中原,划江而治,难度并不大。只是那么说的话,感觉有些没出息。
如此一天过去,第二天集合的时候,小吏就发现,六个进士及第的士人,最后只有四个前来。按照集合的时间来说,已经到点了。
“他们不来了?”小吏试着问了句。
“不清楚”四人回道,能装傻自然装傻,毕竟也担心刘韬会迁怒他们。
“既然如此,你们四人随我入宫罢”小吏也不纠结那么多,毕竟早有预料的事情,只是示意他们几个上车,并带他们入宫。
“只跑了两个啊”刘韬听到汇报,倒有些意外,“还凑合,本以为就一两个留下。”
第501章 进士及第的六人
三榜的最终名单,在确认之后,早已经送到刘韬面前。五百多人最后只有六人进士及第,的确是让人有些郁闷,自家治下,人口的确不算多,但也不可能只有六人进士及第吧?
然后看了看名单,第一名法正喵的,以前把这位大牛给忘记了;
第二名来自长沙郡的马达,说真的,这个名字一开始会让他想到别的东西。后来想想也是,这年头除了他又有谁知道马达这玩意。
再看看籍贯,长沙郡临湘人马达,锦衣卫汇报的结果是带着些许河内口音。到这里刘韬已经知道这货是谁了,跟着孙坚去长沙的司马防,其二子司马懿,表字仲达。
也可能是其他几个兄弟,毕竟司马八达,八兄弟的表字里面都有个达字。
司马懿历史上也洗白过,毕竟本身至死都是魏臣。司马师和司马昭开始才有端倪,然而两人至死依然是魏臣,直至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才篡位。
如果曹操能洗白的话,那么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自然也可以洗白!
慢着,自己似乎习惯去洗白了想想又觉得不奇怪,毕竟吕布和曹操都在他麾下,一个灭爸一个枭雄,突然觉得就算加个司马懿也可以接受了呢!
孙匡,慢着慢着,这小子才几岁来着?第三名,你们真的没有放水?!
少不得真派人去把考官叫过来,询问一下孙匡的事情。结果得知孙匡的试卷,已经被送过来,考官们看来是早有预料。
仔细翻阅确认后,确定大概两件事情:
第一就是孙匡今年已经十一岁虚岁,他是孙坚四子,孙权今年十四岁,孙翊今年十二岁,他是孙翊之后出生的,典型的三年抱两。
其次就是孙匡从小对习武不感兴趣,但对看书有兴趣,六岁开始,只花了三年时间,已经把家中藏书都看完,也请过先生,完成了蒙学。
过来这大半年的,在图书馆可没少看书,晚上还去上夜校,简单来说,就是个学霸。只是笔稚嫩,见识不足,答题的角度倒很契合刘韬的想法,考官们讨论过,给他评了个第三名。
“难怪会早夭,从小聪颖的往往活不长”刘韬感慨。
就如同曹冲,最受曹操喜爱,从小聪颖,而且有仁德,可惜十三岁虚岁就早夭了。考虑到当时曹丕曹彰曹植都已经成年,他这个病逝,未必不是人为。
毕竟曹丕这厮,就有过让曹彰急病暴毙的记录,还有差点杀死曹植的不良记录。再弄死一个曹冲,感觉也不怎么奇怪。
就是不知道,孙匡在历史上,是不是也被谁忌惮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孙权。
刘韬此刻突然就想到,孙策是在二十六岁虚岁那年死去,今年是十六岁虚岁,正好十年。而孙匡二十岁早夭,如果是实岁,那么应该是在孙策去世那年夭折。
孙策去世那年,乌程侯是在孙匡身上,按说如果继位,本来应该是孙匡而不是孙权继位。喵的,感觉自己突然又发现了一个历史真相
不过换了自己是孙权的话,一个学霸且还有乌程侯身份的弟弟,的确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别说什么孙策临终把位置让给他,这个谁能证明?历史那么写的而已,是不是还两说!
没看见孙权继位,周瑜都不鸟他,安心当他的都督,听调不听宣的。显然,并不认可孙权继承人的身份,只是当时孙翊和孙匡都已经去世,孙绍还小,孙朗是庶出,实在没得选了。
继续看下去,剩下三个,倒是没有学司马懿用假名,一个诸葛瑾一个顾雍,都是自己曾经打算征辟的对象。
当然,现在既然已经开始科举,那么专门去征辟某人这种事情,他以后就不会搞了。以前对他爱理不理,现在还想要干等着被征辟,这是想桃子吃!
只是考虑到诸葛玄是刘表任命,算是楚王一系的人,诸葛瑾用的却是吴县的籍贯,这就值得深思。反而顾雍本身就是吴郡人,所以籍贯自然也是吴郡吴县。
“吴王那边派来的,还是自己过来的?”刘韬叹了口气,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很有可能留不住,过来谈谈科举的内幕,然后就直接走人了。
想了想,最后还是把担任中书舍人,走上人生巅峰的老岳父叫了过来,把他的弟子过来的消息说出来。后者会意,当晚就跑去找了顾雍叙旧。
最后一个是自己人,只是刘韬没想到他居然能考过科举,那便是黄忠的儿子黄叙。
之前一直卧病在床,是以没办法习武,据说有看书。后来好了,十几岁,不适合练武,维持一些锻炼让身体健康,更多的时间就是看书。
算下来,自从黄忠投靠自己到现在,他也看了好几年的书,再加上跟着几个士打下手学了不少治政和律法方面的知识,进士及第也正常。
最重要的是,这小子泡妞的技巧不错,和吕布家的女儿吕雯已经是青梅竹马。虽然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天降系出现,只是感觉两人已经稳了。
吕布和黄忠两人联姻,在不少人眼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对于刘韬来说,两人联姻也有好处,吕布是并州军一系的首领,黄忠因为自己的恩情,所以属于自己的死忠分子。两人联姻,吕布这一系,和自己也算拉近了一些关系。
六个进士及第,至少有三个是其他势力来的。二榜里面,他也看到了司马孚,这厮没有隐藏自己的身份,此外还有十多个身份存疑的。
这些人,刘韬觉得应该留不住,这次殿试,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人参加。没想到法正和顾雍最后还是留了下来,算上孙匡和黄叙,好歹把状元、榜眼和探花给凑齐了。
“学生拜见陛下!”来到大殿,看到刘韬,四人郑重行礼,今天之后,四人就算是刘韬的门生,自称一声学生也在情理之中。
“嗯,免礼!”刘韬点头,“这次科举,最终过来殿试的,就你们四个。按说前三名要排状元、榜眼和探花,不过今年特殊,朕允许第三第四名并列探花!”
“谢陛下!”四人纷纷回应,也知道这个规矩,同时也担心自己考到第四名,别人享受荣耀,自己孤零零一个,那的确有些郁闷。
同时也小心翼翼瞄了一眼刘韬,也没有三头六臂的,主要还是惊叹他的年轻。不到三十岁,这样的皇帝充满了热血和干劲,同时也已经离开了那种莽撞冲动的年纪。
这个国家,在这样的皇帝统治下,除非出现什么重大过失,否则注定要壮大起来!
他们能来参加殿试,自然是打算在这里出仕,好好发展,力争上游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的前景应该很不错。
“现在,开始殿试!”刘韬看向四人,示意他们入座,“殿试为策论,题目是”
第502章 殿试题目
早些时候,他已经给科考的士子出了一个题目,那就是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