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顿了顿,继续解释道:“我们需要展现出我们的军队,告诉他们,我们有能力保护他们,让我们在安全且稳定的环境里面生活和工作。只要我们的士卒没有阵亡,那么永远轮不到他们上战场!”
    “原来如此,阅兵仪式居然还有这样的意义”荀彧没想过这个,或许就如同很多士人一样,一般不会太关心百姓的心情。
    一般来说,只要政治清明,没什么大灾大害,百姓自己会安于自己的本分,什么职业就做什么职业,为了生存而努力,根本不需要掌权者担心。
    所以在士人的教育里面,或许根本没有关于,如何照顾百姓的心情,或者理解他们的需求。就以州牧来说,牧守一方,即皇帝是雇主,他们是牧民,而天下百姓,都是他们管理的牛羊。
    不知道这算不算侧面反映出,封建时代的官员,真的不把普通百姓,当成人来看待。
    毕竟买卖家丁,强迫破产的百姓卖身,甚至肆意打杀家丁奴婢什么的,都算常态了。百姓可以是人,但签了卖身契的百姓就不是人,于是有人一夜间突然就不是人了
    仔细想想,百姓这个称呼,本来就是士大夫阶级,普通黎庶连姓都没有。以先秦而言,没有爵位的普通百姓,都不是百姓,被称呼为黔首。
    刘韬没办法立刻改变这个情况,不过他可以潜移默化去推动这个概念。副作用也有,那就是下面的百姓聪明了,那么就会开始有要求了,不在拘泥于活在当下,开始展望未来了。
    不过有野心的百姓,他不讨厌,无非是画出一个更大的饼,然后给他们更多的希望,并让他们去追逐这个希望就好
    荀彧被他说服,自然乖乖去安排登基大典的事情。期间卢植等人也过来了一下,主要还是询问大典的事情。他们都有资格去查看,但查看的结果,都觉得规模有些简陋。
    之后少不得,又是一番劝说,才让他们接受这个结果。
    老一辈,总觉得一起都要符合礼数,否则的话不够正统。另外就是礼数不足,估计也会被别人嘲笑,他们不在也就罢了,在这里还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自己颜面也无光。
    不过对于刘韬来说,简单的反而更好,他看过全套的礼法,真要一套下来,估计大半天的时间都不够。比当初新婚当新郎那次,还要麻烦许多。
    最后他把一些仪式性的东西去除,然后把必要的留下来,把时间删减到一个时辰,几乎是压缩到了极限,也不奇怪引来非议。
    “登基大典,开始”眼看大典这一天到来,众人来到了会场,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被围出了一大片的空地,至少有一里左右。
    好在城墙开放,百姓可以登上城墙观看,从那里可以看到大典现场。
    同时也准备了一些高台,可以允许多一些人,靠近现场观看。饶是如此,几十万人凑过来,场面依然非常壮观。
    在司仪宣布之后,城门之中,刘韬身穿龙袍,骑着马,在锦衣卫的护卫下开始出现。
    锦衣卫分成五百马兵,一千步卒,缓缓走出。他们身穿飞鱼袍,手持绣春刀,骑兵更是腰跨劲弓,看起来威风凛凛!
    “不是羽林军?”不少人,尤其是使者团们,很快看出了端倪。
    “这是刘韬组建的亲军,叫做锦衣卫,相当于羽林军看情况,羽林军或许会废除。”有人大概知道一些消息,于是低声说道。
    “不过这锦衣卫,与羽林卫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啊!”身边另外一个使者感慨道。
    “这亲军的确很厉害,看那些骑兵,他们可都是神箭手来着!”旁边的同伴提醒道。
    在众人的目光之中,刘韬来到已经准备好的祭台上。此刻的他还没有戴上冠冕,显然,要完成仪式之后,才会加冕为皇登基为帝。
    原本登基大典,是新皇在先帝驾崩之后一个月上下,选良辰吉时举行。严格来说先帝驾崩,太子自动成为新皇,登基大典只是让一切变得正统起来。
    只是如今大汉先帝驾崩,眼看都快一年,奈何两位皇子不多时也罹难,灵帝一系已经没有继承人可以继承,这也是动乱的开始。
    目前天下九个汉室宗亲称王,刘韬之前没有称王,大家都觉得他很快就会那么做。谁知道这家伙直接跳过这个步骤,直接称帝
    一时间,居然都没有反应过来,以至于都没办法加以应对,只能默默看着他举行大典。
    不过这没什么,当皇帝没关系,能不能坐稳皇位另外说。你可以称帝,但我们也可以不承认你这个皇位。至于派出使者,那也只是过来看看,但承不承认,依然是我们说了算!
    此刻,客串太常的卢植出面,无奈的拿出祭,交给刘韬。
    颂念并焚烧祭,主要还是向列祖列宗,以及天神宣布,自己要加冕为皇的消息。祈祷列祖列宗的承认,也希望他们能和以往一样,保佑这个政权。
    这玩意不算迷信,只能说是一种信仰,就如同我们会祭拜先祖一样,不算迷信活动,而是一种先祖信仰的延续。就如同我们会崇拜三皇五帝,女娲,后土等。
    同时这也是为了凸显孝义,其实祭祀先人,更多是给后人看。先祖死后依然要尊敬,要纪念,那还活着的父母呢?自己这辈这样,从小受到这个影响的下一代,自然对孝义,自然也会有更直观的了解。
    自己都不孝顺,却要求儿女无条件孝顺自己儿女的不孝顺,难道就没有那么一丝半点的原因,在自己身上?毕竟父母,本身就是儿女第一任老师!
    刘韬清楚这点,所以不反感这些,只是默默祷告,然后把祭放入火盆里面烧掉。
    天空没什么异象,实际上异象都存在史书里面,是不是真的不重要。或许若干年后,后人记录的史书里面,他登记这一天,有九龙朝拜,天上出现五彩祥云,有仙乐响起
    九王派出的使者,那自然是九龙朝拜;至于这云有是有,是否五彩很难说,白色和灰色算两色,最多加个黑色,其余是哪两色他就不知道;仙乐,现场有乐师奏乐不奇怪吧?!
    对,历史的真相,或许真的就是那么坑爹。
    一番仪式,包括宗正刘元起的一番劝诫之后,亲自为刘韬戴上冠冕。自此刘韬算是正式加冕为皇,成为大汉天子。
    “请玉玺!”这简化的大殿,本来很多人以为要结束,没想到这个时候司仪喊了一声。
    有侍者把一个锦盒拿了出来,在刘韬面前打开。后者把手伸了进去,拿出一块玉石出来,高高举起:“机缘巧合下,朕要改称呼了得到了这传国玉玺。今天登基大典,便正式公诸于众!”
    “哇!”不少人顿时惊呼起来,坊间传闻,自董卓入京之后,就失踪不见的传国玉玺,居然会在这里出现,这岂非,岂非意味着,刘韬继位,乃是天命所归?!

第488章 阅兵仪式
    “假的,一定是假的!”许攸看着高台上,刘韬高高举起的传国玉玺,低声嘀咕道。
    赵王不肯登基为帝,便是以没有玉玺,不能算正统为名拖延。袁绍已经私下,物色不错的美玉,想办法做成传国玉玺。
    就如同刘韬猜测的那样,这玉玺是否是真的没关系,只要它有就好。
    到时候,这玉玺是真的还是假的,全凭实力。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假的也是真的,实力太差,那么要么被灭然后玉玺被抢走,要么这玉玺直接就被说成是假的!
    只是袁绍还没有发力,刘韬居然已经拿出传国玉玺,计划有点跟不上变化。
    “对了!”许攸随即想起来了,“是刘戈!”
    不少人都看向了许攸,显然是他的声音太大了同时也好奇,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许攸却是说什么都不说下去,难道还要证明,这个玉玺是真的传国玉玺不成?!
    心里很清楚,刘戈和上官煜,当时就在洛阳,而且一个还是羽林中郎将,镇守皇宫。洛阳动乱,当时大家一门心思,都在得到两个小皇子上面,结果刘戈不知所踪。
    早该想到,当时只怕刘戈已经得到密令,偷偷把传国玉玺给带走。
    仔细想想又不对,袁绍不可能会放过传国玉玺,肯定第一时间过去,刘戈很难第一时间抢到。只是结果而言,袁绍没得到传国玉玺,而刘戈得到的,并且给了刘韬
    当时这个传国玉玺,到底是在哪里?还是说,先帝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提前把传国玉玺,交给刘戈来保管?!
    “不,那玉玺一定是假的!”许攸最后有了决断,那个玉玺是假的,必须是假的!
    不仅仅是许攸,不少人其实也是这个态度,那就是:这个玉玺必须是假的!
    问题是,总不能当着面那么说人家,只能回去再传。否则刘韬直接当场给大家验,把这件事情闹大,到时候别人想要弄出点假的,那估计难度都要提升好几倍的。
    传国玉玺的出现,的确给刘韬刷了一波声望,正统性有了,逼格自然也提升上去。
    其实刘韬甚至打算让传国玉玺一辈子都不出现,只是突然发现,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野心家,那么传国玉玺终究会出现。
    所以,与其给坏人利用,还不如一开始就由自己拿出来,至少可以赚一波声望。
    登基大典的话,差不多就已经算是完结。很简陋,甚至可以说不太庄重。不过不要紧,毕竟接下来的,才是正题!
    有近侍给刘韬搬来长椅和伞盖,刘韬就这样坐在高台上。
    直至这个时候,接过司仪工作的郭嘉才正式宣布:“现在,阅兵仪式开始!首先出场的,乃安南将军关羽麾下刀盾兵因为场地问题,精选一千精兵前来。”
    关羽年前就过来,参加这次登基大典,兄长要加冕为皇,他自然要亲自到场庆贺。只是没想到,刘韬还给他安排了一场表演。
    这是在天下展现自己的机会,关羽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这一个月很卖力训练。好在原本队列训练,便是刘韬麾下最主要的训练之一。
    于是在他的统领下,一千精锐刀盾兵组成的方阵,缓缓走出,走不出后世那种齐步走的感觉,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非常方正。
    “这支刀盾兵,核心乃跟着陛下,从涿县起兵,一路东征西战,立下累累战功的精锐在战场上,他们永远顶在前面,护卫着后面的友军。同时他们的敌人,也必然会遭受这支队伍猛烈的攻击!”郭嘉郑重介绍到。
    为了能够让声音扩大出去,少不得临时做了一个喇叭,不过这喊得估计也够呛。再喊一阵子,估计就要换人了。
    这种辛苦的活,自然也不可能劳烦卢老爷子,于是才换成郭嘉来负责。其实让张飞来最好,那一嗓子绝对震撼,问题他也在阅兵方阵里面,没辙啊!
    许多观众,是第一次见识阅兵这种活动,不过也是被这整齐的军队震撼到。来自各方势力的使者,他们暗暗和自家军队比较,发现就气势而言,自家最精锐的军队,估计也比不上这支军队。
    看那队伍,看那体格,看那战意,下意识就会浮现出精锐二字。
    再说这磨合情况,肯定不是临时组合,应该是真的随便选出一千人来参加阅兵而已。这就有些震撼,天知道刘韬麾下,有多少这样的队伍。
    之后是长枪方阵,弓箭方阵,弩兵方阵,都有不错的表现;步兵方阵结束之后,骑兵方阵陆续上场。轻骑兵、突骑兵、重骑兵和弓骑兵,也是惊艳到了不少人。
    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南匈奴的一支千人骑兵,也加入到这次阅兵仪式中。让人清楚意识到:刘韬和南匈奴的关系,非常不错,甚至可能已经彻底收服了南匈奴。
    正在感慨,攻城器械营开始出现,井阑车队,冲城锤队,抛石车队和长梯队陆续出场;这个如果都没什么,后续的医护营的出现,给人的冲击才厉害。
    那么多精通医护的士卒,刘韬到底是怎么训练出来的?都知道战场上,受伤的士卒,可以达到阵亡士卒的两倍,甚至是三倍左右。大部分的士卒,最终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病床上。
    有那么多的医护人员的话,就算没有仙法,估计也能让大部分的伤兵康复。一群有战场经验,又恢复过来的伤兵,立刻就成为老兵,老兵可是军中的宝贝啊!
    尤其是那些百战老兵,每一个都非常的珍贵,一个百战老兵,至少可以拉起一队,甚至一屯的士卒。只需要十来个,一千人的队伍就能组建起来!
    以至于众人不由得开始思考:回去之后,要不要告诉自家主公,也组建一下医护营?
    其实这次阅兵仪式,大家算是对刘韬麾下的军队,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正因为了解,才觉得难受。刘韬本身是仙家子弟,动不动就会用仙法,麾下的士卒又那么精锐,这还让他们这些地方诸侯,怎么活啊?
    这也带出一个新的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