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比试嘛,不小心出现伤亡也是无法避免的。”步度根笑道,刘韬的表情,更是让他想要试探一下汉将的实力,若能击杀几个最好。
“益德,你怎么看?”刘韬看向张飞,朝着他使了个眼神。
“我学的是杀人技,不懂得表演。”张飞注意到刘韬的眼神,连忙表态。
“哈哈,我等的技巧,也是在战场上学到的。”步度根大笑,随即朝着身后示意。
拓跋诘汾点头,手持一杆长殳(shu),策马上前,朝着刘韬这边喊道:“拓跋部拓跋诘汾,前来挑战大汉勇士!”
长殳属于无刃打击类武器,算是狼牙棒的始祖,另外大汉南方,也有类似狼牙棒的武器,称之为‘铁蒺藜骨朵’,《演义》里面为沙摩柯使用的武器。
话说回来,这胡人用长殳,实在是一点违和感都没有……刘韬暗道,甚至有些想笑。
随即朝着身后,主要是对张飞说了句:“鲜卑的小朋友不乖,你去教育教育对方,别太狠了,免得伤了和气。”
张飞闻言,当即打马上前,举起手中丈八蛇矛,指向对方,说道:“某乃大汉镇北将军,云中太守,都亭侯刘韬麾下。虎烈校尉,云中督邮,燕人张飞是也,前来领教!”
刘韬闻言也是颇为无语,有必要把出身的地域都给报上来?还是说,觉得只有虎烈校尉和云中督邮两个职位还不够风光?
“哈哈,且让我来领教领教!”拓跋诘汾大笑,心里其实憋了一口气,刘韬那番话太气人,什么叫做‘小朋友不乖’,居然还要让,年纪明显比他小的张飞‘教育教育’自己?
哼,且看我,如何把他斩杀于马下!
然而仅一回合……拓跋诘汾便被张飞挑杀于马下……
第312章 着手茶叶
“步度根首领,对方太过于强大,以至于张某无法收手,还请见谅。”张飞收矛,随即看向步度根那边,向他道了歉。
只是结合现在这个情况,他这个道歉,实在是一点诚意都没有。太强?其实应该是没想到对方居然那么弱,不小心一招就把对方给灭了吧?!
步度根很想骂街,问题是归根究底,还是他主动要求切磋,谁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想说对方年纪小,胡须都没有完全长出来,应该还挺好对付。
谁知道这家伙居然那么猛,把拓跋诘汾给赔了进去
“哪里哪里,刀剑无言,这个原本已经说好的。”步度根只能强颜欢笑,随即看向刘韬,“镇北将军麾下,居然还有如此勇士,真是叫人羡慕。”
“我华夏地大物博,人才辈出,益德这个水平,也就一般般。”刘韬谦虚一笑。这个时候这种谦虚的话,就显得非常的刺耳。
不过他也没错说,张飞才十九岁,这还是虚岁。真要算起来,黄忠、关羽和吕布都能胜过他。另外颜良丑张郃,还有后续打算培养起来的张辽,这些实力也不会差。
若仅仅以单方面来说,杨射和曹性的箭法,也不比黄忠要差。
步度根也懒得继续留下来听刘韬嘲讽,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亲随把拓跋诘汾的遗体带走,然后就向刘韬告辞离开。
眼看他们走远,张飞才得意回来说道:“兄长,刚刚我表现不错吧?”
“毛的不错!”刘韬直接出手,敲了敲他的脑袋,“又不是敌对状态,你一招把他秒了,这不打步度根的脸么?也多亏是对方先出手,否则还以为我们算计他。”
顿了顿,继续说道:“演技,懂不?先打个十几个回合,然后假装出问题,引对方主动出手,然后突然反杀,让别人以为你是迫于无奈,只能尽全力,这样对方想要发怒都没办法发怒,这样才爽快!”
“哦”张飞也是似懂非懂,阵前比斗还有这种规矩的吗?再说他那武器,本来就适合策马冲锋,一招毙敌。否则就蛇矛的长度,寻常的进攻,很难发挥全力。
“不是说什么比试都要这样敌对的不需要手下留情,但是双方非敌对的情况下,我们要适当给对方一点面子。”刘韬担心张飞误解,于是又补充了句。
“愚弟懂了!”张飞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不是什么情况都束手束脚就好。说真的,他也以为对方可以挨他几下的,谁知道一招就把那胡将击杀,想想实在扫兴。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稍后刘韬少不得找到黄忠,就关羽上任虎威将军,总督云中东、北两个方面防务的事情交代了一下。
后者表示明白,哪怕关羽年纪比他小了一轮以上,也愿意听从他的调配。
“再待几年,后续边防的问题,我会三年或五年安排一个人轮流镇守,到时候你可能会去前线征战。”刘韬想了想,又叮嘱了一声,“不要把武艺落下。”
“哈哈,黄某虽然在慢慢变老,但这武艺,却不曾落下。”黄忠笑着保证道。
听说能上前线,他还是有些高兴的,毕竟一直镇守在某个地方,哪怕这镇守之功也算功劳,但不能亲自上阵杀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尤其他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能打多少年,他现在更多是希望,黄叙能成长起来,同时自己也趁着还能打,多给他赚点家底。华夏的父母,其实大多是这样的想法。
这不,卢植看到卢琰已经成长起来,他也就进入了养老模式。换了历史上,卢琰不存在,或者已经阵亡的时代,他还不得不看着卢毓成长起来。
接下来的时光,基本上就是垃圾时间。按照约定,每月会有一次小规模的边贸,每季度有一次大规模的贸易,酒和大黄这些都会在那个时候才开始交易。
关于大黄,刘韬回到云中专门找人问了,然后才知道,居然是一种泻药。按照这个说法,巴豆其实也不错问题问过,才发现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巴豆这玩意。
至于刘韬,也就知道这玩意可以当泻药,但具体长在哪里不知道。甚至外形,也不清楚,自然也没办法作为参考。
大黄倒容易,不少的地方都有种植,据说不管是西域还是凉州,幽州或者并州,甚至南匈奴,鲜卑,乌桓这些地方,大黄都卖得挺好。
有市场,自然不少人种植,所以这玩意主要花时间收购,量不是问题。
刘韬就想,这玩意,应该是茶叶出现之前的替代品。当然也有人说茶叶是补充人体的微量元素,和通润没什么关系问题似乎大部分优秀的茶叶,都在江南
也有已经开始广泛采摘并且使用的,有两个说法,一个是普洱茶,一个是苦丁茶。据说益州那边,富裕的家庭都会喝茶,喝茶的化在那边比较盛行云云
“如果是苦丁茶或者普洱茶的话”刘韬想了想,制作成普洱熟茶,或者炒一下苦丁茶,问题应该不大,只是如今益州的交通,估计一年也运输不了多少茶出来。
若是茶叶在汉地都能是奢侈品,那么出售给胡人,就显得有些划不来了。
“慢着,我怎么把那位给忘记了?”刘韬随即想起了什么,回到云中县之后,立刻就跑到蔡邕那边。
“让我写信给吴郡顾氏,让他们收罗茶叶?”蔡邕本来还在校书,刘韬匆匆过来还想着有什么事情,听了来意之后也是懵。
“不仅仅是收罗茶叶,主要还是制茶之类。我出技术,甚至一部分资金,和顾氏合伙经营茶坊,同时只收取茶坊未来二十年一半的收益!”刘韬说道。
相隔太远,实在没办法,就算想要派人过去监督,估计也没办法做好,还不如让利,只要二十年一半的收益,自己送了那么一场大机缘给顾氏,对方没有理由会拒绝吧?
“这茶叶,也就是士族闲暇的时候,才会烹煮饮用,用的人不多,茶坊也不少,再开有必要吗?”蔡邕想了想问道。
“我的技术不同于当前的制茶技术,肯定一本万利!”刘韬回道。
“那我也投点进来?”蔡邕想了想,毕竟他也缺钱,还要给蔡琰和蔡瑛蔡贞姬准备嫁妆。蔡琰虽然是再嫁,嫁妆不能少,免得嫁过去,给刘韬欺负了。
第313章 甄逸急病
刘韬当然不会拒绝蔡邕的入股,他甚至把亲信都给召集过来,把这个想法说出来,问问谁愿意入股。多几家人参与进来,那么茶叶作坊也能更稳定些。
这也意味着管理会比较麻烦,不过如果能把股份公司的概念和董事会概念引入,或许会比较合理,说到底一个新兴的东西出现,意味着一段时间适应和改进。
包括刘韬在内,他都不敢说,自己了解的,就一定是对的,是合适这时代的。
“看来大家都很感兴趣?”刘韬本来以为只有几个人感兴趣,没想到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兴趣,这让他很意外。
“姑爷提供的几种东西,无论是酒还是造纸,甚至书籍,我们甄氏这段时间都赚了不少。事实证明,姑爷非常的有能耐,拿出来的东西也很赚钱。姑爷说茶叶赚钱,那么我们甄氏自然当仁不让!”甄氏的族人出面表态。
张氏和苏氏的族人也纷纷出面表态,从六月份开始,两家陆续又输送了一些旁系的子弟过来云中,从事工商行业,以及担任小吏。
在刘韬这里,这三家最早就押宝的家族,自然是赚的最多的。
“造纸作坊在上个月开始盈利”荀彧和阴瑜等人纷纷表示,由刘韬提供技术,几家合作的造纸作坊,好一点的书写纸张还没有能造出来,但厕纸首先造了出来。
这玩意依靠阴氏的渠道,销售到荆州地区,那边就几乎把销售额的七成以上包圆。事实证明,这玩意真的赚钱,哪怕是薄利多销。
“颍川附近也有主公所言的苦丁茶树,这意味着我们也可以在颍川附近,建设茶坊,没必要非要到江南地区。”荀彧更是进一步表态。
原来如此,相当于在颍川和吴郡各自开一个作坊,这样也可以,避免管理混乱。
至于颜良丑,刘韬出面作为协商,由颜良丑家族,连同涿县张氏组建一个镖局,主要负责运镖,同时垄断甄氏、苏氏和张氏的商品运输工作。
几家商量过,觉得这个可行,中山郡和涿郡的几个家族,可以稍微减少一些运输的风险,以及豢养家丁的成本,甚至可以减少抚恤金的开销。
而颜良和丑,主要是颜良家,可以因此累积足够的战斗和统御经验,并且逐渐朝着将门的方向发展。
至于并州各位,目前也只能先观望。扣除魏续还算是五原大户之外,其他人都是依靠战功来逐渐提拔起来,所以家里没什么钱,边郡的将士,实在没什么存钱的习惯。
哪怕之前击败五千鲜卑,刘韬出售战马和武器皮甲这些赚了一笔钱,发下去当赏钱,最终也没有谁能存下来。现在眼看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却只能干瞪眼。
“你们接下来要学会存点钱了,以后或许可以考虑合伙经营一下酒坊,同时组建一下镖局什么的”刘韬调侃了一下,却不知道这番话刚说出来,已经被这些人铭记于心。
毕竟他有一个仙家弟子的名头,再加上主持的几项生意又很赚钱。最初源自于某人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说他是否会点石成金术最终成为私下最热门的话题,没有之一。
有没有不知道,但跟着刘韬搞投资,那肯定是最赚钱的,没有谁会嫌钱少。尤其不仅钱途无量,前途同样无量。
忠诚度怎么刷起来,没有那么复杂,给下面的人他们想要的就可以了。刘宏把大汉朝廷都让给下面的世家和朝臣治理,乖乖当一个造粪机,下面的人立刻能高呼圣明之君。
剩下的时间,就显得无趣许多。一个多月的时间,边境很安宁,反而是黄忠和关羽,针对他的提议,把防御措施给逐渐完善起来。
百姓也开始进入过冬模式,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这倒是有了冬天的样子。然而在这个寒冷的时期,百姓躺在温暖的炕上,只有当家的男丁,会在柴或炭烧完后,去添加一下。
“有条件把煤炭给开采出来才是”刘韬躺在炕上,可以的话他不太愿意下来。
“煤炭,莫非是石炭?”任红昌弱弱的问了句,此刻刘韬就在享受着她的膝枕。
“诶呀呀?红昌知道这东西?”刘韬有些好奇,于是翻身起来询问道。
“奴家的家乡,就在太原那边偶尔会有人在山中开采出这东西,据说可以烧,但是会有浓烈的黑烟,黑烟有毒,所以没什么人烧这个”任红昌回道。
“那得加工,直接烧当然不行。比如加入一些泥,制作成蜂窝煤。”刘韬想了想,记得好想扣除黄泥之外,还有其他的材料,比如木屑什么的,这个可以慢慢摸索。
除了蜂窝煤之外,煤球也是北方常见的燃料,记得以前听过一个相声,就说以前就有专门给人团煤球的行业,这玩意似乎也是煤和泥混合制作而成。
想了想,补充道:“不过烟的问题也需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