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能融合兽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我能融合兽魂-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郝昭的雕魂速度,从鲜卑领地前往洛阳,来回只需要一天时间。
  至于接管人何时抵达,那就不是他要关心的了。
  三天后,兽武者大军再次集结,开始对鲜卑男人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奴隶。
  一个月后,赵风带着精神抖擞的兽武者大军,驱使着五十万鲜卑奴隶军往东,进入扶余国境内,对扶余国展开了无情屠杀。
  大军所过之处,扶余男子被屠杀一空,只留下扶余女子。
  所有尸体全部焚烧,浓郁的血腥味和烧焦味交织,那味道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扶余王尉仇台虽然召集全国之力反击,却也毫无作用。
  数十万奴隶军的疯狂攻击,数万兽武者大军的突袭,加上周瑜偶尔施展法阵能力,整个扶余国只坚持了半年不到的时间便步入了南匈奴和鲜卑的后尘。


第341章 刘备三顾茅庐
  而鲜卑奴隶军,也同样在这场覆灭扶余国的战争中全军覆没。
  灭了扶余国,用扶余国男子训练成奴隶军,休整半月,让兽武者大军发泄三天后,再次起航,杀入高句丽境内,同样用半年不到的时间,覆灭了整个高句丽国。
  至此,大汉北方,原封印范围内的所有异族,全部覆灭。
  再往北,那就是封印之外的地界,暂时没有去动他们。
  大汉的版图,扩大了两三倍。
  灭了北方异族,便打通了连接北部都尉府的通道,大汉的补给随时可以送到北部都尉府。
  黑虎上将张飞和北部都尉终于不用再孤军奋战了。
  在高句丽休整了数日后,赵风去了一趟东北军营地,见了东北统帅许褚,并给了两万骑兵,命他进入高句丽东北方边界驻扎。
  同时,将他的本命虎魂进阶到了七阶。
  又去了一趟北部都尉府见了张飞,给了他两万骑兵,让他继续驻扎在北部都尉府,同时也将他的本命虎魂进阶到了七阶。
  布置好一切之后,方才带着周瑜,孙策,马超和一万兽武者大军启程返航。
  北征三年多,不断有捷报传回洛阳。
  灭南匈奴,灭鲜卑,灭扶余,灭高句丽,每一件战报都让大汉上下振奋。
  开疆扩土,这才是真正的开疆扩土。
  与汉武王的功绩比起来,昔日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望尘莫及。
  汉武王即将回归,有人欢喜有人忧。
  某个神秘势力的密室中,三名黑袍人正在研究着法阵,听闻汉武王即将回归,其中一人有些忧愁地道:“想不到他这么快就灭了北方各大异族,我们的法阵还差一点点时间才能成功。以曹操的那些动作,很难不被他发现。
  若是让他灭了曹操,统一大汉,我们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到时候即便我们将法阵研究出来也没用。”
  另一人道:“那就让大汉变得更混乱一点,吸引他的注意。听闻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此人与汉武王有间隙,正好可以助他一臂之力,让其崛起。曹操那边让他消停一段时间,先稳住汉武王。”
  “好,我这就去安排。”
  最后一人点点头,离开了密室。
  ……
  却说刘备自从屠龙计划失败后,便一路辗转逃亡,最终依附于刘表,屯驻南阳新野,以防备宛城李傕。
  这一日,他无意中听闻襄阳有一位德才兼备的水镜先生,便带着魏延马不停蹄地赶往襄阳拜访。
  他并不知道这位水镜先生具体在何处,不过他运气似乎不错,随便找人一问,便得到了正确的方位,就这般一路畅通无阻地找到了水镜先生的住处。
  “劳烦通报一下,刘备刘玄德前来拜访水镜先生。”在院子大门外,刘备对守卫见礼道。
  “刘备?稍等一下。”
  守卫打量了他两眼,随后转身入府,片刻后又返回来,说道:“先生请你们进去。”
  “多谢!”
  刘备拜谢后,带着魏延入府,前往大厅。
  大厅主位,一位丰神俊朗的中年男子,正悠闲地喝着茶,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淡然静谧的气息。
  “刘备见过先生。”
  刘备连忙上前见礼。
  “坐吧。”
  水镜先生笑了笑,放下茶杯,问道:“听闻玄德奉刘州牧之命,坐镇新野,防备李傕,应当军务繁忙,怎地有空到我这小院里来?”
  刘备抱拳道:“备闻先生有大才,特来请先生出山,助刘州牧灭李傕,一统荆州。”
  水镜先生别有深意地看了刘备一眼,笑道:“玄德谬赞,徽一介读书人,见识浅陋,舞文弄墨不在话下,但要论天下大势却力有未及。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者,方能称为俊杰,方可助玄德一臂之力。”
  刘备心里一沉,其实从见到这位水镜先生的那一刻,他便知道此人有大才,但这番话明显是在委婉的拒绝自己。
  他转念一想,问道:“听先生之言,似乎识得俊杰,不知这天下何人可以称的上是俊杰?”
  水镜先生笑道:“天下何其大,俊杰何其多,就在这荆州便有两位。此二人胸怀韬略,智冠天下,一人名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一人名为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眼睛一亮,这名号一听就厉害得很,连忙追问道,“先生,这二位大才现在何处?”
  “这卧龙本是徐州琅琊人,随叔父避难而投奔刘州牧,现隐居于隆中。凤雏是襄阳本地人,要找他很简单。”水镜先生说道。
  “多谢先生告知,他日再来拜访先生。”
  刘备一听,哪还能坐得住,连忙起身告辞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水镜先生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却说刘备带着魏延,一路打听,先去找了比较好找的庞统,结果被告知庞统出去游历了,不知何时返回。
  随后刘备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在隆中找到了诸葛亮的隐居之地,一间简陋的茅草屋。
  “劳烦通报诸葛先生,刘备刘玄德前来拜访。”
  在茅草屋前见一名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正在看书,刘备琢磨着这应该是那位诸葛先生的书童,便上前见礼说道。
  少年放下书,仔细打量他两眼,淡淡地道:“先生外出游历未归,你还是回去吧。”
  又出去游历了?
  刘备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但还是抱拳道:“看来备来的不是时候,多有打扰,还请见谅,备过几日再来拜访。”
  说罢,他便带着魏延转身离去。
  待其走后,少年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刘备是如何知道自己的?谁告诉他的?
  疑惑地摇摇头,再次沉浸入书中世界。
  再看书中内容,竟然是汉武王从一介白身,到如今所经历过的所有战争案例分析,也不知是何人所记录,又是如何传入这少年之手。
  数日过后,刘备又带着魏延来到茅草屋前,见依旧是这少年在屋前看书,不禁问道:“公子,不知先生可曾游历归来?”
  “不曾!”少年头也不抬地说道。
  “你这书童怎如此无礼,我大哥好歹也是汉室宗亲,汝岂能如此无视?”
  魏延见这少年的态度,顿时就怒了,提着大刀便想要上前……


第342章 孔明献计求益州
  “二弟,不得无礼。”
  刘备连忙制止,深深地看了少年一眼,道:“公子见谅,二弟生性鲁莽,失礼之处还请公子切莫放在心上,既然先生不在,那备过几日再来。”
  说罢,他再次见礼,转身离去。
  “大哥,那书童如此无礼,我看就是故意不让大哥见诸葛先生,说不定那诸葛先生就在屋中。何不让我教训那书童一下,将诸葛先生引出来?”魏延说道。
  他虽然对书童轻视大哥感到愤怒,却也没有失去理智。
  而是想要教训书童的同时,试探一下诸葛亮是否在屋内,毕竟就这样跑来跑去也不是个办法。
  那庞统外出游历,这诸葛亮也外出游历,哪有那么巧的事,莫非两人约好了携手游历天下?
  刘备摆摆手,道:“二弟,如此就太失礼了,即便引出诸葛先生,他也不会出山助我。”
  “那怎么办?”魏延叹息一声问道。
  “走吧,我心里已经有底了。”刘备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笑容。
  魏延好奇,却也没有多问什么。
  回到襄阳客栈,刘备让魏延准备纸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堆。
  魏延看了一眼,发现竟是汉武王征战的一些案例,不禁好奇问道:“大哥,你写这些干什么?”
  “我寻思前两次可能是没有带礼物,所以诸葛先生避而不见,但这种大才对寻常礼物不感兴趣,但汉武王的征战案例分析,一定会很感兴趣。”
  刘备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笑容。
  原来之前魏延想要拔刀上前教训书童之时,书童的神色虽然平静,但放置于双腿之上的书本却露出了里面的内容,他一眼便看见了一个战争案例,正是汉武王曾经所经历的。
  正巧,为了对付汉武王,他也将汉武王的每一个案例都经过了深刻的分析,此时刚好派上了用场。
  魏延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这些案例分析,他也很感兴趣,曾经还跟大哥深刻地讨论过。
  又过了数日,刘备和魏延带着精心制作的礼物,再次来到了茅草屋前。
  那少年,依旧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中书,对二人的到来似乎没有任何察觉。
  刘备也不在意,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递到少年面前,笑道:“公子,前两次来的匆忙,忘带礼物,这一次备精心准备了一番,希望不会让公子失望。”
  少年对所谓的礼物嗤之以鼻,这刘备竟然以为自己是想索要礼物?不由对刘备看轻了许多。
  但当他无意间看到了礼物的真面目,眼睛顿时一亮,下意识地放下手中书,接过礼物,仔细翻看,发现这上面也是记载的汉武王战争案例,而且有很多是他手中那本书所没有记载的,有很多的分析比他手中书更加深刻。
  仔细想想,这刘备曾经好歹也跟随汉武王镇压过黄巾之乱的,若说这天下诸侯谁对汉武王最了解,恐怕非刘备莫属了。
  有心拒绝,却又舍不得。
  少年想了想,道:“既如此,这礼物我便收下了,先生回来之后,我会派人通知你的。”
  这一次,刘备却没有离开,看着少年,笑道:“公子,备虽记得汉武王的案例,有些却不得其解,不知公子能否为备解惑?”
  少年翻看了一下,发现其中的确有几个案例没有分析,想来就是刘备口中不得其解的地方。
  他仔细看了看,笑着跟刘备一一讲解了一遍。
  刘备越听,眼睛越亮,待少年说完,躬身一礼,道:“先生大才,恳请先生出山,助备一臂之力。”
  少年一愣,盯着刘备仔细看了半响才叹道:“好一个刘玄德,竟然连我也算计了。”
  听到这话,刘备终于完全确定,这个少年就是他要找的诸葛亮。
  第一次来,他被少年的年纪所影响,认为能被称为卧龙的大才,不可能这么年轻。
  第二次,魏延拔刀之时,这少年却能面不改色,加上所看之书竟然是汉武王战争案例,让他觉得这少年不简单,心中便有所猜测。
  这一次,通过几个案例的试探,发现这少年不仅仅只是看书,而是对汉武王的案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其中还有他自己的理解,甚至连那些案例的破绽,以及破解之道都研究的很透彻。
  如此少年,又住在诸葛亮的茅草屋中,不是诸葛亮还能有谁?
  他不相信一个小小的书童能有如此谋略。
  果不其然,他猜对了。
  魏延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少年,迷糊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这少年就是他们要找的诸葛先生,可这也太年轻了吧?
  诸葛亮看着手中的礼物,叹息一声,递还给刘备,道:“刘公还是请回吧,亮尚未及冠,不曾有出山的打算。”
  及冠?
  看诸葛亮的年纪,要及冠至少还有好几年。
  到那时,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水镜先生既然向自己推荐了诸葛亮,就说明此时的他有足够的能力助自己一臂之力。
  刘备抱拳见礼,郑重地道:“先生虽未及冠,但才能已非凡人所能比。更何况,赵城的郭嘉,以及这两年崛起名扬天下的周瑜,皆十四五岁出山,莫非先生自认不及这二人?”
  诸葛亮也是个心气极高之人,虽明知是在激将自己,却也有些心动。
  那郭嘉和周瑜就能年少出名,自己为何不能?
  刘备见状,趁热打铁,再次邀请道:“请先生出山,助备一臂之力。”
  诸葛亮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同意了,并将刘备迎入屋中小聚。
  刘备留下魏延在屋外守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