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如此态度,黄尊素不禁有些恼怒,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支持他杨涟,因此便压下不满,轻声说道:“我不是来劝杨公什么的,而是和都察院众位同僚一起来支持杨公的,望杨公此举,能诛除阉贼,重振朝纲!”
李应升也上前说道:“是啊,杨公,我们都是来支持你的!”
听他二人这么说,杨涟倒是有些吃惊,不明白黄尊素怎么改了性子的。
左光斗想到李应升要第一个上疏声援杨涟,便问他:“你奏疏写好了吗?”
闻言,李应升苦笑一声:“原是写好,不想却被兄长烧了。。。”
左光斗吃了一惊:“烧了?”
李应升点了点头,将事情大概说了下。原来他昨夜与黄尊素、左光斗他们分开后,便回到家中提笔写声援杨涟的奏疏,好在早朝时能够第一个声援杨涟。一气呵成写好之后,文稿便放在了书房。怎料准备上朝时,却在书房怎么也找不到自己写的文稿。细问之下才知,原来他大哥今早无意在书房看到他要上的这份奏疏,阅后大惊失色,担心会此疏会带来灭门之祸,殃及父母双亲,便不声不响给烧毁了。李应升并没有去责备哥哥,他能理解兄长的用心,但临时再写已经来不及,他便决定先去上朝,尔后再回都察院重新写一份。
……………
听完李应升所说,左光斗、黄尊素他们叹了口气,安慰了下李应升,杨涟也有些感激,毕竟人家是头一个要上疏声援自己的,正要说些客气话,就见国子监左谕德缪昌期沉着脸朝自己这边过来。
黄尊素和缪昌期私交甚好,见他如此神情,疑惑之下上前问他出了什么事。
缪昌期也不瞒他,说昨晚你们走后,他又回头找了老师叶向高。这回叶向高看在学生的份上,倒见了他。缪昌期一见叶向高,便告知了杨涟上疏之事,并劝老师采取行动,说:“除君侧之恶,是大臣的责任!”言下之意,叶向高身为内阁首辅,理当担起重任来,而不是让杨涟一人去为。
不想叶向高听后,却笑着对他说:“大洪太片面,也太偏执,那魏忠贤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在皇上面前时有匡正。譬如一次飞鸟入宫,圣上爬上梯子伸手去捉,而忠贤挽着圣上的衣服,极力阻拦。还有一次,皇上赐给小太监一件红袍,小太监当时就想试穿一下,魏忠贤呵斥他说“不许穿!此衣不是你这个职分能穿的?”其认真如此,若依照大洪所说,今后恐怕很难再找到像魏这样谨慎小心服侍圣上的人了?”
这些事情缪昌期闻所不闻,当下就以为谁在蒙骗老师,便怒道:“这是谁在编造故事蒙骗老师?说此话者,可斩!”
叶向高听后,面色陡变,不发一言,拂袖而去,缪昌期反应过来,已经有下人过来让自己出去了。
得罪了老师,又没帮得了杨涟,缪昌期这心情自然好不起来。
“叶阁老是摆明不愿掺和此事,你又何必去自讨没趣呢。不过好在我东林上下齐致支持杨大洪,这事还有可为之机。”黄尊素安慰缪昌期几句,便要他去和国子监的人再联络下,等会上朝时好呼应。缪昌期依言去后,那边人群又骚动起来,原来却是吏部尚书赵南星到了。
………………………………
第八十九章 今日免朝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申明:本书一切论点皆为作者个人所观,是真是假,是对是错,自有公论,书友不必较真,姑且视为小说家言,付之一笑吧,毕竟《东厂》只是一部小说,仅供娱乐,绝非教育。
ps:周五上架,在此期盼诸友能够订阅支持,骨头也将保证,上架之后更新量将大幅度上涨,但绝不影响本书质量。
………
“王大人,齐大人,你们都来了啊…”
赵南星一下轿子,便与相熟的几位六部官员打起了招呼,并未直接过来找杨涟。他今儿气色相当不错,面色极为红润,中气十足,显得很有精神气。跟在他身后的一干吏部的官员也一个个笑容满面,一点也没有担心什么的样子。
在东林之中,赵南星的地位不比杨涟差,加之又是吏部尚书,即将主持六日后的京察,所以围到他那边的官员也着实不少,风头并不比杨涟这边逊色。
老匹夫!
被赵南星抢了风头,杨涟不禁暗骂一声,脸上却故作无事,见顾大章、袁化中、周朝瑞他们都来了,忙笑着与众人一一招呼。左光斗和黄尊素他们则忙着联络官员,等会好为杨涟在朝会上壮声势。
“杨公,怎未见叶韩二位阁老身影?”
袁化中四处瞧了瞧,发现内阁只有顾秉谦和魏广徽来了,正和阉党的那些官员聚在午门下低声交谈,而首辅叶向高和次辅韩爌却没有出现在人群中,不由感到奇怪:今日可是大朝,首辅和次辅却不露面,这算怎么回事?
周朝瑞也注意到叶韩二人没有来,不禁有些担心的对杨涟道:“叶向高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他们不来便不来,难道少了他们,我杨大洪就不能上疏了吗!”
杨涟巴不得叶向高和韩爌不露面,当他们的缩头乌龟去,因为这样一来,铲除魏阉的功劳可就全是他杨涟一人的,到时东林上下,更加唯他马首是瞻,彼时取代他叶向高也将顺理成章。所以对袁周二人的担心不以为意,反而沾沾自喜,但心里所想却不能如实反应在脸上,在那铁骨铮铮般说了句后,抬眼朝午门楼上看去,他已是迫不及待要听到锦衣卫大汉将军叫喊的上朝声了。
…………
物以类聚,东林党的人混不到阉党中,阉党的人也混不到东林党那边,所以午门前,百官各有各的阵营,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阉党这边官员也不在少数,以六部居多,东林那边以都察院居多,而勋戚那边也自成一帮,两边谁都不搭。不过不同的是,阉党官员始终是聚集成一堆,不像东林那边分成了两三堆,这样表面看起来,阉党官员们还是很团结的。
刑部尚书张瑞图的心一直提着,望着东林党的那帮人吵嚷着要诛什么阉贼,想到杨涟在移宫时的凶悍样,心里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见内阁学士顾秉谦好像没事人一样抄着手闭目养神,以为对方还不知道杨涟要上疏的事,忙凑到他身边,低声问道:“顾大人,听到风声了吗?”
“有所耳闻。”顾秉谦睁眼看了眼张瑞图。
张瑞图朝宫里指了指:“千岁可知道此事?”
顾秉谦朝杨涟那边撇了撇嘴,冷冷一笑:“闹得这么热闹,你说千岁知道不知道。”
闻言,张瑞图稍稍放下心来,既然魏忠贤知道杨涟要上疏奏他二十四大罪,那想必应该有所作为了,总不会束手待毙吧。又有些不放心的对顾秉谦说道:“依我看,这回杨涟是铁了心要与千岁过不去,咱们可得想法保千岁周全才行,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顾秉谦却轻笑一声:“张大人不用担心,放心,这天塌不下来。”
一听这话,张瑞图眼睛一亮,急切问道:“莫非千岁已有了应对之策?”
“这个嘛。。。”顾秉谦打个哈哈:“不可说,不可说,呵呵,张大人还是把心放肚子里去吧,咱们等着看好戏便是了。”
“噢,好,好…”
听顾秉谦说得这么肯定,张瑞图越加心定,心道顾秉谦既然敢这么说,那就说明魏忠贤已经做好了准备,恐怕杨涟这次要自讨苦吃了,嘿嘿…
与大多数阉党官员这会都在担心杨涟上疏一事不同的是,魏广徽却在担心杨涟的命运,屡次想要去劝阻杨涟,但这步子硬是迈不动,望着杨涟与那帮都察院的官员义愤填膺的在那声讨魏忠贤,魏广徽是既无奈又心酸。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崔呈秀了,最盼着杨涟完蛋的也应该属他了,虽然不知道“阿爹”的应对之策是什么,但看顾秉谦那老神哉哉的样子,他就知道,杨涟今儿讨不了好。
霍维华的心思倒不在杨涟上疏上,而是一直盯着赵南星。汪文言被东厂抓了去,听说供词出来了,但魏忠贤那边还迟迟没动,这眼看离京察还有几天光景了,要是再不把左光斗牵进来,赵南星这吏部尚书就仍在位子上。万一京察开始,赵南星还没倒,那赵南星肯定会清洗掉和自己一样投靠魏忠贤的官员,等到外朝魏系人马都被清理干净,魏忠贤想要翻盘,恐怕就不现实了。
…………
吏部侍郎蒋旭是赵南星亲手提拔上来的,算是他的铁杆心腹,见赵南星来了之后并不去找杨涟,不由在后提醒道:“尚书大人还是和杨涟谈一谈吧。”
听了这话,赵南星没好气的回头道:“谈什么?”
见他这样子,蒋旭不由在心中叹口气,知道赵南星对杨涟成见太深,应是不会支持他,但还是劝道:“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毕竟关系咱们东林上下安危,大人是我东林元老,又是吏部尚书,眼下叶韩二位阁老避让此事,若是由你出面表个态,对我东林上下总是个鼓舞不是?”
赵南星想也不想,脱口便道:“等他杨大洪眼里什么时候有老夫,老夫再去鼓舞他也不迟!”
蒋旭一时语滞,失望不已,还想再劝,就听午门城楼上的钟鼓敲了起来,尔后一队大汉将军从城楼上探出头来,对着广场上的百官轰然叫道:“上朝!”
顿时,广场上一片寂静,再也听不到一丝声音,大小百官各按本位依次列队,不管是阉党还是东林党,或是中立的,这上朝的规矩都是按本衙来的,乱不得。在大汉将军的维持下,队伍很快排列好,紧接着午门被缓缓拉开,官员的队伍开始依次进入。
魏忠贤,今日之局,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杨涟用手摸了摸怀中的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的奏疏,神态凝重,一副舍我其谁,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的气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他还没从午门门洞中穿过去时,一个乾清宫的太监匆匆跑来,对着正在行进的百官急宣道:“上谕,今日免朝!”
………………………………
第九十一章 自作多情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皇上要我拟旨斥责杨涟?”
刚回内阁签押房,宫里就来人了,把圣旨一宣,顾秉谦顿时有些发愁了,因为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搞清杨涟上的那二十四罪疏到底写了些什么。好在来宣旨的太监事先得了李永贞吩咐,把袁大海呈上的那份记有杨涟奏疏内容的纸卷给一并带了过来。
顾秉谦接过之后,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发现文中有“门生宰相”、“苟图富贵之徒”、“依托门墙”等语,不用深思就知道这是杨涟在讥讽自己,顿时恼羞成怒。忖度再三,决定抓住疏中指控魏忠贤残害后妃一事来大做文章,以臣子不该随便议论**事作为罪名,申斥杨涟。于是他拟旨写道:
“朕自嗣位以来,一切政事都是朕亲自裁定,大权何从旁落?至于中宫、皇贵妃并裕妃之事,宫禁严密,外廷由何透知?何况没有指实?疏中大谈毒害中宫及贵妃皇子等语,纯属捏造,其目的是屏除朕身边的人,使朕孤立于上,哪里有忠爱之心?”接着指责杨涟为求取忠直之名,恶意滋事,最后强调本打算逐款追究杨涟罪名,考虑到时下多事,朝廷不宜纷扰,“姑且不论!”。在圣旨结尾处,顾秉谦还不忘以皇帝的名义警告支持杨涟的那些东林党人,“大小各官,不得随声附和,有不遵的,国法俱在,决不姑息。”
拟完之后,顾秉谦满意的又复看了下自己的杰作,小心吹干之后,将圣旨递给周清,再由周清送到司礼监去用印,如此才能正式下发。
事情办完之后,顾秉谦心情大为轻松,他知道这道圣旨一旦下发,杨涟这事便算揭过,往后也不可能再有人拿这奏疏做什么文章了。
回首望了眼空着的首辅和次辅席位,顾秉谦冷哼一声,见魏广徽从午门回来后,就一直耷拉着脑袋坐在那里不吭声,好像魂掉了似的,不由上前劝解道:“事已至此,你又何必与自己过不去呢?你也不想想,东林党他们何时正眼看过你,你能有今日,还不是魏公公照应,这做人理当思报,如此简单道理,你难道就不明白吗?”
听了这番话,魏广徽缓缓抬起头来看向顾秉谦,苦笑一声:“赵南星说我家父“见泉无子”,我怕再如此下去,他这话许是真验了。”
“胡说!”
对于魏广徽这个晚辈,顾秉谦还是很想拉他一把的,眼见他在魏忠贤面前越来越不得信,再这般下去恐怕很快就要被魏扫地出门,因此不能不劝劝这个小后进。听他如此说自己,当下正色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