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厂-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宫后,杨涟心灰意懒,甚至都没有回都察院,而是直接上轿回到自己的府中。一到家,仆人便递上一封信,信是不辞而别的黄尊素写来的。

    打开信纸后,赫然便见上首写着“答堂翁杨大洪问去留书”几个大字,信中,黄尊素语重心长的说道,君子可以不顾生死,却不可以不考虑成败。如性命与名望都能得到保全,那是最理想的结果;而身死名存者次之。如今魏阉大权在握势不可犯,就大洪尊下而言,唯有一去!难道非要等到被削职才肯甘心?…

    黄尊素的这封信归纳起来便是一句话,那就是希望杨涟尽快请辞,以牺牲自己一人而保全东林上下。

    说起来,黄尊素完全是好心,因为他预见到杨涟必有杀身之祸,因此希望杨涟能通过自退的方式保全性命,进而保全京师东林全体同僚。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封信却让本已心灰意懒,绝望的杨大洪怒不可遏,随即斗志再起,“咔”的一下便将这封信捏成了一团,尔后随手扔到门边,看也不看,怒气冲冲的转身便往都察院而去。

    待他远去后,却有府前一乞丐“吱溜”一下窜到那门边,从地上捡起那纸团,四周看了一眼后便揣进袖中,尔后迅速消失在茫茫人流之中。

    ……………。

    当日无事。

    次日,宫中却传天启谕旨,要内阁再次廷推总宪。

    内阁值班的是次辅韩爌,首辅叶向高自昨日从宫中回去后,便紧闭府门谢绝任何人探访。对此,韩爌心知肚明,知道叶向高是在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接到皇帝要求再次廷推总宪人先的旨意后,韩爌便琢磨开了,既然杨涟已经被皇帝否决,那都察院中可任总宪的人选只有左副都御史高攀龙了。

    高攀龙在东林之中影响可与当年的顾宪成相比,人称“高顾”,而他又是**星的门生,论人望和资历,他实际并不在杨涟之下。只不过杨涟这几年风头太劲,而且年纪不过四十,高攀龙却是年近花甲,与杨涟相比,自然是少了杨涟那份冲劲,所以表现不如杨涟扎眼,这几年并不怎么为人注意。但其稳重却是胜杨涟许多,现在杨涟已不能出掌左都御史,那由高攀龙接任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拿定主意后,韩爌也不和在家收拾东西的叶向高打招呼,更不会和顾秉谦、魏广徽这两个阉党走狗商量什么,他直接派人找到高攀龙,将自己有意推选他为总宪说了。原以为在这个东林正处于风雨飘摇的节骨眼上,高攀龙一定会毫不犹豫答应出任,不想高攀龙却是拒绝道:“不行,皇上现在对我东林结党十分不满,而我恩师却是**星大人,如果由我出任总宪,易被阉党攻击为门户朋党,再说,哪有恩师身陷囹圄,学生却在外升官晋爵的?”

    。。。。。。。。。。

    自七月以来,更新稳定且十分努力,诚请诸位看官能够订阅支持,不胜感激!订阅实乃骨头全家老小衣食父母也,君忍见骨头每日著作码字,却无回报吗?

    *j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幕拉开(四)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一百八十八章大幕拉开(四)

    韩爌不以为然道:“此天下大事,高老先生怎么可以因避嫌而不顾呢?若是让阉党的人出任总宪,对我东林有什么后果,老先生难道不知吗?”

    高攀龙有些心动,但仍有顾虑,担心道:“昨日廷推杨大洪,皇上却当廷给否了,今日韩大人推我,皇上难道就不会再否了吗?”

    闻言,韩爌肯定道:“这个老先生莫要担心,这次推举总宪是皇上亲自下的旨意,我内阁又一致保举于你,皇上没有理由不批,倘若皇上又与昨日一样,那我韩爌也会当廷力争!”

    “如此,那老夫就勉为其难吧。&*最快更新**唉,如今事急,婆婆妈妈的反倒误事。”

    高攀龙考虑再三,还是同意韩爌的意见,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出任总宪后能安抚都察院一干同僚,也让杨涟打起精神,局面毕竟还没恶化,东林党依旧牢牢把持着朝局,皇帝又没明诏怒斥东林,说明皇上对东林成见也不见得那么深。事还有可为的机会,自当竭力争取。何况自己出任总宪后,对于营救恩师**星和左光斗也大有好处。

    “好,我这便上折子。”

    见高攀龙同意,韩爌心下高兴,也不管天启是要廷推总宪,直接就写了折子,说内阁一致同意由高攀龙接任左都御史一职。奏疏的最后按例是要署名,他提笔在那沉吟半响,索性把叶向高和顾秉谦、魏广徽的名字都列上了。

    署上名后,韩爌立即招来内阁签押房专门往司礼监送奏疏的小太监,让他马上把这份奏疏送进宫中。

    原以为皇帝最快也要明天才会答复,岂料未过一个时辰,司礼监便来人送来批红,说皇上已经同意了内阁总宪人选,着高攀龙即日便履行左都御史职司。

    皇上这么快就同意,着实让韩爌吃了一惊,而且又不见魏忠贤从中从梗,这让他有些糊涂,摸不透魏忠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既然皇上允了,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或许,这是个好的开头也说不定。

    。。。。。。。。。。。

    袁大海回东厂后,第一时间便找来冯铨,责成他明日必须刊印三千份《真理报》,由东厂各颗着人立即散发出去。&*最快更新**并重点指明冯铨所写的那篇驳斥杨涟二十四辈大疏的文章要印在头版头条。

    《真理报》的首期文稿冯铨早就和那帮来投的官员文人搞好,这两天袁大海一直在宫内,他在东厂忙得是不亦乐呼,但也是心下不踏实。直到听说皇帝在朝会上否了杨涟出任左都御史,还痛斥东林结党,这心才算真正大定。

    “刊印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千户上次说咱们真理报发刊时要请魏公公前来,如果咱们先发了,那魏公公那边?…”

    冯铨提醒袁大海明日要不要请魏忠贤和司礼监众位公公前来,因为袁大海上次对他说过《真理报》出刊时要请魏忠贤前来。

    “嗯,你不说我差点忘了。”

    明日怕是不行了,但这头彩一定要留给魏忠贤,这《真理报》的功劳也要记在他魏公公头上,可不能全成他袁大海一人的,这功劳多了也未必就是好事,谁知道有没有心怀妒忌的人在老魏那给自己下眼药。做人,还是低调些好,什么事都想着魏公公,这魏公公才会想着你嘛。

    想了想,袁大海对冯铨如此说道:“明日这三千份便算试行刊,不算正式发行,咱们先看看《真理报》面世后的效果如何,如果大有成效,咱们去请九千岁前来也是底气十足嘛。要是效果不好,咱们再改进,免得这头炮没打响,反惹一身骚。你说是不是?”

    “好,好,还是千户想得周全,下官这就去准备。”

    冯铨一想也对,要是自己那篇文章明日问世后坊间一致好评,让东林党人无地自容,那魏忠贤肯定高兴,到时再来东厂,绝对会对他这个宣教司主办赞许有加,说不得自己便可借此平步青去了。若是面世后没什么效果,就跟打个水漂一样没人问津,那可就尴尬了。激动之下,兴匆匆的便去忙碌了,他这心啊,可是比袁大海更牵挂《真理报》能否成功。这也是他头一次以负责人的身份办一件事,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办好,绝对不能砸了!

    冯铨欢喜的样子,袁大海自然看在眼里,也想在心里,微微一笑,也不去管他。这会宫里还没有消息过来,也不知天启看了**星、左光斗他们的供词有什么反应。宫里不来命令,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等着了。不过东厂眼下还有件大事他要处理,那就是人员整编和经费的问题。

    孟忠和张文元已经被袁大海处死,这大档头和二档头便算咯屁了,在魏还没有任命新的大档二档之前,三档头刘应坤和四档头李朝钦便是他袁大海的顶头上司,这中间还有个负责厂务的金良辅,严格来说,他袁大海现在只能算是东厂的四号人物,还没到一言九鼎的份。虽说魏忠贤赏了袁大海锦衣卫指挥使的缺,但却没让他到锦衣卫办差,因此,只能算是挂个名,在东厂这地盘,锦衣卫指挥使也不能带给他太多实利。

    东厂的上下构造是太监指挥“枪”,这“枪”自然便是他们这些不是太监的正常人,换言之,东厂是由太监说了算,而实际办事的这些番子不管是锦衣卫的还是自行招募的民间人士,统统都要由太监领导。哪怕你身上有个伯的爵位,搁这东厂也说话不算数。若是让“枪”指挥了太监,那皇帝就没有必要在锦衣卫之外再设个东厂了。说白了,这设立东厂的目的便是要以太监来督察朝廷上下所有人,包括锦衣卫在内。如果哪一天东厂不是由太监说了算,那不等别人动手,皇帝也会下令立即裁撤了。

    锦衣卫指挥使的品级是蛮高的,武职正三品,比袁大海原先的千户要高三级。而都指挥使则是武职正二品,现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便是正二品,而刘侨、许显纯、田尔耕等人都是武职正三品的指挥使,听说魏忠贤的侄儿魏良卿就是锦衣卫的指挥使,要知道这主可是大字不识一个,而且还狗屁能力也没有的。由此可见,这锦衣卫指挥使水份有多大。比起那些要靠真正军功才能授予的公侯伯子爵位,荫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虚名可就容易得多了。

    据袁大海所了解的,现今锦衣卫内的指挥使包括南北镇抚司在内,总共有三十多人,也就是说,单一个锦衣卫衙门里便有三十几位正三品的大员。但是这三十多位正三品的指挥使却从来不是被当做真正正三品武将来看待的,因为他们大多是挂名,除了实际掌着要害衙门,如镇抚司刘侨等人外,大多数都是个虚名。这玩意就跟爵位一样,没什么实利。倘若你不掌实差,除了能吓唬人之外,并没有什么用处。

    魏忠贤给袁大海的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便是个虚名,在没有明确袁应该掌锦衣卫差事前,他还是不能干涉锦衣卫的事情,锦衣卫的人也不必理会他。因此,他并不能仗着自己是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在东厂超越刘应坤和李朝钦行事,甚至连金良辅都不能越过。

    当然,这些仅是理论上的,实际上,三档头刘应坤掌着印绥监、四档头李朝钦掌着兵仗局,二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宫里当差,难得到东厂来一次,而负责厂务的金良辅在宫里并没有职事,只是魏忠贤空降下来的一个完全没有根基的太监。而且这个金太监有个致命的缺点,便是对身外之物特别喜好,若不是他喜好这黄白之物,袁大海也没有办法凭着三千两银子就成功晋级为司房,从而获得给魏忠贤看大门的机会,更不可能有日后的一番机遇。

    尔今,袁大海要做的事情便是整编东厂上上下下所有番子,并接手东厂的经费,用魏忠贤给他的权力实实在在的打造他的东厂集团。

    整编,很简单,就是把东厂扩招后招进来的那些无赖子弟和原先那些利用各种关系进来混饭吃的番子全部扫地出门,再把那些锦衣卫给打散重编,将十二颗司房、掌班全部换成自己人,百户这个层次的更是要清一色换成袁系人马。精兵之后,才是扩招,招募他袁大海想要的人,而不是那些只会站班呐喊的废物!

    整编就需要经费,把无赖泼皮撵出去不需要遣散银子,可是那些因为关系进来的却着实需要一笔解散银子,甚至还需要打通上上下下关节,不能因为某个无名小卒得罪了宫里人,尤其是司礼监那帮人,谁知道王体乾、李永贞他们有没有收了好处往东厂安人,若是裁撤到了他们的人,这分寸自然要掌握,皆大欢喜是最好的。

    想要人人满意,银子虽然不是万能,但也是解决问题最大的助力,而东厂的经费来源自节慎库,节慎库实际就是皇帝的私人金库,东厂是皇帝私人武装力量,自然经费得由内廷来拨。指望户部拿银子养东厂的人,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说来,当今皇帝天启的腰包并不是太鼓,否则这几年东厂也不会日益萧条,番子人数相比万历年间足足少了两倍,若不是东林党咄咄逼人,魏忠贤为自保才下令扩张东厂,否则怕还是人丁日益稀少的局面。

    *j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幕拉开(五)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一百八十九章大幕拉开(五)

    一句话言之,袁大海想要整编东厂就得有银子,而银子却在内廷节慎库,管节慎库的太监叫郑大佐,是御马监掌印涂文辅的人,因此直接攻关郑大佐的可能性很低,毕竟东厂和御马监是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