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编很快,巡逻榷场一带的骑兵营是轮流的,倒是不差这点时间。
峡子口训练营得立刻开建。
团属12门山炮连炮衣都没揭开,只等往训练营送。
铁城居然派来四名女兵负责通讯培训。
卡车直接倒到专属通讯室门口,只见她们从车上卸下个大木箱子。
两个女兵抬着都很费劲。
张大明招呼亲兵打算上去帮忙。
师长邹一冰却拦住了他。
“多大岁数了,还毛毛躁躁的。”
“你知道姑娘抬的是啥么?”
“这是新出来的神器——
电报机!”
“她们都是经过特训的,你俩上去,弄坏了,可没有第二台。”
张大明一愣。
“啥?”
“点抱鸡?有那么珍贵的鸡?还得千里迢迢的从铁城送?”
“鸡不都是下蛋,吃肉的么?”
一帮准备接收培训的通讯兵都连连点头。
咱们以后还负责养鸡了?
邹一冰以手扶额,没文化真可怕。
呃!
好像自己前些日子,也闹过同样的误会。
“这不是吃的那个鸡!”
“从玉门到咱们酒泉,最快的信鸽也得飞一个小时吧?”
“可这玩意发报,滴滴一阵响,千里外就收到了。”
“哎呀,给你解释不清楚,你一会儿自己看。”
“具体的,等咱们去铁城培训再说。”
没错,沈麟折腾出了火花电报机,无线的!
军、集团军和总部装备的都是大功率电报机,覆盖范围三千公里。
如邹一冰和张大明面前这台体积也不小的笨重家伙,只有一千公里的通讯距离。
一般都是师一级才会配备。
特殊单位,比如特种旅下属的各尖刀大队都有配备。
钢铁舰船空间大,包括炮艇,每艘都有,再也不需要信号旗了。
当然,如张大明这样的特殊边防团,也少不得。
从玉门去
嘉峪关或者酒泉,一百多公里呢。
一旦有战事发生。
无论是骑马或者开车,甚至动用信鸽联系,都说不上安全。还可能贻误战机。
但有了无线电报,一切都不同了。
通讯班长罗小娟向邹一冰敬了个礼。
“报告邹师长,已经准备完毕,请指示!”
邹一冰一本正经地道。
“告诉酒泉师部!”
“另外,汇报金昌军部。”
“我部已抵玉门,即将开始整编,一切顺利!”
张大明只见到一阵红绿灯闪烁,滴滴滴响个不停。
一分钟时间都不到。
罗小娟递过来一张纸条。
“邹师长,军部回电——”
“已获悉,祝顺利!”
还真是鲁延世军长的一贯脾气。
绝不多说一句废话!
很快,第二师师部的回电也到了。
罗小娟有些脸红,她递上写得满满的一张纸道。
“邹师长,对不起!”
“咱们的培训工作,还不到位。”
“他们的回电……废话太多了!”
“大都督说了,这是决不允许的,电报就得言简意赅。”
“认真、简洁,准确、高效!”
“是我们通讯兵必须遵守的八字方针!”
邹一冰瞅了瞅,顿时就忍不住笑了。
“人嘛,都有些新鲜劲儿。”
“告诉
他们,下不为例!”
他已经知道。
对于铁锋军内部而言,电报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也就是说,第二师师部发的这封电报。
不但三千公里内开机的友军部队可以截获。
军部,集团军,甚至总部都能收到。
大家都是用同一个密码本啊!
这事儿,仔细一想,还真不能乱搞。
否则,丢人丢大发了。
张大明脑袋嗡嗡的。
这哪里是下蛋吃肉的鸡?
简直就是顺风耳好吧?
以后,咱一团跟师部联系,一个电报就够了。
那还需要骑马跑上百多公里?
夏天吃沙子,冬天冻得跟乌鸡子似的?
同时,他还敏锐的发现。
假如第二师辖区被敌人突袭。
师部电台坏了,或者联系不上。
自己甚至可以跟其他师联络,或者直接上报军部!
无论如何,都绝不会贻误战机。
军部也能及时调整部署。
说实话,西军被整编入铁锋军,他们这些军官的个人权利缩水了。
即便卖掉大批二手兵甲,额外福利不会少。
有些老西军军官,心头肯定是犯嘀咕的。
可在张大明看来,没什么比装备重要。
当兵嘛,刀口上舔血,自然是越能打越好!
什么权利,财富?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第八百一十六章 渐变
一晃就到了铁城历六年六月。
西军接受整编都有三个月了。
军中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更好的甲胄,更好的苗刀,逐步淘汰的复合弩,新增的火炮,汽车、吉普车。
就连军装、饷银、伙食都有所提高。
百姓的反应,反而是最迟钝的。
他们只对自家田地里收成,家里的吃喝冷暖感兴趣。
至于谁当皇帝,平头百姓几乎不关心。
新皇登基,又不会对赋税减免半分,大伙儿关心有个卵用?
即便文官系统反应慢一些,但也有利好消息影响道普通百姓。
比如,铁城系取消了徭役,所有税赋都折合到田亩之中。
百姓可以直接用粮食缴税,不需要再换成银钱。
最明显的,就是督察部门一改大周旧例。
路、府、县都有专门的督察局、科、所等对应部门,直接对铁城民政部督查司负责。
其他各级官员都要接受监督,不得干预督察独立之责。
同时,情报司也扩大了,分为外务、内务调查局。
内务调查局各级部门对军、政系统同样负有监督作用。
简单的说,你就算手眼通天,逃得了督察部门,也未必躲得过更隐秘的内务调查局。
地方捕快
、衙役裁汰老弱,改成监察、税警、消防三个部门。
淘汰的武器也留下部分装备这些人。
铁城的督察部门、内务调查局既然介入了。
抓一批,杀一批,再罢免一批。
各地官员老实了。
随时有强悍的铁锋军撑腰,即便你有些地方背景或者士绅关系,只要犯了错,就没有蹦跶的机会。
铁城系不承认士绅阶层的特权,有多少田地缴纳多少税。
想让百姓挂靠吃红利的时代过去了。
你家的买卖,年交易额过了三十两银子,照样得交商税。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反对。
等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和地痞恶霸之后,所有人都规矩了。
即便他们找到折、杨、鲁三位老帅门前,人家也避而不见。
据小道消息说,鲁志昌的某个侄子都因为逃税,欺男霸女被砍了头。
更何况其他人?
铁城系已经有了不错的人才储备,没了地主士绅的支持,照样能治理天下。
政务学院走出的人才,可比读了十几年书的举人、秀才懂得多。
西军前些年学着铁城系,把因伤退役的官兵分到乡、镇、村去做基层官吏,效果很不错。
铁城系接收后,经过两个月的考察,合
格的一律承认。
每年还能收到铁城和老西军的双重伤残补贴。
四大家族陆续变卖旧式兵甲,给自己稍稍留点,都能吃几辈子。
他们响应沈麟的号召,旗下的店铺对盐铁的经营维持三到五成利。
所以,百姓一下子察觉到了。
铁器价格大降。
白霜一般的雪花盐,居然才买二十文一斤,比以往的粗盐都便宜。
盐、铁价格一降,老百姓手里的余钱就富裕了些。
其他的,如粮食,肉食,布匹等日用零杂的生意空前繁荣了。
主要还是五十万西军官兵,口袋里的月饷更多了。
铁城银庄在三个月里开遍了陕西路的每一个县。
凡是官员、军人,官办企业员工饷银一律通过银庄以存折的方式发放。
而且,铁城系鼓励这些人带头使用纸币。
如今的铁城、安定府,澶州、唐州一带,谁还用银子、铜钱?
就连铁城自己发行的银元、铜钱,年青一代都不稀罕用。
当然,老一辈习惯成自然,愿意口袋里随时能听着响,这倒没人管。
沈麟不得不大力推行纸币。
铁城历五年,沈麟的军费开支就超过了两千万两银子。
今年,搞不好会攀升到三千万两
的新高。
要是大周的历代先皇知道,多半会吓得从棺材板里蹦出来。
很简单,他们当政的时候,拥有整个中原江山,国库岁入最好的年景,也不过五百万两!
军费开支如此巨大,民政支出比这个数目还要高些。
没办法,各地的建设项目,实在太多了。
如果完全流通金属货币,世面上得投放多少?
即便沈麟和铁城系家大业大,也大呼吃不消。
推行纸币就好了。
流通的金属货币降低,银庄库存就多,还不怕挤兑。
同时,杠杆作用将更加有效。
大笔支出,也代表着巨额回收。
比如,海军从南美运回来的橡胶和土特产,就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跟长崎岛津家的贸易,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二百万两银子左右。
五月初,沈麟就组织了一支舰队下南洋。
顺便给广南的大周军带去了一批具甲、苗刀和破阵弩车。
一来,希望南军能坚持得更久些。
二来,沈麟希望跟交织,占城,真腊,爪哇等国家开展海上贸易。
等航路熟悉后,他不介意派出钢铁舰队去印度,甚至波斯湾一带转一转。
收编了西军,地盘扩大了,负担也更重了,必须开辟
另外的财源。
海上丝绸之路就不错。
再说陕西路。
各项利民政策,渐渐开始落实。
不少人都向村长,镇长打听。
咋哪?
又换皇帝了?
听到的人都觉得一脑门黑线。
这年头,大周的老杨家就出现了好几个皇帝。
不过,咱们现在跟着沈大都督混了。
再也不需要为混乱的年号发愁了。
“刘叔,额们没换皇帝,就换了个大都督!”
“呃,他跟皇帝也没啥区别!”
“没有他,您家的徭役能减免?税赋能少那么多?”
“雪花盐,农具都便宜啦。”
“可羊价也上涨了,您老人家今年可赚着了。”
刘老疙家就三亩薄田,很难养活一家子人。
好在,三个儿子饥一顿饱一顿总算拉扯大了,正愁说不着婆姨呢。
前几年,西军占了河套跟河西走廊。
老实巴交的刘老疙一合计,历朝历代,有几支大军能拓土几千里的?
没说的,跟着混总没错。
于是,老大、老二都报名参军了。
最近,两儿子来信说,军队整编了,饷银也提高了。
老大还当上了排长,管着几十个兵呢!
这下子,十七岁的老三眼红了,天天吵着要当兵去
这哪行呢?
第八百一十七章 担心
当兵就得打仗,谁能保证自己不受伤不那啥?
看看,眼前的村长杜川,不就被回鹘人射瞎一只左眼么?
多悬呐!
两个哥哥时不时有饷银寄回家。
老刘家也盖起了围墙、大瓦房,还养了三十多头羊。
指望几亩田,实在不现实。
刘老疙不确定地问道。
“川,你可别骗叔!”
“这才六月份,羊还没上膘呢,咋会涨价?”
一般买牲畜,都赶到秋后或者年关。
即便那会儿价格未必赶得上夏天,但重量却上去了。
杜川跟老刘家关系不错。
他这人耿直,乐于助人。
刘老大当了铁锋军的排长,前途无限啊!
这年头,打仗的机会多得是。
杜川当年就跟铁锋军在兰州城外打过回鹘人。
铁锋军有多厉害,他还不知道?
杜川后来在攻打金昌的时候,受了重伤,也是铁城的特效药和急救术治好的。
换了以往,射穿左眼,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回来当了村长,杜川一直留意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