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不多,小二百万两银子而已!”
“很值啊爹!”
值个屁啊!
你把那些破烂货高价处理了。
老爹我没意见。
咱们自己有三座高炉,匠人也越来越多了。
慢慢制造不行么?
就算弄不出沈麟这种二十炼精铁。
十炼的精甲马铠兵器,就不能打仗了?
你装备五千骑兵的花费。
老子能武装起一万五千轻骑来!
败家子啊!
“你你你……”
沈忠信气得够呛,哆嗦着手指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父子俩的认知差距,咋这么大呢?
“野战野战,你就知道野战。”
“多少人都不够死的!”
“咱们……要守城啊娃娃!”
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财源
在沈忠信看来,炼铁始终是个暴利行业。
沈麟那臭小子精通这些东西。
鬼知道他是如何批量产出二十炼精铁的?
又是如何提高制甲效率的?
五千套具甲,随时可以提货?
这是何等的恐怖?
不管大周还是大辽,工部所有炼铁坊加起来。
都达不到沈麟这个月产量吧?
要不然,铁甲为何如此昂贵和珍惜?
要是大周军队,人人都能穿上包裹得跟铁罐子一般的步人甲。
幽云十六州早就收回来了。
辽国还敢欺负咱们?
自家傻儿子拿二百万两巨款去找沈麟买具甲兵器。
等于送钱给那臭小子花!
去年,老夫花尽了心思,与你三伯不惜跟沈麟交恶。
抠抠搜搜赚来的钱,还不够你一次送给他的利润。
三分之一都没有!
老夫不甘心呐!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你再跟那小子做买卖。”
“爹……爹就一头撞死在你面前,眼不见为净!”
沈毅吓了一大跳。
“爹呀,何至于此?”
“沈麟也给咱们提供了一点情报。”
“他的探子很厉害。”
“他说,三伯待在京城,始终不愿意回来。”
“可能……他在跟杨成良做买卖。”
“上次,是杨成良故意放走他的!”
啥?
沈忠信如遭雷击。
咱家老三通匪了?
呃!
其实咱们现在也一样。
还是跟着澶州总督一起,和杨成良合作的。
“消息确实?”
沈毅其实早就有所猜测了。
三伯胆子一向很小。
没有大伯和老爹支招,他一个人能在京城混的风生水起?
偏偏他还舍不得回来。
也没被京城那些商业大鳄吞的骨头渣子都不剩。
只能说,他背后有个超级豪爽的大主顾。
只要必需品,不在乎价钱的那种。
“确定!”
“沈麟的探子里,有人认识沈重。”
“看到他带领船队进入尉氏县码头,跟贼寇交易。”
“都不止一回两回了!”
这就没毛病了。
沈重曾经在泸水村练过乡兵。
没准儿探子里头,就有跟他一起训练过的人。
“唉!”
沈忠信有些迷茫了。
自家儿子带着家里最精锐的骑兵,跟赵归一杀得人头滚滚。
战死和重伤退役的都好几百了。
轻伤的更是多不胜数。
而自己暗地里又跟另一伙贼寇大做买卖。
这……想想都觉得荒谬!
沈毅并不觉得大惊小怪。
他推着轮椅往城里走去,边走边轻笑道。
“爹呀!”
“沈麟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各取所需嘛!”
“他会为此事保密的!”
“不过,他提醒我们。”
“一定要小心沈重手下那些人。”
“决不能用到工坊和城防的重要职位上去。”
沈忠信一贯就擅长耍弄阴谋诡计。
他一听就明白了。
“那臭小子,总算做了一件好事。”
“确实应该如此呀!”
“杨辰一定会策反咱们的人。”
“没准儿,早就已经开始了。”
“你交代沈昂,让他派人盯着这些人的家眷。”
“多半能发现些问题。但是,先别打草惊蛇,养着吧!”
沈毅深以为然了。
“嘿嘿!”
“反间计,谁不会用呢?”
“杨成良自号安定王,哼哼!”
“这家伙一旦翅膀硬了!”
“咱们安定府,绝对会成为他口中的肥肉。”
“爹呀,儿子花费巨资,也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呢!”
“您要知道,杨成良在黄家堡的炼铁坊,规模远比咱们大!”
“您单靠自己制甲造兵器。”
“只会远远被甩在后面啊!”
沈忠信又何尝不知呢?
偏偏,家族里的钱不是他想动就能动的。
那二百万巨款可是战利品。
完全属于父子俩的。
你个败家子还没揣热乎,就一股脑儿花了个精光。
还上赶着送给沈麟那个小王八蛋!
老爹心疼呀!
“娃呀,咱们得找个财源。”
“安定的商税没有起色。”
“连魏无忌那个贪婪的家伙,都死守着李广利搞铁矿走私。”
“懒得回安定了!”
沈毅道。
“财源,有呀!”
“沈麟说,杨成良在太原府西南占了四个州,十几个县呢!”
“那家伙练了二十来万人马,还有百多万百姓要养。”
“爹呀,西南地方雨水多,不适合种棉花。”
“你说咱们要把安定今年的新棉提高三成,提前预定了。”
“单单跟杨成良用棉花换铁矿就够赚了吧?”
沈忠信眼中精光一闪。
这是个大财路啊!
去年,安定的棉商被坑惨了。
今年都知道商路不畅,有几个敢下水的?
但老百姓已经习惯在缺水的坡地里种棉了。
沈家也不例外。
因此,今年的棉花产量有所下降,但不会少太多。
“娃呀,你说的对!”
“提前安排人下乡,去找百姓预定。”
“不需要提高三成,只要和去年持平就好。”
“老百姓绝对开心。”
“他们少了来回倒腾嘛!”
“咱们跟杨成良换铁矿,棉花叫价一倍,都算良心价了。”
“嗯嗯,没错,天下不太平。”
“铁矿石一定要多多储备。”
“还有精炭,这回咱父子单干。”
“咱们有的是人手,也不用家族里的钱。”
“他娘的,那帮老东西,鼠目寸光,净拖后腿。”
沈毅心中嘀咕不已。
您老人家的眼光,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像大伯私下里说的,您格局太小。
总喜欢斤斤计较。
您也不想想。
当初没有我的败家行为,找沈麟买了那批破烂货。
咱们出五千兵剿匪。
就不止损失几百人那么简单了。
没拿得出手的战绩。
那帮王八蛋会给咱分银子?
没让他们眼馋的东西。
这二百万两银子从哪儿来?
二十万两都弄不到好吧?
不行!
现在有了囤积铁矿石的机会。
又弄回那么多劳力。
还得扩大炼铁坊规模。
咱没有沈麟的技术不要紧,拼人力搞十炼精铁总行吧?
平城那帮家伙,如今老有钱了。
就算十炼步人甲,他们也会抢着要。
这中间,可是暴利!
父子两一直谈到深夜。
安定仅次于沈麟的第二家兵器制造商诞生了。
规模是越搞越大。
后来,连沈麟都刮目相看。
第四百一十四章 解决用水难
一晃到了五月底。
随着安定东路军的回归。
沈麟的西路军,就再不用四处巡视。
骑兵们满世界跑的日子结束了。
一部分驻守流浪滩马场,一部分去了露水谷牧场搞军屯。
陈梁的水军发展很快。
终于扩充成了一个游击部,三千人。
当然,沈麟的官职才不过游击将军。
他手下的主将,如梁自忠、陈云、陈风、陈梁。
虽说名义上拥有一个游击部三千人的兵力。
但依然只能称之为副游击官。
造船场搬到了完全竣工的盐水湖畔。
但在水门码头这两个月,也先后改造了四十艘大小船只。
接下来准备自造。
作为中坚力量的五千担战船足够了。
造船场将开工建造一批千担级哨船,三千担护卫舰。
以及三艘万担级旗舰。
到时候,铁城水军将形成三支分舰队。
一支驻守流浪滩。
那边已经在疏通航道,修建水军泊地和营房了。
一支常驻泸水河口,当然,也会有相应的水军营寨。
最大泊地就是盐水湖,这里是水军的大本营。
每支舰队包括一艘万担级旗舰,四艘五千担级主力战舰。
四艘三千担级护卫舰。
四艘千担级哨船和部分五千担铁棚运输船。
因此,每个分舰队的船只都将近二十艘。
平均按照一艘船搭载一百人计算。
目前一个水军游击部,是远远不够的。
操纵一艘千担级哨船就得五十人。
三千担级需要八十人。
五千担级不得低于一百五十人。
万担级还得翻倍。
当然,运输船不需要太多人。
暂时也没那么多船只。
大批移民的到来,不但解决了铁城的人力缺陷。
水军理所当然地也得到了很多合格兵源。
因为这些人里,就有不少是沱沱河上的渔民和船工。
之前的劳工都遣散了。
一来他们要回去抢收夏粮。
二来,沈麟也烦透了各方在劳工中安插探子。
直到月底,移民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户,六万余人。
沈麟紧急叫停。
不是因为住房的问题。
天气暖和,人力不缺,慢慢修就好了。
现在摆在眼前的难题是生活用水。
成年人太多了,跟收纳孤儿完全不一样。
铁城以往的生活用水是井水结合提灌河水。
可水塔毕竟储量有限,还得满足工坊用水,哪里够?
于是,沈麟一发狠。
干脆征集了两万人上山。
露水溪新修的水库太远,不可能架设百十里的管道供水。
简单。
沈麟在距离西门两里路的半山腰,找了一处深度六七里的山谷,开始修建二号水库。
这地方距离近。
山谷宽度近三里,如果堤坝高度修到十五丈。
蓄水量足足三亿多方。
哪里是城墙水塔能比拟的?
别说十几万人的用水,就是再多一倍。
都不存在用水难的问题。
同样是建在露水溪上。
两个水库梯次蓄水防洪。
周边合适的地方,还能开发不少梯田、菜地。
当然,这两里路程,得建造大型的水泥管道。
整个工程量都不低。
不过,得靠民政部自己掏钱。
他们也很踊跃。
一旦水库建成,单单收水费,一年就不少钱了。
这是一次性投入,几十年都旱涝保收的生意。
亏不了!
新来的移民还在担心。
铁城的田地都是公有。
大家以后怎么谋生?
结果,光两个月的水力建设,就得一家出一个劳力。
沈中平的营建司,王成俊、朱大有的农牧司都在招人。
一旦进入,就是长期饭碗了。
沈麟的各家工坊,也趁机吸纳了一批人力。
这下,轮到一帮军将傻眼了。
什么情况?
除了水军招了一千兵。
新来这么多人,就被瓜分完了?
咱们还打算扩军呢!
沈麟乐呵呵地笑道。
“你们也不看看。”
“完整家庭的移民,进学校的娃娃,就有两万多。”
“水库修建迫在眉睫,必须抢在七八月梅雨季前完工蓄水。”
“两万劳工不能少吧?”
“剩下的,各家一分。”
“平叔的营建司就要了上万人,还能有剩?”
众将都有些咋舌。
咱们铁城一贯不乐意接纳外来移民。
就担心管理跟不上。
这次疯狂收纳一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