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寒士-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坝月底就能完工,完全是旱涝保收好吧?

    地形又隐蔽,谁能跑这儿来抢劫?

    等军垦的田地折腾完毕,轮换的步骑还有两个千户部。

    谁来了都讨不着好!

    当然,北门到黄龙江入口那几万亩土地也平整完毕了。

    可那些地方缺乏防护。

    主要是种植棉花、杂粮和蔬菜。

    原本计划的水稻都取消了。

    谁能想到,辽军竟然袭取了太原府城呢?

    人家几乎完整地接盘了太原水军的舰船,还有不少造船场。

    一旦澶州和安定的水军堵不住口子。

    下游就没一个地方敢保证是安全的了。

    至少,你种植的庄稼护不住。

    辽军就算抢不着,喂战马总能做到吧?

    纵马践踏,搞破坏了有多难?

    因此,铁城北面和东面老的,新开垦的七八万亩土地。

    想种精粮都不成。

    不敢冒险啊!

    农牧司不得不把今年的希望放在露水谷。

    沈麟推广红薯种植的提议,都被他俩强烈否决。

    军屯的,您种啥都可以。

    农场这一块,总得让咱们做主吧?

    咱们要种秋小麦。

    您不是说施加了鱼骨粉和那什么磷肥。

    小麦产量翻倍也没问题么?

    咱们就大力伐林开荒,争取再整出五万亩梯田来。

    秋天真能收获上十万担麦子。

    呵呵,不动用库存也差不多够了吧?

    新城的建设也进入了尾声。

    人多力量大,新军营和学校是最先建好的。

    现在收尾的是几条街道的居民楼。

    天气暖和了,水泥干得快,施工进度可观。

    山里寄养的孩子三万三千多名。

    已经被陈梁的水军分批接回来了。

    这些孩子全部入住新校区。

    泸水铁城的人口一下子逼近了九万大关。

    娃娃差不多就占据了三分之二。

    王成俊和朱大有着急啊!

    原来的两位里长,都当了好几个月的正副司长了。

    这么庞大的人口,光吃存粮怎么行呢?

    即便是有不限量的鱼肉补充。

    铁城的田地不产出精粮,怎么也说不过去。

    他俩和一帮农牧司官员,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堪比县令的高额月饷。

    目前的田地,同样施加了鱼骨粉,长势很好。

    春小麦能收获三万多担。

    如果露水谷的秋小麦也有稳定收获。

    地里有粮,才心不慌。

    库存再多,也禁不住消耗。

    沈麟只有报以苦笑。

    他完全理解这个时代农人的心思。

    算了,一步步来吧!

    这次下山,为了体验新修的盘山水泥道。

    他特意试坐了工坊新出的运输马车。

    这种带有轴承,杜仲胶轮胎、转向舵和铸铁鼓刹的新式马车。

    只需要四匹挽马,就能拉动五十担的货物,跑得飞快。

    当然,上山下坡,以及泥泞道路肯定做不到。

    拉三十担是最标准的。

    以往的双轮大马车,也能达到这个载重。

    可只能走最平坦的官道,差一点就得找人推。

    沈麟设计的这种四轮马车,造价昂贵。

    光是杜仲胶实心胎,就耗资不少。

    但这东西可以重复利用,勉强能节约点。

    大军行进,没有好车怎么行?

    战场不一定都是好路,有时候还得在野地里跑。

    比如拉着破阵弩,难道离开大路就不打仗了?

    载重更强,弹药储备就更加丰富。

    无形中也能提高战斗力。

    白娘子姐妹也舍弃了自己的爱马,陪着沈麟坐车。

    陈无双透过车窗望着四周烂漫的山花,开心不已。

    “哎呀呀,路修好练好了就是舒适。”

    “这个杜仲胶轮子跑起来,一点都感觉不到颠簸。”

    陈无暇抿嘴笑道。

    “好是好!”

    “就是成本太高了,五百两银子的成本价呀。”

    “比寻常大马车鬼了十倍还多,啧啧!”

    沈麟倒是很满意。

    他自有想法。

    “军中有二百辆就够用了。”

    “这种钱,必须要花的!”

    “你们说,从老学校大门,开辟一条公共马车路线。”

    “一直行驶到新城南门为止。”

    “沿途停靠十几个站点,每人上车收一文钱。”

    “有人坐不?”

    如今的铁城面积够大了。

    南北门之间的直线距离长达九里。

    东、西之间,新城宽四里,老城区宽三里。

    公共马车不得绕来绕去的?

    这么一趟,十几里都不带少的。

    红娘子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她当然懂得这种公用设施有利于民众出行。

    单单靠步行,从北门走到南门,不得需要半个时辰?

    “相公,你的想法很好。”

    “可能……这样会亏本的。”

    白娘子打量着长长的大马车,若有所思道。

    “车上安置二十个座位,还能站十来个人。”

    “一路上上下下,一趟怎么的,最少也能轮坐上百个人吧?”

    “一天跑十一二趟趟绝对没问题。”

    “除掉耗费,和马夫月饷,一个月能收回三十两呢!”

    “这么坚固的马车,用几年完全可以的。”

    “我觉得吧,还有些小赚。”



    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变化

    

沈麟哈哈一笑,公交还是别想赚钱了,根本就不现实。

    “得了吧!”

    “你说的是繁华路线。”

    “绕城的,和一般路线难道不管了?”

    “所以,能保本就不错了。”

    “学生娃娃和老年人,得免费吧?”

    “搞这个公共马车,就跟清洁工、公共厕所、澡堂一般。”

    “亏钱也得弄嘛!”

    “民政部有了煤矿和田地、商铺收入。”

    “赋税也是越来越多了,赚了钱总得花出去。”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可不能留在银庄里,变成死钱。”

    两位美女很是钦佩地望着侃侃而谈的沈麟。

    就喜欢自家相公,这般视钱财如粪土的做派。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说的多好呀!

    要是大周朝廷,有这想法并付之实际。

    国事哪至于艰难如斯?

    百里山谷,加上八里的盘山路,行来不过一个时辰。

    沈麟带着护卫马队并没有直接回城。

    他绕着新修的环湖大道继续视察。

    万亩盐水湖深达两丈。

    在沈麟不惜人力物力之下,已经挖掘成功。

    现在做的,就是湖堤的收尾和植树工作。

    宽三百步,长两里的引水道已经连通了泸水河。

    三处水位持平。

    水道南侧的水渠里,通过水车抽取的淡水正在欢快流淌。

    南边的新水田,犹如百亩一块的大镜子反射着阳光。

    金鳞闪动,承载着铁城人满满的希望。

    换水,昼夜不停的换水。

    通过温室发芽的谷子已经洒在北城的秧田里了。

    等到麦收结束,这些水田都回插满嫩绿的秧苗。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沈麟的预言奇迹。

    经过一个月的换水后,荒草滩也能变良田。

    此法一旦可行。

    农牧司就会以超乎所有的热情,继续往南开拓。

    没有土,从西北的山区挖掘好了。

    山上的土比盐水湖的土还好呢,连盐碱都没有。

    水田东边依然留有两里宽度的沼泽地貌。

    那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没有那支军队能大肆穿过沼泽地,跑来破坏良田。

    引水道理缓缓驰来一艘大船。

    陈梁站在船头朝着沈麟的马车挥手。

    满口的白牙,闪烁着可爱的光泽。

    “大人,大人!”

    沈麟叫停了马车。脑袋伸出车窗问道。

    “这是改装的那批运输船,跑起来咋样?”

    陈梁笑道:“都去黄龙江实验半个月了。”

    “状况好得很,三十人踏桨,一带一能牵引着战船逆水上行。”

    “速度也达到了预期。”

    “去芦岔角,现在只要一天啦!节省了三倍时间呢!”

    “大人,安定和澶州的水军在上游,跟辽人干起来了。”

    这小子如此兴奋。

    好像人家不打仗,他就找不到乐子似的。

    水军已经扩充到两千人。

    车船大大降低了驾船难度。

    原本一艘五千担运输船需要两百人,现在能减半。

    战时,再减半都行,其他兄弟部队可以踏桨。

    “你小子激动个啥?”

    “还不是咱们搅合的时候。”

    沈麟笑骂道:“最起码,也得等咱们的明轮战船服役才行。”

    陈梁更开心了。

    “哈哈,那要不了多久。”

    “从安定拉回来的十艘半成品战船。”

    “老梁叔说,再过二十天就能交付啦!”

    那十艘五千担战船,船体都造好了。

    原本的投石机和第三层战楼都不需要。

    梁自成现在不缺船匠了。

    他只需要改装明轮,在两层战楼和船身钉上铁甲。

    最后装上四十架破阵弩就成。

    这可是最强的武备了。

    同样吨位的运输船才装三十架破阵弩。

    最早的千担级战船才八架。

    三千担级战船也不过十六架破阵弩。

    以后有了十艘五千担级明轮战船,和同等数量的运输船。

    两种小型战船改明轮之后。

    就彻底沦为护卫船和哨船了,武备太弱。

    难怪陈梁如此开心。

    他即将拥有二十八艘船,近八百架破阵弩。

    这种强大的战力,足以让他有信心挑战任何敌人。

    沈麟一开口,就给他泼冷水。

    “哪怕你的武备齐备,可兵呢?”

    “两千水军就合格了么?”

    “没有本官命令,不许参战。”

    陈梁立马蔫吧了。

    时间太短了。

    新兵上船才一个月,很多训练都达不到沈麟的要求。

    只能在湖里慢慢操练着了。

    看来,黄龙江上,还得以巡逻为主。

    如今的局势,哪是沈麟大打出手的时候?

    辽军正在太原府下辖的各州县肆虐。

    整个河东路乱成一锅粥。

    岳父带着两千具甲马贼,下山打了几次秋风。

    收获很大,损失也小。

    可正因为他的具甲轻骑太能打了。

    引起了辽军的重视。

    上万轻骑开始围追堵截。

    陈天浩当了一辈子马贼,机灵得很。

    见势不妙,他就老老老实实回山了。

    一帮人继续在芦岔角一带修水坝、筑小城。

    这才是最有前途的正事。

    不老实也不成。

    他最近解救了上万的青壮男女。

    这种时候,不赶紧修田种地,以后怎么养活?

    荒草滩南边的杨成良动了。

    太原府西南部的边远县城被他乘虚而入。

    据说都攻占六个了。

    这家伙根本没打算走。

    占领一个地方,就治理一个。

    修建城防,准备抢收这一季的麦子。

    一切,都是为了迎战辽军做准备。

    泸水东岸的四方镇,向来好战的赵归一,也出奇的老实。

    他以二十万大军跟朝廷十万剿匪军对峙了一个月。

    期间小规模的战斗不断。

    但一次大型决战都没有。

    马原兵少,竟然狗咬乌龟,无处下口了。

    李广利的水军被卡在沁水河段,无法南下泸水。

    真定府的贼寇撤了。

    知府黄炳仁纠集了三四万军队,如果走水路。

    他不介意北上汇合马原的大军,找贼寇报仇。

    如今水路不通。

    走陆路?

    他那点班军乡军一旦出城。

    还不够赵归一回身反击塞牙缝呢。

    老赵到底是怎么想的?

    很难猜!

    但沈麟确定一点。

    他的占领区有十几个县了。

    就算杀了不少人。

    去年的冬小麦,还是种下了不是?

    哪怕没怎么管理。

    广种薄收也不老少了。

    他肯定得先把粮食抢到手再说。

    如此看来,未来一个月。

    南线剿匪战场打不起来。

    最终,贼寇将何去何从?

    没有人知道。

    沈麟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第三百九十章 造孽呀

    

公交马车很快就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