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寒士-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错,烟煤品质极好。”

    “老梁,哪儿找到的,远不?”

    众人看沈麟靠得最近,屁事儿都没有。

    于是纷纷围过来。

    梁自忠立马明白了。

    邙山村又找到一件,足以吃喝好多辈人的宝贝了。

    就像村里的上品铁矿一般。

    能让大人笑逐颜开的东西,不是宝贝才怪呢。

    “哎,这玩意,就在咱们下山的露水溪呀!”

    “村里放牛娃捡到几块黑石头。”

    “我今儿特意赶回去,发现露天的都一般。”

    “于是,咱们几个人找了一处黑石最多的地方,往西顺山挖。”

    “嘿嘿,进身挖洞不过一丈,就全是煤层了。”

    沈麟吸溜了一下口水。

    他娘的,才一丈的深度么?

    这跟露天煤矿有啥区别?

    “有没有多挖几个矿点?”

    这事儿不用提醒。

    咱们的人,挖铁矿都挖成专家了。

    煤,铁不都埋藏在地下么?

    探矿原理应该差不多。

    梁自忠赶紧道:

    “我来时,已经在长二里的坡面上挖了四个矿洞。”

    “深度都差不多,我一样取了些,品质看不出差异。”

    “临走时,我还安排人继续往长、宽里继续查探。”

    其实这样也足够了。

    一公里的长度,矿脉出来的东西相差不大。

    深度也应该不错,足够开采好长时间了。

    沈麟在盆里洗洗手。

    “小四儿,取纸笔来。”

    “这东西之所以会中毒,一个是燃烧不充分。”

    “二来呢,室内空间太小,排烟不通畅。”

    “不中毒才怪呢!”

    沈麟刷刷地在纸上勾勒出一个比炭炉高一些,略略不同的炉子。

    “这种就是烧煤炭的,分一孔或者三孔。”

    “用专门的铁皮烟囱接到室外去。”

    “当然,一般的百姓之家,先放在外面烧旺了。”

    “有毒烟雾排的差不多了,再弄回室内也行。”

    “这个是打造蜂窝煤的煤枪。”

    “这种如同蜂窝的煤团,是在煤粉中加入水,黄泥和秸秆锯末等助燃物合制而成。”

    “如此,充分燃烧,基本上没有中毒的危险,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小四儿,把煤枪和煤炉的图纸给二叔送去,立刻制造几个样品出来。”

    “遵命,大人!”

    沈麟来到这个时代,哪怕他前身是高级技工。

    没有电,他也折腾不出焊接技术来。

    一般的管状铁器或者铁桶,用折叠嵌合法打造,也不会渗漏。

    当然,自来水管考虑到水压问题。

    会用相对原始的铁水嵌缝,效果也挺好的。

    过了两个时辰,二叔亲自带着两个铁炉子,一支看起来奇形怪状的煤枪赶来了。

    他实在是好奇。

    不知道沈麟又折腾出来什么花样?

    正好,邙山村的探矿人员用两匹驮马再次送来四、五担煤炭。

    同时,他也是来报喜的。

    露水溪上游西,长达十余里的山坡,地下全是同品质的好煤。

    深度未知。

    反正,某个矿坑已经挖进去三丈了,还没到底。

    沈麟笑得合不拢嘴。

    “够了够了,梁喜,你赶紧回去,告诉大伙儿不用再挖了。”

    “这种宽度深度,足够咱们铁城使用几年了好吧?”

    “煤矿矿脉跟铁矿不同。”

    “那玩意松软,容易坍塌。”

    “必须边挖边用木料架设支撑柱。”

    “当然,咱们只是浅层开采,暂时用不到。”

    “好呢,大人,我赶紧回去叫停。”

    梁喜敬了个礼,乐呵呵地骑马跑了。

    他还在真担心煤坑挖塌了,别把某个兄弟给埋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煤业充公

    

不一会儿。

    黄泥,锯末,煤粉就在沈麟的指点下搅拌成黑乎乎地一大堆。

    众护卫兴致勃勃的上前帮忙。

    沈麟反而成了最闲的那一个。

    他拿起煤枪,喀嚓喀嚓拨弄着手提机关,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还别说,炼铁坊的老师傅们手艺精湛。

    紧急打造的样品都堪称精良。

    “刷!”

    沈麟提起煤枪,往黑面糊一般的煤堆上一怼,再左右挤压。

    然后,他提起煤枪,转身轻轻往外挤。

    一个标准的蜂窝煤就制造成型了。

    “拿个铁板盖在炭炉上。”

    “等自然风干,得一两天,咱们先烘焙几个试一试效果。”

    陈长林最是好动。

    “大人,这种粗活儿,哪能让您干呢?”

    “我来,我来!”

    沈麟把煤枪交给他,笑骂道。

    “你他娘的觉得好玩是吧?”

    “没关系,打上几天蜂窝煤,你得哭。”

    陈长林乐呵呵地咧着一嘴大白牙。

    “哪能呢?”

    “您说过的嘛,咱们要多多劳动。”

    “劳动也是锻炼,嘿嘿!”

    等他哧溜出第一块蜂窝煤,软趴趴的立马就塌了。

    众人捧腹大笑。

    小四儿毫不客气地奚落道。

    “陈大嘴,你行不行呀?”

    “驮马拉的屎粑粑,都比你弄的圆乎。”

    沈麟笑着提醒道。

    “你这个还得多顿几下,枪里的煤泥不够结实。”

    好吧,第二块倒是结实了。

    却被这小子飞快的一提,歪了个儿。

    不用说,炉子空间是固定的。

    不符合规格的蜂窝煤,肯定作废。

    陈长林大声嚷嚷道:“都别笑。”

    “事不过三嘛,我着急了点!”

    本身就没啥技术含量。

    一帮武功精湛,力气收发自如的高手。

    要是连区区蜂窝煤都玩不转,那可真丢人了。

    大伙儿抢着折腾。

    不一会儿,院子一角,就摆满了黑乎乎的煤球。

    铁板上烘烤的几个蜂窝煤也干了。

    沈麟特意做了示范。

    他重新点了炉子。

    一个用刨花木柴先点了火,模仿寻常人家的惯例。

    另一个煤炉直接夹了燃烧的精炭放在底部,放上蜂窝煤。

    很快,两个炉子都喷出些许黄色烟雾。

    梁自忠眼神大亮,感觉不可思议。

    “嘿?果然,烟雾淡了不少。”

    梁直靠近了些,鼻翼翕动。

    “嗯嗯,没那么难闻了。”

    沈麟直接凑过去,用手往鼻孔扇扇烟雾。

    “少量吸入,对人体没啥危害的。”

    “当然,最好把刚点燃的烟气排放室外,是最安全的措施。”

    明显的,蜂窝煤散溢烟气的时间短了很多。

    等蓝色火苗升起时,几乎就闻不到异味了。

    也就是说,石炭之毒,被沈麟彻底解决了。

    二叔掐着稀稀疏疏的胡子,疑惑地问道。

    “大人,这个蜂窝煤能炼铁、烧水泥?”

    沈麟摇摇头笑道。

    “不行,燃烧值不够,温度达不到要求。”

    “这玩意是为百姓烧火做饭取暖用的。”

    “相比于柴禾,用起来更加清洁、方便还不占地方。”

    “底下的炉盖,可以调节进气大小。”

    “正常情况下,一块蜂窝煤足以燃烧一个时辰。”

    “如果盖上进气盖子,还能延长很久。”

    “这么说吧,封住三块蜂窝煤,一整晚,室内都有温度。”

    “第二天早上,都不用重新点火了。”

    这么一算,正常家庭,煮饭烧水三、五块蜂窝煤足以。

    冬天烧炕取暖,顶多翻一倍。

    换成柴火,不得好几十斤?

    两相比较,大伙儿顿时觉得,黑乎乎的煤球太可爱了。

    关键是这玩意,不容易着火,还不占地方。

    安全隐患,无疑下降了很多。

    闻讯赶来的三叔乐呵呵地道。

    “大人,这么说,蜂窝煤还是个赚钱行业?”

    沈麟没打算靠这玩意赚大钱。

    他主要是为了给百姓提供方便。

    “当然!”

    “就算三块蜂窝煤买一文钱,利润空间也挺大的。”

    “老百姓用这个,比烧柴划算吧?”

    众人谁家不烧柴?

    他们可没工夫自己上山砍去。

    早中午三顿饭,加上热水开水什么的。

    一天烧三文钱的柴火都不止。

    不过,这帮人都是高薪阶层。

    还不把区区百十文钱放在眼里。

    看上蜂窝煤,就图个方便。

    “不错,不错,回头架个排烟管,弄个炉子回去。”

    “嗯呢,这下可省事儿喽!”

    ……

    沈麟道。

    “你们商运司跟老梁的邙山村,共同成立一家煤业制造坊。”

    “集采煤,运输、蜂窝煤制造,售卖为一体。”

    “当然,还得炼制焦炭,专为炼铁和水泥窑准备。”

    “利润嘛,邙山村拿三成,剩余的属于铁城公有。”

    “当然,供给给工业司的焦炭可不许太贵。”

    啥?

    众人震惊了。

    二叔沈忠和惊问道。

    “这个……大人,您不从中抽取利润了?”

    沈麟哈哈大笑着摆摆手。

    “我家的产业够多了,要那么多钱干啥?”

    “铁城公账上,也得有钱才行嘛!”

    “明年的红包,本官是不会再掏腰包的。”

    诺大一座城,公私总得分开来。

    要不然,如何正常运转?

    沈麟当然知道,后世的煤老板都是土财主,赚大发了。

    可这个时代没有电力,没有汽车、火车。

    开采,运输都是力气活。

    虽说利润不错,但也算不上暴利。

    比起沈麟旗下的炼铁,兵器生产,造纸,印刷、染布产业。

    煤业肯定差得远。

    给出去,他毫不心疼。

    有钱一起赚,总不能自己一家全包圆了。

    时间长了,会出问题的。

    他先前就把拖网捕鱼和马场、肉食品加工,以及大批公营商铺转给铁城民政部了。

    如今的铁城公账上,一点都不穷。

    当然,他们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比如新城的修建,盐水湖开挖,人员薪酬等费用,都是公账支出了。

    后面的大农场计划也是如此。

    沈麟只要负责养军队。

    某些物资采买,比如之后的焦炭什么的,都得给民政部付钱。

    当然,铁军的战利品,自己用不上的,也同样可以批量处理给商运司。

    这就形成了良好的循环,钱也变活了。

    买进卖出,大家都赚到了钱,皆大欢喜。



    第三百六十章 计划出游

    

沈麟大方,众人既感叹也高兴。

    不是因为月饷多了,年底的红包厚了。

    而是,大伙儿都渐渐觉着。

    自家大人正在不断努力。

    他不仅仅带着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还逐渐春风化雨般做出改变。

    让大伙儿体会到一种大家庭的和睦。

    并非那种旧有的家天下。

    泸水铁城,公家事业越来越多。

    让每个人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平。

    当然,沈忠元和沈忠和在沈麟的产业中有股份。

    以前,他们各自一家老小对每月或者年底的账目都格外关心。

    不过渐渐地,他们就麻木了。

    特别是去年的年底分红。

    大堆的银子往哪儿花呀?

    最后还不得存进银庄去?

    那笔钱,就足够两家人无忧无虑过一辈子了。

    现在,他们是为了事业心而忙活。

    沈麟大方的把不少产业,包括明显能赚大钱的煤业扔给公家。

    一向抠抠的沈忠和都毫不心疼。

    沈麟的产业中,他们每家可是拥有一成的永久股份。

    比如说,沈麟跟大伯沈忠孝达成的两百万交易。

    武器买卖,超低成本,净利润能达到一百七十万。

    也就是说,他们两家,家家都能分十七万两。

    还不包括沈麟给陈家寨的大批武器甲胄呢?

    老丈人拿了马匹,就不肯再赚女婿的便宜了。

    他决定以其他的东西抵账,不过得先欠着。

    每每想到那庞大的数字,两位老叔都觉得呼吸不通畅了。

    一般情况下,他俩根本不敢去计算自家该分多少钱。

    那是自己找罪受。

    银子多了,真跟废铁一般。

    还是把产业分出去一些好。

    不患寡而患不均呀!

    你沈忠和,沈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