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千须城船夫需要管理吧?
至于诺大的一个县,不是还有县丞、县尉一堆人么?
两地水路不过三四十里。
湖内行船再慢,一两个时辰,也足以赶到了。
不知怎么回事。
辽军还是得到了须城偏师被歼灭的消息。
郓州是军城,远比须城大几倍。
同样是水陆码头汇集之地。
整个山东路。
除了济州首府,可能就要数运河重镇郓州和济宁最富足了。
这也是辽军要集合大部队攻打的原因。
按理说,六千骑兵攻打一个城高墙厚的州城。
有点异想天开了。
可辽人的做法足够残忍。
他们能抓到足够多的百姓覆土填埋护城河。
接着围点打援,野战歼灭各路援军。
然后,把俘虏武装起来,变成汉儿军。
攻城主力,就是这些降兵。
到了最后,其实还是大周自己人打自己人。
何其阴险?
又何其可悲?
辽军既然知道铁军的到来。
自然足够重视。
他们同样暂停了攻城,把不少重武器布置在东平湖岸。
以逸待劳!
陈风一瞅,顿时火冒三丈。
“他么的,辽鞑子找死。”
“就那点破投石机,能挡得住咱们?”
白娘子莞尔一笑。
她自顾自地到了一杯清茶,慢条斯理地品尝着。
“急什么?”
“你想动用磷火弹?”
“这武器,还是要保密点好。”
陈梁点点头赞同道。
“大姐言之有理。”
“咱们跑了几千里路,库存有限。”
“没必要浪费在山东路不是?”
先等等呗!
有一支强悍的不明援军蹲在东平湖里。
辽军就那点兵力,敢分心攻城?
四五天时间了,其他地方的援军也快到了。
白娘子已经拜托张海乾派快船前往泰山。
霸刀门在山东还是有点小名气的。
信使到了地方,发现梁家人走了也不要紧。
就说明,他们很可能走了西路。
要不要沿途护送都不打紧了。
如果他们正在梁山伯或者东平湖里躲着。
更好办!
这两天,安定西路军在须城歼敌的消息,肯定会传开。
陈无暇的舅舅一听,哪里不知道是来接他的?
铁军蹲在郓州城外,不是更好找?
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顺便让一百多轻伤重伤员,好好调理些日子。
郓州知府钱金明,第一时间就接到援军到达的消息。
隔着两里路的大码头,他很是欣慰。
这支援军聪明呐!
没有贸贸然上去跟辽人野战送人头。
只要牵制得力,辽人那点人,就别想攻下郓州。
当天晚上,济宁赶来五千援军,一样是走水路。
这帮人居然带来十几艘战船。
小归小,有了投石机,总是个威慑。
时间过去两天。
运河一线的城市,支援陆续来到。
东平湖上,帆影无数。
援兵一下子,就超过两万人了。
第三百零六章 新城开建
正当白娘子带队跟辽军对峙的时候。
沈麟这边的扩城工程也开始了。
天气日渐暖和。
冻土还挺硬实,挖盐水湖早了点。
但开挖城墙地基却影响不大。
泸水铁城的劳力短缺情况,日渐严重。
铁军占去了六千青壮男子,工坊划走两千左右。
炼铁、采石、烧制水泥等重活儿,女人和老弱可干不了。
学校和各部门又占去一千多男人。
临时一统计,从半大小子到四十岁的半老头子。
城里居然还不到两千之数了。
没办法,壮妇也上吧!
各部门一番挑选,最终确定了五千人去修城。
女多男少,将就着用吧!
要不是来个监军非要铁军南下剿匪。
沈麟也不至于去泰山接人,还得出动三千大军。
好嘛!
原计划让军队参与修城的计划,只得作废。
因为,水泥坊还得让官兵轮流去撸杠杆锻锤呢。
正常的巡逻和训练、警戒也不能少。
时间几乎安排得满满当当。
剩下的四千官兵哪有时间去修城?
沈麟这次下了大决心。
他不想过个一年半载,就扩建一次城池。
忒折腾人了。
南边,原属于泸水村的新、旧田地有六千多亩。
他干脆把西面的几个低矮山丘也包括进来。
因为,新的水泥坊,全都建在那边了。
新扩的城墙区域,长度达到六里,宽度骤然放大。
四里宽度,成了喇叭形。
老城墙的宽才二里呢。
这么一圈划下来,所有军官、吏员都惊呆了。
新修城墙近二十里啊?
圈起来的面积高达九千亩。
也就是说,泸水铁城一下子变成了周长三十里出头的雄城。
远超安定府城。
澶州军城和真定府城也赶不上铁城。
只不过,它们的老城墙更高大一些罢了。
泸水铁城全部由水泥浇筑而成,墙高两丈,更加坚固,简约。
只要铁军战力足够强。
能有遮掩的女墙,就足以守住。
不需要三、五丈那么高。
三叔沈忠和嘎巴了一下嘴,难掩惊容。
“老天爷,这也太宽敞了。”
“传说封丘的城墙,也才六十多里。”
“却硬生生塞进了一百五十余万人。”
“当然,咱们是军城,训练场和军营就占地不小。”
“可……还是太那啥了。”
“大人,你打算安置多少人呀?”
“要吸收难民吗?”
沈麟早有规划。
如此布置,只不过是为了将来做准备而已。
“不不,三叔。”
“我们只要孤儿,不要成年人,太难管理了。”
“现在先把地圈进来。”
“需要建设的只是新军营,新学校和二合一的训练场。”
田文青一愣,怎么扯到学校了?
“哎哎,大人呐!”
“咱们学校刚刚建设完毕。”
“还修个啥?”
沈麟当然没法明说,北邙山里还代养着大批孤儿呢。
一帮知情的军官倒是笑着点头。
学校肯定要扩建的。
二合一的训练场,也很好理解。
大半儿归军队使用。
剩下的,则留给适龄的童子军。
“老夫子,三四月之间,我们还会收养三万多孤儿呢!”
“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吧?”
“本官的计划是这样的。”
“十二岁以上的进行半军化教育。”
“全都住到更大的新校区这边来。”
“老校区,全都是七到十二岁的孩子,五年教育,刚合适。”
田文青狠狠地掐了一把白胡子。
他现在不担心教师问题。
大批识文断字的教师家属被动员,跑到学校兼职。
再加上大一些的孩子,也能以大带小。
多三万学生也教得过来。
可这是多大的一所学校啊?
在校生六万人上下?
老爷子都不知道该骄傲呢?
还是该撂挑子不干了。
真的不好管理啊!
你沈麟天天说忙,你才六七千军队,政务上还当了甩手掌柜。
咱老田管理的娃娃,都快超过你十倍了。
可以预见的。
照沈麟这么搞下去。
新城区面积那么大,建多少房子不行?
他指不定每年还得搜罗多少孤儿回来呢。
远远超过走出学校的孩子吧?
十三岁了,孤儿就可以分流了。
要么去军营,要么去工坊和其他部门。
当然,沈麟还在计划建设一所三年制技校。
有特长,会读书的孩子仍然可以深造。
田文青语重心长地道。
“大人呐,你悠着点。”
“几千亩良田都被圈起来修房起屋,建学校、军营了。”
“北面儿的地,还没开垦呢。”
“老老小小,咱们泸水都将超过八万人了。”
“不说种粮,种菜都得不少人吧?”
老头当然是全心全意为沈麟考虑。
新城开建,原来的泸水村田地被公家赎买。
大伙儿一下子变成脱产城里人。
当然,他们很开心。
新开垦的土地,都能卖到二两银子一亩。
家家户户入账几十两,一下子变成了有钱人。
可把其他村子的百姓羡慕的不行。
当然。
随后,泸水西岸的昂山,罗定村的田地也会被逐步赎买。
铁城的大农场计划即将启动。
但是东岸的那些村子,就顾不上了。
占地太大了,不好防御。
所以,未来还是采取放养的政策。
有那精力和财政,沈麟还不如朝荒草滩要地要粮呢。
“老夫子,你尽管放心。”
“就算泸水铁城白养十万人,我们的粮食储备。”
“都足以坚持一年多。”
“大农场计划一旦开启。”
“北面的狭长区域,加上新弄出的水稻田将超过八万亩。”
“泸水以东还有近二万亩土地。”
“咱们铁城,不会缺粮的!”
沈麟为何要搞大农场?
土地成了公家的,很多种田方式,他可以一言而决。
传统用农家肥,自然是最好。
可数量毕竟太少。
老百姓喜欢种植产量低的小麦和黍米。
稀罕的红薯,原本就是这个时代意想不到的奇迹。
可他们都不在意。
沈麟却可以强制种植水稻和红薯。
邙山村已经找到了磷矿石。
这时代老百姓,怎么会相信石头粉肥田?
鱼骨粉其实也是一种上好的磷肥。
毕竟是动物骨骼粉碎而成,跟粪肥类似。
老百姓一点就通,用就是了。
第三百零七章 向外雇工
将来的大农场,强制使用了磷肥和鱼骨粉。
水稻产量提高三倍都是轻的。
红薯优选优育,产量会更大,亩产十担以上都不稀奇。
喂养战马还需要种植产量小得可怜的杂粮么?
红薯从茎叶到块根,那样不能当饲料?
大批量养猪、养鸡鸭都可以了。
毕竟,猪肉才是沈麟最喜欢的。
新城于二月二十日破土动工。
监军魏无忌又出幺蛾子了。
沈麟不不愿意派兵南下剿匪?
可以!
你协防安定县的治安。
沈麟和一帮军官发愁了。
按理说,魏无忌这个建议,对泸水铁城也是有好处的。
安定县治安良好。
商业就会飞快恢复过来。
四县人口好歹过了六十万。
单单内需就是个庞大的市场。
没准儿,更大份额的走私生意,也可以开展了。
沈麟并不会因为,辽军借走私发动了一次夜袭。
就拒绝其他走私商上门。
按照俘虏宋新成的说法。
其他走私商也是求财的。
八大家如果跟铁城紧密合作。
一年三五百万的交易额,就跟玩儿似的。
还完美地避过了府城的商税。
你都不知道交易细节,怎么征税?
如此大的交易额,沈麟完全就是坐地收钱。
他的玻璃制品和书籍纸张,在辽国全是紧俏货。
单单运输牲口过来,根本抵消不了货款。
他需要大量的铜制作明轮桨叶,那就给铜钱好了。
宋新成活着消息,已经托他安插在安定城的暗线。
传回了大同府老家。
所以,他宋家作为八大走私商之首的地位。
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踪而动摇。
他的大儿子宋自立,已经继承家主之位了。
目前,宋家就是极力支持沈麟恢复走私生意的。
大家都在等安定府恢复正常。
至少让李广利消停些。
沈麟一旦派出两千骑兵巡视整个安定县境。
水泥坊就不得不多招上千的劳力。
修城的壮劳力就更缺了。
“安定东西跨度过百里。”
“正常巡逻,战马小步慢跑,需要一个时辰。”
沈麟指着墙上的地图道。
“如果中途往南北向绕一绕,来回不低于三个时辰。”
“巡逻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