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军的底子,各镇镇长和乡兵军官都清楚。
那不是咱们送去的子弟么?
一两个月,就能操练到敢跟辽人野战的程度?
谁信呢?
只能说,过江的辽军确实没有大部队。
不过是小股游骑打骚扰战而已。
沈毅一直转到下午才回了府城。
却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安定除了沈家集。
其他六个镇子,地主老财、商贾也是不少的。
过去一毛不拔,那是因为上面有沈忠信顶着。
安定商税不少,足以养活所有的正规军和乡兵。
现在不行了。
大家各管各的,自生自灭吧!
这帮人害怕了。
东路铁甲军看起来威武雄壮。
可真到了紧要关头,他们来得及支援么?
敢跑出城高墙厚的安定府城么?
不行!
望天收,是要不得的。
咱们得自救。
每个镇,不就三千乡兵么?
兵器、皮甲都不缺了。
每月几百担粮食?
咱们出。
再咬咬牙,不就是每月三千多两饷银军费么?
给个四千两整数,先坚持一年再说。
泸水铁城。
沈麟扬扬手里的信件,对一帮军官警告道。
“都看看!”
“还真以为咱们,天下无敌了?”
“哨骑怎么挑选的路线?”
“啊?”
“一个老樵夫都能发现咱们的行踪。”
“丢人呐!”
一帮军官羞愧极了,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吭声。
这种错误,的确不可饶恕。
铁军可是装备着望远镜呢!
哨骑探路,遮蔽战场。
居然让樵夫凭借肉眼,都能发现大部队?
这还了得?
以后再有什么行动。
大而化之的,中了埋伏咋办?
陈云首先检讨道。
“最近军中,风气太浮躁了。”
“包括我们这些军官,都变得盲目自大起来。”
“必须好好自省自查!”
梁自忠颔首道。
“没错。”
“大人也常说。”
“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蔑视一切,盲目自大就不对了。”
“自上而下,必须要做检讨。”
“否则,以后要吃大亏的。”
沈麟很满意两位大将的态度。
也不枉他费心费力地教导一番。
“兄弟们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铁军才刚刚起步呢,这才哪儿到哪儿呀?”
“我们,有什么骄傲的本钱呢?”
“七千官兵,都是未来的种子。”
“每个人,将来都可能领军十人,甚至百人、千人。”
“能者上,庸者下!”
“军官种子,根苗都得跟本官长直溜喽!”
……
且不说沈麟在泸水,如何给大伙儿进行“思想整风”。
沈毅带回来的机密消息。
把几位大佬可吓得不轻。
原本趴在病床上的魏无忌,都不敢凄凄惶惶地惨叫了。
沈忠信心中更是惊骇莫名。
“确定了?”
沈毅郑重地点头道。
“我跟老常去实地勘验过。”
“的确有二三百匹战马踩踏过的痕迹。”
“不过往北,往西,小溪流不少。”
“如今积雪消融,冰层也化开了。”
“很难确定这帮辽骑的最终去向。”
李乘风抚摸着一把白胡子,凝神道。
“其实吧,这算不得稀奇。”
“李广利可以派出小股人马上岸,劫掠辽境。”
“辽人那种有仇报仇的性子,不采取反制措施才怪呢?”
“几百担的快船造起来不费劲。”
“夜渡几支小部队,还不跟玩儿似的?”
魏无忌原本以为自己受袭,损失惨重。
多半是本地的军头,不愿意出兵剿匪去。
故意伪装辽兵,来一出贼喊捉贼的把戏呢?
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泸水沈麟。
他麾下战马、骑兵多呀!
可现在,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居然同时出现两队辽兵?
相距不过七八里?
难道是一队行动,一队警戒打掩护?
为何偏偏对付自己?
很简单。
魏无忌心里门儿清。
自己那些护卫,中看不中有,还骑着高头大马。
不就像小儿抱着金元宝,去满大街晃悠么?
不抢你抢谁?
第三百零一章 逼出来的高招
辽军渡河船只容量有限。
他们也缺马,缺好马。
魏无忌手下,一人双马,哪一匹不是肩高五尺的宝马良驹?
谁见了不眼红?
“为何年后两个月,就没有辽人袭扰?”
魏无忌歪过头来,他翻不了身,很难过。
“单单是针对李广利的报复行动?”
“不对呀?”
“辽国的密谍司不比我大周的皇城司差。”
“难道,他们不知道?”
“咱安定的大批军队,都靠商税养活么?”
“派几百来无踪去无影的轻骑过来。”
“就能搞得安定人心惶惶,商路断绝,简直是一本万利啊!”
“何必等到现在呢?”
反正那些地主老财,豪门大户的存银又不会长腿跑掉。
辽人只需要断绝安定府的商税来源就行。
东路军、各镇乡兵,甚至李广利的水军。
都没了商税支撑,还能保持多大规模?
又剩下多少战力?
几百游骑就能断绝几万兵的生计。
的确是一本万利的。
哪怕全军覆没了,也大大的划算。
大不了再派就是了。
在座的几位都对魏无忌刮目相看。
这家伙的眼光,还是挺独到的嘛!
阉党一系,也有人才啊!
周元想了想,呵呵笑道。
“不然!说不定,辽人也不想安定出乱子呢?”
“魏监军,你忽略了一个隐秘问题。”
“走私!”
“以往,安定最活跃的,其实还是走私商。”
“这是朝廷默许的。”
“辽人通过走私,能从安定弄走不少急需品。”
“可咱们最缺啥?”
魏无忌眼中贪婪之色闪烁不定。
他脱口而出道。
“战马!”
大周各地的马政早就荒废了。
战马的九成来源,都得从辽国走私。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安定府,就拥有北国最大的骡马市场。
每年进出的战马、驽马、耕牛不下二十万头。
更别说数量繁多的肥羊了。
当然,战马比例很小。
过去,就算水军碰到从北岸贩运而来的牲畜船只。
都睁只眼闭只眼。
周元颔首道。
“魏监军所言不虚。”
“去年,安定骡马市的成交额超过五百万两银子。”
“要是一开始就征收商税的话。”
“那就是近四十万的税银啊!”
魏无忌的眼神更亮,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沈忠信笑盈盈地补充道。
“辽国走私商卖了马牛羊,他们会揣着大把银子回国么?”
“不!他们没那般傻!”
“他们要在安定置换成货物,回去再赚一次。”
“只要不牵涉到兵器,铁等战略物资。”
“我们依然会放行!”
“这又是几十万商税了吧?”
魏无忌心里盘算着。
加上国内商人进出安定府,买进卖出。
岂不是?
整个安定府一年的商税。
正常来说,每年绝对超过一百万?
相比较而言,安定一府加另外三县的夏税秋税。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因为大周税率算不得高,主要是田亩出产太少了。
每户每年大约要交三百到五百文银子的田赋。
当然,要是把劳役折算进去。
可能达到一两每户。
但大周拥有两千余万户人口,账面上的钱很吓人。
其实能收进国库的,很多时候还不到五百万两。
安定一府四县府的情况可能好一些。
十五万户百姓,十多万的税银肯定能收到。
往年这笔钱,应该分成三份。
交给真定府,也算是上交国库三分之一。
分给澶州军三分之一。
最后几万两自留。
不过今年朝廷不要了。
好像安定府的日子会好过不少。
其实不然。
除夕一战,抚恤银,以及购买装备的钱就超过四十万了。
当时留存的商税就几万两。
沈忠信垫了钱,官府是要还的。
这就够安定府还账七八年了。
所以,魏无忌对那笔钱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现在关心的是商税。
只有恢复“安定”二字,才能能发大财啊!
“各位,如果让李广利不再骚扰辽国。”
“你们说,辽人会不会把人马撤回去?”
“合则两利嘛!”
“大家一起做走私,各取所需多好?”
“打打杀杀,是不是都亏大发了?”
这话倒是中肯。
李广利上北岸去抢,辽人就得调兵四处救火。
无论如何,也挽救不了大批财产的损失。
人家水军就往那些靠河的村镇打一波火油弹。
损失就大了去了。
辽人跑过来袭扰呢?
安定府种庄稼都不得安宁,更别说发展商贸了。
双方僵持下去,走私生意也做不了。
每年得亏多少钱?
抢到手的,还不如暗中亏的多呢!
李乘风表示怀疑。
“咱们把水军撤了,辽人就会偃旗息鼓?”
沈忠信眼神闪烁,思量着道。
“应州王耶律大越,应该被打疼了。”
“他才是辽国最大的走私商。”
“如果这般僵持下去,他每年的损失超过百万。”
“他比咱们更着急。”
北岸足足是十五万辽国铁骑。
可比大周养步兵的花费高出几倍。
偏偏辽国朝廷,不但不会给地方拨付军备粮饷。
还得每年朝地方索取呢。
大周这十来年奉行的北方政策,就是跟辽国学的。
画虎不成反类犬。
实际上,没有南方富裕地区的支持。
北方边军的军备和战斗力正在急剧下滑,一年不如一年。
周元有些意动了。
“要不?”
“先试一试?”
魏无忌一拍枕头,却牵动了屁股上的箭伤。
他忍不住嘶嘶地抽着冷气。
不过,这家伙心里还是蛮自豪的。
点子是他想出来的!
“试试呗!”
“咱家付出的代价可够惨重的!。”
“咱们得提前说好了啊!”
“一旦辽人不再骚扰安定府。”
“出兵剿匪,你们不得使袢子拖后腿。”
几位本地大佬面面相觑。
驴球子的。
这个死太监,心里挺明白啊!
沈忠信咬咬牙道。
“魏监军,看你说的,咱们咋会拖后腿呢?”
“沈毅把五千骑兵都准备好了。”
“唯一的麻烦就是。”
“辽人游骑未必那么快就走。”
“剿匪规定了时限,这……”
魏无涯哈哈大笑道。
“简单!”
“你们去通知沈麟!”
“他不用出兵了。”
“不过,他必须派出骑兵,保证安定县内的商路。”
“大不了,咱家继续给他发饷银。”
“一旦商税富裕,每年多给他两三万也成嘛!”
“老沈你垫付的银子,也能尽快收回去哦!”
第三百零二章 水路漫漫
沈麟经常站在公房里,盯着地图发呆。
这个时代的大周,像一个不完整版宋朝。
同样被欺负得很惨。
同样是大头巾说了算。
偏偏,还没有大宋的文采风流。
也没有大宋那把富庶。
如果没有周太宗横插一杠子,把国号改了。
沈麟甚至怀疑自己都穿越到了宋朝。
不过,望着地图,他有时候也很迷茫。
著名的太行山脉没有了。
好像被神之捣蛋手,一东一西,撕扯成小小的落阳山。
以及大得有点离谱的北邙山脉。
黄龙江自西向东凭空出现,流量还不小。
它就像是历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